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杰
(通化師范學(xué)院文學(xué)院,吉林通化134002)
吉林方言詞匯來源初探
王洪杰
(通化師范學(xué)院文學(xué)院,吉林通化134002)
詞匯的來源會關(guān)涉到民風(fēng)民俗、地域特征、人口結(jié)構(gòu)等方方面面,對其來源加以探討可以了解其背后蘊藏的各種各樣的文化信息,該文通過考查吉林省地方志中方言記錄的情況,具體分析和考證了部分方言詞語,試圖找出吉林方言詞匯的不同來源。
吉林方言;來源;考察
東北方言是北方方言的四個次方言之一,因其在語音上有別于其他三個次方言而被獨立出來,又由于其使用地域在祖國的東北部,因而稱之為“東北方言”。若以地理概念稱呼此范圍內(nèi)的方言,又有黑龍江方言、吉林方言和遼寧方言之別。三個區(qū)域的方言語音和詞匯共同之處不少,但差異之處也頗多。本文從吉林方言入手,探討此區(qū)域方言的使用情況及其來源。
吉林省是地處邊疆的多民族省份,現(xiàn)有人口2719.48萬人,共有49個民族,除漢族外,少數(shù)民族人口245.34萬人,其中人口較多的少數(shù)民族有:朝鮮族、滿族、蒙古族、回族[1]。
人口的構(gòu)成可以分成土著居民和移民兩類,土著居民是自古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肅慎族、穢貊族和東胡族的后代。移民則是清朝封禁東北后從關(guān)內(nèi)“闖關(guān)東”而來的一批又一批山東人、河南人和河北人的后代。據(jù)《東北史》記載關(guān)內(nèi)移民“闖關(guān)東”有兩條路線:一條是東路,移民大都是坐車或步行到煙臺、威海衛(wèi)、青島等沿海地區(qū),然后坐火輪船從水路經(jīng)黃海和渤海到大連登陸,然后轉(zhuǎn)赴長春、濱海等地?;蚴窃谘睾5男《煽?,坐帆船到對岸營口、丹東登陸;另一條是西路,移民經(jīng)陸路由京奉鐵路入關(guān),然后沿京奉、南滿、四洮等路分散。此外,還有許多貧苦農(nóng)民拖兒帶女,肩挑步行,從柳條邊的威遠堡門、法庫門、遼東邊墻的各邊口及喜峰口、古北口等處進入東北三省[2]。
東路移民登陸后沿鴨綠江進發(fā),有的定居在遼寧省,有的則繼續(xù)沿江向吉林省東南部挺進,定居在吉林省集安、通化、白山一帶,有的則一直延伸到長白山腳下;西路的移民進入吉林省后,大多定居在吉林省北部。移民的到來,不僅給當(dāng)?shù)氐娘L(fēng)土人情增添了新鮮血液,而且?guī)砹舜罅康姆窖酝琳Z。
顯然,吉林省的語言使用情況是多樣的、豐富的,既有各個民族的獨立語言,如:滿語、朝鮮語、蒙古族語等,也有“闖關(guān)東”各個地區(qū)的移民語言,如:山東話、河北話、河南話等,因此吉林方言呈現(xiàn)出一種大融合且紛繁多樣的語言面貌。
筆者共查閱了吉林省10個地區(qū)的地方志:《輯安縣鄉(xiāng)土志》、《安圖縣志》、《懷德縣志》、《輝南縣志》、《遼源市志》、《柳河縣志》、《通化縣志》、《延吉市志》、《榆樹縣志》、《長春市寬城區(qū)志》[3],其中沒有方言情況介紹的縣志有:《長春市寬城區(qū)地方志》、《輯安縣鄉(xiāng)土志》、《安圖縣志》。地方志對方言的整理大致從語音情況介紹,詞匯、歇后語、諺語、兒歌、民謠列舉等不同角度。筆者整理詞匯部分得出詞語850余條,本文則重點討論部分詞匯的來源,其余方言情況另文贅述。
眾所周知,每個詞語大都可以從古代漢語中追溯其來源,但由于各種條件限制,其詞源考證有著諸多的不可實現(xiàn)性,因此只能從歷史某一個階段出發(fā)加以探討。本文考證方言詞源的上限為唐宋以后,更早則不予以考查。由于吉林地區(qū)人口的復(fù)雜性,吉林方言的形成也就同樣具有了復(fù)雜性和多樣性,本文重點考查來源于各民族和移民的方言以及通過地方民俗、文藝曲藝形式創(chuàng)造出來的方言詞。
(一)來源于移民
“闖關(guān)東”的移民們不僅帶來了他們的生活方式,更帶來了他們的方言,使之響徹在東北這塊土地上,并且綿延不息。
將吉林方言與山東臨沂地區(qū)①方言加以對比不難發(fā)現(xiàn),吉林方言有很多詞語都與山東話相同,因此可以判斷這部分詞匯應(yīng)來源于移民。例如:
哈酒(喝酒)、歹飯(吃飯)、掃帚星(彗星)、勺星(北斗七星)、雹子(冰雹)、下半晌(下午)、頭半晌(上午)、晌午頭兒(中午)、早起來(早晨)、多咱(什么時候)、往后(今后)、河沿兒(河岸)、額勒蓋(額頭)、脊梁骨(后背)、不得勁(不舒服)、胳了拜子(膝蓋)、扎古?。ㄖ尾。㈤L疙渣了(結(jié)痂)、嘲(傻)、擱(放)、撂(扔、放)、趄下(躺下)、噘(罵)、撞門子(串門兒)、爭競(吵)、抬杠(吵嘴)、打擺子(瘧疾)、當(dāng)央兒(中間)、掉向(迷路)、出門子(出嫁)、茅房(廁所)、障子(籬笆)、褯子(尿布)、忌諱(醋)、鍋疙巴(鍋巴)、館子(飯店)、掙錢(賺錢)、教書的(教師)、剃頭的(理發(fā)師)、長蟲(蛇)、菢窩(孵卵)、夜貓子(貓頭鷹)、家雀兒(麻雀)、虼子(跳蚤)、蛐蟮(蚯蚓)、蛐蛐兒(蟋蟀)、螞蚱(蝗蟲)、刀螂(螳螂)、蜓蜓(蜻蜓)、這就(馬上)②
以上只是列舉部分詞語,來源于移民的詞語不勝枚舉。
(二)來源于古代著作
吉林方言區(qū)中,部分地名的創(chuàng)制直接來源于古代著作,吉林省乾安縣地名就是最典型的例子。乾安1928年建縣,因招墾而把全縣劃分成3公里見方的單位,稱之為“井”,為解決新建聚落無名的問題,由當(dāng)時省長張作相將全縣地域從北往南,從東到西,按照《千字文》的順序逐個井命名,再綴以“字井”二字,例如,正天字井、前地字井、后宙字井、西金字井、大濱字井、男字井等等。各個小村落也是以《千字文》加以命名,如,王字村、鳴字村、豈字村、鞠字村、景字村、懦字村、神字村等等,形成了國內(nèi)獨一無二的地名命名方式,更成為吉林方言獨具特色的一種來源方式。
又如吉林省素有“千年古都百年縣”之稱的敦化,其名則取自四書《中庸》“小德川流,大德敦化”一語,寓意為“欲使民風(fēng)敦厚有教化,須施以德政”[4]。
(三)來源于省內(nèi)各少數(shù)民族
吉林省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大省,除漢族外,共有48個少數(shù)民族在此生活。民族間的相互影響和融合造就了吉林方言詞匯的多民族性和不同的來源,這部分詞匯數(shù)量很大。
1.來源于滿族詞語
滿族詞語對吉林方言,乃至對東北方言的影響都是巨大的,其表現(xiàn)可以通過部分口語詞和地名來考查。
(1)來源于滿族口語詞。吉林方言中已考證來源于滿族的口語詞非常多,田間地頭、市井聊天經(jīng)常可以聽到這些詞語,其含義或者是滿語原意或者是滿語引申義。如:
“涸了話”,“涸了”滿語原意是由于液體的浸染,衣物留下印跡,借用涸了邊緣漫漶不清不規(guī)則,引申為說話模糊,不確定[5]?!罢О选保瑵M語描述孩子最初走路的姿態(tài),吉林方言中也有“開始、起初”之意。“競隱兒”,滿語“故意”之意,含義與今天吉林方言相同?!鞍迷狻?,滿語“發(fā)愁”之意,《遼源市志》中記作“熬糟”指“精神不振作,情緒低落,憋屈”?!坝鳌?,滿語“舒服”之意,吉林方言中記作“如作、”,字雖不同,但音同(“如”在吉林方言中聲母不讀作“r”,而讀作零聲母)?!袄觥?,滿語“疏忽、馬虎”之意,吉林方言采用該含義指“粗心大意、不精心”?!岸d魯”,滿語“食言、爽約”之意,也作禿嚕、禿擼、禿露,吉林方言含義“開扣了,說了不算數(shù)”?!板邋荨?,滿語“遲慢也”,吉林方言意為“不整潔,不利落”?!捌怖?,滿語“碟子”,后稱器物口向外張或走路腳向外翻的狀態(tài),如“撇拉碗”、“撇拉腳走路”?!案昀恪?,滿語“塊”之意,如“木頭戈楞”,后指人脾氣怪或不合群,如“戈楞子”?!肮?,滿語意為“刺鼻”,吉林方言指“指食油或含油食物日久變質(zhì),產(chǎn)生異味”之意?!皠澙?,滿語“掃(院子)”之意,《遼源市志》解釋為“摟、貪”,例如,“劃拉錢、劃拉東西”?!榜R勺”,滿語“帶把的大勺”,即吉林部分地區(qū)炒菜用的“炒勺”?!澳ゲ洹?,滿語“拙鈍、拖延”之意,吉林方言意為“動作慢、做事慢”?!皦厚R路”,“壓”是滿語“行、走”之意。“哈拉巴”,來源于滿語“哈勒巴”,它本指豬、牛羊的前胛骨,后也代指相應(yīng)部位的肉,甚至人的肩胛骨?!肮参洝保从跐M語“哈錫螞”之口語發(fā)音。
(2)來源于滿語地名。吉林省內(nèi)的滿語地名非常多,地級市名、縣鎮(zhèn)村屯名都可以找到滿語的遺跡。本文只列舉一些典型的地名。例如:
“吉林”,滿語“吉林烏拉”的簡稱,“吉林”意為“沿”,“烏拉”意為江,因在松花江畔,故名?!笆嫣m”,滿語“果實”之意,因在此地采集進貢山果得名?!皥D們”,滿語“圖們色禽”的簡稱,“圖們”意為萬,“色禽”意為河?!熬赣羁h”,原名蒙江縣,“蒙江”滿語意為“珠子河”,傳說此河因產(chǎn)珍珠而得名,后因楊靖宇將軍犧牲在此地而改為靖宇縣。“梅河口”,梅河口市原名海龍,“海龍”系滿語“水獺”之意,“梅河”金代稱“梅黑河”,為女真語,清代稱此河為“阿杷梅河必拉”,漢語義為“大蛇河”,今梅河取滿語中間兩個音節(jié)簡化而成[4]86?!坝㈩~布”,滿語“稠李子”之意,此地盛產(chǎn)李子,每年春天山上開滿了山李子花,秋天遍地都是掉落的山李子。
2.來源于朝鮮族詞語
吉林省東南部聚居著大量的朝鮮族人民,他們與漢族長期雜居在一起,因此吉林方言中就融入了一些人們耳熟能詳?shù)某r語。
例如,“冷面、打糕、辣白菜”都是朝鮮族食品的名稱,這些食品不僅享譽吉林省,而且也蜚聲祖國大江南北?!按蚋狻笔浅r族每逢年節(jié)、婚姻佳日接待貴賓時的食品,用木槌捶打煮熟的糯米制作而成,性粘、吃起來筋道、味香。現(xiàn)在,“打糕”已是一種平常都能吃得到的食品,在吉林省的大小菜市場都有出售。
還有朝鮮族的各種“餑餑”更是隨著時令擺在吉林省家家戶戶的餐桌上,春天吃“豆面餑餑”,即“豆面卷子”;夏天吃“波羅葉餑餑”,是在柞樹或椴樹的葉子上攤粘面和豆餡后對折蒸熟而成的;秋冬時節(jié),用黃米磨成水面,或夾小豆泥蒸粘糕餑餑,或包上小豆餡烙“粘火勺”,或大量地蒸“粘豆包”,凍于戶外隨吃隨餾。
有的小村落名稱使用的也是朝鮮語,如,吉林省琿春市敬信鄉(xiāng)防川村,早年稱為黑穆積又稱防川項,“防川”為朝鮮語,義為“多柳河畔?!盵4]80
(四)來源于外來語
東北三省與俄羅斯、日本毗鄰而居,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曾與這些國家有過各個方面的接觸,語言之間的相互影響是大量存在的。吉林方言中來源于這些國家的詞語可以列舉如下:
1.來源于俄羅斯詞語
“笆籬子”,俄語監(jiān)獄的意思,《榆樹縣志》解釋為“牢房”,含義大同小異。“布拉吉”,俄語連衣裙的意思,上個世紀80年代90年代不但是吉林方言而且也是北方方言流行的一種說法?!案滤埂?,也就是乙炔氣,筆者小時候家里曾使用過的“嘎斯燈”,就是用“嘎斯”加水產(chǎn)生乙炔氣點燃后用于照明的用具。“列巴”,俄語中一種面包的名稱,今天吉林省的大型超市中都有這種面包出售,形體較大的就叫“大列巴”?!吧晨├愕摹?,意思加快速度,就是借用俄語的“沙”③,譯音詞“騷韃子”(士兵)等都來源于俄語[6]。
2.來源于日本詞語
“榻榻米”,來源于日語,吉林方言含義是“墊子”,日語詞典解釋為“畳”,“畳”進一步解釋為“草席、草墊、草襯墊”,二者含義相同?!榜R葫蘆”,吉林方言含義是“下水道”,在日語中,表示下水道有一種說法叫“マンホール”,寫成羅馬字就是“ma n horu”[7]。“虎烈拉”,一種急性腸道傳染病,即霍亂。有一些說法認為該詞來源于俄語,然而筆者查閱了部分資料,特別是日語詞典解釋為“虎列拉,中國醫(yī)學(xué)‘癟螺痧’”,筆者曾記得小時候父親說過奶奶和姑姑都是死于該病,是日本人研究的一種病菌。因此,筆者認為該詞的來源還是日語。
(五)來源于民風(fēng)民俗
民風(fēng)民俗不僅是一種地域文化,更是一種語言藝術(shù),體現(xiàn)著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用于表現(xiàn)的詞語更是多姿多彩、五花八門。
“口袋房、萬字炕、地窨子、馬架子”等詞語形象的再現(xiàn)了吉林地區(qū)的建筑結(jié)構(gòu)?!翱诖俊笔羌质M族老屋的典型結(jié)構(gòu),三間或五間,房頂用草苫,土墻,坐北朝南,大多東邊開門,形如口袋,便于取暖,俗稱“口袋房”。在口袋房的里屋筑有南、北、西三面構(gòu)成的“匚”型火炕,俗稱為“萬字炕”?!暗伛孔印币话阒甘覂?nèi)地面低于室外地面的低矮簡陋的小房子,其實它最早是指赫哲族人的原始居所,赫哲語為“胡日布”?!榜R架子”是吉林農(nóng)村常見的一種簡陋住房,以樹木支撐,上鋪樹枝,抹上草泥,室內(nèi)只有低矮的地鋪,就地攏火取暖,外呈馬鞍形,故名為“馬架子”,多為看護瓜菜時的臨時住處,也叫“窩棚”。
“藏貓、抓嘎拉哈”是兩種兒童游戲,“藏貓”吉林方言也叫“藏貓兒乎、藏貓兒”,就是“捉迷藏”,“貓”則是滿語“樹叢”之意?!白ジ吕敝械摹案吕眮碓从跐M語“嘎出哈”,口語又叫“嘎什哈”,是豬、羊等動物臏骨之滿語稱呼,“抓嘎拉哈”是過去吉林省民間風(fēng)行的一種游戲,女孩子幾乎都會玩兒。
(六)來源于詩詞和文藝曲藝
吉林方言中“夜兒個”是“昨天”之意,古人說成“夜來”。賀鑄《浣溪沙》中“笑捻粉香歸洞戶,更垂簾幕護窗紗,東風(fēng)寒似夜來長?!庇秩纭段鲙洝分小胺ū驹啤箒砝仙辉?,有失迎近,望先生恕罪?!啤麃碜侣犞v,不期昨日不得相遇,今能一見,是在下三生有幸矣?!狈ū菊f“夜來”,張生答“昨日”,對文義同,“夜來”即是“昨日”?!耙箖簜€”源于“夜來”,詞尾略加變動[8]。
吉林方言中“砸鍋”一詞的含義是“把事情辦糟了,失敗了”。這個“鍋”并非燒飯做菜之鍋,而是來源于戲曲界的“兩下鍋“、”三下鍋“等術(shù)語。清末民初,北方的京劇曾與山西梆子、直隸梆子(今河北梆子)同臺演出,而劇目、表演等又仍保持各自原狀不相混合,俗稱”兩下鍋”。南方的滇劇,其腔調(diào)包括襄陽、胡琴、絲弦三種,原來唱一種腔調(diào),后來逐漸變?yōu)槿N腔調(diào)混合演,俗稱“三下鍋”。這里“鍋”已成了“戲”的代名詞。舊時,人們常用“砸飯碗”比喻失業(yè),而把戲演得不好、演不下去了,就稱演“砸鍋”了[9]。
吉林方言是豐富的,是粗獷大氣、幽默生動的,她不僅僅只是一種方言,而是再現(xiàn)了吉林的地域文化特色,展現(xiàn)了吉林人的風(fēng)采,更是豐富多彩的語言活化石。
注釋:
①筆者父親1932年生于山東臨沂,16歲“闖關(guān)東”來到吉林通化,文中所選例詞均為老人口語常用詞,故以山東臨沂詞匯作為對比,此部分材料來源于筆者記錄。
②括號中是普通話說法。
[1]吉林省情網(wǎng).http://www.jlsq.gov.cn/
[2]程妮娜.東北史[M].長春:吉林大學(xué)出版社,2001.
[3]輯安縣鄉(xiāng)土志[M].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民國四年;安圖縣志[M].吉林文史出版社,1993.6;懷德縣志[M].吉林文史出版社,1996.1;輝南縣志[M].深圳海天出版公司,1989.9;遼源市志[M].吉林人民出版社,1995.12;柳河縣志[M].吉林文史出版社,1991.1;通化縣志[M].吉林人民出版社,1996.12;延吉市志[M].新華出版社,1994.12;榆樹縣志[M].吉林文史出版社,1993.3;長春市寬城區(qū)志[M].吉林人民出版社,1996.8。
[4]莫華.長白山區(qū)地名典故[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1996.
[5]施立學(xué).滿語滿俗與東北方言[J].滿族文學(xué),2011(6).
[6]田子馥.感情“賊”重的東北方言[N].吉林日報,2012-4-26.
[7]http://baike.baidu.com/view/641568.htm
[8]崔棠華.東北方言源于古詞語例析[J].遼寧大學(xué)學(xué)報,1993(2):73-75.
[9]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
(責(zé)任編輯:章永林)
Jilin Dialect Vocabulary Sources Exploration
WANG Hong-Jie
(College of literature,Tonghua Normal University,Tonghua,Jilin 134002,China)
Vocabulary sources to be explored can learn behind a variety of cultural information,concern a folk customs,geographical features,population structure all aspects.This paper examines the dialect record of local history in various regions of Jilin Province,some dialect words specific analysis and research, trying to find different sources of Jilin dialect vocabulary.
Jilin dialect;sources
H109.4
A
1008—7974(2013)03—0020—04
2013—02—25
王洪杰(1970-),女,吉林通化人,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現(xiàn)代漢語規(guī)范化和方言學(xué)。
吉林省語言文字應(yīng)用“十二五規(guī)劃”課題,項目編號:吉語科合字[2011]第7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