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立勝
(德州學院歷史系,山東德州 253023)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指出:“堅持育人為本,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動力,以促進公平為重點,以提高質量為核心,全面實施素質教育?!保?]為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筆者在中國近代史教學實踐中,以情感教育為切入點,以期為培養(yǎng)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做出積極探索。
情感教育是以理智感、道德感、審美感等社會情感的培養(yǎng)和情感認知力、控制力、協(xié)調力等情感能力的提升為內容,以培養(yǎng)具有獨立健全的人格特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受教育者為目標,在教育過程中注重關注學生情緒、情感的一種新型教育范式。[2]它有利于調動和培養(yǎng)大學生的情感智商,達到最佳教學效果。
中國近代史既是中華各族人民的一部苦難史和屈辱史,又是一部刀光劍影的斗爭史和光榮史,有許多情感教育的生動素材。大學歷史老師,不僅要培養(yǎng)學生的智商,也要培養(yǎng)學生的情商,通過精心選擇中國近代史中的人物和事件,潛移默化地向學生滲透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20世紀90年代初,中共中央正式提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保?]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確立后20余年間,中國經濟實現了快速發(fā)展,但也出現了金錢至上、唯利是圖和道德滑坡等消極現象。社會上的一些功利主義因素也開始滲透到高等教育中,影響到了“象牙塔”里的師生關系:個別師生關系甚至出現了功利化的傾向。這就要求認真對待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師生關系,建立純潔、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切莫讓金錢玷污了本該純潔的師生關系。尤其是在歷史學專業(yè)招生人數日漸減少的情況下,對于為數不多的史學熱愛者更應傾注極大的熱情。
通過對素質教育的深入學習以及多年的歷史教學實踐,筆者認為:為了更好地在中國近代史教學中發(fā)揮情感教育的作用,應做到以下幾點:
1.切實提高自身素質,充分展示個人才能和人格魅力。
韓愈曾曰:“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者也?!弊鳛?1世紀的一名大學教師,首先應該具有高尚的情操,這樣才具備“傳道”的資格。其次應該具備嫻熟、精湛的專業(yè)知識,形成較高的教學教研水平,這樣才能在“授業(yè)、解惑”中游刃有余。再次,在人格培養(yǎng)上,對待自己嚴格要求,勇于進取,對待學習、工作和事業(yè)勤奮認真。為了提高自身素質,筆者在攻讀碩士學位的基礎上,又于2007-2010年在北京師范大學攻讀并獲得了中國近現代史專業(yè)博士學位,使自己教學科研水平獲得了很大的提高,也激發(fā)了本系學生專業(yè)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
2.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
教師在中國近代史授課過程中,應以朋友般的循循善誘,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近幾年入學的大學生多為“80后”及“90后”,其個性出現了新的特點:由于大部分是“孤獨”的一代,親情友情的缺失,他們有的因為對交往缺乏興趣而不善交往,有的自視清高或惟恐在交往時遭到別人的拒絕和恥笑而不敢交往。這都是我們需要面對和解決的問題。
作為70后的教師,筆者努力縮減和他們的“代溝”。在課下和他們多交流,了解他們的思想動態(tài),和學生交朋友,真心關愛他們。真誠而充分地了解每一個學生是實施情感教育的前提。蘇霍姆林斯基曾說:“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發(fā)展、他的思維、興趣愛好、才能、稟賦的傾向,就談不上教育?!倍龅竭@一點,不了解學生是不行的。因此,每當為一個新班級講授中國近代史時,筆者都爭取在最短時間,把班上每個學生的詳細情況摸清,一一整理出來。首先“了解觀察,詳細記錄,認真分析”,其次“把握關鍵,因人施教,因勢利導”,這樣在課堂講授時更容易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學生“親其師”,方能“信其道”。教師要贏得學生信任首先要學會尊重和關愛學生。尊重每一個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樹立起自信和對老師的信任,只有這樣,才能建立起正常而健康的師生關系。“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睂嵤┣楦薪逃?,抓住了學生的心,充分調動和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智商,才能激發(fā)學生對歷史學科的興趣和愛好。
3.實現教學手段的多樣化。
筆者認為,任何一門學科都有屬于自己的情感教學特色。中國近現代史的教學中的情感教學更有其他學科無法代替的優(yōu)勢。其中愛國主義思想教育、革命傳統(tǒng)和優(yōu)良品德的教育內容非常豐富。
首先,盡管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已經遠去,但通過教師的語言,可以去構造一個栩栩如生、身臨其境的境界,如對“黃海海戰(zhàn)”中鄧世昌英勇抗敵、以身殉國的描繪,可以激發(fā)大學生對民族英雄的敬佩之情,而在“甲午中日戰(zhàn)爭”陸戰(zhàn)中,日軍占領旅順,連續(xù)進行了四天大屠殺,街頭尸體堆積如山,僅留下36人掩埋尸體[4]的講述,則激起了他們對日軍的譴責和憤慨。此外,適當的語言藝術如民謠、對聯等在教學中的運用,可以感染帶動學生,增強語言的效果。如“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和珅跌倒,嘉慶吃飽”的民謠能使學生認識到清政府統(tǒng)治的腐敗,“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對聯則會引起大學生對林則徐高尚情操的崇敬。
其次,教師在運用情感教學時,還可以配合多媒體教學手段運用,構造更加豐富的情感效果。教師在材料的選擇和情境的構造上,一定要有針對性的選擇,結合教學內容的重點和難點,不能以過分渲染的方法來達到情感教學的目的。同時情感教學的運用要與學生的心理、年齡和知識認知水平相符合,大學生已經有一定的邏輯分析能力,但仍有很多想法和認知很不成熟,所以教師在進行情感教學的時候要注意恰當的引導。如在講述李鴻章代表清政府簽訂賣國條約和貪污納賄的罪行時,立場一定要堅定,但是同時也要引導學生注意到李鴻章在洋務運動中曾經做出的貢獻,讓學生有全面客觀的了解,才能有愛憎分明的立場。
再次,組織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如配合教材內容選取有關的電影、錄像片斷,像“林則徐”“甲午海戰(zhàn)”等,組織學生觀看,還可配合各種重大紀念活動和節(jié)日如“五四運動”“一二·九運動”,組織學生開展學術報告會,編歷史手抄報,組織歷史知識競賽,組織學生參觀博物館、革命歷史遺址和圖片展覽等,在“細雨潤物”中培養(yǎng)學生良好而豐富的情感。
在連續(xù)幾學年中國近代史教學中,筆者統(tǒng)計了本系5個教學班級的學生參與情感教育的應用實踐的滿意度。通過對2006至2010年的問卷調查和期末考試的統(tǒng)計,2005級本科和專升本(55人)、2006級本科和校內專升本(60人)、2007級本科(48人)、2008級本科(35人)、2009級本科(30人)學生對教師的滿意度分別是76.4%、83.3%、89.6%、91.4%、93.3%。從中可以看出,2007、2008、2009級學生實施情感教育的效果明顯,2005、2006級學生相對文科學生滿意度略低。產生這種結果的主要原因是2007、2008、2009年招生人數較少,與他們接觸、互動較多,比較容易取得滿意的效果。最低的滿意度出現在2005級學生中,這主要是由于專升本學生來源于山東省各個高校,所開課程不一,出現了“眾口難調”的局面,導致滿意度下降。但總體而言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在實施情感教育的過程中,還應注意以下幾點:
1.情感教育目標的設計要具體明確,空洞、大而無當的目標設計在課堂上無法具體操作實施。[5]如“培養(yǎng)為祖國富強而發(fā)奮學習、勇敢面對并積極克服困難的進取心態(tài)”這種情感目標設計較為抽象,往往難以達到理想的效果。應該把情感正確的目標放在具體環(huán)境中設計,如在學習北洋軍閥的黑暗統(tǒng)治時,通過講授主動放棄大總統(tǒng)職位的孫中山,在袁世凱專制獨裁和稱帝后又毅然發(fā)動二次革命、護國戰(zhàn)爭及反對段祺瑞獨裁的護法戰(zhàn)爭等情景,孫中山愈挫愈奮、勇敢面對并積極克服困難的進取心態(tài)就深深地打動了大學生,從而培養(yǎng)起他們?yōu)樽鎳粡姸W習的精神。
2.情感教育內容還應與個人需求相聯系。大學生的需求很多,其中一項主要需求是養(yǎng)成較高的專業(yè)素養(yǎng),為進入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如講述詹天佑的事跡——赴美留學,刻苦攻讀,獲得耶魯大學土木工程系學士學位,回國后以過硬的本領修建了第一條中國人自行設計的鐵路干線——京張鐵路,為祖國贏得榮譽。這在一定程度上會激勵大學生樹立牢固的專業(yè)理想,像詹天佑那樣既能實現自身的價值,又能成為祖國需要的棟梁之材。
實踐證明,在當前市場經濟的條件下,將情感教育融入到中國近代史課程之中,不僅可以緩解師生之間的情感淡漠狀態(tài),也可以讓教師和學生在情感交流之中傳遞知識,推動研究性教學活動更好的發(fā)展,有助于把他們培養(yǎng)成為德智體全面發(fā)展的優(yōu)秀人才,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做出應有的貢獻。
[1]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10年)[Z].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3.
[2]張中飛.情感教育的馬克思主義人學解讀[J].浙江學刊,2011(6).
[3]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一九九二年十月十二日)//江澤民.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M].中央文獻出版社,2006:9-12.
[4]李侃,等.中國近代史(第四版)[M].北京:中華書局,1994:205.
[5]陳志剛.試論歷史情感教育的實施策略[J].歷史教學(中學版),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