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參孫的秘密與儒家的倫理觀(一)

2017-03-10 15:22張思齊
衡水學(xué)院學(xué)報 2017年3期
關(guān)鍵詞:孔子

張思齊

?

參孫的秘密與儒家的倫理觀(一)

張思齊

(武漢大學(xué) 文學(xué)院,湖北 武漢 430072)

基督宗教和儒家學(xué)說均具有強烈的倫理色彩。圣經(jīng)《舊約》中的人物參孫,其性格帶有強烈的倫理色彩。參孫其人,事跡炳煌,富于戲劇性。經(jīng)過梳理可以發(fā)現(xiàn),參孫的一生具有悲劇性質(zhì),參孫的性格具有神學(xué)依據(jù),參孫的原型具有歷史依據(jù),參孫的隱喻具有倫理意義。在《論語》中孔子多次論述了孝這一觀念??鬃邮且粋€有神論者,其孝道觀乃是以其有神論為基礎(chǔ)的。曾參是孔子所樹立的孝的典型,他既有美德,亦有懿行,還有嘉言。曾參的所有嘉言均源自一個關(guān)鍵詞:孝。曾參具有使徒的品格,孔子和曾參的關(guān)系猶如夫子和使徒之間的關(guān)系。曾參之孝延伸到近代而在曾國藩的著述中得到了進一步的表達?!缎⒔?jīng)》一書具有正典品格,此品格決定了其宗教性之存在。由孔子而曾參,由古代而近代,由近代走向當(dāng)代,中華孝道之存在儼然具有其當(dāng)前意義。這一切均可在參孫的悲劇和《孝經(jīng)》的命題中得到互證。中華孝道是能夠給人以終極關(guān)懷的系統(tǒng)學(xué)說,它有助于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復(fù)興,敦促人們共圓中國夢。

圣經(jīng)《舊約》;儒學(xué)正典;虔敬觀念;孝道觀念;比較研究

一、參孫其人及其悲劇性質(zhì)

圣經(jīng)《舊約·士師記》13-16章記載了一位充滿傳奇色彩的英雄,他就是參孫。參孫的一生,文學(xué)性極強,它猶如一部五幕的悲劇。

第一幕:參孫的出生(士13:1-24)。參孫的母親原本不育。她向上帝祈禱,即刻靈驗。上帝的使者告訴她,她將生子,而且這個兒子一生要做拿細(xì)爾人。拿細(xì)爾人就是專門侍奉神靈的人,因而得遵守特殊的戒律:不沾死尸,不喝酒,也不剃頭發(fā)。

第二幕:參孫和亭拿的女子(士14:1-15:8)。成年后的參孫在亭拿看見一個非利士人的女子,便想娶她為妻。于是,參孫和他的父母前往亭拿去安排婚事。突然,一頭獅子從葡萄園里竄出來。參孫毫不畏懼,雙手將獅子撕成兩半。熱風(fēng)吹來,獅子的尸體變干。蜜蜂飛來,在獅子的軀殼里釀蜜。參孫取出蜜來,邊吃邊走,好不快活!參孫設(shè)宴七天,豪氣沖天,在興頭上他請赴宴的非利士人猜謎語:吃的從吃者出來,強的從強者出來。非利士人猜不出這兩個謎語,于是就哄他的妻子去套出謎底。到了第七天,非利士人居然說出了謎底。參孫一聽,便知是未婚妻透露了謎底。一怒之下,他就把三十個非利士人殺了。

第三幕:參孫擊敗非利士人(士15:9-20)。麥?zhǔn)諘r節(jié),參孫去看他的妻子。不料,他的岳父已將妻子許給了別人。所以如此,乃是因為岳父害怕非利士人來報復(fù),惹火燒身。對非利士人,參孫本來就氣猶未消,一聽此事他便勃然大怒。他捉來三百只狐貍,將它們的尾巴一對一地捆上,再在尾巴間插上火把。火把一點燃,狐貍就狂奔,結(jié)果燒掉了非利士人的莊稼、禾捆和橄欖園。非利士人和猶大人本來就是對立的兩族。這時他們以牙還牙,用火燒死了他的岳父和妻妹。進而,非利士人大肆攻擊整個猶大人。他們將參孫捆綁起來,押赴自己的營地。到了非利士人的營地,參孫稍微一使勁,便掙斷了繩索。他順手抓住一根驢腮骨,擊殺了一千個非利士人。

第四幕:參孫和大利拉(士16:1-21)。參孫憎恨非利士人,卻喜歡其女子。他與一個名叫大利拉的女人同居。為了弄清參孫力大無窮的秘密,非利士人買通了大利拉。百般糾纏之下,參孫說出了秘密。趁著參孫睡熟的時候,大利拉叫人剃掉了他的頭發(fā)。于是非利士人將參孫捉住,挖去了他的雙眼,銅鏈拘索,押進大牢。他們完全沒有注意到,參孫的頭發(fā)被剃掉之后,又逐漸長起來了。

第五幕:參孫的死(士16:23—31)。為了慶祝戰(zhàn)勝參孫一事,非利士人在大袞神廟舉行慶典。參孫這位昔日的英雄,現(xiàn)今如猴兒一般被套上了鏈子。一個童子將參孫牽來,供大家戲耍逗樂,而湊熱鬧來觀看參孫戲耍的人竟然達到了三千多。似乎疲憊的參孫倚靠在兩根巨大的柱子之間,說時遲那時快,只見他雙手各抱一根柱子,一下就拔了起來。神廟轟然倒下,參孫與敵人同歸于盡。

德國批評家古斯塔夫·弗萊塔格(Gustav Freytag,1816-1895年)在其《戲劇的技巧》(Die Technik des Dramas,1863年)一書中,曾經(jīng)將大多數(shù)西方戲劇作品的情節(jié)結(jié)構(gòu)描述為一個不等邊的金字塔之圖形,學(xué)術(shù)史上稱為弗萊塔格金字塔(Freytag’s Pyramid)?!鞍凑崭トR塔格的看法,一部戲劇典型地開始于展示部,它呈現(xiàn)人物和場景,并引入人物被牽涉于其中的基本事態(tài)。然后,在上升行動中,糾葛發(fā)展,沖突出現(xiàn),懸念得到設(shè)置,于是危機就到來了。這種上升行動終極于一個高潮,在此點上劇情的緊張性登峰造極。最后,在下降行動中,緊張性消退,最終歸結(jié)于一個解決,或曰結(jié)局?!盵1](第1337頁)如果某劇本為喜劇,此結(jié)局即是大團圓(finale)。如果某劇本為悲劇,此結(jié)局即是大災(zāi)難(catastrophe)。弗萊塔格深知寫作劇本的甘苦,他精通古往今來的戲劇理論。他曾在布雷斯勞(Breslau)大學(xué)講授德國文學(xué)八年(1839-1847年)。他亦擅長戲劇創(chuàng)作,其喜劇《記者》(Die Journalisten,1854年)享譽德國文壇。如果我們將參孫的一生及其各個轉(zhuǎn)捩點與古斯塔夫的戲劇理論逐一對照,那么我們就會看到二者在情節(jié)發(fā)展上完全一致。參孫的出生,猶如不等邊三角形的一個角。此為悲劇的展示(exposition)。參孫和亭拿的女子,所用篇幅最多,猶如此三角形的長邊。此為悲劇的上升行動(rising action)。參孫擊敗非利士人,猶如此三角形的頂點。此為悲劇的高潮(climax)。參孫和大利拉,所用篇幅不太多,猶如此三角形的短邊。此為悲劇的下降行動(falling action)。參孫的死,則為結(jié)局,戛然而止。此為悲劇的大災(zāi)難(catastrophe)。眾所周知,自古希臘以來,至莎士比亞時代,完美的悲劇大都采用五幕式結(jié)構(gòu)。參孫那五幕悲劇式的人生啟迪我們,圣經(jīng)具有完美的文學(xué)性。

二、參孫性格及其神學(xué)依據(jù)

力大無窮是參孫的突出特點。從文學(xué)的角度看,力大無窮,這是建構(gòu)參孫性格的基礎(chǔ)動力。參孫的驢腮骨成了參孫悲劇中的一個主題道具,它猶如明代戲曲家邵燦(生卒年不詳)《香囊記》中的那一只香囊,又猶如清代戲曲家孔尚任(1648-1718年)《桃花扇》中的那把扇子。圣經(jīng)寫道:

參孫到了利希,非利士人都迎著喧嚷。耶和華的靈大大感動參孫,他臂上的繩就像火燒的麻一樣,從他手上脫落下來。他看見一塊未干的驢腮骨,就伸手拾起來,用以擊殺一千人。參孫說:“我用驢腮骨殺人成堆,用驢腮骨殺了一千人?!闭f完這話,就把那驢腮骨從手里拋出去了。那地便叫拉末利希。(士15:14-17)[2](第512頁)

這真是戲劇性濃郁的一個場景。參孫用以擊殺敵人的武器,竟然是一根未干的驢腮骨。驢腮骨未干的時候,具有韌性。驢腮骨粗壯的一頭,具有齒槽,能刺痛打擊的對象。驢腮骨較細(xì)的一頭,猶如手柄,便于握持。當(dāng)然,驢腮骨并不長,僅如一把一尺余的短刀而已。我們不難設(shè)想?yún)O左右劈砍,一路奮進的情形。參孫儼然是一位大英雄。奮勇殺敵之后,他說了兩句話:我用驢腮骨殺人成堆,用驢腮骨殺了一千人。這實際上是兩句唱詞,只要稍加變動,便可作為唱腔來演唱:兒郎我——手握著——驢腮骨——把那敵人——成堆斬砍。兒郎我——手握著——驢腮骨——把那敵人——斬了一千!真?zhèn)€是春風(fēng)得意,躊躇志又滿。在這一場景中,驢腮骨頗能吸引觀眾的眼球,具有主題道具(a thematic prop)的作用。在中國戲曲作品中,主題道具大都具有串聯(lián)劇情線索,囊括眾多內(nèi)容,將各個事件勾連為整體的作用,并且在引發(fā)觀眾追問的過程中推動劇情一步步的向前發(fā)展。與此同時,主題道具又是一種象征,它引發(fā)觀眾進行思考,從劇情向歷史的維度延伸,從歷史向現(xiàn)實的維度轉(zhuǎn)換,從現(xiàn)實向神學(xué)的維度推進。那么,在參孫的悲劇中,驢腮骨的劇情作用是什么呢?筆者以為,主要是神學(xué)意蘊。這是因為,參孫用驢腮骨擊殺敵人,這只是他力大無窮的一次展示。在參孫的一生中,力大無窮這一性格特點還有更多次的展示,但卻沒有使用驢腮骨來作為武器。由此看來,驢腮骨并未貫徹整個參孫悲劇的始終,也并未囊括眾多的內(nèi)容。驢腮骨只是在參孫初次擊殺敵人這一事件中才起到了道具的作用。那么,為什么我們?nèi)匀话洋H腮骨叫作主題道具呢?這是因為,驢腮骨具有勾連各個事件的作用,同時也推動劇情一步步向前發(fā)展。尤其是在引發(fā)觀眾的追問這一點上,驢腮骨具備了主題道具的功能。觀眾勢必要問:一枚驢腮骨,又不是什么新式武器,難道它真的就有那么大的威力嗎?答案是肯定的。因為驢腮骨由于圣靈的工作而得到賦值了。

參孫的特點是力大無窮。那么我們不禁要問,參孫的力量從何而來呢?答案已經(jīng)在經(jīng)文中了:耶和華的靈,大大感動了參孫!也就是說,在參孫操起驢腮骨擊殺敵人之前,神靈就已經(jīng)開始在他的內(nèi)心中工作了。值得我們思考的是,為什么經(jīng)文里說驢腮骨,而不是牛腮骨、駱駝的腮骨呢?在巴勒斯坦一帶,牛和駱駝都是常見的動物呀!原來,毛驢是信仰的標(biāo)志,毛驢是勝利的象征。

在巴勒斯坦的風(fēng)土文化中,毛驢雖然和牛、駱駝一樣是常見的牲畜,也可用來耕地,但是主要用作坐騎,男人出門騎驢,女人出門也騎驢。毛驢也用作馱畜,為商隊負(fù)載貨物。與馬相比,馬的飼養(yǎng)成本高,貧窮人家無法養(yǎng)馬。與牛相比,牛的個頭大,所需的飼草也比驢多得多,所以貧窮人家也無法養(yǎng)牛。中國古代素有“匹馬丘牛”之說,它充分地說明了飼養(yǎng)馬和牛有多么不容易。《春秋經(jīng)傳集解》成公上第十二春秋經(jīng)成公元年“三月作丘甲”,杜預(yù)注曰:“《周禮》九夫為井,四井為邑,四邑為丘,丘十六井,出戎馬一匹,牛三頭?!盵3](第181頁)丘是周代地方基層組織的名稱。甲,甲士。丘甲,每丘為供給士兵而出的軍賦。軍賦的多寡,是按照每一丘中的人口來分?jǐn)偟?,而分?jǐn)偟母鶕?jù)是每個戶主名下所耕種的田地之?dāng)?shù)量。在戰(zhàn)爭期間,一個一百四十四戶人家的大村子,僅僅能提供一匹戰(zhàn)馬和三頭牛。由于毛驢耐粗飼料,適應(yīng)性好,挽力大而且持久,因而貧窮人家也能養(yǎng)驢,并且喜歡養(yǎng)驢。在人類使用家畜的歷史上,毛驢的使用比馬要早得多。在中國,驢的使用也很早。《后漢書》志第十三:“夫驢乃服重致遠(yuǎn),上下山谷,野人之所用耳?!盵4](第965頁)野人,指生活于荒郊野嶺的勞動人民。申22:10寫道:“不可并用牛驢耕地?!盵2](第391頁)律法禁止驢和牛并耕,這說明在猶太人的心中驢的地位與牛不同。為什么呢?請看創(chuàng)49:14的解釋:“以薩迦是個強壯的驢,臥在羊圈之中;他以安靜為佳,以肥地為美,便低肩背重,成為服苦的仆人?!盵2](第104頁)以薩迦是雅各的第九個兒子,其后裔強壯,還降服了異邦諸王,因而在以色列民族的發(fā)展中建立了功勛。這一節(jié)經(jīng)文還告訴我們,驢自愿低下肩膀來背負(fù)重?fù)?dān),自覺吃苦,充當(dāng)民眾的公仆,頗具基督徒的形象。值得注意的是驢“以安靜為佳”這一品質(zhì)。人生而好靜,這是人的本性所決定的。荀子三次論及“虛壹而靜”這一命題。虛、壹,都是動詞。梁啟雄:“啟雄按。虛,虛心。壹,專壹。靜,謂在動作當(dāng)中鎮(zhèn)靜不亂。”[2](第294頁)《荀子·解蔽》:“虛壹而靜,謂之大清明?!盵5](第295頁)人只有心中懷抱著一種堅定的信仰,才能達到偉大的清明的境界。在基督教看來,這樣的境界就是與上帝合一了。驢正好具有這樣的品質(zhì),因而在古代以色列人那里,毛驢并不僅僅用來下力氣,在毛驢的身上還寄托著古代以色列人的希望。太21:4-11寫道:

這事成就,是要應(yīng)驗先知的話,說:“要對錫安的居民說:看哪!你的王要來到你這里,是溫柔的,又騎著驢,就是騎著驢駒子?!遍T徒就照耶穌所吩咐的去行,牽了驢和驢駒來,把自己的衣服搭在上面,耶穌就騎上。眾人多半把衣服鋪在路上,還有人砍下樹枝來鋪在路上。前行后隨的人喊著說:“和散那歸于大偉的子孫!奉主名來的,是應(yīng)當(dāng)稱頌的!高高在上和散那!”耶穌既進了耶路撒冷,合城都驚動了,說:“這是誰?”眾人說:“這是加利利拿撒勒的先知耶穌!”[2](第48頁)

耶穌凱旋,進入圣城耶路撒冷。耶穌的坐騎,不是高頭大馬,而是溫順的小驢駒子。耶穌的入城方式,不是威風(fēng)凜凜,而是謙卑和平。榜樣的力量,在不言之中,猶如一陣清風(fēng),吹拂了信眾的心靈。風(fēng)兒輕輕,希冀遠(yuǎn)大。

三、參孫原型及其歷史依據(jù)

參孫的原型有無歷史依據(jù),這是一個涉及眾多的圣經(jīng)人物有無原型的大問題。圣經(jīng)上的人物,有無原型呢?圣經(jīng)上的人物,僅僅是文學(xué)的想象,還是歷史的傳記呢?筆者認(rèn)為,圣經(jīng)上的人物,都是歷史上曾經(jīng)有過的人物之再現(xiàn),其中固然有文學(xué)的加工,但是這種加工局限于合理的范圍之內(nèi)。因而,圣經(jīng)上的人物基本上都屬于傳記文學(xué)中人物之性質(zhì)。參孫的形象可以典型地說明這一問題。

參孫的原型之有無,這是由《士師記》的經(jīng)卷性質(zhì)所決定的。在圣經(jīng)《舊約》中,有十二部經(jīng)書歸為一類,它們是《約書亞記》《士師記》《路德記》《撒母耳記上》《撒母耳記下》《列王記上》《列王記下》《歷代志上》《歷代志下》《以斯拉記》《尼希米記》和《以斯帖記》。這十二部經(jīng)書記錄了以色列人從征服迦南到被擄于巴比倫期間的歷史重大事件,因而被圣經(jīng)學(xué)家們稱為歷史書。此書見于英國國教會所轄的各教區(qū)教堂(parish church)在目前所使用的RSV版本的圣經(jīng)卷首之分類。先賢們將這十二部經(jīng)書翻譯成中文的時候,都使用了一個“記”字,這透露出他們對于中國文化的深刻把握。記、紀(jì),在“記載”這一語義上相通。此一“記”字,暗示了這十二部經(jīng)書具有紀(jì)傳體的性質(zhì)。紀(jì)傳體創(chuàng)制于司馬遷的《史記》。紀(jì)傳體的創(chuàng)制是中國歷史編纂學(xué)的突出成就。清代趙翼《廿二史札記》卷一《各史例目異同》:“古者左史記言,右史記事。言為《尚書》,事為《春秋》。其后沿為編年記事二種。記事者以一篇記一事,而不能統(tǒng)貫一代之全。編年者又不能即一人而各見其本末。司馬遷參酌古今,發(fā)凡起例,創(chuàng)為全史。本紀(jì)以序帝王,世家以記侯國,十表以繋時事,八書以詳制度,列傳以志人物,然后一代君臣政事,賢否得失,總匯于一編之中。此例一定,歷代作史者遂不能出其范圍,信史家之極則也?!盵6](第2頁)紀(jì)傳是本紀(jì)和列傳的合稱。本紀(jì)屬于編年體。列傳屬于傳記體。本紀(jì)記載帝王的生平大事。列傳記載歷史人物的事跡。列傳能夠即一人而各見其本末,這是傳記體的長處,此與西方文學(xué)的人物傳記略同。從前人們把圣經(jīng)的歷史書稱為前先知書,主要是基于這一考慮:“書中被稱為先知者(如底波拉、撒母耳、拿單、迦得、以利亞、以利沙等)的言行僅見于史冊而未見于個人著作?!盵7](第201頁)殊不知這正是圣經(jīng)的高明之處:圣經(jīng)有意識地讓諸先知的言行不見于個人著作,那是因為個人著作容易在時間的長河中泯沒。圣經(jīng)將諸先知的言論載于經(jīng)書本身,因為真正的經(jīng)書是永恒不朽的。圣經(jīng)是人類的智慧結(jié)晶,只要人類存在圣經(jīng)就會存在。不過,圣經(jīng)歷史書的各經(jīng)卷與《史記》中的傳也略有不同?!妒酚洝分械牧袀鞔蠖嘁黄浺蝗?,稱為單傳;少數(shù)一篇記多人,稱為合傳。圣經(jīng)中的歷史書,少數(shù)為一書記一人,如《路德記》;多數(shù)為一書記多人的傳記,比如,《士師記》就是一部合傳。由此可知,《士師記》這一經(jīng)卷具有歷史書的性質(zhì)。

至于參孫原型的本土化當(dāng)量,這的確是一個饒有趣味的問題。筆者認(rèn)為,參孫類似于基層干部。士師(judge)是職官名,為以色列建立國家之前各支派的臨時首領(lǐng)。士師有兩重職責(zé)。在戰(zhàn)爭時期士師是軍事指揮官。在和平時期士師是民事政務(wù)官。這時士師的職責(zé)是平息紛爭,恢復(fù)正義,因而他自然要審理案件。簡言之,士師就是地方官員(magistrate)[8](第723頁)。參孫的原型正是一名士師。傳記乃是介于歷史和文學(xué)之間一種兩棲的文類。在傳記中沒有原型固然不行,但是僅有原型也還是不行。這是因為原型只是代碼而已,還不夠豐富生動,還不能深切地感動人。這是由于歷史久遠(yuǎn),人們的記憶逐漸變得依稀模糊。唯有通過在合理范圍內(nèi)的文學(xué)加工,一個傳主才能夠回復(fù)到當(dāng)初的形象和生動。這就是為什么我們感覺到參孫的形象頗為神奇的原因。在參孫的行動中,最為奇異之處在于:他將300只狐貍一對一尾巴相連,插上火把,組織為150對火攻小組。此事看似甚為奇怪,其實在中國歷史上也有過類似的軍事行動。

清代畢沅《續(xù)資治通鑒》卷九二:

[政和五年]十一月庚辰,趙遹攻破晏州輪縛大囤,夷賊卜漏遁去,官軍追獲之,降者相繼而至,諸囤悉平。初,王育登既攻破上下落樣邨及思峨州,所向如破竹,無不即下。遹遂與馬覺、張思正軍皆至輪縛大囤。起山崛起數(shù)百仞,周四十余里,卜漏居之,凡諸囤之奔亡者,悉歸于此,共保聚據(jù)守。賊自上施矢石直瞰官軍,中者即齏粉。官軍以彊弓弩射之,曾不能及半。兵陣四周,凡累日,將士相顧無計。瀘州都巡檢使種友直,陜西將家子,沉密能任事。思黔州巡檢田祐恭,本思黔夷所不土丁藥箭手,輕趫習(xí)山險。遹乃微服乘馬,命友直、祐恭從,案視形勢,見山隈崖壁尤陡絕,賊以險故不設(shè)備。遹乃移軍當(dāng)賊,而命二人率所部軍于下,謂曰:“此處崖壁,疑可以計登。且山多猱,思黔人善能捕取,汝等急辦之?!毙潘蓿阎辈兜蒙?dāng)?shù)千。遹喜曰:“事濟矣?!蹦讼ひ猿伤闶谟阎保伊钪T軍各備云梯。視山上發(fā)火,即以進。是日,友直選所部與祐恭之眾得二千余,紉麻為長炬,灌以膏蠟,使群猱背負(fù)之。暮夜,先以數(shù)輩等崖巔系繩梯數(shù)十,縋而下。眾各衘枚,挈群猱,次第挽繩梯而登。雞方唱,眾已悉登。及柵,乃然炬縱猱。賊廬舍皆茅竹為之,群猱所歷,火輒發(fā)。賊奔呼撲救不暇,猱益驚跳,火益熾,爭前驅(qū)逐群猱。官軍已破柵,鼓噪擊其后,賊猶與官軍力斗。遹望火發(fā),令駐軍撾鼓,俱以云梯進。賊蹂亂。官軍內(nèi)外相應(yīng),遂斬關(guān)環(huán)城而登。卜漏從諸酋突圍而遁。遹命友直及統(tǒng)領(lǐng)官劉慶,以步騎五千追至山后,擒卜漏及諸酋長。遹自入酋境至破輪縛,凡所平州二、縣八、諸囤三十余城。以其地之要害者,建置寨堡。拓地環(huán)二千余里,皆衍沃宜種植。畫其疆畞,命竝邊之人耕之,使習(xí)戰(zhàn)守,如西北“弓箭社”之制,號曰“勝兵”。[9](第483頁)

宋政和五年為公元1115年。輪縛,地名,又作孟負(fù)。猱,又名狨,獼猴也。小獼猴背負(fù)火炬陣前顯神通,大宋軍齊心協(xié)力攻破晏州夷。狐貍看似狡猾,實際上比猴子還好捕捉一些。人們可以用煙熏,一窩一窩地捕捉狐貍。筆者以為,《士師記》經(jīng)卷原文中的“狐貍”一詞比“野狗”更為可信。由此看來,參孫的狐貍火攻戰(zhàn),乃是符合史實的記錄。這一仗他打得不錯。

參孫的身份是士師。這樣的基層干部當(dāng)然有弱點和毛病,乃至錯誤。參孫的主要弱點是沉溺于女色而不能自拔,此外他還有大吃大喝的毛病,故而他也有輕信女友鑄成大錯的時候。不少基層干部的身上大都有類似的毛病,然而就多數(shù)基層干部而言還是可以教育好的,尤其是那些有信仰而偶爾犯錯誤的人。

四、參孫隱喻及其倫理意義

參孫力大無窮,他把非利士人打得落花流水。如何才能使他喪失力氣呢?這里邊有一個秘密。在巴勒斯坦的西南部有一條小溪,那就是梭烈溪,它向西流淌再折轉(zhuǎn)向北,注入地中海。那條小溪流經(jīng)的河谷就叫作梭烈谷。梭烈谷在亞實基倫和迦薩這兩座城市之間伸展開來,而迦薩城是扼守梭烈谷的門戶。梭烈谷,小溪淙淙,平原肥美,原野上掘有多處泉眼。這條河谷本來是古代以色列人的但支派居住的地方,也是但支派和西緬支派的分界線。可是,到了士師時期,梭烈谷被敵對的非利士人控制了。就在這個梭烈谷,勇士參孫喜歡上了一個女人,她名叫大利拉。非利士人為了戰(zhàn)勝參孫,就唆使大利拉去向參孫打探這個秘密。參孫本來知道應(yīng)該保守秘密,因而他曾三次拒絕說出秘密。但是,在大利拉的百般糾纏之下,參孫心中的防線終于垮了,于是他說出了這個秘密。士16:16-17寫道:

大利拉對參孫說:“你既不與我同心,怎么說你愛我呢?你這三次欺哄我,沒有告訴我,你因何有這么大的力氣?!贝罄焯煊迷挻弑扑踔了睦餆炓?。參孫就把心中所藏的都告訴了她,對她說:“向來人沒有用剃頭刀剃我的頭,因為我自出母胎就歸了神作拿細(xì)爾人;若剃了我的頭發(fā),我的力氣就離開我,我便軟弱像別人一樣。”[2](第514頁)

由此可知,對于參孫來說,頭發(fā)有多么重要。頭發(fā)是力氣的源泉。如此認(rèn)識頭發(fā)的價值,這是從參孫傳記的敘事脈絡(luò)出發(fā)來看問題的。這個視角頗富于傳奇色彩,它有利于設(shè)置懸念,展開戲劇沖突,造成高潮之后下降行動的迅速推進,并最終導(dǎo)致參孫的悲劇性的結(jié)局。對于這同一個問題,我們還可以從倫理學(xué)的角度來加以審視。頭發(fā)也好,肢體也好,身上的某個器官也好,本來不過是父母所生,怎么就那么重要呢?尤其是頭發(fā),剃掉之后還會長出來嘛。這還使人想到兒童時代的經(jīng)歷,如筆者就見到過不少小學(xué)同班同學(xué),他們連每次剪掉的手指甲,也用一個小盒子小心翼翼地裝起來,保管好。本來,手指甲剪掉之后,不久還會再長出來的嘛。這真使人納悶。原來,對于中國人來說,這體現(xiàn)了孝的觀念。任何東西,凡是受之于父母的,都得倍加珍惜。說到底,還是“孝”的觀念在中國人的頭腦里起作用。那么,我們不禁要問:在基督教的倫理思想中,是否有“孝”這一觀念呢?

答案是肯定的,在基督教倫理中有孝這一觀念?;阶诮烫岢⒕锤改福埧匆韵轮T多例證。

出20:12 :“當(dāng)孝敬父母,使你的日子,在耶和華你神所賜你的地上,得以長久?!盵2](第148頁)這是十誡中的第五條誡命。十誡是上帝給選民的一系列誡命,由摩西所默示。既然孝敬父母是十誡中的一條,那么也就說明孝是構(gòu)成基督教倫理的基礎(chǔ)觀念之一。

利19:3 :“你們各人都當(dāng)孝敬父母,也要守我的安息日。我是耶和華你們的神?!盵2](第228頁)孝敬父母有多么重要呢?在這里它與守安息日并列,可見其重要性是等同的。

申5:16:“當(dāng)照耶和華你神所吩咐的,孝敬父母,使你德福,并使你的日子,在耶和華你神所賜你的地上,得以長久。”[2](第360頁)這是對十誡中第五條誡命的再次重申,而且還明白地指出,孝是上帝對人的要求。聽上帝的話,就要講孝道。不講孝道,就是不聽上帝的話。

箴4:3:“我在父親面前為孝子,在母親眼中為獨一的嬌兒?!盵2](第1230頁)《箴言》旨在教導(dǎo)人們過智慧而正確的生活。在這里,智慧不是指精明,而是指敬畏上帝,順從上帝,遵守律法。《箴言》的作者有多人。其中之一為智慧人?!妒ソ?jīng)新釋》卷二:“古代東方國家都有它們的智慧人,從國策以至教育事宜,都是這些人的職任所在。”[10](第172頁)筆者以為,智慧人與中國古代的“士”相當(dāng)接近。

太15:4 :“神說:‘當(dāng)孝敬父母。’又說:‘咒罵父母的,必治死他。’”[2](第36頁)一般說來,在《舊約》中上帝以嚴(yán)厲的面目出現(xiàn),因而稱為嚴(yán)父;上帝在《新約》中以慈愛的面目出現(xiàn),因而稱為慈父。這是上帝形象在《舊約》和《新約》中的根本區(qū)別。然而,《馬太福音》中的這幾句話說得非常嚴(yán)厲,足見孝有多么重要。

太19:19:“當(dāng)孝敬父母,又當(dāng)愛人如己?!盵2](第45頁)在中國的傳統(tǒng)倫理中,對人的敬愛分為兩種,即孝和悌。敬愛父母為孝,這是一種下對上的人際關(guān)系。敬愛兄長為悌,這是一種平等的人際關(guān)系?!墩撜Z·學(xué)而》:“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jǐn)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xué)文。”[11](第27頁)從本質(zhì)上說人要孝順,推廣開來說人要友愛。進一步說,人要善待所有的人。這說明,在基督教倫理中,孝與悌是同樣講求的。

可7:10:“摩西說:‘當(dāng)孝敬父母?!终f:‘咒罵父母的,必治死他?!盵2](第92頁)圣靈在工作著,這一點大凡有信仰的人都可以感覺得到。上帝是神,難于憑借肉眼看見。然而,摩西是一個歷史人物,由他來默示上帝的話,大家就容易相信了。

可10:9:“不可虧負(fù)人,當(dāng)孝敬父母。”[2](第45頁)這再一次說明,在基督教倫理中,悌與孝是同樣講求的。

路18:20:“誡命你是曉得的:‘不可奸淫,不可殺人,不可偷盜,不可作假見證,當(dāng)孝敬父母。’”[2](第174頁)這一段話為耶穌所說,內(nèi)容還是重申誡命。值得注意的是,《馬太福音》《馬可福音》和《路加福音》這三大福音書都明確地論述了孝道。

弗6:2:“要孝敬父母,使你得福,在世長壽。這是第一條帶應(yīng)許的誡命?!盵2](第446頁)這一節(jié)經(jīng)文,具有很濃郁的東方文化意味。以弗所是古羅馬亞細(xì)亞行省的省會,地處東西陸海交通中心,商業(yè)興盛,市場繁榮。使徒保羅被捕后,曾在監(jiān)獄中寫信致以弗所的教會,此信即《以弗所書》?!兑愿ニ鶗分荚陉U釋基督身體的奧秘:基督是頭,信徒是身體,頭與身體合而為一乃是奧秘生命的基礎(chǔ)。為了便于當(dāng)?shù)厝死斫饣缴眢w的奧秘,故而保羅借用了東方人的應(yīng)許觀念。東方人相信,善有善報。

當(dāng)代基督教研究者麥格拉斯指出:“基督教是一種帶有強烈倫理色彩的信仰?!盵12](第6頁)在倫理的層面就孝道進行比較研究是一項有意義的工作。我們不妨回顧一下宗教傳播史。當(dāng)佛教剛傳入中國的時候,曾經(jīng)為是否要講孝心而引發(fā)了一場倫理大戰(zhàn),因為佛教是講究出家的。大凡佛教徒,都可以說姓“釋”,佛教徒言說自己的時候,往往稱“釋某某”,因為信仰釋迦牟尼之故也。當(dāng)佛教徒言及自己身世的時候,有時不得已而須提及姓氏,這時他們就說“俗姓某”。放棄自己的姓,這對于中國人來說是困難的?;阶诮滩⒉灰笮磐椒艞壸约旱男?,因而就倫理的層面而言,基督宗教更容易在中國民眾中扎下根來。中國的民眾自古以來就重視孝。孝,在基督教倫理中,屬于虔敬的大范疇。孝,其原始形態(tài),表現(xiàn)為子女對于父母的順從。孝,其高級形態(tài),表現(xiàn)為信徒對上帝的順從。以此之故,基督宗教的倫理學(xué)稱信徒為天主的子女?!胺灿行叛龅娜硕际翘熘鞯淖优凸饷鞯淖优!盵13](第66頁)有神在心中,則孝容易得到升華,從而實現(xiàn)真正的孝,并且貫徹于子女的終生。子女在做事情的時候,其心中有一種虔敬感,而虔敬感的來源只能是最高的存在。康德(Immanuel Kant, 1724-1804年)說:Zwei Dinge erfüllen das Gemüt mit immer neuer und zunehmender Bewunderung und Ehrfurcht, je ?fter und anhaltender sich das Nachdenken damit besch?fttigt: der bestirnte Himmel über mir und das moralische Gesetz in mir.[14](第467頁)大意是說,有兩種事物灌注我的心中:一是那在我頭上的星空,一是那駐扎于我心中的道德律令;你越是經(jīng)常地嚴(yán)肅地反思它們,它們就越發(fā)新穎并令人充滿敬畏。俗話說:人而無畏,百事可為。如果心中無神,那么孝就容易遭受貶值。這時候,一個人就難以貫徹真正的孝。比如,做子女的往往因為現(xiàn)實生活中的利益干擾而變得不孝順,甚至變得忤逆不道。在日常生活中,難道這樣的例子還少嗎?

五、孔子論孝及其有神觀念

孔子(前551-前479年)一生多次論孝。在孔子看來,孝是人的美德之一,這就是孝德。悌也是人的美德之一,這就是悌德。由于孝德和悌德有密切的聯(lián)系,因此孔子論孝德的時候往往也同時論述悌德??鬃邮种匾曅?,他認(rèn)為孝悌是仁德的基礎(chǔ)??鬃邮莻ゴ蟮恼軐W(xué)家,但是孔子的哲學(xué)體系與自古希臘以來的西方哲學(xué)體系很不一樣。西方哲學(xué)以范疇和命題來建構(gòu)體系,思辨性較強。孔子哲學(xué)固然也有范疇和體系,但是他更加重視它們的實際應(yīng)用,故而實踐性較強。一切實踐活動,都是人的活動,其主體都是人。相對于大自然,人是偉大的,但又是渺小的。一個人的力量有限。單個的人無法面對大自然,任何人都必須與他人發(fā)生聯(lián)系。至于人與人的關(guān)系,這就是倫理。梁漱溟在《我們今天應(yīng)該如何評價孔子》一文中說:“中國傳統(tǒng)文化植根于倫理情誼?!盵15](第67頁)兩千多年前的孔子深刻地認(rèn)識到這一點,因而孔子的哲學(xué)也被稱為倫理哲學(xué)。在孔子的倫理哲學(xué)中,有一塊基石,那就是仁。仁,既是一切倫理美德的總匯,也是一切倫理美德的出發(fā)點,故而也有仁德一語。《論語·學(xué)而》:“君子務(wù)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與!”[11](第13頁)有道德的人專心致力于事情的根本之處,根本樹立了,做人做事的原則才會確立。孝敬父母,友愛兄長,這就是仁德的根本呀!仁德,這是孔子學(xué)說的總綱。

孝是一個歷史地形成的倫理范疇。儒學(xué)正典《詩經(jīng)》多次談到孝。

《小雅·谷風(fēng)之什·楚茨》三章:“濟濟蹌蹌,絜爾牛羊,以往蒸嘗?;騽兓蚝啵蛩粱?qū)?。祝祭于祊,祀事孔明。先祖是皇,神保是饗。孝孫有慶,報以介福。萬壽無疆?!盵16](第217頁)孝孫在這里充當(dāng)主祭的人。祭祀的對象是祖先。由于祖先已經(jīng)變質(zhì)為神了,所以對他們的懷念和追思才采用祭祀神靈的方式。

《大雅·文王之什·下武》:“成王之孚,下土之式。永言孝思,孝思維則?!盵16](第267頁)周成王為天下眾人做出了榜樣,他一直遵守祖訓(xùn),克盡孝道,于是在全國孝成了人們的行為準(zhǔn)則。

《禮記》亦是儒學(xué)正典,它也談到孝?!抖Y記·曲禮上》:“孝子不服闇,不登危,懼辱親也。父母存,不許友以死,不有私財?!盵17](第8頁)小子不背著父母偷偷摸摸地做事情,不涉險登高,以免摔傷摔死連累父母。父母健在的時候,不得答應(yīng)朋友要自己獻出生命的要求,也不藏匿個人的積蓄?!段倪x》卷十六江淹《別賦》:“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18](第221頁)人間最慘烈的分別,莫過于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我們仿佛又一次聽見孔子的教導(dǎo),要愛護自己的身體,別讓父母擔(dān)憂。我們再次回到了參孫的秘密。參孫的頭發(fā),千萬不能隨意割去,因為頭發(fā)是有著倫理內(nèi)涵的。

《左傳》亦是儒學(xué)正典,它也談到孝。《左傳·隱公三年》:“且夫賤妨貴、少陵長、遠(yuǎn)間親、新間舊、小加大、淫破義,所謂六逆也。君義、臣行、父慈、子孝、兄愛、弟敬,所謂六順也。去順效逆,所以速禍也。君人者,將禍?zhǔn)莿?wù)去,而速之,無乃不可乎?”[19](第32頁)這里提出了六逆和六順這兩組呈對偶狀態(tài)分布的范疇,它們之間的關(guān)系猶如基督宗教的七種遭永劫的大罪(seven deadly sins)和七種美德(seven virtues)一樣。而且,這里還提出了警告,誰不按六順行事而行六逆之事,誰就會很快敗亡。故而,身為一國之君者,就必須去掉禍患的原因即六逆,進而踐行六順之事,從而為自己謀得安全,為人民謀得福祉。這已經(jīng)觸及孝與國家學(xué)說的關(guān)系了。

孔子明確地把孝道作為國家學(xué)說的一部分來加以論述?!墩撜Z·為政》:“孝慈則忠?!卑研⒑椭疫@兩個范疇聯(lián)系在一起,從而形成忠孝的觀念,這是孔子學(xué)說的偉大之處。忠孝的一體性,這是孔子從實踐中觀察出來的。后來的儒家學(xué)者們將忠孝發(fā)展為頗具中國特色的國家學(xué)說之一。在古代中國地位高的人死后有謚號。謚號是用一兩個字對一個人一生中的基本成就和品德之總結(jié),因而人人都希望得到美謚,人人都害怕得到惡謚。以此之故,謚號對古人有激勵和警戒的雙重作用。謚法是給死去的人定謚號時的選字規(guī)則?!兑葜軙ぶu法》:“五宗安之曰孝,慈惠愛親曰孝,協(xié)時肇享曰孝,秉德不囘曰孝?!盵20](第69頁)子女愛利他們的親人,這叫孝。父母愛利他們的后代,這叫作慈。由此看來,孝和慈有所分別。盡管如此,在愛利親人這一點上,孝和慈又是相同的。這使我們想到《哥林多前書》第十三章:

我若能說萬人的方言,并天使的話語,卻沒有愛,我就成了鳴的鑼、響的鈸一般。我若有先知講道之能,也明白各樣的奧秘,各樣的知識,而且有全備的信,叫我能夠移山,卻沒有愛,我就算不得什么。我若將所有的周濟窮人,又舍己身叫人焚燒,卻沒有愛,仍然與我無益。愛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夸,不張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fā)怒,不計算人的惡,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愛是永不止息;先知講道之能終必歸于無有;說方言之能終必停止;知識也終必歸于無有。我們現(xiàn)在所知道的有限,先知所講的也有限,等那完全的來到,這有限的必歸于無有了。我作孩子的時候,話語像孩子,心思像孩子,意念像孩子;既成了人,就把孩子的事丟棄了。我們?nèi)缃穹路饘χR子觀看,模糊不清;到那時,就要面對面了。我如今所知道的有限,到那時就全知道,如同主知道我一樣。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愛,這三樣;其中最大的是愛。[2](第386頁)

圣經(jīng)《新約·哥林多前書》是保羅寫給歌林多教會的書信,旨在討論如何解決教會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哥林多前書》一共有十六章,然而《哥林多前書》第十三章與其他各章不同,它是一段插話,專門論述愛?!陡缌侄嗲皶繁蛔u為愛的詩篇,或愛的宣言。在這一章中,保羅一共講到了五個問題。

第一,愛是原動力?!妒ソ?jīng)新釋》卷四:“在保羅的思想中,愛是心靈、思想和意志的一種姿態(tài)。換句話說,愛推動著整個人的品格。這與單有感情的沖動有分別,自然也與普通人類的愛情不相同。基督徒的愛只有當(dāng)一個人在基督的生命能力中生活之時才有可能做到?!盵10](第64頁)愛超越任何具體的能力和任何美好的行為。試比較孔子的“不器”觀?!墩撜Z·為政》:“子曰:‘君子不器?!盵11](第96頁)一種器具,固然有一定的用途,然而,其用途也是有局限的。君子不是任何一種器皿,因為君子無所不施,用無不周。愛是一種基本的精神力量。一個人能力有大小,但是只要人人都懷抱著愛,并且在需要的時候奉獻出他的愛,那么世界就會變得更美好。愛能讓人成為真正的人。簡言之,愛是人生的原動力。

第二,愛是一種美德,它有諸多的方面?;酵綉?yīng)該具備七種美德,它們是信德、望德、愛德、智德、義德、勇德以及節(jié)德,簡稱信、望、愛、智、義、勇、節(jié)。在這七種美德中,前三種為神學(xué)的美德,它們具有根本的規(guī)定性。后四種為倫理的美德,它們從屬于神學(xué)的美德。在神學(xué)的美德中,信德和望德又從屬于愛德。換句話說,愛德統(tǒng)帥一切美德。愛使人們明白,應(yīng)該做什么,不應(yīng)該做什么?!安蛔龊π叩氖隆保@句話很值得玩味。它說明,人們做事情的時候,圣靈在人的良心中工作,道德律令在發(fā)揮作用。

第三,愛有恒久性。任何具體的能力,總有一天會消失。唯有愛可以永遠(yuǎn)存在。我們在歷史上和生活中經(jīng)常可以看到這樣的情形,有的人身體卑微弱小,但是他們有愛心,因而無比堅韌。既然如此,我們就應(yīng)該永遠(yuǎn)培植愛心。

第四,既欲有愛,就須保持赤子之心。人隨著年歲增長,涉事越多,習(xí)氣越重,越容易丟失愛心。在中國,老子強調(diào)人要如嬰兒,李贄(1527-1602年)強調(diào)人須保持童心,均與這一點有相通之處。保持赤子之心甚為重要。

第五,愛超越一切。任何宗教都要求信徒們保持信仰和希望。邪教徒有其信仰,野心家有其希望,但是他們都缺少愛?;阶诮讨v究信望愛,而突出地強調(diào)愛超越信和望。這是基督宗教教義學(xué)的精髓。愛的榜樣,早已儼然存在,那就是耶穌基督。

然而,孔子的學(xué)說林林總總,從表面上看,好像他把全部時間和精力都用來觀察、體認(rèn)和指導(dǎo)人們的現(xiàn)實生活似的,好像他只在乎現(xiàn)世的事務(wù)似的。其實,在孔子的內(nèi)心深處,卻儼然有神的存在?!墩撜Z·述而》:“子疾病,子路請禱。子曰:‘有諸?’子路對曰:‘有之。誄曰:禱爾于上下神祇?!釉唬骸鹬\久矣?!盵11](第501頁)這是《論語》中饒有趣味的一則記載??鬃硬〉煤艹林?,他的學(xué)生子路請求代為先生禱告??鬃訂栕勇罚赫嬗卸\告這么一回事嗎?子路回答:有的。從前誄文上說得很清楚:為你禱告天神地祇??鬃诱f:其實我早就已經(jīng)禱告好一陣子了。關(guān)于這一則記載,筆者有以下五點思考。

第一,孔子年老生病,子路才會擔(dān)心他的老師。這說明主張禱告是孔子晚年的觀點。既然這是孔子晚年的觀點,那么這一則記載所代表的就是他成熟的思想了。

第二,禱告是一種宗教行為,其施動者為禱告者。禱告者必須具有宗教虔誠性,其禱告才會蒙禱告的對象即神明垂聽。也就是我們平常說的心誠才靈。既然孔子本人說他早已禱告良久,那么可以知道孔子具有高度的宗教虔誠性。

第三,既要禱告,就必有禱告的內(nèi)容。那么,我們不禁要問,人為什么要做禱告呢?這是因為,人往往有許多自己無力辦到的事情,或者,人往往有雖然可以去做,但是沒有把握實現(xiàn)的事情。只有到了這種時候,人才會去尋求自身以外的力量之幫助。那么,誰是人自身以外最具有力量者呢?顯然只能是神,而不可能是別的什么。

第四,于是我們看到,孔子禱告的對象是神。神之所以成為人的禱告對象,乃是因為神有權(quán)柄,詩103:19:“耶和華在天上立定寶座,他的權(quán)柄統(tǒng)管萬有?!盵2](第1172頁)神是全知全能的,耶32:17-18“主耶和華啊,你曾用大能和伸出來的膀臂創(chuàng)造天地,在你沒有難成的事。你是慈愛與千萬人,又將父親的罪孽報應(yīng)在他后世子孫的懷中,是之大全能的神,萬軍之耶和華是你的名?!盵2](第1497頁)在圣經(jīng)中有豐富的內(nèi)容論述禱告。這對我們理解孔子的禱告行為具有很好的參考價值。

第五,《論語·述而》:“子不語怪、力、亂、神?!盵11](第頁480)不少人引用這句話來說明孔子不信神。其實,這句話的實際含義不是這樣的。這句話的意思是叫人們重視實踐,盡可能地把現(xiàn)實生活中的事情一件一件都處理好。這句話指的是不要妄議神明??鬃硬⑽捶裾J(rèn)神的存在,也沒有說他自己不信神。

六、曾參之孝及其使徒品格

曾參(前505-前432年,或前436年)是大孝之人。

曾參于春秋末年生于魯國南武城(今山東平邑縣南)。曾參父親是曾皙,姓曾,名點,字子皙。曾皙和曾參,父子兩代都是孔子的學(xué)生。曾參是孔子晚年的弟子,他后來成就很大,被人們尊稱為曾子。由于在歷代典籍中有關(guān)曾子的記載不多,因而研究曾子其人就是一個很有意義的題目。曾參的生平,史料很少,故而每一條都很珍貴。

《史記》卷六七《仲尼弟子列傳》:“曾參,南武城人,字子輿。少孔子四十六歲??鬃右詾槟芡ㄐ⒌?,故授之業(yè),作《孝經(jīng)》,死于魯?!盵21](第414頁)此為正史關(guān)于曾參的記載,雖然簡短,至今仍可靠。尤其關(guān)于曾參的出生地,歷來有多種說法。由于名人故里有利于發(fā)展旅游經(jīng)濟,時至今日也還有人主張曾參的故鄉(xiāng)為別的地方。不過,經(jīng)過歷代學(xué)者的考證,目前學(xué)界多數(shù)人認(rèn)為,曾參的故里,還是《史記》所載正確。

《孔子家語》卷十:“曾參,南武城人,字子輿。少孔子四十六歲。志存孝道,故孔子因之以作《孝經(jīng)》。齊嘗聘欲以為卿,而不就,曰:‘吾父母老,食人之祿,則憂人之事,故吾不忍遠(yuǎn)親而為人役?!瘏⒑竽福鲋疅o恩,而供養(yǎng)不衰。及其妻以藜烝不熟,因出之。人曰:‘非七出也。’答曰:‘藜烝小物耳,吾欲使熟,而不用吾命,況大事乎!’遂出之,終身不娶妻。其子元,請焉。告其子曰:‘高宗以后妻殺孝己,尹吉甫以后妻放伯奇,吾上不及高宗,中不比吉甫,庸知其得免于非乎?’”[22](第30頁)《孔子家語》的這條記載,在曾參的出生地和年齡方面與《史記》相同,但是在《孝經(jīng)》的作者問題上與《史記》不同?!妒酚洝酚涊d《孝經(jīng)》的作者為曾參,而《孔子家語》記載《孝經(jīng)》的作者為孔子。觀《孝經(jīng)》一書,為孔子與曾參師徒之間的對話??鬃邮龆蛔?,即使《論語》,也是各位弟子的記錄。顯然,《史記》所記載更為可信,《孝經(jīng)》的作者是曾參,其中既包含了孔子論孝道的思想,也有曾參本人關(guān)于孝道的認(rèn)識。不過,《孔子家語》補充了許多材料。

第一,為了孝敬父母,曾參寧愿不做官。

第二,曾參的后娘對她不好。即使對于這樣的后娘,曾參也能克盡孝道。

第三,曾參的妻子對后母不好,曾參便休了妻子。藜烝不熟,這是曾參的妻子所犯的錯。藜,植物名,初生可食,莖老可做杖。烝,蒸。藜烝,一本作蒸梨。蒸熟了的梨子,有潤肺止咳之功效。從此之后,曾參終生未再娶。他的兒子勸他續(xù)弦,曾參也沒有同意。由此可知,此事并非簡單的離婚,而是有深刻的道理在里頭。曾參把其中的道理講給他的兒子曾元聽,后來曾元也成了大孝子。

第四,曾參敬重踐行孝道的前輩,尤其敬重高宗和尹吉甫?!兜弁跏兰o(jì)》第四:“武丁即位,諒闇居兇廬,百官總已聽于冢宰,三年不言。既免喪,猶不言。群臣諫,武丁于是思建良輔。夢天賜賢人,姓傅名說,乃使百工寫其像,求諸天下。見筑者胥靡衣褐帶索,役于虞、虢之間,傅巖之野,名說,登以為相。享國五十九年,年百歲。初,髙宗有賢子孝己,其母早死,髙宗惑后妻之言,放之而死,天下哀之。”[20](第32頁)高宗,此指武丁,又稱殷武,商朝第二十二代王,名昭,小乙之子,武丁是廟號。武丁曾經(jīng)生活于民間,深知百姓的疾苦,又向甘盤學(xué)習(xí)。他即位之后,尋覓賢才,發(fā)現(xiàn)傅說,任之為宰相。從此之后,傅說和甘盤共輔國政。武丁拓土開疆,商的疆域擴大。武丁在位五十九年,死后尊為高宗。武丁有個兒子叫孝己。孝己遭到流放,本來是他的后娘說壞話造成的。曾參援用孝己遭受流放這一極端的例子,乃是為了強調(diào)孝道。關(guān)于尹吉甫,《顏氏家訓(xùn)》卷四《后娶》:“吉甫,賢父也。伯奇,孝子也。以賢父御孝子,合得終于天性,而后妻間之,伯奇遂放。曾參婦死,謂其子曰:‘吾不及吉甫,汝不及伯奇?!躜E喪妻,亦謂人曰:‘我不及曾參,子不如曾元?!⒔K身不娶。此等足以為誡。其后假繼,慘虐孤遺,離間骨肉,傷心斷腸者,何可勝數(shù)!慎之哉!慎之哉!”[23](第4頁)伯奇的后娘為了讓她的親生兒子得到封地而離間尹吉甫和兒子伯奇的關(guān)系,致使伯奇遭受流放。這也是一個極端的例子。曾參援用伯奇遭受流放這一例子,還是為了強調(diào)孝道。

《韓詩外傳》卷一:“曾子仕于莒,得粟三秉。方是之時,曾子重其祿而輕其身。親沒之后,齊迎以相,楚迎以令尹,晉迎以上卿。方是之時,曾子重其身而輕其祿。懷其寶而迷其國者,不可與語仁。窘其身而約其親者,不可與語孝。任重道遠(yuǎn)者,不擇地而息。家貧親老者,不擇官而仕。故君子矯褐趨時,當(dāng)務(wù)為急?!秱鳌吩疲翰环陼r而仕,任事而敦其慮,為之使而不入其謀,貧焉故也?!对姟吩唬骸硪乖诠?,實命不同?!盵24](第1頁)在俸祿和仕途的關(guān)系上,曾參經(jīng)過一番變化。父母健在的時候,曾參重視俸祿,為的是供養(yǎng)父母。秉,古代容量單位,十六斛為一秉。斛,古代容量單位,南宋以前十斗為一斛。只要能掙錢供養(yǎng)父母,隨便去哪里供職都無所謂。父母去世之后,曾參的價值觀發(fā)生了變化,他重視仕途遠(yuǎn)遠(yuǎn)甚于重視俸祿,以求自身更好的發(fā)展,從而他最終當(dāng)了大官。夙夜在公,實命不同。這兩句話出自《詩經(jīng)》國風(fēng)《召南·小星》一章。

人們尊曾參為曾子。曾子不僅有許多實踐孝道的懿行,也留下了不少啟迪后人的嘉言。在這些嘉言中也有一些并不直接論及孝。

《論語·學(xué)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xí)乎?’”[11](第18頁)曾子提倡慎獨,注意自我修養(yǎng),同時又對人忠誠,重視友誼。對于美好的品德,曾子堅持始終。

《論語·學(xué)而》:“曾子曰:‘慎終、追遠(yuǎn),民德歸厚矣。’”[11](第37頁)曾子主張孝道,他認(rèn)為生、死、葬、祭,都應(yīng)當(dāng)以禮為準(zhǔn)則。

《論語·泰伯》:“以能問于不能,以多問于寡,有若無,實若虛,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嘗從事于斯矣?!盵11](第523頁)曾參為一般平民出身,為人直魯,不過由于他勤奮好學(xué),因而他最終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曾子提倡虛心學(xué)習(xí)。這恰好說明了聰明與好學(xué)之間的辯證關(guān)系。真正的聰明人好學(xué)。不愛學(xué)習(xí)的所謂聰明其實是假聰明。不愛學(xué)習(xí)是最大的不聰明。不愛學(xué)習(xí)的人是最大的笨蛋。

《論語·泰伯》:“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jié)而不可奪也;君子人與?君子人也?”[11](第525頁)君子可以托孤輔政。君子可以擔(dān)當(dāng)一個方面。君子可以臨危受命。曾子有節(jié)操,的確是一位君子。

《論語·泰伯》:“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yuǎn),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yuǎn)乎?”[11](第527頁)曾子重仁,并以仁為己任。什么叫作仁呢?仁者愛人。仁的核心就是愛。

以上這些嘉言,表述的都是美好的品德。它們僅是曾子嘉言的一部分。后來還有人將曾子的嘉言匯編為《曾子全書》。顯然,曾子所有的美好品德都來自一個字:孝。曾子的美德源于孝,又不局限于孝。正因為如此,曾子在歷代均受到贈官、贈爵,以及配享孔子廟堂的禮遇,并最終被尊為圣人。值得注意的有以下幾次。

據(jù)《新唐書》卷三《高宗紀(jì)》,唐高宗總章元年(668年),“四月乙卯,贈顏回太子少師,曾參太子少保。”[25](第4141頁)

又,《全唐文》卷三一唐玄宗《追謚孔子十哲并升曾子四科詔》:“又夫子格言,參也稱魯,雖居七十之?dāng)?shù),不載四科之目。頃雖異于十哲,終或殊于等倫,允稽先旨,俾循舊位,庶乎禮得其序,人焉式瞻,宗洙泗之丕烈,重膠庠之雅范。布告中外,咸使知聞?!盵26](第148頁)此詔發(fā)布于開元二十七年(739年),于是曾參獲贈伯爵,稱為郕伯?!度莆摹肪矶辶K颋(670-727年)《先師曾參字子輿贊》:“百行之極,三才以教。圣人敘經(jīng),曾氏知孝。全謂手足,動稱容貌。事君事親,是則是効?!盵26](第1146頁)這篇贊辭,簡稱《曾子贊》。蘇颋于長安中累遷監(jiān)察御史使,受詔重新審理來俊臣等造成的冤假錯案。蘇颋勇于平反冤假錯案,為許多私人洗雪了冤情。史載蘇颋思如涌泉,為唐代文章大家。這篇贊,文采豐茂,瑯瑯上口,收錄于《文苑英華》卷七八零。

此后,曾參的圣人地位一步步提高?!督?jīng)義考》卷二八一:“南武城曾子參,字子輿,少孔子四十六歲。初仕于莒,其后齊迎以相,楚迎以令尹,晉迎以上卿。唐開元中,追贈郕伯。宋大中祥符二年,進郕侯。政和元年,改贈武城侯。咸淳三年,進郕國公。元至順中,贈宗圣公?!稘h藝文志》曾子十八篇。王應(yīng)麟曰:‘參與弟子公明儀、樂正子春、單居離、曾元、曾華之徒,論述立身孝行之要,天地萬物之理。”[27](第1436頁)大中祥符二年,即1009年。政和元年,即1111年。上為北宋時期。咸淳三年,即1265年,此為南宋時期?!毒V鑒易知錄》卷九二至順元年秋七月:“詔加孔子父母及顏回、曾參、孔伋、孟軻、程頤、程顥封爵??鬃痈甘辶杭v為啟圣王,母顏氏為啟圣王夫人,顏子兗國復(fù)圣公,曾子郕國宗圣公,子思沂國述圣公,孟子鄒國亞圣公,程顥愚國公,顥洛國公?!盵28](第2538頁)元朝至順元年,即1330年。

在明朝,曾參仍被尊為宗圣公,并在兗州建立了宗圣公祠。

曾參雖然進入孔門較晚,卻是孔子最優(yōu)秀的弟子之一。曾參的行為和思想均有傳播孔子學(xué)說的巨大作用。從基督宗教史看,使徒在傳播耶穌基督的學(xué)說方面起著重大的作用。在英文中使徒(apostle)一詞系從希臘文apostolos翻譯過來的,在希臘文中這個詞的含義為“奉差遣者”(one who is sent out)。路11:49寫道:“所以,神用智慧說:‘我要差遣先知和使徒到他們那里去,有的他們要殺害,有的他們要逼迫?!盵2](第159頁)使徒就是充當(dāng)信使或特使的人。他們受命轉(zhuǎn)送信息,或以其他方式傳播賦予其使命的施動者之教導(dǎo)。接受一種新的思想是不容易的。傳播一種新的思想更是充滿艱辛,有時候甚至還有生命的危險。從《新約》的福音書中,我們看到,各位使徒緊緊圍繞著耶穌活動,從而形成了一個起核心作用的小組。能夠成為使徒,并不容易,那是夫子挑選和培養(yǎng)的結(jié)果,也需要接受挑選者自身的努力。使徒必須具備勇敢、堅毅、忠誠等優(yōu)秀品質(zhì)。但是,使徒最重要的品質(zhì)是信仰的堅定性。由于在中國文化中,忠孝是聯(lián)系在一起的,因而大孝之士曾參也具備了最大的忠誠。曾參的忠誠來源于他對孔夫子的學(xué)說堅信不疑。如同使徒的偉大之處在于耶穌基督升天之后,他們還在傳播他的教導(dǎo)。同樣,曾參年紀(jì)小孔子四十六歲,在孔子去世之后,曾參還活了四十余年,其間曾參仍然在大力弘揚孔子的學(xué)說。就今日之情形來看,一個作為學(xué)生的人,在他的先生去世之后仍然弘揚其學(xué)術(shù),這是不容易的,并非每一個學(xué)生都能如此對待他的先生。內(nèi)容豐富的儒家學(xué)說,作為一個完整的體系,乃是逐步形成的。在儒學(xué)經(jīng)典得到正典化之前,孔子本人的活動及其弟子們的活動,非常類似一個團契??鬃邮欠蜃?,他的弟子猶如使徒。孔子的弟子較多,號稱門人三千,弟子七十二。在這七十二名弟子中,那些緊隨孔子而弘揚其學(xué)的人,所起的作用與基督教的使徒是非常類似的。在筆者看來,曾參具有使徒之品格??鬃雍驮鴧⒌年P(guān)系,猶如耶穌基督——他也被稱為夫子——和使徒之間的關(guān)系。

(未完,待續(xù))

[1] KIRSZNER L G, MANDELL S R. Literature, Reading, Reacting, Writing—Drama and Writing about Literature, fifth edition[M].Stamford, CT, USA: Thomson Learning, 2004.

[2] 中國神學(xué)研究院.圣經(jīng)(新舊約全書)串珠·注釋本[M].上海:中國基督教協(xié)會,1995.

[3] 中華書局編輯部.漢魏古注十三經(jīng):下冊[M].北京:中華書局,1998.

[4] 范曄.后漢書[M].北京:中華書局,2007.

[5] 梁啟雄.荀子簡釋[M].北京:中華書局,1983.

[6] 趙翼,廿二史札記[M].王樹民,校正.北京:中華書局,1984.

[7] 梁工.圣經(jīng)指南[M].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93.

[8] MERILL F. UNGER R K. HARRISON. The New Unger’s Bible Dictionary[M].Oxford: Lion Hudson plc, 2005.

[9] 畢沅.續(xù)資治通鑒[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10] 得維遜,斯提比,克凡.圣經(jīng)新釋[M].南京:中國基督教協(xié)會,1998.

[11] 程樹德.論語集釋[M].程俊英,蔣見元,點校.北京:中華書局,1990.

[12] 麥格拉斯.基督教概論[M].馬樹林,孫毅,譯.北京: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2003.

[13] 白舍客.基督宗教倫理學(xué):第一卷[M].靜也,常宏,譯.雷立柏,校.上海:上海三聯(lián)書店,2002.

[14] KANT I. Hans Joachim St?rig, Kleine Weltgeschichte der Philosophie, Siebente Auflage[M].Stuttgart: W. Kohlhammer Verlag,1950.

[15] 梁漱溟.東方學(xué)術(shù)概觀[M].成都:巴蜀書社,1986.

[16] 程俊英,蔣見元.《詩經(jīng)》譯注[M].長沙:岳麓書社,2000.

[17] 錢玄.禮記注譯[M].長沙:岳麓書社,2001.

[18] 蕭統(tǒng).昭明文選[M].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1988.

[19] 楊伯峻.春秋左傳注[M].北京:中華書局,1990.

[20] 皇甫謐.帝王世紀(jì)/世本/逸周書/古本竹書紀(jì)年[M].陸吉,點校.濟南:齊魯書社,2010.

[21] 司馬遷.史記[M.北京:中華書局,2006.

[22] 浙江古籍出版社.百子叢書[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

[23] 中華書局編輯部.諸子集成:第八冊[M].北京:中華書局,1954.

[24] 韓嬰.韓詩外傳集釋[M].許維遹,校釋.北京:中華書局,1980.

[25] 上海古籍出版社編輯部.二十五史:第六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26] 董浩.全唐文[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27] 朱彝尊.經(jīng)義考[M].北京:中華書局,1998.

[28] 吳承權(quán).綱鑒易知錄[M].施意周,點校.北京:中華書局,1960.

(責(zé)任編校:耿春紅 英文校對:駱樹鋒)

The Secret of Samson and Confucian Ethical Values(Ⅰ)

ZHANG Siqi

(College of Literature, Wuhan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72, China)

Both Christianity and Confucianism share strong colors of ethics. In the disposition of Samson, a biblical character of the Old Testament (OT), there are strong colors of ethics accordingly. Samson has heroic deeds and dramatic hues. This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life story of Samson is possessed of a tragic nature. His characteristics are based on theological grounds; his prototype is based on historical evidences. And in the metaphor of Samson there is ethical significance. Confucius discusses the conception of filial piety frequently in his masterpiece. Confucius is a man of theism in that his view of filial piety is based on theism closely. Zeng Shen is a fine example of filial piety set up by Confucius. He has virtues, good deeds and thoughtful opinions. All his thoughtful opinions are centered on a key word: filial piety. Zeng Shen is a man of apostolic qualities. Confucius to Zeng Shen is what Jesus is to his apostles. The filial piety of Zeng Shen may be said to be extended to the early modern times in that it is expressed further in the works by Zeng Guofan.has canonical qualities, which decide that it is a textual existence of religiousness. And the Chinese-featured filial piety is strongly possessed of current significance, which may be verified from Confucius to Zeng Shen from early modern times to the present day. And all these may be tested reciprocally in the tragedy of Samson and such propositions as are put forth by. The Chinese-featured filial piety is a systematic doctrine which may give the ultimate concerns to all men, for it is helpful in rejuvenating the Chinese nation and realizing the Chinese dream.

; Confucian Canon; Christian piety; filial piety; comparative study

10.3969/j.issn.1673-2065.2017.03.013

張思齊(1950-),男,重慶南川人,武漢大學(xué)文學(xué)院教授,博士生導(dǎo)師,文學(xué)博士。

國家社會科學(xué)基金一般項目“杜詩比較批評史和杜工部集英譯”的階段性成果之一(11BZW020)

B82-055

A

1673-2065(2017)03-0073-13

2016-11-23

猜你喜歡
孔子
孔子請你加入群聊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孔子愛書
孔子的一生
遇水逆,孔子是怎么破的
“孔子曰”之孔子的悲慘童年
孔子在哪兒
如果孔子也能發(fā)微博
讷河市| 航空| 建始县| 祥云县| 平凉市| 柞水县| 岳池县| 华安县| 尼勒克县| 花莲市| 松桃| 合山市| 平山县| 石渠县| 斗六市| 图们市| 尉犁县| 扎赉特旗| 远安县| 雷山县| 万宁市| 岳阳市| 宁远县| 上蔡县| 茂名市| 齐齐哈尔市| 铅山县| 杭州市| 陵水| 湖北省| 滁州市| 庄浪县| 梁山县| 依安县| 黑水县| 建平县| 红原县| 阿拉尔市| 丰顺县| 开阳县| 日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