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顏氏家訓》在我國古代的傳播與接受研究

2013-03-31 03:29:57程時用
常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3年4期
關鍵詞:顏氏顏氏家訓刻本

程時用

(廣東輕工職業(yè)技術學院管理工程系,廣東廣州510300)

《顏氏家訓》是我國第一部有完整體系的家訓專著,作者顏之推通過對他“一生而三化”[1]曲折的人生閱歷和學識的總結,結合南北朝時期的社會狀況、民情風俗,對子孫進行修身處世、接人待物、治家求學、為政為官等多方面的教育,并在儒學、文學、佛學、歷史、文字、民俗、社會、倫理等方面提出了深刻的見解。此書自問世以來,世世刊行,歷代學者對它評價很高,對我國古代家庭教育產(chǎn)生了深刻的影響。近年來,研究者多從思想內(nèi)容、家庭教育、文獻價值等方面進行剖析,本文試圖從一個新的視角,對《顏氏家訓》在我國古代傳播與接受進行新的闡釋。

一、《顏氏家訓》傳播與接受的重要載體:書刊

書刊傳播是《顏氏家訓》傳播史中最主要的形態(tài)。自隋代成書以來,在我國漫長的封建社會里,《顏氏家訓》一直被作為家教范本,廣為流布,經(jīng)久不衰。

唐代便有別本流傳。如《歸心篇》 “儒家君子”條下, 《弘明集》卷二十八引作“誡殺、家訓”,而《法苑珠林》卷一百十九引錄《誡殺》一卷。錢大昕在《竹汀先生日記鈔》和《十駕齋養(yǎng)新錄》都寫到:“讀顏氏家訓,淳熙刊本凡七卷,前有序一篇,不題姓名,當是唐人手筆?!保?]610這說明在唐代《顏氏家訓》已被世人關注。五代時期,《顏氏家訓》被廣泛傳抄。根據(jù)宋本沈跋稱“天臺謝氏本自題以五代和凝本參訂”[2]612,便知有五代宮傳和凝本。

隨著活字印刷術的發(fā)明,宋代《顏氏家訓》的書刊傳播更為迅捷。這時期《顏氏家訓》主要流傳兩種版本系統(tǒng)。一是宋天臺郡故參知政事謝公家藏蜀本 (七卷本),謝公之子謝景思參考五代和凝本多種本子,認真刊對而成。宋人沈揆以此本為底本,結合家藏閩本 (即福建坊刻本)等其他本子,詳加考校,付梓而成,宋代乃至明清其他本子多以之為祖。二是宋董正功撰《續(xù)家訓》八卷本。此八卷本每篇先引顏氏文,作者再結合自身需要進行著述,雖不是《顏氏家訓》專著,也可看做《顏氏家訓》的另一個本子。這說明《顏氏家訓》在傳播過程中,人們是有選擇地進行接受的。

元代版本繼承宋代沈本 (七卷本)系統(tǒng)。由于蒙古族的統(tǒng)治,傳統(tǒng)中原文化發(fā)展受到極大影響,現(xiàn)有證可考的有: (1)元翻宋淳熙7年臺州本,即廉臺田氏補修重印本,前有無名氏序和沈揆跋;(2)元刻本,七卷本。

明清時期,刻書風氣興盛, 《顏氏家訓》官刻、私刻、坊刻等形式多術,種類繁多,極為豐富。由于印刷與裝幀技術水平的提高,此期《顏氏家訓》版本轉(zhuǎn)向兩卷本。

(1)明成化羅春本,上卷為建寧府同知績溪程伯祥刊,下卷為建寧府通判廬陵羅春刊;明萬歷三年,顏嗣慎刻本沿用成化本舊式,做了校訂,但“未廣其傳耳”;清康熙五十八年朱軾刻本,出自顏嗣慎本系統(tǒng)。

(2)明正德十三年,顏如瓌以宋董正功《續(xù)家訓》本、宋刻抄本及其家藏宋本相互校訂而成顏如瓌刻本;明萬歷六年,顏志邦以顏如瓌本為底本并參考他本重刻而成顏志邦刻本;明萬歷程榮刻《漢魏叢書》本,為翻刻顏志邦本;萬歷二十年何允中刻《廣漢魏叢書》本,以程榮刻本為依據(jù);清嘉慶二年,顏邦城重刻本,出自顏志邦本系統(tǒng);清康熙五十年顏氏顏星重刻本,以家傳手抄本及顏如瓌刻本互相參訂而成。清乾隆五十六年王謨刻《增訂漢魏叢書》本,紅杏山房本、三余堂本、大通書局石印本都據(jù)此本刊刻。

(3)明代其他版本:①嘉靖三年傅太平本,出自中秘本系統(tǒng),經(jīng)張璧校錄之后付傅太平刻梓;②萬歷二年顏懋乾刻本;③天啟三年刻本;④郝之璧刻本;⑤明刻本,明馮武校并題款;⑥萬歷胡文煥文會堂刊本;⑦正統(tǒng)年間顏氏家抄本。

(4)清代的其他常見版本有:①清初刻本 (2卷),清楊沂孫校并跋,底本為養(yǎng)素堂本;②清人趙曦明注本以宋本為底本,乾隆五十四年盧文弨以趙曦明注本為底本刊刻成抱經(jīng)堂叢書本 (7卷),渭南嚴氏孝義家塾刊本以盧文弨本為底本刊刻而成;上海中華書局曾據(jù)抱經(jīng)堂本校勘并收入《四部備要·子部》;③乾嘉間,鮑氏以《顏氏家訓》家寫本為本,參考元廉臺田氏補修重印本,刊刻鮑氏述古堂家刻本,又稱知不足齋叢書本。此本后來翻刻較多,如龍溪精舍叢書、光緒年間屏山聶氏汗青簃刊本,也是據(jù)此本重刻;④文津閣四庫全書本,2卷本。

綜合起來看,《顏氏家訓》從問世以來,流傳廣泛,上自皇宮內(nèi)府,下至普通士大夫、顏氏后裔均參與了刊刻與傳播。從流傳的地域來看,《顏氏家訓》主要圍繞著每個朝代經(jīng)濟、文化中心來傳播,這體現(xiàn)了我國古代文化傳播的特點。從《顏氏家訓》序跋的作者來看,體現(xiàn)出官方化、家庭化、名人化的顯著特征。

二、《顏氏家訓》傳播與接受的重要陣地:家庭

家訓,是家族或家庭中長輩對晚輩、兄輩對弟輩、夫輩對妻輩進行教誡、實施家庭教育的文字記錄。一般說來,家訓的產(chǎn)生與實施只發(fā)生與延續(xù)在某個家族或家庭中,然而《顏氏家訓》“乃若書之傳,以褆身,以范俗,為今代人文風化之助,則不獨顏氏一家之訓乎爾!”[3]此書的傳播與接受,不但在顏氏家族,而且也發(fā)生在士大夫家庭,甚至在寒門庶族中也廣為傳播。

(一)顏氏家族

錢穆先生指出:“當時門第傳統(tǒng)共同理想,所期望于門第中人,上自賢父兄,下至佳子弟,不外兩大要目:一則希望其能具孝友之內(nèi)行,一則希望其能有經(jīng)籍文史學業(yè)之修養(yǎng)。此兩種希望,并合成為當時共同之家教。其前一項之表現(xiàn),則成為家風;后一項之表現(xiàn),則成為家學。”[4]縱觀顏氏家族的發(fā)展史,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作為僑姓次等士族的顏氏家族自隋唐至明清1400百年都能保持仕途通顯、人才輩出,基本原因是錢先生論及的世家大族的文化傳承,“六朝顏之推家法最正,相傳最遠”[2]1, “我顏氏忠義之家風,與家訓俱存而不泯”[2]620,顏氏家風與家學都得到很好傳承, 《顏氏家訓》引導著顏氏子孫的成長與發(fā)展,發(fā)揮了極大作用。

《顏氏家訓》在顏氏子孫代代相傳,遵循祖訓,墨守家法,幾乎代代翻刻或手抄。明萬歷顏嗣慎刻本序:“竊念此刻誠吾家之天球河圖也,罔敢失墜?!保?]616《顏氏家訓后敘》: “翰林博士顏君,……奉而藏焉,又懼其逸也,于是重加校定,梓之其家以傳?!保?]618明正德顏如瓌 “顏氏之子若孫,其遵承是訓,而修德積善”[2]622??滴跷迨?,顏之推第三十九孫陽星《重刊顏氏家訓小引》: “星兄弟每侍先人側(cè),先人必舉黃門祖家訓提撕星兄弟曰:‘蓋祖宗切切婆心,諄諄誥誡,迄今千余年,只如當面說話,訂頑起懦,最為便捷。家訓我世世寶之……俾我顏氏一家人,各各奉為寶訓,以無忝厥祖志可也。念之,念之!’”[2]623顏氏家族延綿不絕,正是“子孫如是乎有征焉,罔或失墜,則我顏氏忠義之家風,與家訓俱存而不泯?!保?]623在這個意義上,《顏氏家訓》是顏氏家族的望族之寶。

(二)士大夫家族

隋唐時期,顏氏一族群星燦爛:顏思督以儒學顯,顏游秦為學者所稱,著名儒學大師顏師古與弟顏勤禮、顏相時3人同為弘文崇賢學土,顏昭甫以“碩儒”著稱,其子顏元孫、顏惟貞為一時名儒。顏氏子孫的才學與操守,在某種程度上印證了《顏氏家訓》的垂訓之力,必然會帶來士大夫家族對《顏氏家訓》的學習與效仿。

一般說來,人們對文學的接受,首先是圍繞其功用與價值而展開的?!额伿霞矣枴贰笆隽⑸碇渭抑?,辨正時俗之謬”[2]638,一針見血地指出當時士大夫中存在的3大弊端:一是“或因家世余緒,得一階半級,便自為足,全忘修學”[2]143的不學無術之風;二是“保俸祿之資,不知有耕稼之苦;肆吏民之上,不知有勞役之勤,故難可以應世經(jīng)務也”[2]146的理論脫離實際之風;三是“上車不落則著作,體中何如則秘書”[2]148的敗壞世風。顏之推對當時士大夫狀況的批判,猶如警世長鐘,告誡士大夫家族警醒。并且他對癥下藥,提出從“德”和“藝”兩方面著手培養(yǎng)“德藝周厚”人才的具體目標、措施和方法,對糾正被門閥士族敗壞的士風具有積極指導意義。

正如于慎行評價: “夫其言閫以內(nèi),原本忠義,章敘內(nèi)則,是敦倫之矩也;其上下今古,綜羅文藝,類辨而不華,是博物之規(guī)也;其論涉世大指,曲而不詘,廉而不劌,有大易、老子之道焉,是保身之詮也;其撮南北風土,俊俗具陳,是考世之資也?!保?]618因此,“若公之為訓,則自鄉(xiāng)黨以及朝廷,與夫日用行習之地,莫不有至正之規(guī),至中之矩;雖野人女子,走卒兒童,皆能誦其詞而知其義也。是深之可為格致誠正之功者,此訓也;淺之可為動靜語默之范者,此訓也;誰不奉為暮鼓晨鐘也哉?古所稱立言不朽者,其在斯與!”[2]625如明馮子咸治家宗《顏氏家訓》。讀者批評學認為,讀者對文學作品的接受水平取決于其期待視野,《顏氏家訓》從家庭教育的示范及內(nèi)容上都符合士大夫家族的期望,這就是它廣為傳播與接受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寒門庶族

翻開《顏氏家訓》,勸誡世人勤奮好學的箴言比比皆是: “何惜數(shù)年勤學,常受一生愧辱哉!”[2]143“若能常保數(shù)百卷書,千載終不為小人也?!保?]148“積財千萬,不如薄伎在身”, “伎之易習而可貴者,無過讀書也?!保?]157這些關注人的生命、人的情感、人的自我意識、人的價值的語言,其勸誡對象,不僅是顏氏子孫、士族中人,更擴大到一般“寒門庶族”,這對寒門子弟實是莫大的勉勵。

在唐代,以文學作為進仕之階是無父祖蔭資的寒門庶族擺脫貧賤命運的首選途徑?!额伿霞矣枴分杏嘘P文學、小學、藝術等內(nèi)容對科舉考試具有重要參考價值。如“文章當以理致為心腎,氣調(diào)為筋骨,事義為皮膚,華麗為冠冕”[2]267的文藝理論,對進士科策文、雜文的衡量尺度和舉子應試寫作具有指導意義。同時,雖然“士族所趨向,唯明經(jīng)、進士二科而已”,但是“書、算從九品下敘排”對寒素之人仍是擺脫貧寒命運走入官場的極好選擇,《顏氏家訓》中的《書證》篇、《音辭》篇、《雜藝》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世人可以從中得到許多教益;所以《顏氏家訓》不僅廣泛地流傳在士族人群中,也使寒門庶族和后世百姓俱“由遠及近,爭相矜式”[2]1。明代傅太平年少時,其父亦以此書為教材,“嘗援引為訓,俾知向方”[2]614。

三、《顏氏家訓》傳播與接受的重要群體:學者

由于受作品本身特點、傳播范圍、思想環(huán)境等因素影響,各時期學者們對《顏氏家訓》的接受形式與程度也各異,現(xiàn)今所見到是以撰寫題跋、評點為主,這是中國古代文學領域中的一種重要的文學批評形式,對于作品的傳播來說,意義重大。

(一)儒學學者的點評

《顏氏家訓》以儒學為核心、以佛學為表,強調(diào)儒道的統(tǒng)一。歷代士大夫推崇備至。明代學者王三聘認為“古今家訓,以此為祖”[2]1,恰如其分地評價了《顏氏家訓》的地位。

宋代晁公武稱是書“述立身治家之法,辨正時俗之謬,以訓子孫”[2]638;明代學者袁衷從家訓在維系家庭發(fā)展的角度出發(fā),總結了《顏氏家訓》對顏氏家族發(fā)展作出的巨大貢獻:“六朝顏之推家法最正,相傳最遠?!保?]1明代尚書、東閣大學張璧從家訓內(nèi)容的視角,將《顏氏家訓》的應用范圍從一家拓展到整個社會: “乃若書之傳,以提身,以范俗,為今代人文風化之助,則不獨顏氏一家之訓乎爾。”[2]614清初學者王鉞完全接受張壁的觀點:“北齊黃門顏之推家訓20篇,篇篇藥石,言言龜鑒,凡為人子弟者,可家置一冊,奉為明訓,不獨顏氏”[2]1。清代內(nèi)閣學士黃叔琳從我國古代家訓史發(fā)展史著手,與陶淵明、王僧虔、徐勉、杜甫家訓作比較,認為《顏氏家訓》是典范,并且語言恰到好處: “余觀顏氏家訓廿篇,可謂度越數(shù)賢者矣。其誼正,其意備。其為言也,近而不俚,切而不激?!保?]627清代學者趙曦明從正統(tǒng)的儒學觀念出發(fā),雖然指出《顏氏家訓》不應宣傳佛學思想,但還是引導世人為“楷式”: “雖其中不無疵累,然指陳原委,愷切丁寧,茍非大愚不靈,未有讀之而不知興起者。謂當家置一編,奉為楷式?!保?]632清代侍讀學士盧文弨吸收歷史學者觀點,全面、系統(tǒng)地作了評價:“若夫六經(jīng)尚矣,而委曲近情,纖悉周備,立身之要,處世之宜,為學之方,蓋莫善于是書,人有意于訓俗型家者,又何庸舍是而疊床架屋為哉?”[2]633

在程朱理學思潮的影響下,學者們更客觀地引導著世人對《顏氏家訓》的接受。敷文閣直學士晁公武讀書志云: “然其中歸心等篇,深明因果,不出當時好佛之習……今特退之雜家,從其類焉?!保?]638清代太子太傅朱大學士軾評點本序: “始吾讀顏侍郎家訓,竊意侍郎復圣裔,于非禮勿視、聽、言、動之義庶有合,可為后世訓矣,豈惟顏氏寶之已哉?及覽養(yǎng)生、歸心等篇,又怪二氏樹吾道敵,方攻之不暇,而附會之,侍郎實忝厥祖,欲以垂訓可乎?雖然,著書必擇而后言,讀書又言無不擇?!保?]626

以上兩位學者從儒家正統(tǒng)觀念出發(fā),對《顏氏家訓》龐雜的內(nèi)容進行了評價,告訴世人“擇其善者而從之”[2]626。應該說,這種古代文人獨特的文學批評形式,積極地引導讀者、提示讀者去理解文本的意義,是推動文學作品廣泛傳播、擴大其社會影響的有效方式。[4]

(二)小學學者的推崇

顏之推是南北朝時期著名的語言學家,與陸法言同撰《切韻》,又著《證俗字音》五卷、《訓俗文字略》一卷,《急就章注》一卷。特別是《顏氏家訓·音辭篇》是音韻學的專論,對后世音韻學產(chǎn)生了廣泛的影響,成為學習音韻學的必讀之篇。

在家學的影響和熏陶下,顏氏子孫在小學方面取得了顯著成就,這既是學家的傳承,又是學術的延續(xù):顏思魯尤工詁訓,曾任隋司經(jīng)校書;顏愍楚著《證俗音略》二卷;顏游秦著《漢書決疑》十二卷,為學者所稱;顏勤禮精通詁訓,秘閣司經(jīng),史籍多所刊定,解褐校書郎;顏昭甫對金文、古鼎之籀文也有較深的造詣,尤明詁訓,特為伯父師古所賞重;顏元孫五子茂曾亦精訓詁;顏師古少傳家業(yè),博覽群書,尤精詁訓,所注《漢書》、《急就篇》、所編《顏氏字樣》、所撰《匡謬正俗》等都對后世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

對于顏氏家學中的源遠流長的小學傳統(tǒng),清人王昶作過精辟的論述: “之推《家訓·書證篇》、游秦《漢書決疑》、師古《漢書注》諸書,皆于小學家言再三致意。是則一門著作,多有淵源,其討論之功,非止旦夕。元孫《字書》,繁簡得中,辯證確鑿,為歷代楷模者,宜也?!保?]唐代以后出現(xiàn)的數(shù)十種家訓,莫不直接或間接地受到《顏氏家訓》的影響,如北宋郭忠恕《佩觽》引用6處、元洪炎祖《爾翼雅》引用6處、清陳延敬等編《御定康熙字典》引用42處、清莊鼎泫等編《古音駢字》引用8處、陳遷敬等編《御定偑文韻府》引639處。

(三)文學家的接受

從創(chuàng)作的角度來看,《顏氏家訓》的體例基本形式由《顏氏家訓》開始確立,每類先序總意,然后列舉事實加以說明,確立了后世士大夫家訓的基本模式。

面對齊梁“博士買驢,書卷三紙,未有驢字者也”空洞的文學作風,顏之推提出“文章當以理致為心腎,氣調(diào)為筋骨,事義為皮膚,華麗為冠冕”的文藝理論,恰好一般清新的空氣,對后世文學創(chuàng)作產(chǎn)生了深刻影響,后世有詩為證,如“文辭博士書驢券,職事參軍判馬曹” (宋,陸游)、“家訓傳來舊姓顏”(明,鳳洲翁)。《顏氏家訓》旨在道德教化,故常有評論,傾向更鮮明。所以有人說它: “鏡賢燭愚,出《世說》之左。”[2]609在唐代,文學成了士族謀求佳進的工具,顏之推的文學理論對唐代進士科策文、對作家人格培養(yǎng)都具有指導意義。明代彭大翼在《山堂肆考》中直接引用顏氏原文22處、清初顧炎武在《日知錄》中直接引用《顏氏家訓》達21處,這是明清兩代文學家接受與傳播的典型代表。[6]

(四)佛學學者的接受

在分析《顏氏家訓》廣為流傳的原因時,王利器先生說:“這一則由于儒家的大肆宣傳。再則由于佛教徒的廣為征引,三則由于顏氏后裔的多次翻刻?!保?]1《家訓·歸心》篇認為“內(nèi)外兩教,本為一體”,強調(diào)儒佛互為一體,宣傳因果報應等佛教理論,這既給佛教的融入找到根據(jù),也替佛教進行了廣泛宣傳一。因此,《道宣廣弘明集》、《道世法苑珠林》、《法琳辨正論》、《祥邁辨?zhèn)武洝?、《法云翻譯名義集》等都征引了《顏氏家訓》的內(nèi)容。根據(jù)宋跋載,唐代無名氏對《顏氏家訓》佛學內(nèi)容就有評判:“唯較量佛事一篇,窮理盡性也?!标斯渥x書志云:“然其中歸心等篇,深明因果,不出當時好佛之習?!保?]609正是書籍的引用與讀者的評價,推動著《顏氏家訓》在我國古代的傳播與接受。

四、《顏氏家訓》傳播與接受的有力推手:統(tǒng)治者

中國是一個宗法制國家,傳統(tǒng)儒學倡揚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即是家國同構思想的凝煉和典型體現(xiàn)。家平則天下平,統(tǒng)治者歷來都重視家訓教化作用,一是重視對皇室家庭成員的教訓,以確保江山世代相傳,二是通過引導家庭秩序達到天下太平的目的,因此,《顏氏家訓》的傳播和接受,與傳統(tǒng)社會的這種宗法精神存在著內(nèi)在的必然聯(lián)系。“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從唐代開始,《顏氏家訓》在宮廷內(nèi)有別本流傳,最高統(tǒng)治者的個人喜好對于社會風氣的影響力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士大夫效范宮廷,以《顏氏家訓》為教育子孫的藍本,從而進一步影響到其他普通家庭對《顏氏家訓》的傳播,直至“由遠及近,爭相矜式”。[7]

即使在今天,《顏氏家訓》的傳播也非常廣,現(xiàn)今流傳的版本近30種,《顏氏家訓集解》(王利器)、《顏氏家訓匯注》(周法高)兩種版本是典型代表。同時,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學者對《顏氏家訓》研究已經(jīng)全面展開,著作漸盛,研究領域涉及到哲學、史學、思想、文化、文藝學、美學、文學、教育學、養(yǎng)生學、文獻學、倫理學等。本文從傳播與接受的角度,勾勒了《顏氏家訓》在我國古代傳播與接受的演變軌跡,,相信會對《顏氏家訓》的進一步研究提供新的視角,對傳播與接受《顏氏家訓》提供一定的借鑒經(jīng)驗。

注釋:

[1][清]盧文弨.北齊書·文苑·顏之推傳[M].抱經(jīng)堂叢書本,清乾隆五十四年 (1789).

[2]王利器.顏氏家訓集解:增補本 [M].北京:中華書局,1993.

[3]郭嬌,查中林.《顏氏家訓》語氣詞“乎”用法探微[J].常州工學院學報:社科版,2011(3):70—71.

[4]蒲素.世說新語在中國古代的傳播與接受研究 [D],青海:青海師范大學,2011:42-47.

[5][清]王昶.金石萃編:卷九九 [M].經(jīng)訓堂藏版.

[6]程時用.論顧炎武對顏之推思想的繼承[J].賀州學院學報,2012(3):24—26.

[7]程時用.歷代帝王與我國傳統(tǒng)家訓的發(fā)展[J].河南社會科學,2010(2):185-187.

猜你喜歡
顏氏顏氏家訓刻本
從《顏氏》《小二》看蒲松齡的雙重思想
鄭之珍《勸善記》明清刻本流變再論
戲曲研究(2022年2期)2022-10-24 01:53:24
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縱橫有象
——晚清以降顏氏書風在湖南特展
中華書畫家(2022年1期)2022-01-22 06:16:50
顏氏家訓
《顏氏家訓·教子篇》對現(xiàn)代家庭教育的借鑒作用
甘肅教育(2020年21期)2020-04-13 08:08:24
未刊布的西夏文刻本《碎金》考論
敦煌學輯刊(2017年4期)2017-06-27 08:07:04
顏之推《顏氏家訓》
山西發(fā)現(xiàn)北宋刻本《崇寧藏》
丹青少年(2017年4期)2017-02-06 03:08:48
西夏刻本中小裝飾的類別及流變
西夏學(2016年2期)2016-10-26 02:22:02
东平县| 浦城县| 迭部县| 边坝县| 夏津县| 兴隆县| 桓仁| 拉萨市| 汤原县| 凌云县| 柯坪县| 大同县| 霍邱县| 桂林市| 松潘县| 咸阳市| 西安市| 措美县| 景洪市| 宝鸡市| 佛坪县| 边坝县| 西昌市| 神木县| 姚安县| 从化市| 东至县| 治多县| 灌阳县| 加查县| 德清县| 施秉县| 瓦房店市| 昂仁县| 额济纳旗| 福泉市| 寿阳县| 开封市| 莱芜市| 永丰县| 屯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