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衛(wèi)東
天麻鉤藤飲干預高血壓心衰左室重構和心功能的影響76例
朱衛(wèi)東
(河南省新鄉(xiāng)市長垣縣中醫(yī)院,新鄉(xiāng)453400)
目的 探討天麻鉤藤飲干預高血壓心衰左室重構和心功能的影響效果。方法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76例高血壓心衰患者分為2組,即:中藥天麻鉤藤飲治療組 (簡稱觀察組),常規(guī)西藥治療組 (簡稱對照組),每組各38例。療程結束后觀察兩組患者的二尖瓣峰值流速 (E峰)、舒張晚期峰值流速 (A峰)、左室射血分數(shù) (EF)和心輸出量 (co),以及評價兩組患者的心功能改善情況。結果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E峰、A峰、E/A的左室舒張功能值,以及EF、VFS、CO的左室收縮功能值與對照組的相比較,兩組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兩組患者的心功能情況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治療后,同組比較,兩組患者的心功能均較治療前改善明顯,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組間比較,未見統(tǒng)計學差異 (P>0.05)。結論天麻鉤藤飲可有效改善高血壓心功能不全患者的左室收縮和舒張功能,其功效與西藥相似,具臨床推廣價值。
高血壓;心衰;天麻鉤藤飲;左室重構;心功能;中醫(yī)藥療法
隨著我國老齡化社會的不斷深入,高血壓這一常見老年性心血管疾病的發(fā)病率呈現(xiàn)不斷上升的趨勢,而心功能不全作為高血壓疾病發(fā)展過程中最為嚴重的并發(fā)癥,常可導致患者引發(fā)心力衰竭而死亡[1],因此,探尋高血壓心衰患者的防治措施,是降低高血壓致死率的有效途徑。
我科通過多年臨床實踐經(jīng)驗發(fā)現(xiàn),中藥天麻鉤藤飲降壓作用甚佳,但其在干預高血壓心衰患者的效果如何,尚未進行深入研究,本研究以此為思路,以期探討其對高血壓伴心力衰竭患者左室重構及心功能的影響。
1.1一般資料根據(jù)隨機-平行對照研究原則,將所有患者分為2組,即:中藥天麻鉤藤飲治療組 (簡稱觀察組)和常規(guī)西藥治療組 (簡稱對照組),每組各38例。觀察組患者中男20例,女18例;年齡47~78歲,平均(61.8±3.1)歲;病程7~20年,平均(13.5±2.9)年;心功能分級Ⅱ級者18例,Ⅲ級者16例,Ⅳ級者4例。對照組患者中男22例,女16例;年齡51~79歲,平均(62.4±2.9)歲;病程9~20年,平均(14.7±2.4)年;心功能分級Ⅱ級者19例,Ⅲ級者17例,Ⅳ級者2例。
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等基線資料上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病例篩選納入標準:①年齡:35~80歲;②符合國際高血壓學會頒布的 《高血壓指南》中的 “高血壓”診斷標準,且符合中國心力衰竭協(xié)會修訂的 “心功能不全”的診斷標準[2];③經(jīng)美國紐約心臟學會 (NYHA)心功能分級評分為Ⅱ~Ⅳ級;④患者意識清醒,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①有其他嚴重心血管疾患者如心肌梗塞、心絞痛等;②有嚴重肝腎功能不全及精神疾患者;③對治療藥物過敏或者不適者;④依從性差,中途退出者。
根據(jù)上述標準,自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共將我科收治的76例高血壓心衰患者納入研究。
1.3治療方法觀察組:予以天麻鉤藤飲 (主要藥物組成:天麻、鉤藤、生決明、山梔、黃芩、川牛膝、杜仲、益母草、桑寄生、夜交藤、茯神等),由我院制劑室提供,濃縮100ml/次,2次/d。對照組:予以常規(guī)降壓、利尿等治療,具體為尼莫地平片 (生產廠家:天津市中央藥業(yè)有限公司,批號:H36020937),20mg,3次/d;螺內酯 (生產廠家:杭州民生藥業(yè)集團有限公司,批號:000801),20mg,1次/d。
兩組以1個月為1個療程。
1.4觀察指標治療后分別采用脈沖多普勒檢測兩組患者舒張早期的二尖瓣峰值流速 (E峰)、舒張晚期峰值流速 (A峰)、左室射血分數(shù) (EF)和心輸出量 (co),以及評價兩組患者的心功能改善情況。
1.5統(tǒng)計學處理采用SPSS 15.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數(shù)據(jù)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治療后兩組患者左室功能改變情況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E峰、A峰、E/A的左室舒張功能值,以及EF、VFS、CO的左室收縮功能值與對照組的相比較,兩組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果見表1。
2.2治療前后兩組患者心功能情況比較治療前,兩組患者的心功能情況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治療后,同組比較,兩組患者的心功能均較治療前改善明顯,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組間比較,未見統(tǒng)計學差異(P>0.05)。結果見表2。
表1 治療后兩組患者左室功能改變情況 (n=38,χ±S)
表2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心功能情況比較 (n=38,n/%)
高血壓作為常見心血管疾患,其發(fā)病多是由于患者外周血管長期處于高阻力狀態(tài)所致,而若長期的血壓控制不良和結構改變,則必然導致患者的左室收縮及舒張功能不良。研究證實:當EF降至40%以下時,外周血管阻力會明顯升高[3],從而可使心臟功能進一步惡化,形成病理生理上的惡性循環(huán),進而成為引發(fā)高血壓心力衰竭難以控制和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梢?,探索有效防治左室舒張及舒張功能不良的措施,應是減少高血壓心力衰竭患者死亡率的有效途徑。
現(xiàn)代醫(yī)學研究認為:正常生理情況下,心室射血量與心室容量負荷正相關,但若高血壓心室結構改變時,心肌收縮能力下降,容量負荷增加并不能有效增加心輸出量。目前治療藥物中強心劑主要是通過增加心肌細胞內Ca2+濃度達到改善心肌收縮功能的效果,但改善舒張功能的相關證據(jù)尚不充分[4]。也有學者通過細胞分子生物學研究發(fā)現(xiàn),高血壓患者心室重塑直接影響著心力衰竭的發(fā)生發(fā)展,而腎素一血管緊張素一醛固酮系統(tǒng)(RAAS)的異常激活在心室重塑中可發(fā)揮著主導作用,其可有效地阻斷RAAs,拮抗循環(huán)和局部組織中AngⅡ和醛固酮,從而更好地降低左室前后負荷和室壁張力,減輕心肌間質纖維化,逆轉心室重構,改善血流動力學,從而改善了心功能[5]。因此,在西醫(yī)治療常規(guī)中將強心、ACEI和利尿劑的聯(lián)合應用納入高血壓心功能不全的措施之中。
高血壓心力衰竭患者依據(jù)其癥狀,中醫(yī)學多將其歸屬于 “眩暈”范疇,認為其發(fā)病多責之于肝,但可涉及腎、心、脾等臟,病理性質有實有虛,實證病理多為肝陽和痰濁。歷代醫(yī)書對本病論述較多,其中 《內經(jīng)·至真要大論》記載:“諸風掉眩,皆屬于肝”;《河間六書》認為:“風火皆陽,陽多兼化,陽主平動,兩陽相搏,則為之旋轉。”對于本病多認為是肝陰耗傷,肝火偏亢,風陽升動,上擾清空而發(fā)生眩暈,故治以平肝熄風、清熱活血,補益肝腎為主。出自 《中醫(yī)內科雜病證治新義》的天麻鉤藤飲即是以此立方,方中天麻、鉤藤、石決明平肝熄風,為君藥;山梔,黃芩功專清肝瀉火,杜仲、桑寄生補益肝腎共為臣藥;夜交藤、朱茯神養(yǎng)心安神,益母草活血利水,牛膝活血通絡,引血下行。諸藥合用,共奏清熱平肝,潛陽熄風之效?,F(xiàn)代藥理學證實:具有益氣活血作用的益母草、牛膝的中藥成分、提取物及復方制劑具有增加心肌供血量,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的粘稠度,改善微循環(huán),抗氧化,減少外周阻力,恢復血流動力平衡,降低血壓,從而逆轉左室重構,改善心功能的作用[6]。
有鑒于此,本研究將天麻鉤藤飲用于治療高血壓心衰患者之中,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E峰、A峰、E/A的左室舒張功能值,以及EF、VFS、CO的左室收縮功能值與對照組的相比較,兩組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兩組患者的心功能情況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治療后,同組比較,兩組患者的心功能均較治療前改善明顯,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組間比較,未見統(tǒng)計學差異(P>0.05)??梢?,天麻鉤藤飲可有效改善高血壓心功能不全患者的左室收縮和舒張功能,其功效與西藥相似,具臨床推廣價值。
[1]郭晉愛,胡文莉,周勇,等.依那普利聯(lián)合氯沙坦對高血壓伴心功能不全患者左心功能的影響[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07,15(12):893-896.
[2]SheuJJ,Chang LT,Chiang CH,et al.Imapct of diabeteson cantiomyocyte apoptosis and eonnexin43 gap junctio|lintegrity[J].Int Heart J,2007,48(2):233-245.
[3]王卉,張中林,馬越嬌,等.硒與丹參酮ILA磺酸鈉對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血漿NO SOD GSH-Px MDA的影響[J].中華中醫(yī)藥學刊,2008,26(3):634-636.
[4]孫素珍.王玉中.川芎水煎液對離體蟾蜍心功能的影響[J].四川生理科學雜志,2008,30(1):12-13.
[5]劉偉,陳麗,胡耀儒.川芎嗪對體外循環(huán)下炎癥反應和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的保護作用[J].山西醫(yī)科大學學報,2008,39(1):70-74.
[6]郭娟,陳長勛.顧偉梁,等.葶藶子水提液對壓力負荷大鼠左室心肌及心肌血管周圍膠原的影響[J].中國中藥雜志,2008,33(3):284-287.
10.3969/j.issn.1672-2779.2013.18.013
1672-2779(2013)-18-0020-03
蘇 玲
2013-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