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施平,危宏暉
外傷后癲癇98例臨床及預后分析
*鄧施平,危宏暉
(井岡山大學附屬醫(yī)院,江西,吉安 343000)
分析外傷后癲癇臨床與預后,為PTE的合理診治提供參考。回顧性分析98例外傷后癲癇患者的臨床表現(xiàn)、藥物治療效果及預后。98例外傷后癲癇常見的表現(xiàn)為短暫的部分性發(fā)作,并常泛化為全身強直陣攣發(fā)作。一線抗癲癇藥物治療總有效率為77.5%。外傷后癲癇是局灶性癲癇中常見類型,正確地診斷、良好的依從性與規(guī)范化治療可明顯改善其預后。
腦外傷;癲癇;預后
外傷后癲癇(post traumatic epilepsy PTE)是顱腦損傷較常見的遠期并發(fā)癥之一,也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局灶性癲癇,由于目前PTE的有效治療手段仍很有限,其中大部分都轉歸成難治性癲癇,一般認為預后不佳,對患者生理和心理危害甚大。為探尋PTE經規(guī)范診治后的確切療效,筆者將2006年2月~2012年2月就診于我院癲癇門診、資料完整且腦電圖異常的98例外傷后癲癇患者進行回顧分析并報告如下。
2006年2月~2012年2月就診于我院癲癇門診、資料完整且腦電圖異常的局灶性癲癇患者284例,其中外傷后癲癇98例,占34.5%。98例中男70例,女28例;就診時年齡1~74歲,平均30.9歲;頭部受傷至首次癲癇發(fā)作時間從傷后即刻至9年,平均1.2年,病程1天~19年,平均2.6年;外傷類型:車禍49例,物體砸傷19例,高處墜地摔傷17例,刀砍傷9例,拳擊傷4例。有87例經頭顱CT和/或MRI檢查,其中有顱內血腫、硬膜外/下血腫者、受傷責任陳舊性病灶等共69例。傷后有意識障礙者64例,接受手術者39例。根據(jù)有明確的腦外傷史,受傷后出現(xiàn)≥ 2次非誘發(fā)性癲癇發(fā)作者,受傷前無癲癇發(fā)作病史,結合腦電圖等表現(xiàn),排除其他病因所致癲癇后診斷PTE。
本資料98例患者中傷后或手術后即出現(xiàn)癲癇發(fā)作者17例,其余81例在傷后1個月至9年出現(xiàn)癲癇發(fā)作。42例為部分性發(fā)作,表現(xiàn)為一側面肌和/或肢體抽搐、頭眼向一側偏轉,口中出聲、流涎等,56例為部分泛化為全身性發(fā)作,表現(xiàn)為雙眼上翻、四肢強直陣攣、呼之不應、口吐白沫、口唇發(fā)紺。每次發(fā)作持續(xù)數(shù)秒至數(shù)分鐘不等。發(fā)作頻率1次/年≥130次/日不等,其中偶發(fā)者(1次/年)9例,持續(xù)狀態(tài)者5例。
全部病例均行視頻錄像腦電圖檢查,于發(fā)作間期中描記,背景活動大多正常,局灶放電位于雙側者37例,單側者61例,以中央、頂部和/或中、后顳棘波、尖波同步/非同步發(fā)放為主,17例見2.5~3C/S棘慢波,有3例在描圖中出現(xiàn)癲癇發(fā)作。
首先加強癲癇病的健康教育,取得患者良好依從后開始治療,要求患者按時、規(guī)律服藥,定期復診。所有患者服藥前均常規(guī)體檢,完善血、尿常規(guī)及肝腎功能檢查。最初用藥半年內每月復查血、尿常規(guī),每季度復查肝腎功能,以后每半年查血常規(guī)、肝腎功能一次。 53例患者予以苯巴比妥 30 mg 每日服2次;11例卡馬西平0.2~0.3 g每日服2次;9例苯巴比妥(30 mg 每日服2次)+卡馬西平(0.1 g 每日服2~3次),10例德巴金500 mg,每日服2次,6例予德巴金500 mg每日服1次+苯巴比妥30 mg 每晚服1次;9例偶發(fā)者未服藥。
復診或電話隨訪89例,失訪9例,隨訪期3個月~6年。89例中,依從性好堅持服藥者83例。發(fā)作停止者39例,占43.8%,其中27例單服苯巴比妥者自首次服藥后即未再復發(fā),其余12例合用卡馬西平或德巴金后1個月~3.5年發(fā)作完全停止;30例(33.7%)發(fā)作頻率明顯減少,其中1例74歲患者在癥狀控制2年后因患胰腺癌去世,總有效率為77.5%;14例(15.7%)服藥超過4年發(fā)作頻率無明顯減少,其余6例因依從性差而頻繁換藥、停藥發(fā)作反有增多。服藥患者中有13例出現(xiàn)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輕度升高,加強護肝治療同時繼續(xù)服用抗癲癇藥物,無一例患者因出現(xiàn)嚴重的皮疹、胃腸道反應、肝腎功能或血液系統(tǒng)損傷而停藥。
外傷后癲癇(PTE)發(fā)生率約占全部癲癇人數(shù)的10%,外傷后首次癇性發(fā)作的患者,在隨后的兩年,高達86%的患者出現(xiàn)再次發(fā)作,發(fā)生PTE的高危程度跟外傷輕重相關[1-2]。故有人認為PTE可能是腦外傷嚴重程度的一個指標而不是腦外傷的并發(fā)癥[2]。至少有80%~90%的PTE患者首次出現(xiàn)癲癇發(fā)作的時間是在受傷后兩年以內,腦外傷后未出現(xiàn)癲癇發(fā)作的時間越久,PTE的發(fā)病幾率就越小。
癲癇發(fā)作是診斷PTE最重要的指征,而EEG檢查是確診癲癇不可或缺的證據(jù),EEG雖不能用于預測患者是否會出現(xiàn)PTE,但是可以幫助定位癲癇灶,判斷癲癇的嚴重程度以及判斷藥物療效并為患者減藥、停藥提供依據(jù)。
提高癲癇患者的生活質量,最根本的還是要控制癲癇發(fā)作, PTE應根據(jù)不同的發(fā)作類型選用不同的藥物,抗癲癇藥物對預防早期腦外傷后癲癇是有效的,但是對早期PTE的預防并不能降低晚期PTE的發(fā)生率或改善預后,因為這兩者的發(fā)病機制是不同的[3-4],研究發(fā)現(xiàn)早期外傷性腦損害后紅細胞外滲、溶解和含鐵血黃素沉積于神經纖維網內,與癲癇的發(fā)生有直接聯(lián)系[5],而海馬組織的膠質增生、神經元脫失和突觸重建是晚期外傷性癲癇的病理學基礎[6]。用于治療PTE的傳統(tǒng)藥物有苯妥英鈉、卡馬西平、丙戊酸鈉和苯巴比妥,但是目前尚沒有隨機的對照研究證明哪一種藥物療效更好[7]。苯巴比妥可抑制異常神經網絡的建立,預防癲癇發(fā)生[5]。本組資料顯示單服苯巴比妥或者聯(lián)合應用苯巴比妥發(fā)作停止者達43.8%,總有效率為77.5%。該藥價格低廉、服用方便,依從性好,這可能是本組資料治愈/控制率高的原因之一。該藥的應用也符合衛(wèi)生部《中國農村癲癇防治管理項目技術指導方案》的要求。
PTE發(fā)病率高,以往都認為難治率較高,但是本組資料表明絕大部分PTE是可控制的,甚至是可治愈的,因此預后相對較好,關鍵是要加強癲癇病的健康教育及合理規(guī)范用藥,讓患者有更好的依從性,從而提高療效及癲癇患者的生活質量。
[1] 陳偉觀,高志偉,倪耀輝.顱腦外傷致外傷性癲癇的臨床分析[J].交通醫(yī)學,2011, 25(3): 252-255.
[2] 陳皓,彭里磊,陳禮剛.創(chuàng)傷后癲癇的研究進展[J].國際神經病學神經外科學雜志,2011, 38(4): 399-402.
[3] 高明龍,程志華,顏廷榮,等.腦外傷后癲癇的預防和治療[J]. 中國臨床研究,2011, 24(8): 732-734.
[4] Avramescu S, Timofeev I.Synaptic strength modulation after cortical trauma: a role in epileptogenesis[J].The Journal of Neuroscience,2008,28(27): 6760–6772.
[5] 李雪峰,劉紹明.外傷后癲癇發(fā)病機制的研究進展[J].中華神經醫(yī)學雜志,2007, 6(11): 1181-1182.
[6] Hunt R F,Scheff S W,Smith B N,et al. Regionally localized recurrent excitation in the dentate gyrus of a cortical contusion model of posttraumatic epilepsy[J]. J Neurophysiol,2010, 103(3): 1490-5000.
[7] 閆觀茹,劉紹明.外傷后癲癇的治療進展[J].實用醫(yī)學雜志,2009, 25(6): 847-749.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nd prognosis analysis of 98 patients with post-traumatic epilepsy
*DENG Shi-ping , WEI Hong-hui
(Affiliated Hospital, Jinggangshan University, Ji’an, Jiangxi 343000, China)
Analyzing the post-traumatic epilepsy’s clinical manifestationsand prognosis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reasonable treatment of PTE.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effects of drug treatment and prognosisof 98 cases of post-traumatic epilepsy patient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98 cases’ common manifestation is brief partial seizures, and often generalized to tonic-clonic seizures. The first-line antiepileptic drug therapy’s total effective rate is 77.5%.Post-traumatic epilepsy is a common type of focal epilepsy, correct diagnosis, good compliance and standardized treatment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prognosis.
brain trauma;epilepsy; prognosis
1674-8085(2013)05-0087-03
R742.1
A
10.3969/j.issn.1674-8085.2013.05.019
2013-05-12;
2013-06-26
*鄧施平(1962-),男,江西南昌人,主任醫(yī)師,副教授,主要從事神經內科工作研究(E-mail:57390307@qq.com);
危宏暉(1974-),男,江西吉安人,主治醫(yī)師,主要從事神經內科工作研究(E-mail:darway2009@yahoo.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