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論儒藏思想的發(fā)展

2013-03-27 17:13□王
大學圖書館學報 2013年1期
關鍵詞:藏書書籍思想

□王 蕾

論儒藏思想的發(fā)展

□王 蕾

儒藏思想是中國古代藏書思想發(fā)展中的重要理論成果。儒藏思想吸收了佛藏與道藏思想的精華,并推進了古代公藏思想的發(fā)展。文章系統(tǒng)回顧了我國古代儒藏思想的起源與發(fā)展歷史,對丘濬之“藏書分三處”思想、陸世儀“藏書鄒魯”思想、曹學佺“儒藏”思想、周永年“儒藏說約”等代表性思想的核心內(nèi)容和理論成就分別進行了總結(jié)、分析和評價,并對儒藏思想影響下,清代公藏實踐及儒藏思想的進一步發(fā)展進行了總結(jié)。

儒藏 儒藏說 曹學佺 丘濬 陸世儀 周永年

儒藏思想源于佛藏和道藏思想,起于明代,至清代周永年創(chuàng)立系統(tǒng)的儒藏學說,劉音予以拓展,而盛極一時,上啟《四庫全書》編撰和四庫七閣設立之思想先導,下開靈隱書藏和焦山書藏設立之思想基礎,成為清代最有影響的藏書保存與利用思想。

1 儒藏思想的起源

1.1 丘濬的藏書分三處思想

1.1.1 儲藏圖籍之重要

明代丘濬(1421-1495)一生著述頗豐,其所著《大學衍義補》收錄《論圖籍之儲》和《訪求遺書疏》,集中地體現(xiàn)了他的藏書思想。

丘濬在《訪求遺書疏》[1]中言:“人臣為治之道非止一端,然皆一世一時之事。惟所謂經(jīng)籍圖書者,乃萬年百世之事,是皆自古圣帝明王、賢人君子,精神心術之微,道德文章之懿,行義事功之大,建置議論之詳,今世賴之以知古,后世賴之以知今者也?!眻D籍保存?zhèn)鞒辛斯沤竦弁醭⒅谓y(tǒng)治經(jīng)驗、臣民之道德規(guī)范、山川地理之變遷、風土人情之發(fā)展,對經(jīng)世治政有著極高的價值,人臣為治之道中唯一的萬年百世之事。因此,他認為治國應以整治圖籍為先務:“是以自古帝王任萬世世道之責者,莫不以是為先務?!?/p>

1.1.2 藏于民不如藏于官

丘濬認為儲藏經(jīng)籍事關重大:“惟天下之物,雖奇珍異寶,既失之皆可復得。惟經(jīng)籍在天地間,為生人之元氣,紀往古而示來今,不可一日無者。無之,則生人貿(mào)貿(mào)然如在冥途中行矣,其所關系豈小小哉!”

對于究竟應如何儲藏經(jīng)籍的問題,丘濬認為:“民庶之家,遷徙不常,好尚不一,既不能有所廣儲,雖儲之亦不能久。所賴石渠延閣之中,積聚之多,收藏之秘,扄鑰之固,類聚者有掌故之官,闕略者有繕寫之吏,損壞者有修補之工,散失者有購訪之令,然后不致于浥爛散失?!庇纱藖砜?,邱濬認為圖籍的儲藏方式關系到圖籍的存亡,藏書于民不如藏于官,私人藏書,無法保證圖籍儲藏的長久性,且因個人好尚不一,影響到圖籍收藏的完整性。而惟由國家設立儲藏圖籍之所,才能保證藏書的持續(xù)發(fā)展。這一觀點集中地顯現(xiàn)了明代學者對官府藏書發(fā)展的認識高度。

鑒于“前代藏書之多,有至三十七萬卷者,今內(nèi)閣所藏,不能什一。數(shù)十年來,在內(nèi)者未聞有所考校,在外者未聞有所購求”,丘濬擔心內(nèi)閣藏書如不及時整治,將日漸衰落,他一方面請求朝廷詔求天下遺書,“伏望體圣祖詔求遺書之心,任萬世‘斯文在茲’之責,毋使后世志藝文者,以書籍散失之咎歸焉。”另一方面則建議朝廷清點內(nèi)閣藏書:

乞敕內(nèi)閣大學士等計議量,委學士并講讀以下官數(shù)員,督同典籍等官,撥于吏典班匠人等,逐廚開盤,將書目一一比較,或有、或無、或全、或欠、或多、或少,分為經(jīng)、史、子、集四類,及雜書、類書二類。每類若干部,每部若干卷,各類總數(shù)共若干,要見實在的數(shù),明白開具奏報,又以木刻考校年月,委官名銜為記識于每卷之末,立為案卷永遠存照。

1.1.3 藏書之所非止一處

對于圖籍的儲藏地點,丘濬指出漢宋以來,“自古藏書之所,非止一處”而明代則“罷前代省、監(jiān)、館、閣掌書之官,并其任于翰林院,設典籍二員,掌凡國家所有古今經(jīng)籍圖書之在文淵閣者。永樂中,遣翰林院修撰陳循往南京起取本閣所貯古今一切書籍,自一部至有百部以上,各取一部北上,余悉封識收貯如故,則是兩京皆有儲書也?!?/p>

然而,這種聚天下書于內(nèi)府的作法,邱濬認為并不十分妥當,他指出:“夫天下書籍盡歸內(nèi)府,其人家所有者,蓋亦無多?!f一有所疏失,則永絕矣,可不惜哉?!蓖瑫r,鑒于兩京國子監(jiān)藏書形同虛設,僅是“累朝頒降之書及原貯書板,別無其它書籍”,丘濬提請朝廷清點內(nèi)閣見存書籍中之副本分送兩京國子監(jiān),而無副本之書則抄校數(shù)本,而后分送至兩京國子監(jiān):“于內(nèi)閣見存書籍內(nèi),查有副余之本,各分一本送兩京國子監(jiān)典籍廳收掌,仍敕南京內(nèi)外守備大臣會同南京司禮監(jiān)、禮部翰林院官,查盤永樂中原留南京內(nèi)府書籍,有無多寡全欠,具疏奏知,量為起取存留,分派奏補。其止有一本無副余者,將本書發(fā)下國子監(jiān)敕祭酒司業(yè),行取監(jiān)生抄錄……”丘濬認為此法可使“一書而有數(shù)本,藏貯而有異所,永無疏失之虞矣”。

而對于朝廷的圖籍建設,丘濬進一步提出抄校內(nèi)府所有書籍,分頒復本至各省官府學校的建議。同時,府學、寺觀、書坊、書鋪所收藏之內(nèi)閣書目未收之書抑或不全之書,須送交官府抄錄副本,以補充內(nèi)閣之書。

對于圖籍的儲藏地點,丘濬認為古代石室金匱的做法值得借鑒,但歷代以來,“徒有金匱石室之名,而無其實。典守雖設官,藏貯雖有所,然無御災備急之具,不幸一旦有不測之事,出于常慮之外?!彼ㄗh在文淵閣附近重新修建一所藏書專用的樓,并特別強調(diào)藏書樓的建造材料用磚石,以防水火等意外災害侵襲?!坝虺⒂谖臏Y閣近便去處別建重樓一所,不用木植,專用磚石壘砌為之,如民間所為土庫者,收貯緊要文書,以防意外之虞?!?/p>

1.1.4 藏書之所分為三處

鑒于宋朝官府藏書“每卷皆有副本,分貯各所”,丘濬提出了“藏書之所分為三處”的庋藏思想,即“藏書之所分為三處,二在京師,一在南京。則是一書而有三本,不幸一處有失,尙賴有二處之存”。同時,他還指出內(nèi)府須制定和執(zhí)行嚴格的管理制度,如書庫鑰匙分開掌管、不許監(jiān)官擅自開柜、取書觀閱并轉(zhuǎn)于他人等,其意在保存典籍,并使之傳之久遠。具體為:

其在國子監(jiān)者,如內(nèi)閣例,盛以廚匱,置于典簿廳載道所中,責付典籍掌管。祭酒、監(jiān)丞等官時常提調(diào)監(jiān)護,然惟掌其外門之鑰,及為水火盜賊之備而已。若夫廚匱鎖鑰,則收在內(nèi)閣。每歲三伏日,如宋朝曝書給酒食費之類,先期奏請翰林院量委堂上官一二員,偕僚屬赴國子監(jiān)曬晾書籍。因而查算畢事,封識扄鑰,歲以為常。南監(jiān)鑰則付南京翰林院掌印官收掌。其曝書給酒食,亦如北監(jiān)之例,皆不許監(jiān)官擅自開匱,取書觀閱,并轉(zhuǎn)與人。內(nèi)外大小衙門因事欲有稽考者,必須請旨,違者治以違制之罪。

1.2 陸世儀的藏書鄒魯思想

陸世儀(1611-1672)系明末清初著名的理學家、文學家,主張格物致知、經(jīng)世實用思想,倡導實學。他在其著作《思辨錄輯要》卷五[2]中專門闡述了有關藏書永久之法的思想。

與丘濬藏書思想不同的是,陸世儀認為藏于民和藏于官均不可靠。他鑒于歷史上“亂世書籍,多毀于兵火”的規(guī)律,深刻地指出“藏書之法,庶民無力,斷不能藏。即學士大夫,其力不足以博及,亦不足以垂久遠。能博及而垂之久遠者,其惟天子乎,然天子至易代,而藏書之力亦窮矣”。

為此,陸世儀提出了一種新的藏書永久之法:“藉天子之力而不煩天子之守,其法可以傳之百王而不能易,垂之千萬世而無弊,則惟藏之孔氏乎??鬃幼杂兄芤詠?,其間歷漢、唐、五代、宋、遼、金、元,世界無慮百變。然一王興,則一王尊信;一代立,則一代表章。即盜賊強暴,未有不過之而敬,去之而不敢犯者?!痹陉懯纼x看來,人事有變遷,世代有更迭,然儒家思想深受歷朝尊崇,所以藏書于鄒魯,可免于兵燹、盜賊、朝代更迭等禍患,使書籍傳之久遠。陸世儀 “藏書鄒魯”的具體設想為:

誠使王者于此,申藏書之法,于鄒、魯間擇名山勝地,定為藏書之所,區(qū)別群書,分為數(shù)種,如經(jīng)、史、子、集、志、考、圖籍、藝術百家之類,類建一樓,樓置一司,擇孔氏子孫之賢者為之。又擇其最賢者為之長,使之任出納收藏、曬暴補緝諸事,授之以祿。每歲則上其書之數(shù)于朝,三歲則遣行人視之,校其書之損益完敝,而行其賞罰。如是則書有日益,無日損。雖有水火、刀兵、盜賊、變革易代之事,于藏書總無與。

陸世儀認為藏書鄒魯,對促進書籍的世代流傳,有很大裨益。如他所言:

自三代以來,凡經(jīng)易代,則一代之典章文物,多致散亡,不可得而考究。文獻不足,自孔子之時,已有不勝其慨者矣。此宇內(nèi)無人以為斯文之主故也。今既有孔氏,便當世世奉之以為斯文之主也,文獻何憂不足?故愚以為王者茍能藏書于孔氏,則凡一代典章制作,與夫累朝實錄,史館一成,即送入副本,后世斷無亡失,以至求之民間,采之閭巷,而有掛漏傳疑之事。

除了藏書于鄒、魯之間,陸世儀還進一步提出“凡天下郡邑名山,皆當仿此為藏書之法。相擇勝地,廣置書籍,聘禮先代圣賢之后,優(yōu)其廩餼,使典其事,相戒雖有斗爭訟獄兵火盜賊之害,不得入其處,久之則天下自然習以成風,詩書日盛,道義日尊矣?!痹谒磥?,藏書鄒魯?shù)姆椒ň哂型茝V性,可在天下郡邑名山建立藏書之所,廣泛效仿此法,從而全面推進社會藏書發(fā)展。

“藏書鄒魯”的思想雖然在理論上具有可行性,但陸世儀僅從儒家思想的累世地位而作出的推斷,在實踐上頗有些脫離實際。但陸氏廣置副本,藏之天下郡邑名山的思想,對其后“儒藏說”思想的發(fā)展不無啟示。

1.3 曹學佺的儒藏藏書思想

曹學佺(1574-1646)是晚明頗具盛名的學者和藏書家,他率先倡議建立儒藏,是“儒藏”思想最早的提出者。

曹學佺一生在學術和實踐上均具有外佛內(nèi)儒的特點,清《湛然居士文集·后續(xù)二》曾評價他道:“觀居士之所為,跡釋而心儒,名釋而實儒,言釋而行儒,術釋而治儒?!闭驗槿绱?,曹學佺借佛藏道藏之鑒,首倡“儒藏”之議。

曹學佺認為“天下之物公則久,私則不能久”[3]。他在《建陽斗峰寺清藏碑文》中云:

釋道有藏,吾儒獨無藏,釋藏南北二京皆有版,道藏惟北京有版,以此見釋教之傳布者廣,而奉釋者為教之念公也?!端逄平?jīng)籍志》以經(jīng)史子集分為四庫,宋《崇文總目》亦然,《文獻通考》,鄭夾祭《十二略》皆因之循名,責實未嘗不與二藏相頡頑。惟是藏書家館閣自館閣,私塾自私塾,未嘗流通,故其積之不久,或遇水火盜賊之災,易姓播遷之事,率無有存者[3]。

曹學佺認為釋道有藏,而儒獨無藏,且官私藏書各自為政,未嘗流通,所以一遇變故或者災害,即遭損毀。有鑒于此,他在《五經(jīng)困學自序》中明確提出其欲修儒藏之宏志:“予蓋欲修《儒藏》焉,以經(jīng)先之也。擷四庫之精華,與二氏為鼎峙,予之志愿畢矣?!保?]。曹氏一生浸潤典籍,深諳釋、道典籍之所以歷數(shù)百乃至千年而保藏完好,流傳久遠之原因,因此主張仿效釋道二藏,建立“儒藏”,既可與釋藏道藏并立,亦可促進儒學經(jīng)典的傳播。

曹學佺不僅首倡“儒藏”之議,而且致力于“儒藏”的編撰?!睹魇?曹學佺傳》載:“嘗謂二氏有藏,吾儒何獨無?欲修儒藏與鼎立。采擷四庫書,因類分輯。十有余年,功未及竣,兩京繼覆。”[5]遺憾的是,曹學佺歷時十年,終因明亡變亂,壯志未酬,但是他首倡“儒藏”之議影響十分深遠。

周永年評價道:“曹能始儒藏之議,自古藏書家所未及,當以天下萬世有心目者之公愿?!保?]當代學者來新夏評價道:“儒藏之事雖未成,但立儒藏的思想?yún)s對保存典籍,便利學人有益,對藏書建設與藏書史的進一步研究有所貢獻,而其影響更及于后世?!保?]

2 儒藏思想的發(fā)展:周永年的儒藏說

清代周永年(1730-1791)一生藏書宏富,官至翰林院編修,參與《四庫全書》纂修,所著《儒藏說》[8]集中體現(xiàn)了他的藏書思想,影響深遠。他在《儒藏說》及所附《儒藏條約三則》、《與李南澗札》、《覆俞潛山》、《與孔從谷》及《覆韓青田師》等文中,系統(tǒng)闡釋了其“儒藏”思想的目的、內(nèi)容、作用與意義,詳細規(guī)定了儒藏建設、典藏、管理、經(jīng)費及流通利用等具體設想。同時,周永年還建借書園,躬身實踐其儒藏思想,“聚古今書籍十萬卷,供人閱覽、傳抄,以廣流傳”。周永年出身貧寒,深知寒貧文士讀書之難,希望以自己的能力可為無書可讀的貧寒之士提供資源,真正實現(xiàn)書籍價值的流傳,這也是他《儒藏說》的重要思想之一??梢哉f,周永年是清代藏書流通與開放思想的重要代表,他的藏書思想對清代官私藏書思想的發(fā)展起到了較大的推動作用,影響深遠。

2.1 儒藏說的核心思想

周永年的儒藏說繼承和發(fā)展了前人的相關思想,其立論的基礎和思想的核心集中體現(xiàn)在“公”與“共”兩個方面,并且貫穿于其儒藏說思想的始終。

2.1.1 藏書公之能久存

“公”是儒藏說的一個核心思想,其要在藏書公之能久存。

周永年通過對歷代藏書的考察發(fā)現(xiàn):“自漢以來,購書藏書,其說綦詳。官私之藏,著錄亦不為不多,然未有久而不散者。則以藏之一地,不能藏於天下;藏之一時,不能藏於萬世也。”究其原因,“蓋天下之物,未有私之而可以常據(jù),公之而不能久存者”。顯然,周永年的這種思想,繼承了明代曹學佺的“天下之物公則久,私則不能久”[3]的思想。

然而,周永年并沒有像曹學佺那樣僅僅停留此立論上,而是進一步對此立論進行了深入的論證。

周永年認為:“竹帛變?yōu)槟∮?,書之流傳較易,然考歷代藝文錄存而書亡者,多矣”,其根本原因不在于其書不值得流傳,而在于“藏之者無法”。

鑒于“釋者之書,正偽參半,美惡錯出,惟藏之有法,故歷久不替”,周永年認為明代曹學佺欲仿佛藏道藏之法而設立儒藏,可以避免“藏之一地,不能藏於天下;藏之一時,不能藏於萬世”這二者之患,即為藏之有法。

顯然,周永年的儒藏說直接繼承了曹學佺的儒藏思想。而同時,周永年認為丘濬和陸世儀的藏書思想亦屬儒藏思想。他言:“丘瓊山欲分三處以藏書,陸桴亭欲藏書于鄒魯,而以孔氏之子孫領其事,又必多置副本,藏于他處,其意皆欲為儒藏而未盡其說。”在繼承丘濬、陸世儀和曹學佺的儒藏思想基礎上,周永年提出:儒藏“惟分藏於天下學宮、書院、名山、古剎,又設為經(jīng)久之法,即偶有殘闕,而彼此可以互補,斯為上策”。也就是說,藏于天下,公之天下,才是典籍藏于萬世的上策。

設立儒藏并非易事,但周永年認為并沒有愚公移山那么艱難,只要立志堅固即可成其事。對于“聚儒者之書”設立儒藏,是否是抄襲佛藏道藏之名的詰問,周永年認為,“守藏之吏,見于周官”,“二氏以藏名其書,乃竊取儒者之義,今日舉之,豈曰襲而用之哉!”對于儒藏卷帙浩繁,就個人來說并非全部有用,周永年認為只要“條分眉列”,即可“任人所求”,“故儒藏之成,可以變天下無用之學為有用之學”。凡此種種,周永年采用自問自答的方式,排除了各種有關儒藏的疑問和困難。

2.1.2 天下萬世共讀之

“共”是儒藏說的另一個核心思想,其要在天下萬世共讀之,從而形成了完整的古代藏書“公”“共”思想。

周永年認為如果能夠設立儒藏,“天下都會所聚簪纓之族,后生資稟茍少出于眾,聞見必不甚固陋,以猶有流傳儲藏之書故也。至于窮鄉(xiāng)僻壤,寒門窶士,往往負超群之資,抱好古之心,欲購書而無從,故雖矻矻窮年而限于聞見,所學迄不能自廣。果使千里之內(nèi)有儒藏數(shù)處,而異敏之士或裹糧而至,或假館以讀,數(shù)年之內(nèi),可以略窺古人之大全,其才之成也,豈不事半而功倍哉?歐陽公曰:凡物非好之而有力則不能聚。儒藏既立,可以釋此憾矣?!?/p>

正因為如此,鑒于明曹學佺雖然有儒藏之倡議,終未成就,周永年乃倡議:“愿與海內(nèi)同人共肩斯任,務俾古人著述之可傳者,自今日永無散失,以與天下萬世共讀之?!?/p>

2.2 儒藏說的基本思想

2.2.1 儒藏結(jié)聚思想

周永年認識到儒藏的建立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所需人力、財力、物力等亦非一人所能為。因此,他首先提出了一個“變通之法”,具體為:

其一、建義學設義田,以待四方能讀之人。周永年在《儒藏條約三則》[9]中言:“經(jīng)、史、子、集,凡有板之書,在今日頗為易得。若於數(shù)百里內(nèi),擇勝地名區(qū),建義學,設義田,凡有志斯事者,或出其家藏,或捐金購買於中,以待四方能讀之人,終勝於一家之藏。”這種變通之法試圖通過在各地建義學、設義田,發(fā)動天下所有的有志者捐書、捐資,共同建立儒藏,設立公共藏書。其要在于變通設立儒藏之人力、物力和財力之困難,這與古代書院及其藏書建設的模式頗為類似,在理論上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其二,編撰儒藏書目,相互傳抄,互補未備。周永年認為儒藏之立有賴于眾人共為之,“即如立書目,名曰:《儒藏未定目錄》。由近及遠,書目可以互相傳抄,因以知古人之書,或存或佚。凡有藏之處,置活板一副,將秘本不甚流傳者,彼此可以互補其所未備。”這種編撰儒藏書目,相互傳抄,互補未備的思想,十分類似現(xiàn)代的聯(lián)合目錄、館際互借和共建共享思想,難能可貴。

周永年在思考上述儒藏結(jié)聚的方法時考慮到了現(xiàn)實的條件,他認為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如此則數(shù)十年之間,奇聞秘籍,漸次流通。始也積少而為多,繼由半以窺全。力不論其厚簿,書不拘于多寡。人人可辦,處處可行。一縣之長官可勸一縣共為之,一方之巨族可率一方共為之”。他在《與李南澗札》中亦言:“儒藏果成,則有大力而好事者,欲刻必先刻此一藏,欲藏必先藏此一藏。古人佳書幸存于今者,從此日使永不淫沒?!保?]

2.2.2 儒藏保藏思想

儒藏既成,若藏于天下,藏于萬世,必須藏之有法。周永年認為保藏儒藏之法有三:

其一、收藏:應“分藏于天下學宮、書院、名山、古剎”。這種分散保藏副本的方法,可以避免因為各種書厄而導致儒藏的損毀。

其二、選址:“藏書宜擇山林閑曠之地,或附近寺觀有佛藏、道藏,亦可互相衛(wèi)護?!逼湟诜阑鸱辣I,繼承了前人的藏書建筑保護思想。

其三,建筑:宜采用石室模式,“吾鄉(xiāng)神通寺有藏經(jīng)石室,乃明萬歷中釋某所為。其室去寺半里許,以遠火厄,且累石砌成,上為磚券,今將二百年,猶尚牢固,是可以為法也。”

2.2.3 儒藏管理思想

對儒藏的管理方法,周永年提出了如下觀點:

其一、在儒藏的內(nèi)部業(yè)務管理上,他認為:“書籍收藏之宜,及每歲田租所入,須共推一方老成三五人,經(jīng)理其事?!边@種共同推舉三五人集體管理書籍收藏和田租收入的方法,頗類似于現(xiàn)代的民主管理。

其二、在讀者管理上,周永年提出:“凡四方來讀書者,如自能供給,即可不取諸此,寒士則供其食飲。須略立規(guī)條,如叢林故事。極寒者并量給束修,免其內(nèi)顧之憂。有余仍貯存之,以為置書增田之費?!边@種讀者管理思想集中體現(xiàn)了“義”(公益)。對于“自能供給”的讀者,免費服務;對于貧寒的讀者,不僅免費服務,而且還免費提供飲食;對于極其貧寒的讀者,則酌情給予生活費用。所有這些讀者服務“須略立規(guī)條”,以便在使用“每歲田租所入”資助讀者時有所依據(jù)。這種免費服務的儒藏思想,比西方19世紀中期產(chǎn)生的“公共圖書館”要早一百多年,比今天的公共圖書館免費服務思想還要更加上一層樓,是對弱勢群體共讀儒藏(或者平等利用儒藏)的一種政策保障和救濟。

其三、在讀者服務上,周永年提出:“儒藏既立,可取自漢以來先儒所傳讀書之法編為一集,列于群書之前。經(jīng)義治事,各示以不可紊之序,不可缺之功。凡欲讀藏者,既以此編為師,斯涉海有航,無遠弗屆。而書籍燦陳,且如淮陰之用兵,多多益善矣,又何患其泛濫而無歸哉?”由此可見,周永年對于閱讀指導工作的重視,故有學者認為周永年是中國公共圖書館思想的最早提出者,不無道理。

3 儒藏說的影響

3.1 廣儒藏說

周永年在《儒藏說》中呼吁:“愿與海內(nèi)同人共肩斯任,務俾古人著述之可傳者,自今日永無散失,以與天下萬世共讀之?!比宀卣f隨后在社會上產(chǎn)生了相當?shù)挠绊?,其友人劉音撰《廣儒藏說》[10],倡議積極響應和支持《儒藏說》。

劉音撰《廣儒藏說》意在推廣宣傳周永年的儒藏說。他指出歷代著述典籍豐富,前代之書仰賴后代藏傳,“是書愈多愈易散,而藏之者愈難矣”。有鑒于此,劉音認為如欲實現(xiàn)古今典籍的長遠保存而不致散佚,莫過于建立儒藏?!敖裼渚鄱簧?,令上下千古之書有所依歸,則莫善于《儒藏》?!彼麑χ苡滥甑摹度宀卣f》給予了高度的贊揚,認為周永年的儒藏倡議“誠宇宙間一公事也”,所以撰《廣儒藏說》“廣其意而為是說”,呼吁:“愿天下潛心于吾道者共相贊勷,毋生疑阻焉?!睆闹锌梢娭苡滥晏岢龅摹叭宀亍彼枷?,在當時所引起的反響。

3.2 四庫七閣

周永年儒藏說的最重大貢獻和影響是為《四庫全書》纂修和四庫七閣設立奠定了理論基礎。郭伯恭指出:“《四庫全書》編纂之動機,其政治作用固大,但就表面而言,當時所受之影響,尚有兩端:其一,漢學之勃興……其二,儒藏說之提倡——儒藏之說,……乾隆間,歷城周永年見收藏家易散,乃援說倡《儒藏說》,提倡集合儒家與釋藏、道藏鼎足而三……當時士大夫頗有受其影響者,于是儒藏之說,由個人而及國家,由理想而成事實,故《四庫全書》之成就,士林以倡導之,歸諸永年?!保?1]任松如分析編纂《四庫全書》有三個重要的原因。其中之一即為周永年提倡集合儒書,與釋藏、道藏鼎足而三,倡《儒藏說》[12]??梢?,周永年提出儒藏說為《四庫全書》的纂修奠定了一定的社會輿論和思想基礎?!端膸烊珪泛w了清以前中國歷代主要文獻典籍,客觀上保存和傳播了古今珍貴典籍,與周永年“儒藏”倡議動機在一定程度上相契合?!端膸烊珪烦蓵?,在江南設立三閣,向社會開放[13],吸引了許多名流大儒、士紳學者登閣閱覽或借抄,對社會學風影響頗廣[14]。

《四庫全書》的編撰和四庫七閣的設立將周永年的儒藏說思想部分地變成了現(xiàn)實。直到今天,有關《四庫全書》的各種續(xù)編出版活動,乃及多個儒藏的編撰計劃,仍然深受周永年儒藏說思想的深刻影響。3.3 靈隱書藏、焦山書藏

嘉慶十四年(1809),時任浙江巡撫的阮元鑒于“好學之士,半屬寒酸,購書既苦無力,借書又難”,于浙江杭州靈隱寺建立書藏。何名“書藏”?藏書之所名藏,古已有之。且自隋唐以來,釋、道之典,陸續(xù)有藏,獨儒學無藏。阮元之意在承明曹學佺儒藏之論。靈隱書藏的建立,初意源于清代著名學者翁方綱欲置《復初齋集》于靈隱寺,其后阮元與顧星橋、陳桂堂、石琢堂、郭頻伽、何夢華等人動議此事,認為藏書于名山僻遠之地,可流傳久遠,遂建此書藏。故靈隱書藏建立初衷一方面希為好學之士提供讀書之資,另一方面系受明以來儒藏說之影響,意在促進書籍保存與流傳。1813年,阮元繼靈隱書藏之后又于鎮(zhèn)江焦山建立焦山書藏。此書藏設立模式、管理與庋藏方式等與靈隱書藏一應相似。焦山書藏積極倡導社會文人學者將他們的著述、藏書、刻書自愿捐藏,這種藏書發(fā)展模式具有開放性,也決定了書藏藏書利用的開放性。仿靈隱書藏,焦山書藏也建立有規(guī)范的書藏條例,促進藏書管理與利用。

阮元的書藏思想強調(diào)書籍由社會共建,并且向社會開放,這在當時具有一定的開放性。此外,阮元還設立書藏條例,系統(tǒng)規(guī)定了書藏的具體管理與利用方式,涵蓋了書籍入藏登記、分類、排架、印章、掛簽、經(jīng)費、人員、閱覽與利用等規(guī)定,如“書或?qū)憰X,或掛綿紙籖,以便查檢”,“書既入藏,不許復出,縱有翻閱之人,但在閣中,毋出閣門。寺僧有鬻借霉亂者,外人有攜竊涂損者,皆究之”等[15]。足見其管理的規(guī)范程度。書藏專設管理員兩名,書籍建設采取由社會人士自愿送捐方式,或酬之以錢,或接受捐贈。書籍入藏之后,準許在閣中閱覽,但不提供外借。雖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已頗具開放意識。

阮元所設靈隱、焦山二藏在清代藏書事業(yè)及藏書思想發(fā)展史上具有重大的意義??梢哉f,他是乾嘉時期藏書開放派思想的重要代表,書藏的建立已突破了傳統(tǒng)私人藏書樓的性質(zhì),又與《四庫全書》江南三閣的官府藏書,以及書院藏書、寺院藏書性質(zhì)明顯不同,其建立已經(jīng)具有很高的社會公益性與開放性。阮元的這種開放思想與實踐,一方面具有儒藏思想的深刻印記,一方面在實踐成效上,對當時社會藏書事業(yè)的發(fā)展,以及清代藏書家的藏書思想必然產(chǎn)生了深刻的啟發(fā)與影響。清代乾嘉之后,藏書開放思想不斷深化與普及,開放實踐日益豐富,此二藏正是良好的例證。有研究者評價其“雖仍偏重于保存,但已略具近代圖書館的性質(zhì),為學人閱讀提供了方便,對于推動當時文化的傳播和學術的發(fā)展,是起了積極作用的”[16]。

1 陳子龍等選輯.明經(jīng)世文編 第一冊:卷七六 邱文莊公奏疏 訪求遺書疏.北京:中華書局,1962.6:649-653

2 陸世儀.思辨錄輯要 一:卷五 格致類.上海:商務印書館,1936:63-64

3 曹學佺.曹大理詩文集.明刊本

4 朱彝尊.經(jīng)義考:卷二百五十 曹氏學佺五經(jīng)困學.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2120

5 張廷玉等撰.明史 第二四冊:卷二百八十八 曹學佺傳.北京:中華書局,1974:7401

6 周永年.與李南澗札.見:李希泌,張椒華.中國古代藏書與近代圖書館史料(春秋至五四前后).北京:中華書局,1982:50

7 王國強.“儒藏說”評析.大學圖書館學報,2002(5):59-62,45,91

8 周永年.儒藏說.見:李希泌,張椒華.中國古代藏書與近代圖書館史料(春秋至五四前后).北京:中華書局,1982:47-49

9 周永年.儒藏條約三則.見:李希泌,張椒華.中國古代藏書與近代圖書館史料(春秋至五四前后).北京:中華書局,1982:49

10 劉音撰,李冬梅校點.廣儒藏說.見:李希泌,張椒華.中國古代藏書與近代圖書館史料(春秋至五四前后).北京:中華書局,1982:52

11 郭伯恭.四庫全書纂修考.長沙:岳麓書社,2010:2

12 任松如.四庫全書答問:卷上.上海:上海啟智書局,1933:3

13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纂修四庫全書檔案 下:一0一六 諭內(nèi)閣將來江浙文匯等三閣分貯全書許讀書者領出傳寫.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1768

14 劉清.中國最早的圣諭公共圖書館——江南三閣《四庫全書》的續(xù)藏與管理.農(nóng)業(yè)圖書情報學刊,2008(3):141-143

15 阮元.杭州靈隱書藏記 附:書藏條例.見:李希泌,張椒華.中國古代藏書與近代圖書館史料(春秋至五四前后).北京:中華書局,1982:82

16 陳東輝.杭州靈隱書藏述要.中國典籍與文化,1994(2):53-56

On the Development of Confucian Collection Theory

Wang Lei

Confucian collection is a significant theoretical achievement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ancient thoughts in book preservation.It absorbs the essences of Buddhism collection and Taoism collection and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thoughts in ancient public collections.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reviews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Confucianism and makes systematical summary,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n the core and theoretical achievement of representative thoughts such as Qiu Jun's idea of preserving books in three places,Lu Shiyi's discussion on preserving books,Cao Xuequan's understanding of Confucianism,Zhou Yongnian's idea of preserving books to circulate,and etc.respectively.It also summarizes the public preserving practices in Qing dynasty and the influences on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Confucianism.

Confucian Collection;Theory of Confucian Collection;Cao Xuequan;Qiu Jun;Zhou Yongnian

中山大學圖書館,廣州,510275

2012年4月6日

猜你喜歡
藏書書籍思想
魯迅與“書籍代購”
思想之光照耀奮進之路
思想與“劍”
艱苦奮斗、勤儉節(jié)約的思想永遠不能丟
“思想是什么”
AOS在書籍編寫的應用
書籍
書籍是如何改變我們的
珍惜每一本藏書
千載藏書風 化績于當下——《嘉興藏書史》評鑒
玉屏| 凤凰县| 桓仁| 安平县| 潼南县| 巴林左旗| 普兰县| 舒城县| 新巴尔虎左旗| 富蕴县| 九江市| 娄底市| 泾源县| 克什克腾旗| 九龙城区| 梁山县| 桓台县| 双流县| 蓬安县| 驻马店市| 浏阳市| 郓城县| 桐乡市| 竹北市| 双桥区| 邹城市| 房山区| 金华市| 岗巴县| 泰宁县| 开远市| 梅河口市| 安多县| 芜湖市| 雅安市| 道真| 行唐县| 河曲县| 南康市| 洪江市| 湘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