安 霞 顧紅霞 劉 欣
(天津市天津醫(yī)院,天津 300211)
急癥搶救工作質量是衡量醫(yī)院整體水平、服務質量、應急能力的一個重要標準,而心肺復蘇(CPR)是急診科和院前急救中極為重要的急救技術之一,正確、及時有效的實施心肺復蘇技術是搶救成功的關鍵[1]。按照《2010國際心肺復蘇和心血管急救指南及治療建議》[2](以下稱《新指南》)的要求。我科從2011年3至5月對全科19名注冊護士、3名急救科住院醫(yī)師,分期分批進行心肺復蘇、心肺復蘇與簡易呼吸器配合急救的規(guī)范化培訓和考核,取得良好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急診科護士19名,急救科住院醫(yī)師3名,共22名;工作年限3~25年,平均8年;碩士研究生學歷2名,本科學歷11名,大專學歷8名,中專學歷1名。
2.1 理論授課 培訓內(nèi)容為 《2010年國際心肺復蘇和心血管急救指南及治療建議》及2010版心肺復蘇流程。
2.2 動手練習 是掌握心肺復蘇術 (CPR)的一項必要措施,正確的指導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次CPR培訓采用的是心肺復蘇電腦教學模擬人,有語音提示和亮燈顯示。通過觀察急診護士的動作和指示燈來判斷,只有達到標準的潮氣量和心臟按壓的頻率及深度,模擬人才會給予語音及綠燈提示有效,否則語音及紅燈提示無效[3]。
2.2.1 熟練掌握2010版心肺復蘇流程要點 操作程序從ABC更改為CAB[1]。立即快速不間斷的胸外按壓(C),通過拍打病人肩部大聲呼喚判斷有無意識,觸摸頸動脈搏動5~10 s,準確快速地判斷心臟驟停。確認患者無意識、及頸動脈搏動消失,立即進行快速不間斷的胸外按壓30次,要求:按壓速率至少100次/分;按壓幅度成人至少為5 cm,兒童和嬰兒至少為胸部前后徑的1/3(兒童約5 cm,嬰兒約4 cm);保證每次按壓后胸壁完全彈回;盡量減少過度的干擾或胸外按壓的中斷。開放氣道 (A),30次胸外按壓后立即開放氣道,給予人工呼吸(B),即使病人有偶然的喘息,救助人員也應懷疑心臟驟停,開始實施CPR[4]。取締用一看(看胸廓有無起伏)二聽(聽呼吸氣體聲音)三感覺(感覺呼吸氣流)的方法來判斷有無呼吸的程序,以避免延誤胸外按壓的施行。盡早使用體外除顫器給予除顫,盡量縮短因除顫而中斷的胸外按壓。
2.2.2 急診醫(yī)護同組配合心肺復蘇操作 急診是一個急救團隊,因此搶救程序CAB應同時實施。按照心肺復蘇操作規(guī)程,將2名護士與1名急救科住院醫(yī)師分為一組,進行現(xiàn)場急救模擬演練。第1名醫(yī)務人員進行持續(xù)不間斷的胸外按壓;第2名可同時準備自動體外除顫(AED)進行除顫,因除顫而中斷的胸外按壓,時間不超過10 s[5];第 3名同時開放氣道,使用簡易呼吸器進行人工呼吸。胸外按壓不必與人工呼吸同步。可按照按壓每6~8 s吹氣1次的速率進行簡易呼吸器輔助呼吸。在連續(xù)150次胸外按壓(一個循環(huán))后重新判斷患者的呼吸和循環(huán)體征,確定復蘇效果。仍需要繼續(xù)復蘇的患者,醫(yī)務人員可以在判斷后根據(jù)體力立即進行操作項目的輪換,如上反復進行。
由科主任和護士長組成考核小組。理論考核對受培訓的醫(yī)護人員理論進行培訓前、后試卷考核。滿分為100分。操作考核從四方面進行:工作態(tài)度嚴肅認真,忙而不亂;思維敏捷,操作熟練;程序正確,動作規(guī)范到位;醫(yī)護配合默契。總結受培訓的醫(yī)護人員培訓前、后成績。滿分為100分。
經(jīng)過培訓,22名醫(yī)護人員,理論考試培訓前平均分為(84.2±7.5)分,培訓后平均分為(95.3±2.8)分;操作考核培訓前平均(78.5±7.7)分,培訓后平均(96.0±2.1)分。
在實際搶救工作中,培訓、實施、團隊缺一不可,目前基礎生命支持和高級生命支持課程的認證為2年[1],相隔時間太長,應強化更新施救者的CPR知識和技能。在搶救中最重要的是急救人員的快速應對及急救醫(yī)護之間的默契配合與協(xié)調(diào)[6],因此對急診醫(yī)護聯(lián)合心肺復蘇模擬操作培訓和循環(huán)式考核,既注重理論學習,又重視急救實踐,使急診科醫(yī)護的實際工作能力和整體素質顯著提高。強調(diào)相對固定的醫(yī)護排班增加醫(yī)護間默契,有利于迅速救治工作的順利開展。
〔1〕陳永強.《2010年國際心肺復蘇和心血管急救指南及治療建議》解析[J].中華護理雜志,2011,46(3):317-320.
〔2〕萬巧琴,王群.成人心肺復蘇術的護理研究進展[J].護理研究,2007,21(9):2273-2275.
〔3〕向莉.急診科新護士使用模擬人進行心肺復蘇技術培訓中出現(xiàn)的問題和對策[J].護理研究,2009,23(5):1211-1216.
〔4〕田永明,曾利輝,廖燕.心肺復蘇新進展[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6,22(7A):73-74.
〔5〕陳永強.2005心肺復蘇指南概要[J].中華護理雜志,2006,41(8):760-763.
〔6〕高愛萍,李璧如.運用仿真模擬急救演習提高護士急救能力[J].護理學雜志,2006,21(15):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