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立民
個性化閱讀是《語文課程標準》(簡稱新課標)中閱讀教學的一個重要理念。新《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yīng)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yīng)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p>
根據(jù)本人對新課標的理解和這幾年的教學經(jīng)驗,我認為語文的個性化閱讀教學要做好以下幾點:
一、尊重學生個性差異:首先要求教師了解每個學生,找出每個學生的特點和差異,在此基礎(chǔ)上進行分層指導、分層評價,因材施教;另一方面是了解學生學習的需要,學生是課堂的主體,學生的困惑、疑難才是我們教學的重點,因此應(yīng)根據(jù)學生的需要,不斷調(diào)整教學方案,有時還進行換位思考:“如果我是學生,可能會對哪些情節(jié)興趣?對哪些問題有困惑?”總之,一切從學生個性差異和學習需要入手,而不是牽著學生的鼻子走。
二、為學生走進文本、讀出自我創(chuàng)造條件:首先我們的課堂教學不是為了追求熱鬧,而是要組織學生進行閱讀實踐,不管是朗讀、閱讀還是討論,教師要讓學生有獨立思考的時間,要讓學生走進文本。第二要素是設(shè)計巧妙的問題和活動。問題要富有趣味性、啟發(fā)性,這樣才能激發(fā)學生的思考和想象,比如在教《變色龍》時,可設(shè)問:“那些人對赫留金大笑,他們笑他什么?”問題和活動的設(shè)計都要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動力,帶著他們走進文本,去和作者的心靈碰撞,在走進文本的基礎(chǔ)上讓學生讀出自我,讓學生敢于提“為什么”,敢于說“我不同意”,敢于說“我認為”。
三、通過各種形式的課堂教學活動,提高學生個性化閱讀能力。
(一)、激發(fā)興趣,促進學生感受與體驗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閱讀教學中,我們要通過激發(fā)興趣,增強感受,喚起體驗,深化理解,觸發(fā)創(chuàng)意,促進個性化閱讀。如在教《看云識天氣》、《詠雪》時,就可以結(jié)合當時天氣狀況,深入仔細觀察,讓學生產(chǎn)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喚起學生的情緒,深入探尋局部情感信息,在近距離心理狀態(tài)下讀破作者深層的情感意蘊。
(二)、設(shè)置探究點,培養(yǎng)學生質(zhì)疑能力,引導學生多角度、深層次挖掘文本內(nèi)涵。
閱讀教學沒有普遍的模式常規(guī)。個性化閱讀,是學生閱讀機智的靈動閃現(xiàn),是個性化體驗的自由釋放。在教學中要想以最少的時間獲最大的效益,我認為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1、突破三點。“三點”指的是重點、難點、疑點。
①突破重點。 如《行道樹》一課,學習這篇課文,首先要從整體入手,抓住文中的關(guān)鍵詞來理解行道樹的形象特點及其象征意義,進而理解全文的主旨,其次要反復誦讀全文,用心品味“墮落”“憂愁又快樂”等詞的含義,學習行道樹無私奉獻的精神。
②突破難點。課文中的難點往往“牽一發(fā)而動全身”,因為難,閱讀中更易見出個性,對課文難點的解讀,宜采取“見仁見智”的辨析,允許學生課堂上,評頭論足,激情共鳴。如《風箏》一課,這是學生進入中學后第一次接觸魯迅的文章,由于時代久遠,加上學生的生活體驗和認知的局限,要初一的學生理解魯迅作品的反封建性是有較大困難的。我決定從學生的認知實際出發(fā),引導學生理解本文關(guān)于童年游戲心理的描寫以及“我”因童年時曾對小兄弟進行精神虐殺而產(chǎn)生的懊悔和悲哀的情感的描寫入手,逐漸把握文章的內(nèi)涵。至于本文教學的難點,我認為應(yīng)是對作品中一些語意含蓄而深刻的語句的理解,只有突破了這些句子,學生才能很好地了解文章的思想內(nèi)涵。
③突破疑點。由于學生知識面不廣,有些地方往往會弄不懂這就是課文的疑難點。直面文本,在疑點處生疑,“山重水復疑無路”之中,尚可見“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景觀。如《老王》一課,由于學生閱讀面不廣、閱歷不深,對文中的一些內(nèi)容,如“十年動亂”、“干?!钡炔焕斫猓處熅鸵l(fā)他們的探究心理,以幫他們理解課文。
2、開展互動。課堂閱讀環(huán)境較為特殊。它既能進行個體的獨立思考,又會受到群體的閱讀制約。因此,閱讀必須互動。
①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兩人各自交換一個蘋果,結(jié)果每個人手上還是一個蘋果,兩人各自交換一種思想,結(jié)果一個人就有兩種思想,個性化閱讀結(jié)論的開放交流交換,暢所欲言,無所顧忌,可提升思考質(zhì)量。
②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個性化閱讀教學,師生都是探究者,都面對著新問題,這也就決定了要相互探討,相互啟迪,而最終達成相互提高。
③閱讀主體與文本、作者的互動。文本作者要表達的觀點、思想,只有作者本人才清楚,讀者面對文本所存在的時空差異,從而導致讀書人對原作作出各自不同的闡釋。正所謂“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一互動過程,其樂無窮。
3、方法多樣。弘揚閱讀精神,展示閱讀主體,離不開方法的多樣性。
①聯(lián)系生活法。生活就是一本無字書,讓生活走近閱讀,讓閱讀親近生活,生活和閱讀相接,閱讀感悟就愈多,閱讀所激發(fā)的思維就會活,如在教《珍珠鳥》中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場景,就很容易讓學生聯(lián)系自己生活中與動物、花草和諧相處的往事,從自己美好的回憶中很輕松地意會到“信賴,往往能創(chuàng)造出美好的境界”,這恰恰就是文章的主題。甚至想到人與自然要和諧相處,從而深化的主題,這樣的方法能使學生輕松地發(fā)現(xiàn)、理解、深化主題,不是很好嗎?
②逆向思維法。不以現(xiàn)有的結(jié)論為最后的定論,不受別人思想的支配與左右,只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據(jù),就是成功。逆向反彈,觀點出新,人無我有,人有我新,這是閱讀創(chuàng)新的體現(xiàn)。
③懷疑批判法。 新課標要求“提倡多角度的,有創(chuàng)意的閱讀,進行閱讀反思和批判,以提高閱讀的質(zhì)量”。如《皇帝的新裝》,有的教參認為主題是:無情地揭露了當時社會的丑惡,諷刺了皇帝和大臣們的虛偽、愚蠢和自欺欺人。但這只是強調(diào)了政治批判性,其實還可以從人性批判的角度解讀。作者在鞭撻了皇帝、大臣的丑行后,有善意的嘲諷了老百姓的虛偽,即愛慕虛榮是人類普遍存在的弱點。這樣的解讀更符合學生的閱讀心理,或者說豐富了學生的閱讀。
4、大膽地整合教材,拓展閱讀,深化體驗。
教材無非是個例子,在具體的教學中,可以根據(jù)學生的需要及時調(diào)整,進行大膽整合。如從每單元的文章中選一篇典范的文章作為精讀范本。另兩篇作為略讀,其余的作為自讀。以騰出時間,引進適宜的作品進行遷移訓練,提高學生的個性化閱讀能力。另外加強拓展閱讀,如教學《端午的鴨蛋》,我們引入《豆腐入文聞亦香》,讓學生拓展視野,了解更多燦爛的民俗風情。這樣,學生閱讀的文章多了,感受多了,思路拓寬了,閱讀、分析的能力也提高了,學生的思維也得到了激發(fā)和培養(yǎng)。
四、注重個性化閱讀的評價(延時評價):在閱讀過程中學生個體的稟賦、素養(yǎng),時代文化的差異會暴露無遺。教師作為閱讀的中介和評價者,應(yīng)該讓更多的同學有廣闊的思維空間,產(chǎn)生更多更美的創(chuàng)新靈感,使個性思維和品質(zhì)得到充分發(fā)展。假若一味死摳答案, 過早地對一個可能有著多種答案的問題給予終結(jié)性評價,而忽略或藐視個體閱讀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那勢必會扼殺學生創(chuàng)新與發(fā)散思維的火花。
總之,個性化閱讀教學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要把閱讀活動變?yōu)閷W生自我探究、自我體驗的活動,使學生在富于個性的閱讀活動中發(fā)展閱讀能力,強化閱讀體驗,感悟閱讀方法,提高閱讀水平。
(陜西省洋縣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