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春芳,程樹明
(1.河北玉田一中,河北 唐山 064100; 2.河北工程技術高等專科學校 水利工程系,河北 滄州 061001)
論全球化背景下中國文化的發(fā)展問題
安春芳1,程樹明2
(1.河北玉田一中,河北 唐山 064100; 2.河北工程技術高等??茖W校 水利工程系,河北 滄州 061001)
當今的世界正處于一個全球化加速發(fā)展的時代,它為我國民族文化的發(fā)展提供了一種新的機遇和挑戰(zhàn)。要發(fā)展我國的民族文化,必須科學地看待全球化,以積極的心態(tài)主動融入全球化,也只有這樣才能創(chuàng)造一種和諧的人類文化世界。
全球化;文化;機遇;挑戰(zhàn);文化創(chuàng)新
全球化是一種自然的歷史進程,隨著科技的迅猛發(fā)展,如今的全球化已是洶涌澎湃,正如王哲平、何玲華所言“世界性的經濟結構和產業(yè)結構調整帶動了國際分工新體系的重組,生產全球化、技術全球化、信息全球化、投資全球化、金融全球化、貿易全球化、銷售全球化、消費全球化的趨勢不可阻擋”,①如此可以想象國際間的交流與合作已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而今全球化早已越過當初僅限經濟和金融的領域而逐步向政治、文化、生態(tài)等方面發(fā)展,據以更新的方式增加了各個國家、地區(qū)和民族在生產方式、價值觀念、生活方式上的聯系,使得地球上不同國家、地區(qū)和民族之間相互滲透、相互依賴的程度不斷加深。全球化是人類文明進步與發(fā)展過程的必然產物,而它的實質仍是以發(fā)達資本主義為主導的,面對全球化我們既有機遇又有挑戰(zhàn)。
在經濟全球化的影響下,文化也逐漸呈現全球化的趨勢,亦如劉德龍語“經濟全球化所帶來的資本、技術、人才、知識、信息等生產要素跨國界的流動與配置必然會在不同程度上帶來各國民族文化和價值觀的改變,使各國文化呈現出與經濟全球化相適應的新的發(fā)展態(tài)勢?!雹诙嗰R恩經典著作,我們亦能找到答案,“經濟上的全球化也會帶來文化上的全球化”??傊?,全球化對中國文化的發(fā)展有著深刻的影響,機遇與挑戰(zhàn)并行著。
1.全球化為中國文化發(fā)展提供的新機遇。
(1)中國文化將在交流中得到傳播。
全球化拉近了各民族間的文化距離,促進了我國與各民族之間文化的交流與合作,這為我們中國民族文化的發(fā)展創(chuàng)設了一個開放的環(huán)境。全球化下,各國家間互派留學生和訪問學者,將是一種更為直接的文化傳播方式,小到外出旅游,大到各種經濟、政治、文化活動,文化傳播無處不在。尤其是依托現代信息技術,通過廣播、電視、互聯網等大眾傳媒,將使文化傳播無處不在。中華文化本就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正是在這種背景下,面對全球化,它將會得到更為廣泛的傳播,讓世人得以了解。
(2)中國文化將在碰撞中得以整合。
全球化下,各國文化在相互碰撞中不斷實現相互滲透、沖突,以致逐步得到整合。這種整合將是更廣范圍的整合,是不同文化間全方位的整合,它不僅是指東方與西方文化的整合,在深層意義上更是不同文化內涵的整合,是各種文化在民族價值理念、思維方式、知識結構等方面的整合。在文化間碰撞的過程中,中國文化,將會進行更加理性的思考,與其他各種文化實現互補共處、整體和諧。
(3)中國文化將在對話中發(fā)展創(chuàng)新。
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融合與借鑒,不僅是人類文明發(fā)展的動力,也是文化創(chuàng)新之必然。全球化下,不同文化間的對話日益加深,為我們中國文化的發(fā)展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外部環(huán)境。文化對話的過程將是學習和吸收各民族優(yōu)秀文化成果發(fā)展我國民族文化的過程,更是不同文化相互借鑒“取長補短”的過程,也就是在這種過程中中國文化本身將會博采眾長,在發(fā)揚本民族優(yōu)秀文化的基礎上,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長處,促進內容與形式上的發(fā)展創(chuàng)新。
2.全球化給中國文化發(fā)展帶來的挑戰(zhàn)。
(1)文化沖突與侵蝕。
在全球化背景下,不同文明以加速度的形式交織在一起,它們在相互融合的同時,也會發(fā)生沖突。經濟決定文化,經濟發(fā)展的背后總包含了一整套與之相適應的社會生活方式、民族習俗、民族文化。而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是與農業(yè)大國的經濟緊密聯系在一起,全球化下使得以不同經濟基礎為背景發(fā)展的文化將會產生激烈的沖突,而農業(yè)大國的發(fā)展相對以工業(yè)為主的大國來說,不管在經濟上還是文化上都是處于弱勢的,這樣一來,在不同文化交流的過程中我國的文化所處的地位便是劣勢的,極容易受到外來文化的侵蝕。
(2)文化霸權與滲透。
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由于舊的國際秩序的存在我們需要清楚地知道,全球化實際上是由西方發(fā)達國家主導的,這使發(fā)展中國家面臨不平等競爭的極大壓力。冷戰(zhàn)結束后,國外敵對勢力把我國作為意識形態(tài)的主要對手,加緊對我國的文化滲透,實行文化霸權,使得我國面臨嚴重的文化安全問題?!耙悦绹鵀槭椎奈鞣絿掖蛑懊裰鳌?、“自由”、“人權”、“改革”等旗號,利用各種手段,極力推行以“西方中心主義”為基礎的各種人文、哲學社會科學理論,極力宣傳西方的社會制度價值觀念、社會心理和行為方式,否定社會主義價值觀,動搖民族自尊心、自豪感,試圖削弱中華民族的凝聚力”。③
(3)文化輸入與逆差。
全球化下,文化間的交流日益加深。在文化交流的同時文化的輸入與輸出逐漸成為國家發(fā)展中不可忽視的問題。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更是一個文化大國,然而在全球化下,我國的文化卻處于一個弱勢的地位。面對全球化我們更多的不是文化的輸出而是文化的輸入,是文化發(fā)展上的逆差。在日益的交往過程中,中國文化逐漸被削弱,被溶解,使我們逐漸失去了原汁原味的中國文化,尤其是當今網絡的發(fā)展使得這一事實更加迅速。這的確需要我們深思,更需要我們解決。
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我們必須作出正確的選擇,積極地去應對。
1.順應形勢,調整心態(tài),主動地融入全球化進程。
全球化趨勢不可逆轉,是任何民族文化都不能回避的歷史趨勢,因此,我們不能消極地對待全球化,而應該順應形勢,以自覺的、健康的、寬容的、開放的文化心態(tài),主動地參與到全球化的過程中去。封閉只能更落后,唯有交流才能彰顯活力。作為文化大國,中國要想保持文化發(fā)展的活力,同樣必須采取寬容的態(tài)度對待外來文化,必須虛心向世界其它國家和民族學習,去其糟粕取其精華,通過揚棄,為自身文化的存在和發(fā)展注入更多的營養(yǎng)和動力。應該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④
2.弘揚民族文化的主體性精神,提高我國民族文化創(chuàng)新能力。
文化具有民族性,正是文化的民族性,才體現出文化的多元化。也就是在這個意義上,美國未來學家約翰·奈斯比特預言,隨著愈來愈互相依賴的全球經濟的發(fā)展,“語言和文化特點的復興即將來臨。簡而言之,瑞典人會更瑞典化,中國人會更中國化,而法國人也會更法國化?!雹莓斎恢腥A民族的發(fā)展更離不開本土文化,離不開本土文化所培育的民族信念。我們必須結合時代的發(fā)展要求,“把弘揚民族文化和培育民族精神作為文化建設極為重要的任務,納入精神文明建設的全過程”。⑥
創(chuàng)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文化富有生機和活力的重要保證。在全球化條件下,民族文化的興衰,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文化創(chuàng)新能力。我們必須“以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創(chuàng)造屬于當代中華文化的新概念和新理論、新藝術、建立新國學,全面尋回民族文化創(chuàng)新能力的自信”,⑦我們要不斷提高我國文化的創(chuàng)新能力,不斷從內容、觀念、結構上加大創(chuàng)新力度,不斷改善民族文化的質量,增強民族文化的發(fā)展力。我們要立足社會實踐,這一文化創(chuàng)新的根本途徑,更要面向世界、博采眾長,吸收各民族優(yōu)秀的文化成果,以取長補短,提升文化生命力和競爭力。
3.警惕和抵制文化霸權,提高文化軟實力,確保我國的民族文化安全。
在全球化的進程中,由于舊的國際秩序的存在,西方國家無論在經濟上還是文化上都處于主導地位,它們借助文化滲透的方式,竭力推銷自己的價值觀念、生活方式、思維方式,企圖削弱和取代別國的民族文化。處于弱勢地位的我國,必須對文化霸權主義保持高度的警惕,并自覺抵制,維護國家的文化安全。我們要不斷提高文化軟實力,提升文化競爭力,增進文化安全意識,加強對西方文化產品的準入管理,實行反霸權的文化戰(zhàn)略。
4.堅持“和而不同”的理念,樹立科學的文化發(fā)展觀。
全球化不是實現單一化,全球化下不論文化的沖突、文化的融合,都不能以一種文化取代另一種文化。各文化都有獨特的魅力與淵源,正是這樣才能體現文化的多樣性與多元化。全球化下,文化是“和而不同”的多樣性的統(tǒng)一,是各民族文化間互存共榮的一種新型關系。每一種文化都不能孤立于世界,都需要和其他文化相互交流、求同存異。
因此,我們應該樹立科學的文化發(fā)展觀,以自信與自覺的心態(tài),學會與其他民族文化的和諧共處,堅持“和而不同”的理念,尊重文化多樣性,我們還要以包容的思想寬容的精神,通過平等交流與對話化解不同文化之間的沖突,為我國文化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良好的外部條件。
總之,要發(fā)展我國的民族文化,必須科學地看待全球化,以積極的心態(tài)主動融入全球化。只有這樣,中國文化才能以新的姿態(tài)展現它的價值與力量、展現它的博大精深與獨特魅力。
注釋
①王哲平,何玲華.全球化語境下的文化自覺[J].廣東教育學院學報,2002(8).
②劉德龍.正確認識全球化對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挑戰(zhàn)[J].管子學刊,2006(4).
③長子中.全球化背景下中國文化領域面臨的隱憂[J]. 中共山西省委黨校學報,2008(2).
④費孝通. 反思、 對話. 文化自覺[J]. 北京大學學報,1997 (3).
⑤約翰· 奈斯比特.大趨勢[M]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4:75.
⑥董根洪. 把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作為文化建設極為重要的任務[J].資料通訊,2003(01).
⑦胡惠林. 文化產業(yè)發(fā)展與國家文化安全[J]. 上海社科院學術季刊, 2000 (2).
[1]趙俊.文化全球化分析——國際關系視角下的文化全球化[J].社會科學,2003(3).
[2]約翰·奈斯比特.大趨勢[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4.
[3]胡惠林.文化產業(yè)發(fā)展與國家文化安全[J].上海社科院學術季刊,2000(2).
[4]張森林.文化全球化:民族文化發(fā)展的機遇與挑戰(zhàn)[J].東北師大學報,2007(5).
[5]胡召音,姜杰.文化全球化背景下中西價值觀念的沖突與融合[J].理論參考,2007(3).
[6]萬本根,蔡方鹿.經濟全球化與中華文化的未來發(fā)展[J].河南大學學報,2000(6).
[7]朱宏斌,劉彬讓,王有強.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國文化發(fā)展問題[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2004(1).
[8]劉德龍.正確認識全球化對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挑戰(zhàn)[J].古今論壇管子學刊,2006(4).
[9]許士密.經濟全球化語境下的中國文化發(fā)展戰(zhàn)略[J].改革研究理論導刊,2006(4).
[10]李夢生.左傳譯注[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ClassNo.:G127DocumentMark:A
(責任編輯:鄭英玲)
OntheIssueofChineseCultureDevelopmentUndertheBackgroudofGlobalization
An Chunfang1, Cheng Shuming2
(1.Yutian No.1 Middle School,Tangshan, Hebei 064100,China; 2.Department of Hydraulic Engineering , Hebei Engineering and Technical College, Cangzhou, Hebei 061001,China )
We live in a world of accelerating development of globalization which bring us new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culture.In order to develop our national culture, we must take the rational and objective vision to the globalization. Moreover, we should integrate ourselves into the globalization actively It is the only way to create the harmonius human cultural world.
globalization; culture; opportunities; challenges; cultural innovation
安春芳,碩士,中學二級,河北玉田一中。
程樹明,碩士,助教,河北工程技術高等??茖W校。
1672-6758(2013)08-0148-2
G127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