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墨子》英譯本中的文本誤釋與翻譯策略

2013-04-07 06:22:23苗雪梅
河北開放大學學報 2013年2期
關鍵詞:父兄英譯本典籍

苗雪梅

(西南交通大學 外國語學院,四川 成都 610031)

?

《墨子》英譯本中的文本誤釋與翻譯策略

苗雪梅

(西南交通大學 外國語學院,四川 成都 610031)

《墨子》是闡述墨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其中政治思想、倫理思想、哲學思想、邏輯思想和軍事思想都比較突出。目前,針對《墨子》李譯本的研究為數(shù)甚少。結(jié)合具體實例,從李譯本的翻譯成果看,李譯本中存在文本誤釋現(xiàn)象,因此,觀察造成文本誤釋現(xiàn)象的主客觀原因,探討譯者的翻譯策略,正確解讀文化差異尤為重要。

《墨子》李譯本;文本誤釋;翻譯策略;文化差異

一、引言

作為中國古典文化精品之一,《墨子》的英文翻譯及其英譯研究受到很大重視。自從《墨子》英譯本問世以來,針對梅貽寶、伯頓·沃森、李紹崑、汪榕培、王宏等人的譯本研究為數(shù)甚多。不過,雖然《墨子》英譯本的研究眾多,但是,多數(shù)集中對比分析不同譯者的譯本,并沒有選擇一個固定的譯本進行分析,這就給本文的研究提供了選題方向和分析的切入點,即為各個版本出現(xiàn)文本誤釋提供了條件,盡管這些并沒有在上述文獻中得到充分的體現(xiàn)。目前,針對李紹崑2009年出版的TheCompleteWorksofMotzuinEnglish《英譯墨子全書》的研究更是為數(shù)甚少,可是,從現(xiàn)有的翻譯成果來看,各種《墨子》的英譯本中普遍存在著文本誤釋現(xiàn)象。筆者認為,這主要由四個方面原因所致:一是原文本身的難譯性使然;二是譯者在翻譯過程中的疏忽、大意所致;三是譯者的語言文化背景差異及其語言功底不深造成理解能力不足;四是不同的價值文化視角,引起譯者有選擇性地有意誤釋。當然,在其中,因為語言文化背景差異和價值文化視野差異不同而造成的譯者有選擇性地有意誤釋最具代表性。本文將圍繞這兩方面展開舉例討論,通過分析部分李譯本中的文本誤釋現(xiàn)象,對其做出相應的合理解釋,進而指出在提高改進典籍翻譯過程中應當需要注意的問題,并以此為基礎,探討避免文本誤釋的翻譯策略,其終極目的就是促進古典文獻的翻譯工作,使世界各國學者翻譯出來的中國古代文獻更加忠實于原文,以便世界各國人民能夠接受到原汁原味的中國文化,進一步感受到它的博大精深。

二、語言文化背景導致的《墨子》李譯本中的文本誤釋和翻譯策略實例分析

眾所周知,中國文化源遠流長,隨著中西文化交流的擴大和文化全球化的影響,典籍翻譯業(yè)已受到國內(nèi)外學者的充分重視。但是,如何譯,才能譯得準,譯得好,卻是一個翻譯策略和技巧問題。我國學者王宏(2006:55-60),通過對比梅譯本和沃譯本這兩個《墨子》翻譯版本,指出其中存在的誤譯、漏譯問題,暴露出譯者的語言文化背景差異,正是由于這種差異,導致他們的版本中存在著大量的文本誤釋現(xiàn)象?;诖?,王宏針對目標讀者重新定位了自己翻譯《墨子》所遵循的翻譯原則,他著意采用直譯、意譯、解釋性翻譯、具體化、泛化處理、省略及添加的具體翻譯方法,力求使自己的譯文在文字上更加“明白、通暢、簡潔”。

王宏的認識表明,作為一個合格的翻譯學者或譯者,首先要求具有深厚的語言文化功底和深刻的理解能力,只有在這種正確的翻譯觀指導下,了解古今語言文化差異,重視中國文化中出現(xiàn)的虛詞、一詞多義、古今詞義辨析等現(xiàn)象,克服涵義差異、時空差異所造成的障礙,才能保證翻譯信息交流的順利實現(xiàn)。本節(jié)中,筆者以兩個實例為出發(fā)點,指出在翻譯過程中由于譯者主觀的語言文化功底及其理解能力不足,采用不同的翻譯策略而產(chǎn)生的文化誤釋現(xiàn)象,并提出相對合適的修改譯文。

例1:《墨子·明鬼下》:“昔者虞夏商周,三代之圣王,其始建國營都,必擇國之正壇,置以為宗廟。必擇國之父兄慈孝貞良者,以為宗祝。故古圣王治天下也,必先鬼神而后人也。”

今譯:……必定要選擇國內(nèi)父兄輩慈祥、孝順、正直、善良的人,充作祭祀的太祝和宗伯……

李譯:They always choose the most respected fathers, brothers, and elders of the country to be the masters of the ceremonies.

中國典籍往往具有一詞多義、象征性、審美意象、隱喻等特征,如此句中出現(xiàn)的“父兄”即為一詞多義:一指父親與兄長,如《論語·子罕》:“出則事公卿,入則事父兄?!倍覆?、叔父和堂兄弟,如《韓非子·八奸》:“何謂父兄?曰:側(cè)室公子,人主之所親愛也?!比父咐?,如《史記·項羽本紀》:“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

此處,李譯采用直譯的翻譯策略,將“父兄”譯為 the most respected fathers, brothers, and elders。同樣出現(xiàn)“父兄”的地方還有《墨子·兼愛上》:“視父兄與君若其身,惡施不孝?猶有不慈者乎?視弟子與臣若其身,惡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有。”此處的“父兄”指的是父親和兄長,譯為father and elder brother是沒有問題的。然而“必擇國之父兄慈孝貞良者”一句中的“父兄”并非指父親和兄長,而是泛指年長者。李譯的直譯比較傾向于保持原文的結(jié)構成分,但卻未能全面準確地闡明原作的含義,有部分失真或隨意增加原作的思想,對原文的理解產(chǎn)生了一定的偏差。因此筆者建議將此處的“父兄”譯為the most respected elders of the country,言簡意賅,更有利于讀者理解。

例2:《墨子·辭過》:“府庫實滿,足以待不然;兵革不頓,士民不勞,足以征不服,故霸王之業(yè)可行于天下矣?!?/p>

今譯:府庫充實了以后,就足以應付非常的變化;兵甲不損壞,士民不勞苦,就足以征服不順服之國。如果這樣,霸王的事業(yè),可行于天下了。

李譯:… then the ruler could dominate by force over the whole empire.

一詞多義所造成的誤釋還出現(xiàn)在此例中?!鞍酝酢钡囊饬x就不止一個:一指霸主、諸侯之長,如《稱謂雜記》中記載:“以五霸后,方將霸王連稱。時項籍之無志,不帝天下,稱霸王乃以強諸侯自居也?!倍感U橫霸道的人,如《水滸傳》第四回“小霸王醉入銷金帳,花和尚大鬧桃花村”。三指成就霸業(yè)或王業(yè),如《孟子·公孫丑上》:“夫子加齊之卿相,得行道焉,雖由此霸王不異矣!”因此,一詞多義的語言特征就增加了翻譯的難度。譯者必須從原文單個字詞的理解入手,并緊密結(jié)合上下文意思,才能做到真正的理解與準確的翻譯。

此處,李譯采用直譯的翻譯策略,將“霸王”譯為 the ruler…by force,指霸主、諸侯之長,但是文中出現(xiàn)的“霸王”并非作為表示人物的名詞,而是合指政治上的成功、國家取得優(yōu)勢地位,即成就霸業(yè)或王業(yè)。李譯簡單地把“霸王”譯為the ruler…by force雖通俗易懂,不會引起讀者的誤解,并且也不違反表達方式,但卻失去了本應有的文學思想和精髓,不利于中國民族文化的傳播。因此,在理解“霸王”的真實涵義后將其翻譯為the domination of the country would be achieved,更忠實于原文思想。

三、價值文化視野導致的《墨子》李譯本中的文本誤釋和翻譯策略實例分析

譯者除了了解古今文化差異,克服涵義差異、時空差異所造成的障礙,更須注意不同文化對翻譯的不同理解與要求。正如我國學者王寧(2006: 6) 所指出的那樣,文獻翻譯應該從僅囿于字面形式的翻譯逐步拓展為對文化內(nèi)涵的翻譯,只有轉(zhuǎn)入兩種文化的互動關系和比較研究翻譯,這樣翻譯出來的文獻,才能翻出原文的風貌。顯然,也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楊成虎(2004:55)指出:“典籍翻譯畢竟有別于其他作品的翻譯,典籍的文本具有嚴肅性,代表著一個民族的文化品格。典籍翻譯要求譯者盡量全方位地推介它,盡量完整地表現(xiàn)典籍的文化品格……譯者要以很高的學術方位、民族文化修養(yǎng)和個人修養(yǎng)來替圣人行道,教化西方;同時譯者還要學貫中西,不偏不倚,集中哲西哲和中學西學于一身;要以渾厚的中華文化的思想精神和絕佳的譯文語言去影響讀者?!笨梢?,價值文化視野同樣影響翻譯的結(jié)果。當然,也正是因此,楊國強(2011:63-66)首先承認梅譯本、沃譯本、汪王合譯本所取得的成就,促進了外國讀者對中國墨家文化的了解,進而指出《墨子》典籍外譯的不足,展望《墨子》英譯本在文化全球化背景下的發(fā)展。而王菁(2012:124-126)則從文章意義、文章風格、文化層面上對比分析了上述幾人的英譯本,探討了中國典籍英譯中歸化、異化策略的應用。楊成虎認為文化傳播者或譯者應該被賦予一定的翻譯能動性,結(jié)合自己的文化價值取向,確定各自的翻譯策略,開展相應的翻譯工作。

本節(jié)中,筆者仍以兩個實例為出發(fā)點,指出在翻譯過程中基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價值視角,譯者為使譯文簡潔流暢,采用省譯和音譯的辦法有選擇性地有意誤釋,使譯文容易被目標讀者所理解。

例1:《墨子·天志中》:“今夫輪人操其規(guī),將以度量天下之圓與不圓也。曰:中吾矩者謂之方,不中吾矩者謂之不方,是以方與不方,皆可得而知之。此者何故?則圓法明也。匠人亦操其矩,將以度量天下之方與不方也。曰:中吾方者謂之方,不中吾方者謂之不方,是以方與不方,皆可得而知也。此其故何?則方法明也?!?/p>

今譯:現(xiàn)在輪匠拿著他的圓規(guī),將用以量度天下圓與不圓,說:“符合我圓規(guī)的,就是圓;不符合我圓規(guī)的,就是不圓?!币虼藞A和不圓,都是可得而知的。這其中的緣故是什么呢?是因為確定圓的規(guī)則十分明確。木匠拿著他的方尺,將以量度天下的方與不方,說:“符合我方尺的就是方,不符合我方尺的,就是不方?!币虼朔脚c不方,都是可得知道的。這其中是什么緣故呢?是因為確定方的規(guī)則十分明確。

李譯:The wheelwright measures the circulatory nature of every object with his compass, saying,“Whichever satisfies my compass is called circular; whichever does not, cannot be called circular.”Therefore the standard of circularity is well established. The carpenter also measures the squareness of every object with his square, saying,“Whichever satisfies my square is called square; whichever does not, is not square.”Therefore the standard of squareness is also well established.

中國典籍一般言簡意賅,但同時經(jīng)常首尾呼應。此例中,“此者何故?則圓法明也”和“此其故何?則方法明也”這兩句話分別作為總結(jié)性話語,呼應前面的解釋。此處,李譯采用省譯的翻譯策略,將“此者何故?則圓法明也”和“此其故何?則方法明也”這兩句話省略不譯。以英語世界的目標讀者為出發(fā)點,根據(jù)英漢兩種語言不同的思維方式、語言習慣和表達方式,作為一名美籍華人,譯者在翻譯時刪去不符合英語思維習慣、語言習慣和表達方式的詞,以避免譯文累贅。在漢譯英的翻譯過程中,確實很難甚至是無法實現(xiàn)絕對的對應,有些翻譯會失去原文的一些形式上或韻律上的美感。但此譯文中雖無其詞但已有其意譯出,讀者可以通過總結(jié)性的句子如“Therefore the standard of circularity is well established”和“Therefore the standard of squareness is also well established”得知墨子主張有序社會的中心思想。通過采用省譯策略,從語篇角度忠實于原文,使譯文更加通順流暢,更符合譯文習慣。

例2:《墨子·尚賢下》:“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財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勸以教人?!?/p>

今譯:有力氣的趕快助人,有錢財?shù)呐Ψ秩耍械赖娜嗣懔倘恕?/p>

李譯:He who has the power, help others; he who has the wealth, share it with others; he who has the Tao, teach it to others.

“道”是東方獨有的文化和語言現(xiàn)象?!暗馈痹谥袊軐W中,是一個重要的概念,為哲學流派道家、儒家等所重視,也被宗教流派道教等所使用。根據(jù)《說文解字》,“道,所行道也”,即道路,如《荀子·修身》:“道雖邇,不行不至?!钡暗馈弊直旧砭哂懈鼜V泛的涵義,如《論語·公冶長》:“子謂子產(chǎn),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yǎng)民也惠,其使民也義?!敝械摹暗馈笨衫斫鉃椤吧剖隆⒚赖隆?;《中庸》“誠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誠乎身矣。”中的“道”可理解為“方法”。也有“學術或宗教教義”之意,如《師說》:“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备c道家Taoism、佛家Buddhism等中國特有文化緊密相連,如《西游記》中頻繁出現(xiàn)的“道士、有道”等。

此處,譯者采用省譯和音譯的翻譯策略,把“道”簡單地用中文拼音翻譯為Tao,這是因為漢語原文中有些內(nèi)容體現(xiàn)了中國獨有的文化和語言現(xiàn)象,倘若照搬到英語譯文中,會使讀者不知所云、曲解原意或產(chǎn)生不良后果。譯者把此處體現(xiàn)中國獨有的文化和語言音譯出來,避免使用晦澀難懂的單詞,既使譯文前后句子結(jié)構保持一致,又能使讀者在文中領悟“道Tao”所傳達的“道德morality”和“美德virtue”之意。不過,單純地用音譯Tao來表示意義深遠的“道”,難免過于簡單化,因此作者認為在翻譯某些中國文化特有詞匯時,如風俗、典故、科舉制度、宗教信仰等,可以采用加注的辦法進行處理,如Tao:Apart from the meanings of road, path, way, means and doctrine, here, it is generally used to indicate the morality and virtue which all noble people possess.

這說明,堅持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價值文化視野,兼顧西方價值文化的實際,靈活翻譯,可以使譯者的譯文更加形象生動,簡潔流暢,避免意義誤讀和文本誤釋。

四、結(jié)束語

通過以上對《墨子》英譯本的分析,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李譯本中存在的文化誤釋現(xiàn)象,其中某些文本誤釋是由于譯者主觀的語言文化功底及其理解能力不足,某些是基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價值視角,譯者有選擇性地有意誤釋,即針對目標讀者,從語用角度忠實于原文。筆者通過選擇具體實例進行分析,對上述文化誤釋現(xiàn)象中所采用的翻譯策略作出客觀的評價,并提出在翻譯過程中需注意克服古今文化涵義差異、時空差異、不同文化差異下產(chǎn)生的翻譯問題,對上述例子的譯文進行調(diào)整性翻譯修改。除此之外,譯者本人也認為“墨學包含的數(shù)學、力學、天體學和光學理論,不是人文社會科學工作者所能透徹把握的,因此必須邀請自然科學工作者加盟才能真正將墨學研究推向世界化、現(xiàn)代化”。隨著文化全球化及中國典籍的影響擴大,將中國典籍正確翻譯并傳播是每個譯者必須承擔的重任。事實上翻譯本身就是一個不斷進步追求完美的過程,需要更多學者的努力才能使優(yōu)秀的中國文學作品得到傳播與學習,使更多的讀者了解中國文化。

[1]李紹崑.The Complete Works of Motzu in English《英譯墨子全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9.

[2]李小龍.中華大字經(jīng)典:墨子[M].北京:中華書局,2011.

[3]錢歌川.翻譯的基本知識[M].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11.

[4]壽元.第四屆墨學國際研討會綜述[J].文史哲,1999,(6).

[5]譚家健,孫中原.墨子今注今譯[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9.

[6]王宏.《墨子》英譯對比研究[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6,(2).

[7]王菁.《墨子》英譯本比較研究[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2012,(6).

[8]王寧.文化翻譯與經(jīng)典闡釋[M].北京:中華書局,2006.

[9]肖曉暉.漢語并列雙音詞構詞規(guī)律研究:以《墨子》語料為中心[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0.

[10]楊成虎.典籍的翻譯與研究——《楚辭》幾種英譯本得失談[J].寧波大學學報,2004,(4).

[11]楊國強.《墨子》典籍外譯:文化全球化視域下的思考[J].廊坊師范學院學報,2011,(1).

Text Misinterpretations and Translation Strategies in English Version ofMoZi

MIAO Xuemei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0031, China)

MoZi, as a vital masterpiece illustrating Mohism, implies prominent political thought, ethical thought, philosophical thought, logical thought as well as military thought. So far, few studies are conducted to Li’s translation ofMoZi. Combined with detailed examples, misinterpretations are found from Li’s English translation achievement. Therefore, it is crucial to observe the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reasons causing misinterpretation, to explore translator’s strategies and to properly interpret cultural differences.

Li’s English version ofMoZi; text misinterpretations; translation strategies; cultural differences

2013-01-07

苗雪梅(1987-),女,陜西榆林人,西南交通大學外國語學院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專業(yè)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中國古代文獻翻譯研究。

H315.9

A

1008-469X(2013)02-0060-04

猜你喜歡
父兄英譯本典籍
《孫子兵法》羅志野英譯本研究
英語世界(2023年12期)2023-12-28 03:36:38
望春歸
《典籍里的中國》為什么火?
金橋(2021年4期)2021-05-21 08:19:24
功能對等理論下《醉翁亭記》英譯本的對比研究
在詩詞典籍中賞春日盛景
學生天地(2017年8期)2017-05-17 05:49:53
圍爐夜話(十五)
橫看成嶺側(cè)成峰——淺析《紅樓夢》兩個全英譯本
典籍翻譯模式的構建與啟發(fā)
先秦典籍中的男嬖形象探微
操控理論在文學翻譯教學中的應用——以《生死疲勞》英譯本為例
荣昌县| 榆社县| 建湖县| 宁城县| 嘉义市| 桂林市| 平湖市| 嘉黎县| 敖汉旗| 繁昌县| 临桂县| 梧州市| 大竹县| 德阳市| 大关县| 陆川县| 海阳市| 常山县| 古交市| 湟源县| 湖口县| 疏附县| 大渡口区| 晋城| 凭祥市| 湛江市| 五指山市| 张北县| 遂川县| 潞西市| 嘉善县| 台前县| 重庆市| 南投县| 海兴县| 临桂县| 仲巴县| 祥云县| 南漳县| 金山区| 巨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