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新
(天津市檔案館,天津 300191)
趙教授榮光先生在食學領域的卓越貢獻早已為學林熟知,幾十年來他在中華食學研究領域建樹輝煌、享譽海內(nèi)外,已是不爭的事實。但他同時又是一位成就突出的詩人,著述頗豐,光彩耀人!在新古體詩的創(chuàng)作方面趙先生繼絕興無,獨辟蹊徑,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新路。筆者作為一名古典詩詞愛好者,僅就趙先生詩集《江上吟》一—四集的閱讀欣賞發(fā)表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江上吟》是趙榮光教授2007年—2010年4年中詩集的總稱,共收入擬古詩3889首。加上之前付梓之《偷垂集》、《西湖集》、《直行集》、《誠公齋吟草》與目前正在印刷中的《允中集》一、二兩冊,已達十集之多,總數(shù)已逾萬首詩,堪與放翁比肩。同時趙先生每日的微博仍在不斷地積薪壘石,竿進枝繁。
在研讀了趙先生的詩作之后,筆者感到了詩作者內(nèi)心深處那種“大道直行,不逐時流”的執(zhí)著及知古倡今、以古促今、傳承和發(fā)展中華詩詞的追求與探索。正如先生在《誠公齋吟草》后記中所說:“余因授課、導學、著文諸務累肩積案,日食二餐時尤無暇,而能堅持校車往返途中、課時空間、飲食之際、入睡之前集片斷時間思索,每有所得錄為失律,因以成焉?!保?]這“片段”時間的思索,以日均三首的產(chǎn)量,經(jīng)年累積竟逾萬首,除了先生的勤奮刻苦之外,我們看到的是先生對中華古典文化深深的敬重依戀,“傳承和發(fā)展”中華文化的自覺擔當。
何謂新古體詩?《詩國》的《新古體詩特輯》引言中概述為:“新古體詩不是自由詩,屬于半格律體;它也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格律詩,屬于半解放體?!薄皩τ谛略姾团f體,新古體詩未能盡收兩者之長,卻可兼補兩者之短:它比自由體詩更加嚴謹整飭,而無其散漫蕪雜;它比格律體詩更加靈動自由,但無其陳舊板滯。”[2](P230)這就是新古體詩。
我國古典詩詞的精神命脈和文化命脈都源于儒釋道互補的哲學理念,潛移默化地塑造著世代中國人的思維方法、心理結構和文化性格。而現(xiàn)代人文精神正在呼喚人格模式和文化性格的重塑。繼承古典詩詞中“和合文化”的精神命脈,又張揚人類追求自由的祈望和對個體生命價值的尊重,構成了現(xiàn)代詩的精神內(nèi)核。由于古代臻于完美的形式難以包容現(xiàn)今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和精神生活,詩詞形式和內(nèi)容發(fā)生了激烈的沖突。讓詩詞的聲韻格律能夠隨著詩人的情趣而適當?shù)刈兓屯黄?,這樣才能更好地融入現(xiàn)代人的審美情趣中。不廢格律,保持古典韻味,才是中華詩詞;有所變化,有所創(chuàng)新,賦予新的情趣,才是當代詩詞。
趙榮光先生的詩作將古典與現(xiàn)代交融,將格律詩的大美形式與現(xiàn)代生活的快速、高效、高透明度有機結合,并站在潮頭引導時代,成為時代的長號和響鞭。先生功到自然地揚棄了格律詩“戴著腳鐐手銬跳舞”難有奔放之態(tài)的困惑,吸取了它有“格”、長于言志、短小精悍、抑揚頓挫、韻律優(yōu)美的優(yōu)點,出神入化地實現(xiàn)了三個結合:民族和現(xiàn)代性的結合,古韻和新聲的結合,嚴謹和自由的結合,生動地體現(xiàn)了詩歌的時代性、民族性和群眾性,可以說為中華古體詩歌創(chuàng)作、發(fā)展、創(chuàng)新樹立了成功的范本。
當代詩歌有詩體的問題,更有寫什么和怎樣寫的問題。
趙先生的詩沒有風花雪月,沒有小情小調(diào),沒有感時傷懷、無病呻吟之哀嘆,卻有著“悲時俗之迫厄兮,愿輕舉而遠游”的慨嘆和“屈平辭賦懸日月,楚王臺榭空山丘”的縱觀古今、審時度勢的大歷史觀。他堅持“大道直行,不逐時流”的執(zhí)著理念,敢于直視社會;以史學家秉筆直書的氣魄,實錄社會。正如先生在《誠公齋吟草》后記中說的“志士仁人,當以修身、利人為立世本,畢生業(yè)。書生 (先生自稱)為文則必關世事、民生,有益民族,留照歷史,不可作病夫一己痛癢之榻上呻吟,立正、錄實、存真、發(fā)覆。認同‘文以載道’,‘詩主性靈’之說而又用心著眼尤在其上?!保?]先生在追和唐人劉叉的詩中寫道:“我詩無知音,至今依然作。雖有賡載人,此道終寂寞。屈謝相繼歿,李袁誰為托?六和即我胸,日月升復落?!边@的確是先生閱古、察今、瞻后、痛定思痛的肺腑之言。
趙先生詩歌的取材范圍極廣,極有特色,現(xiàn)僅從以下幾個方面作一簡述:
《江上吟》一—四集,筆者依據(jù)其題材范圍按社會、政治、史論、國際、友朋、教育、學生、遠足、和詩、生活、人生、遣性、治學與食學、銘賦、其他共十五類進行了分析歸納,據(jù)粗略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其中有關社會類題材的詩歌竟達847首,居首位。這些詩中作者關注的是“世事”、“民生”,針砭的是權貴、專制。如翻開《江上吟》一,開卷三篇“高?,F(xiàn)形記”、“農(nóng)民仍在流淚”、“多嘴之過”分別涉及了教育、強遷、食品安全,后面的“杏林恥辱”、“造假肆虐”、“社會悲哀”等等都是直指當下制度及管理方面的弊病。先生敢于直言的作為,曾引起好友的關注,提醒先生謹防“禍從口出”。僅舉一例:《江上吟》一中,先生的一位高中同學發(fā)來短信《讀〈直行〉錚言》:“直行需通衢大道,謹防病從口出”,先生復詩如下:
復神子讀《直行集》錚言
二零零七年六月二十五日
通衢大道豈天成,魯迅先生留玉衡。
直言比干知必死,認真公輸準墨繩。
讀史自然掮責任,旁觀不語非書生。
焚爐過后有灰骨,憑誰看來也錚錚![3](P134)
在接下來的四天中,先生又與友人往來詩函六首,寫下了“生為坦蕩死靈魂”,“清節(jié)直亮北海神”,“任是天下唯錢任,百倍司馬不論文”,“丹心碧血直行集,野史實錄名山藏”,“百年之后仍草芥,應有后生成棟梁”的感人詩句。那種自覺擔當歷史責任的錚錚鐵骨、巍巍正氣,使筆者想到了1973年,先生就曾經(jīng)向大名鼎鼎的歷史學家楊榮國發(fā)出質(zhì)疑,萬言論文被當局視為“反動”,嚴加監(jiān)視。歷史證明了先生的觀點是正確的,而那時的他還只是個二十五六歲的青年學生。認真讀書,獨立思考,不盲從潮流,不屈服權威的性格和歷史責任感使先生成就了當前的輝煌業(yè)績。
趙先生在詩歌題材方面針砭時弊的非凡勇氣,使我們感悟到作者直錄社會的理念后面,是一個知識分子的良知和社會責任感。誠如趙先生所說:知識是全人類的知識,不是哪一個人自己造出來的。知識是有社會屬性的,是大眾創(chuàng)造的。所以,作為知識分子是有社會責任的,要反饋社會,服務社會。他的職責就是要站在大眾的立場上,為大眾服務。古今中外,這是不成文的規(guī)律。是的,知識分子和現(xiàn)實政治應保持相對的距離和獨立,他應該不是利益集團的人,這樣,才能冷靜客觀地發(fā)表公正的意見。無論是今天還是未來的中國與世界,都需要有公心的知識分子,都需要有良知與勇氣。知識分子必須堅定,必須經(jīng)得起各種無來由的謾罵。毋庸諱言的是這是一個勢力的世界,一個“統(tǒng)治者思維”無處不在的世界,公共知識分子的表達壓力不僅來自威權,同樣來自民眾。就如一個人如若指出國王沒穿衣服,那么他是一個勇敢的批評者,如若他指出民眾可能也沒穿衣服,那么他就成了懦弱的背叛者。因此,指出那些腦殘的民眾,醫(yī)治、喚醒他們同樣也是知識分子的責任。如魯迅筆下的阿Q,吃人血饅頭治病的華家父子……知識分子應該通過守衛(wèi)自己的理性與價值觀,從容立世,做最好的自己。趙先生就是這樣特立獨行之人。張教授元勛先生認為趙先生的詩如《詩經(jīng)》一樣“興觀群怨”實在是一語中的。全身心地關注社會,關注民族,關注世界,正是一個有良知的知識分子自覺的擔當。
趙先生迄今已經(jīng)執(zhí)教46年,畢生傾心于教育事業(yè),他以一顆圣潔的心,守衛(wèi)著三尺講臺;他像一位虔誠的布道者,宣揚著自己的人生理念與學術成果;他安于平凡與清貧,不慕名利,不求聞達。他因此贏得了學生們由衷的敬仰。翻開先生的詩集,學子們對先生的敬仰之情令人動容,如“我們心儀老師的睿智、偉岸、包容、沉靜、堅毅、執(zhí)著、熱烈、浪漫……”又如:“我想象著,他是否夢里也在翻書執(zhí)筆,思考不輟。最讓我動容的,是他在喧鬧的人群,顛簸的車里,仍舊能心無旁騖地寫詩?!查g凝神建出一個維度不同的世界?!嫵隼蠋熅袷澜绲男∮钪妗!痹偃缇W(wǎng)頁留言:“認識趙老師確是我一生中最榮幸的事,您的淵深定將恩澤于我!學生能認識先生是學生莫大的幸運!向您學習!永遠支持您!愛戴您!”又有“意識到我今后的人生將因為您發(fā)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等語。這誠摯的贊譽比比皆是,讓人不由得肅然起敬。趙先生在學生中的崇高威望源于他深厚淵博的學識,正確的教育教學理念和對學生的熱愛與尊重。聽他一節(jié)課會終身不忘,與他談話交往會感受到巨大的吸引力及一種驅(qū)除邪惡的正能量。趙先生用詩歌與學生進行心靈的溝通,發(fā)揮了詩歌短小精悍、言簡意賅、抒情浪漫的特性,感動了無數(shù)學生,達到了獨特的教育效果,這種做法可以說前無古人!
趙先生與學生的詩函往來數(shù)量可觀,《江上吟》一—四集中就高達322首。讓我們看看先生是如何走進學生的心靈的吧!
研究生剛入學先生就公布:
兩條紀律
二零零七年四月廿日
兩條紀律劃界限,打工送禮全阻斷。
老板稱謂太無恥,學生贄金大負擔。
孔子束修全豁免,人民工薪能自贍。
日知錄從追憶起,連袂早登昆山巔![3](P73)
然后先生一首:
贈弟子〈全唐詩〉
二零零七年七月二十二
兩年時間太倉促,宜將分秒惜如珠。
漏沙積沙緣方法,得乎失乎一念殊。
五千目光紛攝住,七百萬歌寫風俗。
夢中囈語合平仄,畢生受用一部書。[3](P160)
即有如下效果:
答周鴻承
二零零七年七月三十日
五十日積刮目功,少年期待扶搖翀。
石破沖天賴勤奮,直排云霄基不松。[3](P165)
從師生的往來應答中我們看到了先生為學生所做的一切:遠離庸俗,拒收禮物,出資贈書,寄托了師者深深的期望。而在學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后及時肯定鼓勵。師對生的愛,生對師的敬,師在前指路、鋪路,生在后努力實踐,這是一幅何等感人的畫面!沒有說教,沒有指責,有的只是感召!類似往來應答,在先生詩集中比比皆是,舉不勝舉。更讓人感動的是,學生畢業(yè)了,遠赴重洋求學仍然念念不忘恩師,繼續(xù)求教治學方法,匯報思想及學習情況。
錢鏡君留學別言
二零零七年八月二十五日
錢君識我大課堂,無羈神思飛汪洋;
心底迷霧一時散,眼前宏圖放直航。
依稀祖逖中流槳,慷慨扶風東歸郎。
炎黃期待雪辱日,自由民主待張揚![3](P183)
多么感人的師生情,民族意!尤其是對有特殊困難的學生,思想上有障礙的學生,先生都給予特別關注。如:《讀梧蔭亭主〈暑假感悟〉成十二首》,該生利用暑假打工給學生補課寫成了《暑假感悟》一文,先生接連賦詩十二首,僅錄一首如下:
之一:苦難大學
二零一零年九月五日
不凡人生不凡心,天降大任苦基因。
百般磨難成大器,寶鼎九轉出真金。
本性仁善人爭信,執(zhí)著熱誠功日新。
混混滔滔不足訓,梧桐終是鳳凰親![4](P508)
趙先生所在學校有一學生自毀,在遺書中寫道:“大學中唯一好的老師是趙榮光老師”,雖難免有偏頗,但也說明先生在學生心目中的崇高威望。
趙先生多年來與學生通過詩詞交流思想,感召學生,傾注了大量心血。詩詞這種形式,內(nèi)涵深,短小精悍,抑揚頓挫間學生會感受到古典文化的美妙,感受到老師深深的關懷與期待,有的學生會因一首詩而改變一生的方向,這詩歌竟成了聯(lián)系師生的高雅的紐帶。通過詩詞往來鼓勵學生,指導學生學習方法、方向、求學就業(yè),甚至批評學生都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學生心悅誠服,終身受益。這方面的例子舉不勝舉。趙先生像一顆巨大的磁石,吸引著無數(shù)學子緊緊圍在他的身邊,往來唱和著,遨游于古典文化的大海之中,其樂融融。筆者認為堪與孔子與七十二弟子的佳話相比!
劉震云先生說過:“中國教育最大的問題是中國教育本身就需要教育。我們通過傳授標準答案的方式,把一百個孩子變成一個孩子,但是在有些國度,他們卻把一百個孩子變成了兩百個孩子。單是在智識上,或者是對于世界認識的寬度和深度上,我們存在一些差距?!保?]很多人是知識分子,但是他們有知識,卻沒有見識,他們是“知道分子”。中國什么都不缺,缺的是見識,是遠見。趙先生就是以自己獨特的見解照亮了學子們的心。他說過:“最高的教育境界是精神感召,其作用與意義往往遠在常人所為‘熱心善舉’之上。熱心善舉雖亦可嘉應揚,但基本屬于‘感動’層面,感召則必須大道德、大精神、大智慧,故所謂‘上德若谷’、‘大音希聲’也?!保?](P204)讀趙先生的詩集,猶如讀一本百科全書;上一堂趙先生的課會終身不忘;聽一次趙先生的演講猶如沐浴了一次圣潔的洗禮,學子們對趙先生的敬慕、佩服、效仿、追隨,正驗證了一名教師怎樣才算合格。一位平凡的教師,憑借自己超凡的學識,崇高的理念,一顆善良高貴的心,感召了無數(shù)青年,讓他們懂得了人生的價值,找到了自己未來要走的路,他們怎會忘記照亮他們?nèi)松返内w老師。他迷人的風采,源于才華和智慧,源于文化和學養(yǎng),源于氣質(zhì)和風度,也是他詩性稟賦的閃光。
趙先生詩歌的題材就是身邊事、工作事、社會事,如一滴滴晶瑩的水珠,反射出世界的五光十色,絢爛奪目。
趙先生的詩真實地記錄了家庭生活的點點滴滴,而這點點滴滴正折射出趙先生鋼鐵脊梁之下的那顆柔軟善良的心,讓我們看到了中國一個普普通通平民家庭的真實的生活場景——母病重的痛心、憂慮、焦急;遠嫁重洋長女金融危機下的父憂;花甲年又得一女的驚喜;弟妹子侄生活學業(yè)的惦念。這不就是歷史嗎?你可以欣賞鐵血的歷史,但是不要忘了還有一部泣血的歷史。五千年,有帝王將相的偉大事業(yè),有他們留下的王陵和宮殿,如果我們的良知還醒著,那就能在深夜聽見還有孟姜女那樣的小人物低低的泣訴。趙先生的詩就是告訴后人歷史的真實,告訴學子們要傾聽那泣血的歷史。司馬遷給我們留下了無數(shù)令人回腸蕩氣的小人物的生動形象。實錄社會,忠實于生活,留信后人正是趙先生的創(chuàng)作原則。
趙先生詩歌中最牽動人心的是那位80歲的慈母,自2007年9月11日入院搶救至2009年9月9日病逝兩年間,憂慮母親病情,祝福母親康復的詩竟達百余首。因母病重每日處于“時刻警惕驚弓鳥,輪班守護心膽懸。八次服藥嚴配選,三番注射守時間?!薄扳玮鐟n心不安枕,忐忑驚魂忘啜粥。日失半斤體輕驟,內(nèi)陷雙腮眼眍髏”的驚恐狀態(tài)。
讀如上詩文實催人淚下,感于母子深情,感于子純孝“心如焚”,感于“二十五孝無能人”的無奈慨嘆,感于“骨立不禁風”的心痛與失魂落魄的情感實錄。同時使人不能不想到,老太太是堂堂教授的母親,卻“每月藥費3200~3500元,余之工資單所進數(shù)額尚不足敷,所賴者學?!蒲歇劷稹磕陻?shù)萬元。余感慨戲言:‘此乃家慈救命錢也!’”[3](P202)難怪陳學智教授在詩中寫道:“血研髓墨做學問,薄換令慈救命薪?!边@就是現(xiàn)實,是泣血的現(xiàn)實!
趙先生詩作的題材沉重是源于他那顆憂國憂民的心,但是先生的詩作也不乏輕松生動、令人啞然失笑的篇章,僅舉幾例:
寫女兒“吃手”:“鳳爪豬手都入口,熊掌駝蹄上肴酒。牛蹄鱷足尋常菜,海錯山珍中國有?!薄斑@般吃法頗擔心:一直吃到腳趾頭!”[6](P54)
寫女兒“床上嘶嘯”:“蠟燭包開若脫籠,剪腿翻身踏浪龍。獅踞十足百獸王,虎躍差似稱大蟲。嘯嘯嘶嘶林風動,眈眈炯炯欲猛攻。問兒前身來何處?非洲獵豹一脈同。”[6](P91)
寫女兒“啼哭”:“哭聲一起心即慌,力竭聲嘶肺腑傷。長睫淚珠應聲出,兩頰常掛晶瑩光。一哀二急三裂帛,氣噎腭顫身抖蕩。餓虎捕得奶瓶嘴,全神貫注即安詳?!保?](P474)
先生年花甲得女欣喜之情溢于言表,但不能否認的是先生觀察描寫細致入微,功力不凡,與辛棄疾詩“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有異曲同工之妙。
先生寫景抒情之詩也漂亮得很,僅舉幾例:
寫雪:“庚午正月初六,書屋空寂,一人望窗外飛雪吟成七律一首?!冗M暮境厭過年,逢人說賀強歡顏。爆竹連除余歲月,印紙頻寄收息錢。白雪飄來全作髪,寒星數(shù)盡不成眠。閉戶權當蓋棺睡,長夢一去莫回還。’”[8](P73)
“雨雪經(jīng)月無窮冷,玉宇通徹鹽車翻。龍王欲向陸地遷,無名神火海煮亁。感謝上蒼恩惠廣,窮漢乞丐湯不淡?!保?](P35)
“瓊樓玉宇不虛夸,眼前有樹皆梨花。冰凌世界林蔭道,棉絮覆地漫步伐。而今縮頸啜麻辣,曾是靚腿玩酷娃。嗔笑南人少見怪,北方姑娘說‘算啥’!”[7](P37)
寫“鳥鳴”:“又聞窗外鳥噪晨,呱呱聲中不喜人:燈光徹夜擾沉睡,夜里樹上難容身。心中忘卻六時審,眼前唯有一屏陳。應知書生無所好,白發(fā)蒼蒼是歲痕?!保?](P565)
寫“殘蓮”:“已是深秋草染黃,岸邊垂柳早倦塘。風雨凌厲葉枯萎,傘柄兀撐仍挺揚。四季輪回又轉向,滿目肅殺格外涼。枝頭小鳥解變數(shù),嚦嚦聲傳更響亮?!保?](P442)
寫“池鴨”:“連日秋雨先知涼,也上岸頭曬太陽。懶散篤悠貴婦人,躊躇滿志老板樣。盆池嬉戲太平鄉(xiāng),小食隨時愛惜糧。碧草那邊幾步路,可曾聽濤錢塘江?”[6](P443)
趙先生反映家庭生活方面的詩歌豐富多彩,會讓讀者感受到濃厚的生活氣息、時代氣息。加之先生經(jīng)常外出會務考察,走遍大江南北、世界各地,異族風情、各國名景使得先生的詩歌絢麗多彩,不及一一展開。僅就與友朋交往方面的題材做一簡析。
俗語說:“君子之交淡如水?!边@“淡如水”該怎樣理解呢?讀趙先生的詩頗受啟發(fā)。首先是對友朋的尊重。朋友往來書齋探望,必有詩作酬答;朋友送的禮物,哪怕是給孩子一盒識字卡片,送一包茶葉,一張賀年卡,先生都要做詩致謝;學生的賀函、短信也是必復;學生求字,友人求題便面;為子孫取名字都有求必應。這僅僅是出于禮貌嗎?不,這里面有先生堅守的理念:君子看中的是情誼,所謂滴水之恩不相忘。君子風范,學者風范,在當下物欲橫流的社會風氣中,還有幾人看重呢?不是有人叫囂:“誰送禮了我記不清,可誰沒送禮我能記住!”何等無恥的嘴臉!趙先生與友朋交往中的君子之風讓我們感到了撲面的春風,人間的真情。當下還有幾人能守得住這君子之禮儀?
再談與年長學者的交往。讀趙先生詩了解到先生有多位忘年交的學者尊長,他們都八九十歲高齡了,都是有名的學者,如游修齡、季鴻崑、黃時鑒、張元勛先生等等,還有許多日、韓、泰、我國臺灣的學者。趙先生對這些老學者虛心請教,恭敬有加,并帶領自己的學生多次拜謁,多有詩函往來。其中與張元勛先生往來詩函頗感人。
初謁曲阜師范大學張教授元勛先生四首
二零零九年九月二十六日
之一
黑云壓城終不殘,漫漫長夜燈一盞。
浩氣凌凌梃天戟,囹圄錚錚鐵和弦。
謝安圍棋破苻堅,孫武安車殛龐涓。
一九五七張元子,浴火鳳凰飛涅槃。
之三
不是嵇阮竹林談,屠城故事仍眼前。
陳尸熱血還腥味,墻上墨跡尚未干。
春秋爭鳴開天眼,民族昏厥丁酉年。
天道終歸朗日月,人心昭昭有定判![6](P444)
之后先生又寫了《再會張教授元勛先生八首》等共18首詩,均典重情深,抒發(fā)了先生對張教授元勛先生受迫害的不公正待遇的憤怒與深深同情,對老先生學識人格的由衷敬重。從這些詩函往來中我們感受到兩位忘年交的朋友的心靈相通,沒有世俗,沒有利益,沒有虛偽,有的是悲天憫人,是學術字畫,是君子之交。
趙先生的詩,題材廣泛,除上述幾方面之外,在與古人及友朋的和詩方面,與國際友人的交往、食學與治學、人生及情感、政治、史論、修養(yǎng)、教育、遠足、賦、銘、祭文等等,可稱浩瀚。讓本真角色像天馬行空、鯨魚躍海,充分地放射內(nèi)心蘊含的光和熱,以赤子情懷和大自由的心態(tài),發(fā)表痛快淋漓的肺腑之言,從而寫出世紀大畫卷式的文學傳奇。先生真不愧為有擔當、有器識、有定力、有作為的“四有”之才!
中國特色新詩,內(nèi)容上關注國計民生,關注當代人生活,關注人民冷暖;形式上引入中國古典詩詞的營養(yǎng),講意境,講韻味,力求以傳統(tǒng)的藝術形式表現(xiàn)新時代的思想風貌,求一個“新”字。真情、大氣、凝練、流暢,中華古典詩中蘊含的東方智慧、人文精神、高深的境界以及中華民族特有的情趣不正是我們現(xiàn)代詩歌所要傳承和發(fā)揚的崇高嗎?
趙榮光先生畢生以傳承、弘揚中華文化為使命,在研究探索中華飲食文化的同時又在新古體詩的創(chuàng)作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這成就是“血研髓磨”鑄就的,是一個有公心的知識分子交給人民、交給民族、交給歷史的一份忠誠的答卷。人間所有的事件都如川上逝水,唯有人的善惡、氣度、性格永遠可以被代代后人體驗。正所謂“萬里江山可以易主,文化經(jīng)典不可再造”。趙先生不愧為人品、學問、境界極高的人才。他是不畏艱險,只認真理的斗士!讀他的詩使我們感到中華的精神脊梁還在,這個國家還有希望!
[1]趙榮光.誠公齋吟草·后記 [M].北京:中國文聯(lián)出版社,2007.
[2]林平.關于“求正容變”的體會與思索 [A].中華詩詞研究院編.詩人論詩[C].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2012.
[3]趙榮光.江上吟:一集 [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1.
[4]趙榮光.江上吟:四集 [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1.
[5]我們?nèi)钡氖且娮R——崔永元對話劉震云 [N].解放日報,2012-08-17.
[6]趙榮光.江上吟:三集 [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1.
[7]趙榮光.江上吟:二集 [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1.
[8]趙榮光.偷垂集 [M].香港:東方美食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