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春梅 (廣東省梅州市第三人民醫(yī)院放射科,廣東 梅州 514021)
我院于2011年5月螺旋CT投入使用以來,對已住院的和新入院的精神病患者均行顱腦CT掃描,以排除腦器質性病變所致精神障礙,便于制訂和完善治療方案。作者收集2011年5月~2012年5月期間作CT檢查的住院精神病患者653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3版(CCMD-3)。
1.1 一般資料:本組653例,男570例,女83例,年齡12~81歲,病程4 d~40年,首次住院精神患者543例,2次及2次以上住院精神病患者110例,其中除部分腦外傷所致精神障礙患者外,全部患者均為首次作顱腦CT檢查。所有患者都以行為紊亂、自語、自笑、幻覺、幻聽、疑害、躁狂、抑郁等一種或數種精神癥狀而住院。
1.2 檢查方法:全部病例均采用荷蘭PHILIPS MX4000 Dual雙螺旋CT機掃描,以聽眥線為掃描基線,層厚10 mm,層距10 mm,從顱底至顱頂連續(xù)10層掃描。對部分發(fā)現異常者,根據診斷與鑒別診斷的需要輔以5 mm薄層掃描。常規(guī)攝腦組織窗和骨窗片觀察。主要顯示顱骨結構、腦組織密度、腦室、腦池、腦溝等結構的形態(tài)和位置。檢查結果經一位副主任醫(yī)師,2位主治醫(yī)師進行診斷。
653 例住院精神病患者的CT檢查結果顯示,142例精神病患者腦部CT有異常表現,511例精神患者腦部CT表現未見異常,其陽性率為21.7%。具體情況如下。
2.1 腦梗死63例:腦干梗死1例,右顳頂部大面積腦梗死1例,左側基底節(jié)腔隙性腦梗死28例,右側基底節(jié)腔隙性腦梗死16例,雙側基底節(jié)多發(fā)腔隙性腦梗死8例,右放射冠腦梗死3例,左放射冠腦梗死3例,半卵圓中心腦梗死3例。CT表現為腦實質內圓點狀、條狀、斑片狀、小片狀低密度影,邊界清晰;腔隙性腦梗死又可表現為單發(fā)或多發(fā),新舊不一。
2.2 腦萎縮40例:輕度腦萎縮18例,中度16例,重度6例;單純性腦萎縮25例,伴發(fā)腦萎縮15例。CT表現為不同程度的大腦皮質萎縮,腦池、腦溝、腦裂增寬、加深,腦回縮小,腦室系統(tǒng)擴大,小腦萎縮。
2.3 腦內囊腫11例:透明隔囊腫5例,左側裂池蛛網膜囊腫4例,枕大池蛛網膜囊腫2例。透明隔囊腫CT表現為透明隔的兩壁向兩側彎曲膨隆,凸向兩側側腦室,兩壁間直徑≥10 mm,多伴有可用該病變解釋的臨床癥狀。側裂池、枕大池蛛網膜囊腫CT表現為相應部位囊狀水樣密度灶,較大者可引起鄰近腦組織形態(tài)、位置的改變。
2.4 腦外傷后軟化灶及局部腦萎縮10例:CT表現為腦內低密度灶及局部腦溝裂、腦池增寬,腦回縮小,腦室系統(tǒng)擴大,呈“負占位效應”。
2.5 腦內鈣化灶8例:雙側基底節(jié)鈣化2例,右頂葉鈣化2例,右顳葉鈣化1例,右額葉鈣化1例,左側腦室旁鈣化1例,小腦齒狀核鈣化1例。CT表現為單側或雙側、單發(fā)或多發(fā)條狀、斑塊狀高密度影,CT值較高,邊界清晰,周圍無水腫。
2.6 硬膜下積液3例:雙側額部硬膜下積液2例,左側顳部硬膜下積液1例。CT表現為雙側或單側顱骨內板下新月形腦脊液密度影像。
2.7 其他:腦積水2例,CT表現為雙側側腦室,三腦室對稱性輕度擴大。腦外傷及腦部蛛網膜囊腫術后軟化灶2例,CT表現為局部低密度灶。腦腫瘤1例,CT表現為三腦室前,兩側腦室前角間等密度類圓形影,并見斑點狀鈣化,腦室系統(tǒng),腦池擴張,呈輕度腦積水改變。
精神疾病是在各種生物學、心理學以及社會環(huán)境因素影響下大腦功能失調,導致認識,情感變化表示和行為等精神活動出現不同程度障礙的疾病。本組142例精神病患者腦部CT有異常表現,即腦器質性精神病,特點是大腦肯定存在病理生理和形態(tài)結構變化,這些變化與精神異常有明確的因果關系。如腦變性疾病、腦血管疾病、腦部炎性反應、腦腫瘤、腦外傷等引起的精神異常。臨床可表現為譫妄、癡呆、遺忘、精神病性障礙、人格障礙、情感性障礙、神經癥性障礙等幾類臨床綜合征。
腦部CT的異常表現與臨床意義,分析如下。
腦梗死主要出現在伴有腦血管疾病的精神病患者,年齡大部分均在45歲以上,這類患者均是以出現精神癥狀入院后行顱腦CT掃描而發(fā)現腦梗死病灶,梗死灶可單發(fā)或多發(fā),新舊不一。表明腦梗死患者出現精神癥狀的時間可出現在腦梗死發(fā)生前或腦梗死發(fā)生后,本組部分患者精神癥狀出現先于軀體癥狀。
腦萎縮的精神病患者主要出現在長期住院精神分裂癥患者,年齡越大,病程越長,出現腦萎縮的幾率越大,腦萎縮的程度越嚴重[1]。這與文獻報導相一致。乙醇依賴或乙醇中毒性精神障礙的患者,出現腦萎縮也是比較常見的,除表現為大腦萎縮外、小腦萎縮的情況也經常出現。腦萎縮與嗜酒年限、日飲酒量、首次住院戒酒年齡呈正相關[2]。阿爾茨海默病(AD)是一種起病隱襲的進行性發(fā)展的老年期癡呆,臨床上以記憶綜合征、失語、失用、失認和執(zhí)行功能障礙為特征,同時伴有精神行為異常和社會生活功能減退??沙霈F中度以上彌漫性腦萎縮。皮層下動脈硬化性腦病的患者除出現基底節(jié)區(qū)多發(fā)腔隙性腦梗死外,可出現中度、重度腦萎縮。
腦內鈣化灶出現在癲癇所致精神障礙患者,精神分裂癥患者,部分腦外傷患者。腦內基底節(jié)鈣化或齒狀核鈣化,發(fā)生年齡<30歲,與正常生理性鈣化年齡不相符,因此有理由認為是一種異常改變。作者認為與精神病的發(fā)生有因果關系。
透明隔囊腫可發(fā)生于癲癇所致精神障礙患者,躁狂癥患者,精神分裂癥患者;可能因透明隔腔的擴張致局灶性腦細胞損害有關[3]。側裂池蛛網膜囊腫均出現在左側顳部,與枕大池蛛網膜囊腫一樣,均可引起腦部組織形態(tài)改變,同樣被認為是引起本組患者患精神病的病理生理基礎,在臨床上均出現精神癥狀。
對于精神疾病的診斷,除了精神科醫(yī)生系統(tǒng)詳細的專科檢查外,顱腦CT掃描檢查是必不可少的,尤其對于精神病患者病因診斷,原發(fā)病變,鑒別診斷,治療隨訪,制訂和完善精神疾病的治療方案有著積極的意義。
[1] 王 琪.精神分裂癥患者頭部CT臨床對照研究[J].中國民族民間醫(yī)藥2011,7(1):54.
[2] 蘇中華,郝 偉.乙醇認知損害的研究進展[J].國外醫(yī)學精神病學分冊,2005(1):49.
[3] 朱永輝.擴張性透明隔囊腫71例臨床分析[J].中西醫(y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05,3(11):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