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歷史桂陽考述

2013-03-31 12:14劉范弟
關(guān)鍵詞:桂陽桂陽縣臨武

劉范弟

(長沙理工大學學報編輯部,湖南長沙 410004)

歷史桂陽考述

劉范弟

(長沙理工大學學報編輯部,湖南長沙 410004)

歷史上中國曾有六個地方使用過“桂陽”的名稱,這使得人們對歷史上出現(xiàn)的一些與桂陽有關(guān)的人和事常常有迷離困惑之感——不知這些人和事究竟是在哪個地方發(fā)生的,這種情況給地方志的編定和地方文化建設(shè)造成了混亂和紛爭。本文在詳細考察與歷史桂陽有關(guān)的歷史文獻的基礎(chǔ)上,對歷史桂陽的沿革變遷情況進行一番梳理,基本理清了在這一問題上的混亂狀況。

歷史桂陽;沿革;考察

歷史桂陽的情況是較為復雜的。先秦以來,歷史上中國曾有六個地方使用過“桂陽”的名稱,北方兩處,南方四處。兩處北方桂陽出現(xiàn)在戰(zhàn)國時期:一是《竹書紀年》所記載的“(周顯王)十五年,齊田期伐我東鄙,戰(zhàn)于桂陽”的齊國“圍魏救趙”戰(zhàn)場,《史記·孫子吳起列傳》記作“桂陵”,《資治通鑒》亦記作“桂陵”,其地在今河南長垣縣北;二是《戰(zhàn)國策》所記載的秦為了與楚國合作以進攻韓國,“封(楚)小令尹以桂陽”的桂陽,《史記·樗里子甘茂列傳》記作“封小令尹以杜陽”,《史記索隱》:“杜陽,秦之地,今以封楚令尹,是秦楚相合也?!币陨蟽商幑痍枒?zhàn)國以后再未見出現(xiàn),在此我們不打算置論。這里主要討論南方四處桂陽。從今日地方來看,有郴州(作為郡名)、桂陽(作為路、州、軍、監(jiān)名)、汝城(作為縣名)、廣東連州(作為縣、州名)都曾以桂陽命名,其間又多有沿革變化。這就常常讓人迷糊,以致連地方志的編撰者也往往混淆弄錯。如雍正《湖廣通志》“選舉志·進士”所載歷代進士,就將桂陽縣與桂陽州進士的籍貫混同全記為桂陽;又如北宋廣州知州邵曄,乾隆《桂陽縣志·選舉志·進士》和汝城政協(xié)文史資料專輯《汝城人物》都將他列為汝城的第一位進士,而同治《連州志·選舉志》和卷七《人物傳》則認為他是連州當?shù)孛?。因此,對歷史桂陽進行考察,是有一定意義和價值的。

先考察歷史上的桂陽郡。

桂陽郡是在西漢設(shè)立的。班固《漢書·地理志》記載了桂陽郡的戶口和轄縣,①《漢書》卷二十八上“地理志上”:“桂陽郡,戸二萬八千一百一十九,口十五萬六千四百八十八,縣十一:郴、臨武、便、南平、耒陽、桂陽、陽山、曲江、含洭、湞陽、陰山?!倍从涊d桂陽郡始置時間,《漢書·地理志》注則說是“高帝置”,北魏酈道元則說是“髙帝二年分長沙置”,②《水經(jīng)注》卷三十九“耒水”注?!遁浀貜V記》卷二十六“荊湖南路·郴州”也說:“項羽尊楚懷王為義帝,都郴,漢髙帝二年置桂陽郡?!倍拼衅诘睦罴t認為是東漢才設(shè)立,他說:“郴州,本漢長沙國地,后漢分長沙南境立桂陽郡,理郴縣?!雹邸对涂たh志》卷二十九“江南道五·郴州”。此處的“后漢‘也有人認為是傳抄致誤,多加了一個“后”字。④見中華書局1983年出版的“中國古代地理總志叢刊”本《元和郡縣圖志》卷二十九校記。班固是東漢初人,《漢書》乃西漢一代之史,桂陽郡西漢所置應該無疑,但酈道元所說“髙帝二年分長沙置”一說則要稍加解說。這一年是公元前205年,當時天下尚未統(tǒng)一,項羽于前一年自稱西楚霸王,劉邦也于前一年被項羽封到漢中為漢王,“王巴、蜀、漢中四十一縣,都南鄭”,⑤《漢書》卷一上“高帝紀上”。劉邦似乎不大可能于此年分長沙郡置桂陽郡。但前一年項羽將楚懷王遷往郴縣,這一年十月又密令九江王英布派人將楚懷王殺害于郴縣,楚懷王是當時各路反秦大軍共尊的最高領(lǐng)袖,劉邦、項羽名義上都是其手下的臣子,項羽殺害楚懷王,劉邦借此做文章,將長沙郡南部地區(qū)分出,以懷王被害之地——郴縣為治所設(shè)立桂陽郡,這是合乎情理的,雖然這完全只是一種虛擬的設(shè)置,因為當時劉邦所在漢中隔桂陽郡何止千里,劉邦對之只能是鞭長莫及。

公元前202年(漢高帝五年),劉邦打敗了項羽,正式稱帝,這一年他下詔“以長沙、豫章、象郡、桂林、南海立番君芮為長沙王”,⑥《漢書》卷一下“高帝紀下”。這時的桂陽郡之境已在長沙國范圍之內(nèi),⑦1973年馬王堆西漢墓三號墓出士了一幅《長沙國南部地形圖》,這幅地圖包括的范圍大致為:西起今廣西全州、灌陽一線,東至今湖南新田、廣東連縣一帶,南達今廣東珠江口外的南海,北抵新田、全州一線;其主區(qū)為深水(今瀟水)流域和都龐嶺、南嶺山區(qū),與史籍所載長沙國南部疆域的邊界幾乎一致,桂陽郡所轄正在其范圍之內(nèi)。應該已被撤消而歸于吳氏長沙國管轄。公元前157年,吳氏長沙國被漢文帝廢除,過了兩年,公元前155年,漢景帝重置長沙國,其庶子劉發(fā)被封為長沙王,此時長沙國轄地已大為縮小,桂陽郡和零陵郡已被析出,《漢書·地理志》所記桂陽郡轄縣十一,當是此時的實際。公元9年,王莽篡漢建立新朝,將桂陽郡改稱南平郡。⑧《漢書》卷二十八上“地理志上·桂陽郡”注:“高帝置,莽曰南平,屬荊州?!睎|漢建立,仍改回桂陽郡,轄縣仍是十一,比西漢少了一個陽山,新增一個漢寧,為永和元年(公元136年)設(shè)置。⑨《后漢書》卷三十二“郡國四”:“桂陽郡,十一城,戶十三萬五千二十九,口五十萬一千四百三。郴、便、耒陽、陰山、南平、臨武、桂陽、含洭、湞陽、曲江、漢寧,永和元年置?!?/p>

三國時桂陽郡屬吳國,同時其轄下的漢寧縣也被改為陽安縣,⑩《宋書》卷三十七“州郡三”:“晉寧令,漢順帝永和元年立,曰漢寧,吳改曰陽安?!钡絽歉事对?公元265年)十一月,吳末代主孫皓分“桂陽南部為始興郡”。?《三國志》卷四十八“吳書·三嗣主傳”。晉武帝滅亡吳國后,則“又以始興、始安、臨賀三郡屬廣州”,桂陽郡南部的五個縣(即陰山、桂陽、含洭、湞陽、曲江),就此脫離桂陽郡的管轄,桂陽郡的轄縣則只剩下了六個,?《晉書》卷十五“地理下”:“桂陽郡,漢置,統(tǒng)縣六:郴、耒陽、便、臨武、晉寧、南平?!逼渲械臅x寧縣由陽安縣改來。?《宋書》卷三十七“州郡三”:“晉寧令,漢順帝永和元年立,曰漢寧,吳改曰陽安,晉武帝太康元年改曰晉寧。”東晉時,又在桂陽郡設(shè)置了汝城縣。?《宋書》卷三十七“州郡三”:“汝城令,江左立。”所謂“汝城令”,是指汝城縣長官為縣令,因為當時有些縣同時也是封國,其長官就不稱“令”而稱“相”,如同書同卷之“郴縣伯相”、“耒陽子相”、“衡山男相”之類;所謂“江左立”,意思是汝城縣是“東晉設(shè)立”,因東晉建都建康(今南京),地在長江之左,故稱。南朝宋、齊、梁三朝,桂陽郡承襲前代變化不大,①有資料介紹說(如“百度百科·桂陽郡”http://baike.baidu.com/view/437508.htm):“桂陽郡,南北朝時,宋、齊、梁稱桂陽國,陳時又為桂陽郡。”恐怕這是一個誤解。《宋書》卷三十七“州郡三”記載桂陽郡說:“桂陽太守,漢髙立,屬荊州。”明確指出桂陽長官是太守而不是相,《宋書》作者沈約歷仕宋、齊、梁三朝,他不會不清楚桂陽是封國還是郡;《南齊書》卷十五“州郡下”更明確地說:“桂陽郡:郴、臨武、南平、耒陽、晉寧、汝城?!薄赌淆R書》為南朝梁蕭子顯所撰,蕭子顯生活在齊、梁兩朝,本人就是齊、梁的皇族,他也應該不會將桂陽國弄成桂陽郡。其實當時桂陽應該是郡國同體,郡是實體,國只是虛封,受封者往往并不之國,所以其長官稱太守而不稱相。如《宋書》卷七十九“桂陽王休范傳”:“桂陽王休范,文帝第十八子也,孝建三年,年九歲,封順陽王,食邑二千戶。大明元年,改封桂陽王,為冠軍將軍、南彭城下邳太守。三年,出為江州刺史,尋加征虜將軍,邑千戶,入為秘書監(jiān)?!惫痍柾鮿⑿莘兜那闆r正是如此。轄縣仍為六個。②《南齊書》卷十五“州郡下”:“桂陽郡:郴、臨武、南平、耒陽、晉寧、汝城。”東晉桂陽郡增設(shè)了汝城縣,轄七縣,南朝劉宋初,便縣并入郴縣,故桂陽郡仍轄六縣。陳朝初,汝城縣被從桂陽郡分出設(shè)置為盧陽郡,郡治汝城。③《陳書》卷三“世祖本紀”:“天嘉元年……五月乙卯改桂陽之汝城縣為盧陽郡?!?/p>

隋文帝平陳統(tǒng)一天下,將盧陽郡、桂陽郡廢除,其地置為郴州,隋煬帝初年,廢郴州復置桂陽郡,轄縣三個:郴縣、臨武、盧陽。④《通典》卷一百八十三“州郡十三·桂陽郡”:“陳以其地為桂陽、盧陽二郡,隋平陳,廢二郡,置郴州。煬帝初州廢,復置桂陽郡?!睋?jù)此,廢盧陽、桂陽二郡是在隋文帝平陳之時;但《舊唐書》卷四十“地理三·江南西道·郴州”說:“晉……立廬陽郡,領(lǐng)廬陽縣,開元九年廢郡,以廬陽屬郴州?!薄杜f唐書》的說法是錯誤的,因為《隋書》卷三十一“地理下”已明確記載,桂陽郡“統(tǒng)縣三:郴、臨武、盧陽?!彼鍟r桂陽郡既已領(lǐng)盧陽縣,則盧陽郡當已被廢,所以《通典》關(guān)于“隋平陳,廢二郡(桂陽、盧陽)”的記載是正確的,當以《通典》的記載為準。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平蕭銑,廢桂陽郡,以其地復置郴州;⑤《舊唐書》卷四十“地理三·江南西道·郴州”:“隋桂陽郡,武德四年,平蕭銑置郴州。”唐天寶元年(公元742年)又改郴州為桂陽郡,轄八縣:郴、高亭、資興、義章、藍山、義昌、髙平、臨武。⑥《文獻通考》卷三百十九“輿地考五·郴州”“領(lǐng)縣八”注。按《舊唐書》卷四十“地理三·江南西道·郴州”說“天寶領(lǐng)縣八”,卻只列了郴、義章、義昌、平陽、髙亭、臨武、藍山七個縣名;《通典》卷一百八十三“州郡十三·桂陽郡”說“領(lǐng)縣八,郴、髙亭、藍山、義昌、資興、義章、臨武”,也只列了七縣;《文獻通考》注則列出了八個縣名:郴、南亭、資興、義章、藍山、義昌、髙平、臨武,但卻將《通典》和《舊唐書》的“高亭”錯成了“南亭”?!杜f唐書》卷四十“地理三·江南西道·郴州”:“髙亭,漢便縣地,屬桂陽郡。晉省,陳復置,隋廢。開元十三年,宇文融析郴縣北界四鄉(xiāng)置安陵縣,天寶元年改為髙亭,取縣東山名?!碧泼C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復改為郴州,⑦《舊唐書》卷四十“地理三·江南西道·郴州”:“隋桂陽郡,武德四年,平蕭銑置郴州……天寶元年改為桂陽郡,乾元元年復為郴州?!睆拇艘院螅痍柨ぞ统蔀橐粋€歷史名詞而被郴州取代。⑧宋代郴州稱作“郴州桂陽郡”,元至元十四年稱“郴州路總管府”,明洪武初改為郴州府,洪武九年降為州,清代則為直隸州。(據(jù)《大清一統(tǒng)志》卷二百八十八“郴州”)

從公元前205年桂陽郡設(shè)立,到公元758年桂陽郡名被廢,桂陽郡存在了近1000年的時間(除了西漢吳氏長沙國及隋、唐的短暫改為郴州之外)。在此期間,桂陽郡的治所基本上就在今日的郴州市區(qū)(東漢初曾短暫地遷到耒陽,但不久即遷回原地),這在很多史料中都有明確的記載。⑨《水經(jīng)注》卷三十九“耒水”注:“郴,舊縣也,桂陽郡治也……耒陽,舊縣也,蓋因水以制名,王莽更名南平亭,東傍耒水,水東肥南,有郡故城?!薄杜f唐書》卷四十“地理三·江南西道·郴州”:“郴,漢縣,屬桂陽郡,漢郡理所也。后漢,郡理耒陽,尋還郴……隋平陳改為郴州,煬帝為桂陽郡,武德四年改郴州,皆以郴為理。”《大明一統(tǒng)志·衡州府·古跡》:“桂陽郡城,在耒陽縣治西,東漢建武中徙郡治于此?!苯袢沼腥藢Υ颂岢鲑|(zhì)疑,認為“桂陽郡治在郴縣,其疑點有六”,提出了“桂陽郡治在今桂陽”的觀點,但并未舉出一條像樣的史料證據(jù)。⑩雷晉?!豆痍柨ぶ钨|(zhì)疑》,郴州日報2008年8月28日。

再來考察歷史上的桂陽縣。

先看歷史上的第一個桂陽縣,其地即是今日廣東清遠市所轄的連州市。早在西漢此地就已設(shè)立桂陽縣,是當時桂陽郡所轄十一縣之一。?《漢書》卷二十八上“地理志上”:“桂陽郡,……縣十一:郴、臨武、便、南平、耒陽、桂陽、陽山、曲江、含洭、湞陽、陰山?!眳鞘祥L沙國時期,桂陽郡是長沙國的一部分,吳氏長沙國時期,桂陽郡成為長沙國的一部分,桂陽縣也包括在內(nèi)。?據(jù)《漢書》卷二十八上“地理志上”記載和馬王堆出土的《長沙國南部地形圖》,吳氏長沙國設(shè)有22縣:臨湘、羅、益陽、連道、承陽、郝、昭陵、容陵、茶陵、湘南、恢、郴、營浦、南平、舂陵、泠道、安成、桂陽、觀陽、洮陽、齡道、下雋。吳氏長沙國被廢,桂陽縣仍歸桂陽郡管轄,東漢沿襲。到吳甘露元年(公元265年)十一月,吳末代主孫皓分“桂陽南部為始興郡”,?《三國志》卷四十八“吳書·三嗣主傳”??ぶ卧谇?今廣東韶關(guān)市南),桂陽縣歸于始興郡管轄,?《晉書》卷十五“地理下”:始興郡,吳置,統(tǒng)縣七:曲江、桂陽、始興、含洭、湞陽、中宿、陽山。兩晉沿襲。?《通典》卷一百八十三“州郡十三·連州”:“(桂陽)吳屬始興郡,晉因之?!蹦铣瘎⑺螘r改始興郡為廣興郡,蕭齊時又改回始興郡,桂陽縣并屬之。①《元和郡縣志》卷二十九“江南道五·連州”:“桂陽縣,本漢舊縣,屬桂陽郡,吳、宋、齊并屬始興郡?!卑?,有一種看法認為南朝劉宋高祖時置小桂郡,治所在桂陽,即今連州(見連州市政府網(wǎng)“中國·連州”http://www.lianzhou.gov.cn“連州市建置沿革”),其根據(jù)大概是劉禹錫的《連州刺史廳記》所說:“宋髙祖世,始析郴之桂陽為小桂郡,后以州統(tǒng)縣更名,如今其制誼也。”(《劉賓客文集》卷九);但胡三省注《資治通鑒》認為:“秦置桂林郡,漢武帝改曰郁林,郡治布山,桂林為縣屬焉。吳孫皓鳳凰三年,分立桂林郡,因謂桂林為小桂。陶弘景曰:‘始興桂陽縣,即是小桂?!?見《資治通鑒·晉紀·孝愍皇帝下》),并不認為小桂是郡名。蕭梁又分始興郡設(shè)立陽山郡,郡治陽山,地在今廣東英德,②雍正《廣東通志》卷五十三“古跡志”:“(英德縣)陽山郡城在縣西,梁天監(jiān)中置,隋平陳,廢郡,遂圮?!惫痍柨h屬之,陳因之。③《元和郡縣志》卷二十九“江南道五·連州”:“桂陽縣……梁、陳屬陽山郡?!彼宄疥?,廢陽山郡,④《隋書》卷三十一“地理下·熙平郡”“桂陽”注:“梁置陽山郡,平陳,郡廢,大業(yè)初,置熙平郡?!彼逦牡坶_皇十年(公元590年)置連州,隋煬帝大業(yè)(公元605-618年)初改連州為熙平郡,唐武德四年(公元622年)復設(shè)為連州,天寶元年(公元742年)改為連山郡,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復為連州,而桂陽縣則一直為隋、唐兩代熙平郡、連州、連山郡治所所在。⑤《舊唐書》卷四十“地理三·江南西道·連州”:“連州,隋熙平郡,武德四年平蕭銑置連州,天寶元年改為連山郡,乾元元年復為連州……桂陽,漢縣,屬桂陽郡,今州理是也。隋開皇十年,于縣置連州,大業(yè)改為熙平郡,武德四年,復為連州,皆以桂陽為理所?!弊源酥钡絻伤?,桂陽縣及連州之名稱、轄境與州治均無移易。⑥《文獻通考》卷三百十九“輿地考五·連州”:隋煬帝初,置熙平郡,唐改為連州或為連山郡,屬嶺南道,領(lǐng)縣三(宋同)。宋開寶四年,以廣州浛光來屬,六年以浛光隸英州,屬廣東路……領(lǐng)縣三,治桂陽:桂陽、陽山、連山?!薄端问贰さ乩砹V南東路》:“連州……縣三:桂陽、陽山、連山。”元朝世祖至元十九年(公元1278年),桂陽縣被升為桂陽州,下轄陽山縣。⑦《元史》卷六十二“地理五·廣東道宣慰使司都元帥府·海北廣東道肅政亷訪司”:“桂陽州,本桂陽縣,唐宋因之,元至元十三年內(nèi)附,十九年升桂陽縣為散州,割連州陽山縣來屬下?!泵魈婧槲涠?公元1369年),撤桂陽州并入連州。⑧《大清一統(tǒng)志》卷三百五十二“連州”:“明洪武二年,并桂陽州入連州,尋廢,十四年復置連州,屬廣州府?!睆拇艘院?,地在今日廣東省連州市的桂陽縣和桂陽州,在存在了1500年后,就成為了歷史名詞。

再看歷史上的第二個桂陽縣,其地就是今日湖南的汝城縣(也曾包括桂東縣)。秦時,此地屬長沙郡郴縣;西漢時,先屬吳氏長沙國,后屬桂陽郡郴縣,東漢、西晉沿襲。東晉穆帝升平二年(公元358年),⑨關(guān)于設(shè)立汝城的具體年份,見乾隆《桂陽縣志》卷之二“輿地·沿革”:“東晉穆帝升平二年戊午……析郴縣地置汝城縣,縣治舊址在今縣西南十五里,名曰城郭云?!钡饲暗氖妨现胁椴坏竭@個具體年份,《晉書》中未見汝城設(shè)立資料,《宋書》卷三十七“州郡三”只是說:“汝城令,江左立?!薄对涂たh志》卷二十九“江南道五·郴州”僅說:“義昌縣,本漢郴縣地,至東晉分置汝城縣,屬桂陽郡?!辈磺宄O(shè)置汝城的這個具體年份出自什么原始史料,這里姑且沿用乾隆《桂陽縣志》的說法。始分郴縣地置汝城縣,中國歷史上從此出現(xiàn)了汝城縣之名,其境包括今汝城、桂東縣地,屬桂陽郡;⑩今日一般認為汝城縣是分晉寧縣而設(shè)立,如1997年12月出版的汝城縣志編纂委員會編《汝城縣志》說:“東漢順帝永和元年(136),析郴縣置漢寧縣,汝城為桂陽郡漢寧縣地。三國時,漢寧縣改為陽安縣,汝城為陽安縣地。西晉初,陽安縣改稱晉寧縣,汝城屬晉寧縣地。東晉穆帝升平二年(358),始分晉寧縣地置汝城縣,轄今汝城、桂東縣地,汝城縣之名始見于史籍?!?見該書第50頁)這一說法的根據(jù)當出自乾隆《湖南通志》卷之三“沿革·桂陽縣”注,其云:“東漢漢寧縣?!蓖巍豆痍柨h志》卷四“沿革”引用了這一說法:“《湖南通志》注:‘桂陽縣系漢寧縣地?!钡⒉煌膺@一說法,明確指出:“東漢永和元年,分郴縣地置漢寧縣,按漢寧縣即今興寧(筆者按:即今日資興縣)?!痹诰o接的下文更是明確指出:“東晉升平二年戊午……析郴縣地置汝城縣?!奔螒c《湖南通志》卷五“建置沿革考”桂陽縣注明確說:“本漢郴縣地,東晉析置汝城縣……宋改為桂陽縣?!倍 豆痍柨h志》卷之二“輿地沿革”也明確說:“東晉穆帝升平二年戊午……析郴縣地置汝城縣?!惫饩w《湖南通志》則沿襲了乾隆《湖南通志》的說法,且進一步加以具體坐實,其卷三“地理·郡縣沿革考”后漢桂陽郡“漢寧縣”注說:“順帝永和元年析郴置,今興寧、桂陽、桂東縣地?!逼鋵崱肮痍柨h系漢寧縣地”的說法并不成立。查《后漢書》卷三十二“郡國四”:“桂陽郡……漢寧,永和元年置。”《舊唐書》卷四十“地理三·江南西道·郴州”:“后漢分郴置漢寧縣,吳改為陽安,晉改為晉寧?!奔捌渌宕郧笆妨?,都只說到分郴縣置漢寧,改陽安、晉寧,并未說到今汝城在漢寧、陽安、晉寧境內(nèi);相反,有史料明確說漢寧、陽安、晉寧之地乃是資興縣地,如《元和郡縣志》卷二十九“江南道五·郴州”:“資興縣,本漢郴縣地,后漢于此置漢寧縣,吳改曰陽安,晉改為晉寧,至隋省。開皇十一年又置改為晉興,貞觀廢,咸通三年又置改為資興?!边@個資興就是今日的資興市,南宋紹定二年改名為興寧,1914年因與廣東省興寧縣同名,復改為資興縣,1984年撤縣建市。查今日郴州地圖,汝城在郴州的東南,而資興在郴州的東北,汝城到資興的距離比到郴州還要遠,當時的晉寧怎么可能包括今日的汝城、桂東和資興在內(nèi)?所以《舊唐書》卷四十“地理三·江南西道·郴州·義昌縣”明確說:“晉分郴縣置汝城……陳廢……立盧陽郡,領(lǐng)盧陽縣,開元九年廢郡(筆者按:前文注文已論述廢郡是在隋初),以盧陽屬郴州,天寶元年改為義昌?!标惓旒卧晡逶?公元560年)乙卯,陳文帝陳蒨剛登上帝位,就下詔將汝城縣從桂陽郡分出設(shè)置為盧陽郡,?關(guān)于分汝城縣設(shè)置盧陽郡的時間,乾隆《桂陽縣志》卷之二“輿地沿革”說:“陳武帝永定三年己卯,析桂陽郡地置盧陽郡?!倍巍豆痍柨h志》卷之四“沿革”說:“(陳)武帝永定三年庚辰,析桂陽郡地置盧陽郡?!眱伞豆痍柨h志》年份雖都定為永定三年,即公元559年,但干支紀年則一說是“己卯”,一說是“庚辰”,而永定三年是己卯年,第二年才是庚辰年,這已是陳文帝天嘉元年,即公元560年;《陳書》卷三“世祖本紀”則明確記為:“天嘉元年……五月乙卯改桂陽之汝城縣為盧陽郡?!薄蛾悤纷髡咭λ剂愅鰰r已33歲,他作《陳書》幾乎可說是當代人記當代事,當以《陳書》所記為準??ぶ稳瓿?,汝城縣名被廢,下轄盧陽一縣,①關(guān)于盧陽郡轄地,《陳書》卷三“世祖本紀”明確地說:“天嘉元年……五月乙卯改桂陽之汝城縣為盧陽郡”,同書《侯安都傳》也說“上乃下詔,改桂陽之汝城縣為盧陽郡”,《輿地廣記》卷二十六“荊湖南路·郴州”亦說“桂陽縣,漢郴縣地,東晉分置汝城縣,屬桂陽郡,宋、齊、梁因之,陳改為盧陽縣,及置盧陽郡”,即盧陽郡所轄就是原汝城縣一地;而《舊唐書》卷四十“地理三·江南西道·郴州”則有不同看法,認為:“晉分郴縣置汝城、晉寧二縣,陳廢二縣,立盧陽郡,領(lǐng)盧陽縣”,似乎盧陽郡所轄為原汝城、晉寧二縣之地。但《舊唐書》的這一說法是錯誤的,因為晉寧,即后來的資興,從未見有史料記載曾為盧陽郡所轄之地?!对涂たh志》卷二十九“江南道五·郴州”說得很明確:“資興縣,本漢郴縣地,后漢于此置漢寧縣,吳改曰陽安,晉改為晉寧,至隋省。開皇十一年,又置改為晉興,貞觀廢,咸通三年,又置改為資興?!北R陽郡屬東衡州(轄盧陽、始興、安遠三郡)管轄。設(shè)置盧陽郡的原因,是陳文帝為了報答扶其登上大位的前朝大臣侯安都,以便讓安都之從弟就近在曲江(侯安都家鄉(xiāng)是始興郡曲江,為東衡州治所)任東衡州刺史,侍養(yǎng)安都在鄉(xiāng)之老母;②《陳書》卷八“侯安都傳”:“侯安都,字成師,始興曲江人也……髙祖崩,安都隨世祖還朝,仍與群臣定議翼奉世祖。時世祖謙讓弗敢當,太后又以衡陽王故未肯下令,群臣猶豫不能決。安都曰:‘今四方未定,何暇及遠?臨川王有功天下,須共立之,今日之事,后應者斬?!惆磩ι系睿滋蟪霏t,又手解世祖發(fā),推就喪次,世祖即位……自是威名甚重,群臣無出其右。安都父文捍,為始興內(nèi)史,卒于官,世祖征安都還京師,為發(fā)喪。尋起復本官,贈其父散騎常侍金紫光祿大夫,拜其母為清遠國太夫人,仍迎還都。母固求停鄉(xiāng)里,上乃下詔,改桂陽之汝城縣為盧陽郡,分衡州之始興、安遠二郡,合三郡為東衡州,以安都從弟曉為刺史,安都第三子秘,年九歲,上以為始興內(nèi)史,并令在鄉(xiāng)侍養(yǎng)?!倍 豆痍柨h志》卷之二“輿地沿革”則認為是“陳氏建國,幅員益隘,務(wù)多立州縣,以夸富庶”。隋平陳后,開始整理前朝濫設(shè)的州郡,廢盧陽郡,以盧陽縣(汝城)屬郴州(隋文帝平陳,廢桂陽郡置為郴州)。從公元560年陳文帝設(shè)盧陽郡,汝城之地歸于郡治在珠江流域曲江的東衡州管轄,至此重新回歸長江流域的郴州管轄,時間正好是三十年。隋煬帝初年復改郴州為桂陽郡,③《通典》卷一百八十三“州郡十三·桂陽郡”:“漢初以其地為桂陽郡,……陳以其地為桂陽、盧陽二郡,隋平陳,廢二郡,置郴州。煬帝初州廢,復置桂陽郡?!薄杜f唐書》卷四十“地理三·江南西道·郴州”則言:“義昌,晉分郴縣置汝城……陳廢……立盧陽郡,領(lǐng)盧陽縣,天寶元年改為義昌?!卑础杜f唐書》所說“開元九年廢郡,以盧陽屬郴州”,似乎盧陽郡被廢是在唐開元九年,然而據(jù)前引《通典》和《隋書》“地理下”:桂陽郡“統(tǒng)縣三:郴、臨武、盧陽”,盧陽郡被廢是在隋初,隋代桂陽郡已轄盧陽縣(即盧陽郡地),可見盧陽郡確實在隋代已被廢改為盧陽縣,并已成為郴州(隋文帝時)或桂陽郡(隋煬帝時)的一個屬縣。以盧陽縣屬桂陽郡。④《隋書》卷三十一“地理下·桂陽郡”:“統(tǒng)縣三:郴、臨武、盧陽。”唐高祖滅隋后,于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平蕭銑,廢桂陽郡,以其地復置郴州,盧陽縣屬之。⑤《舊唐書》卷四十“地理三·江南西道·郴州”:“隋桂陽郡,武德四年,平蕭銑置郴州。領(lǐng)(郴)、盧陽、義章、臨武、平陽、晉興六縣。”天寶元年(公元742年)又改郴州為桂陽郡,⑥《舊唐書》卷四十“地理三·江南西道·郴州”:“武德四年平蕭銑置郴州……天寶元年改為桂陽郡?!北R陽縣改為義昌縣,屬桂陽郡。⑦《元和郡縣志》卷二十九“江南道五·郴州”:“義昌縣,本漢郴縣地,至東晉分置汝城縣,屬桂陽郡……天寶元年改為義昌?!碧泼C宗乾元元年桂陽郡(公元758年)復改為郴州,⑧《舊唐書》卷四十“地理三·江南西道·郴州”:“隋桂陽郡,武德四年,平蕭銑置郴州……天寶元年改為桂陽郡,乾元元年復為郴州?!绷x昌縣屬之。后唐莊宗同光三年(公元925年),為避唐莊宗李存勖祖父李國昌名,義昌縣改為郴義縣,⑨關(guān)于改“義昌”為“郴義”年代,《十國春秋》卷一百十二“十國地理表下”:“郴州……郴義,舊為義昌縣,后唐同光中,避廟諱,更名曰郴義。”作“同光中”,乾隆《桂陽縣志》卷之二“輿地沿革”作“同光三年”,姑仍之。屬郴州。太平興國元年(公元976年),為避宋太宗趙光義之諱,改郴義縣為桂陽縣,⑩《輿地廣記》卷二十六“荊湖南路·郴州”:“桂陽縣……后唐改曰郴義,皇朝太平興國元年改為桂陽?!彼稳死钬端纬聦崱肪硎拧吧抵菘h二·荊湖南路·郴州”:“太平興國元年,改郴義縣為桂陽縣?!鼻?、同治二《桂陽縣志》均作“太平興國初”。屬郴州桂陽郡。從此年起到元朝至元十九年(公元1278年)連州的桂陽縣被升為桂陽州為止,南嶺南北的兩個桂陽縣同時共存達302年之久。南宋嘉定四年(公元1211年),分桂陽縣地置桂東縣。?雍正《湖廣通志》卷四“沿革志·直隸郴州屬縣沿革”:“桂東縣,宋嘉定四年,析桂陽之零陵、宜城二鄉(xiāng)置?!痹⒚鞫?,桂陽縣依舊,屬郴州路總管府或郴州府、郴州,清代屬郴州。?《大清一統(tǒng)志》卷二百八十八“郴州”:“宋仍曰郴州桂陽郡,屬荊湖南路。元至元十三年置安撫司,十四年改郴州路總管府,屬湖廣行省。明洪武初改為郴州府,九年降為州……本朝因之,為直隸州,領(lǐng)縣五:永興、宜章、興寧、桂陽、桂東。”中華民國二年(公元1913年),桂陽縣重新改回汝城縣。?民國《汝城縣志》卷之二“輿地志·沿革考”:“前清湖南有兩桂陽:一州一縣,民國初年,州降為縣,為避兩縣同名,二年改復東晉舊稱?!睆墓?60年改為盧陽,經(jīng)過1353年,汝城又恢復了公元358年啟用的原名。

最后考察歷史上的桂陽監(jiān)、桂陽軍、桂陽路、桂陽州。

其地域在今日湖南郴州市的桂陽縣。此地在東晉以前,一直是作為郴縣的一部分而存在。東晉分郴縣設(shè)立平陽郡和平陽縣,治所即在今日桂陽縣地;至南朝陳,縣與郡俱廢,隋末蕭銑復分郴置平陽郡和平陽縣,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平蕭銑,廢平陽郡,平陽縣屬郴州,武德七年省平陽縣并入郴縣,八年復置,屬郴州,天寶元年屬桂陽郡,唐肅宗乾元元年,平陽縣屬郴州。①《舊唐書》卷四十“地理三·江南道七·郴州”:“隋桂陽郡,武德四年,平蕭銑置郴州……天寶元年改為桂陽郡……領(lǐng)(郴)、盧陽、義章、臨武、平陽、晉興六縣……平陽,晉分郴置平陽郡及縣,陳廢,后蕭銑復分郴置,武德七年省,八年復置……乾元元年復為郴州?!逼疥柨h地產(chǎn)銅及銀,所產(chǎn)銅供桂陽監(jiān)鑄錢。②《元和郡縣志》卷二十九“江南道五·郴州”:平陽縣……銀坑在縣南三十里,所出銀至精好,俗謂之子銀,別處莫及;亦出銅礦,供桂陽監(jiān)鼓鑄?!碧浦衅谝郧霸诳?州)治所即今郴州市區(qū)設(shè)桂陽監(jiān),專管銅錢鑄造,每年鑄錢五萬貫,③《元和郡縣志》卷二十九“江南道五·郴州”:“郴縣……桂陽監(jiān)在城內(nèi),毎年鑄錢五萬貫?!苯袢展痍柨h官方認為當時桂陽監(jiān)設(shè)在平陽(即今日桂陽縣):“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桂陽郡易名郴州,州治移平陽縣城,唐貞元二十年(公元804年),置桂陽監(jiān)于平陽城,不領(lǐng)縣,掌礦冶鑄銅錢。(見桂陽縣政府網(wǎng)“中國·桂陽”網(wǎng)http://www.hngy.gov.cn“歷史沿革”網(wǎng)頁),這種說法是站不住腳的。桂陽郡易名郴州是在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天寶元年(公元742年)又改回桂陽郡,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復為郴州,且從未見桂陽郡或郴州曾移治所于平陽的史料記載;而《元和郡縣志》所載“郴縣……桂陽監(jiān)在城內(nèi)”,這已說得非常明確:桂陽監(jiān)就設(shè)在當時的州治郴縣城內(nèi)。后曾一度廢置(可能是因為安史之亂)。唐元和三年(公元806年)桂陽監(jiān)重新設(shè)立,④《唐會要》卷八十九“泉貨”:“(元和)三年五月,鹽鐵使李巽上言:‘得湖南院中郴州平陽、髙亭兩縣界有平陽冶及馬跡曲水等古銅坑,納二百八十馀井,差官檢覆,寔有銅錫。今請郴州舊桂陽監(jiān),置兩爐,采銅鑄錢,每日約二十貫,計一年鑄成七千貫,有益于人。’從之。”并從州城遷到平陽縣。⑤《方輿勝覽》卷二十六“桂陽軍建置沿革”注:“漢髙帝分長沙為桂陽郡……唐置郴州,憲宗時即平陽縣置桂陽監(jiān)?!蔽宕髸x天福年間(公元936-942年),設(shè)在今日桂陽的桂陽監(jiān)開始由純粹掌管礦冶鑄錢的機構(gòu)向地方行政機構(gòu)轉(zhuǎn)變,成為一個下轄屬縣的具有州一級行政職能的機構(gòu)和特別行政區(qū)。⑥《十國春秋》卷一百十二“十國地理表下”:“(楚)桂陽監(jiān),唐于郴州境置監(jiān),掌鑄錢。晉天福初,以臨武、髙平二縣益其地?!边M入北宋,桂陽監(jiān)正式成為州一級的行政區(qū)和機構(gòu)。⑦《元豐九域志》卷六“荊湖南路·郴州桂陽郡軍事”:“同下州桂陽監(jiān),治平陽縣?!蹦纤谓B興二十二年(公元1152年)九月,桂陽監(jiān)升格為桂陽軍。⑧今日桂陽縣官方認為(見桂陽縣政府網(wǎng)“中國·桂陽”網(wǎng)http://www.hngy.gov.cn“歷史沿革”網(wǎng)頁)桂陽監(jiān)升軍是在宋紹興三年(公元1133年),其依據(jù)大約是《宋史》卷八十八“地理四·荊湖南南路”所云:“桂陽軍,本桂陽監(jiān),同下州。紹興元年,隸荊湖東路,二年復故,三年升軍……縣二:平陽、藍山。南渡后增縣一:臨武。”但這個說法是有問題的。據(jù)《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百六十三:“紹興二十有二年……(九月)戊申,升桂陽監(jiān)為軍。”《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專記宋高宗一朝史事,按日記事,是南宋當代人所編,具有很高的可信度;而《宋史》乃元人所作,成書時間短,草率粗糙,對史料缺乏鑒別考訂。當以《建炎以來系年要錄》所記紹興二十二年為是。元朝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桂陽軍升為桂陽路。⑨《元史》卷六十三“地理六·湖廣等處行中書·湖南道宣慰司”:“桂陽路,唐郴州,宋升桂陽軍,元至元十二年置安撫司,十四年升桂陽路總管府……縣三……平陽、臨武、藍山。”明太祖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桂陽路改為桂陽府,洪武九年降為桂陽縣,洪武十三年復升為州。⑩《明史》卷四十四“地理五·湖廣”:“桂陽州,洪武元年為府,九年四月降為縣,省平陽縣入焉,十三年五月升為州……領(lǐng)縣三:臨武、藍山、嘉禾?!鼻宄跻蛑赫?公元1732年),升桂陽州為直隸州。?《大清一統(tǒng)志》卷二百九十“桂陽州·建置沿革”:“雍正十年升為直隸州,屬湖南省,領(lǐng)縣三:臨武、藍山、嘉禾?!敝腥A民國二年(公元1913年),桂陽直隸州被廢除,原屬州直管的五都五十一里?五都五十一里之名稱,見同治《桂陽州志》卷一“疆域”的記載。設(shè)置為桂陽縣。

[責任編輯 陳浩凱]

Investigation of Historic Guiyang

LIU Fan-di
(Journal Editorial Department,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Changsha,Hunan 410004,China)

The fact that in the history of China there were six places once adopted the name of"Guiyang"has caused a sense of bewilderment and perplexity about the historical personages and events related to Guiyang.As a result it is hard to tell where such historical events took place and when the personages existed,which brings some confusion and dispute in the compilation of local chronicles and construction of local culture.On the basis of detailed investigation of the historical documents related to Guiyang,this article combs the course of chang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historical Guiyang and ravels out the confusing conditions of the concerning problem.

historic Guiyang;course of change and development;investigation

K901.9

A

1672-934X(2013)03-0080-06

2013-03-28

劉范弟(1953-),男,湖南安化人,長沙理工大學學報編審,主要從事歷史文獻和湖南歷史文化研究。

猜你喜歡
桂陽桂陽縣臨武
精準施策桂陽縣松材線蟲病防控見成效
組織開展“感恩送賀卡”活動 桂陽小學關(guān)工委
傳頌經(jīng)典 與詩同行
湖南桂陽縣魏氏宗祠舞臺題記考述
臨武縣:乘十九大東風 決勝全面小康
發(fā)展鄉(xiāng)村農(nóng)業(yè)產(chǎn)業(yè)推動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
桂陽蔡倫
家鄉(xiāng)的特產(chǎn)
開元通寶
臨武:無鴨不成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