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晗
(平頂山學院 河南 平頂山 467000)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主導作用,教師的理論素養(yǎng)、教學能力以及科研水平將直接影響教學效果。因此,建立起一支高素質的專職教師隊伍是提高《概論》課教學效果的重要前提,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作為一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尤其是《概論》課教師,首先必須具有堅定的馬克思主義理想信念,必須對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中國共產黨具有堅定的信念和深厚的情感,要懷著一顆崇高的事業(yè)心去從事教學,而不是把教學當做是一項職業(yè)。這樣,教師才能在教學過程中具有高昂的激情和飽滿的熱情,才能使教學具有感召力、影響力,才能做到以理服人,以情動人,才能感染自己感染學生,產生良好的教學效果。堅定馬克思主義理想信念,最重要的就是要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來認識世界,認識人類社會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教師應該能夠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來分析和解釋當今中國和世界上種種社會現(xiàn)象和本質,特別是令大學生思想困惑的一些問題,比如南海問題、臺灣問題、釣魚島問題、薄熙來事件等。通過對問題的分析,使學生真正地了解馬克思主義、信仰馬克思主義、踐行馬克思主義。思政課教師要與時俱進,不斷地去學習理論和思考問題,充實自己的理論知識,堅定自己的理想信念,用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心態(tài),去感染和吸引大學生,這無疑是提高《概論》課教學效果的必備條件。
在高校,有些人認為《概論》課人人可以講,這顯然就忽視了教師隊伍的建設,這與教師的專業(yè)水平與教學任務顯然是不相適應的。有些教師由于缺乏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專業(yè)知識,所以在講《概論》課時熟悉的就講,不熟悉的就不講,這樣就很難使學生對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成果有一個全面而深刻的理解,從而大大地影響了學生對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fā)展觀的全面領會和認同。因此,要使《概論》課實現(xiàn)“三進”并產生良好的教學效果,必須夯實教師的專業(yè)知識。只有教師在全面分析、研究和領會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的基礎上,才能在教學中高屋建瓴,得心應手,生動有趣地進行教學。否則,就難免照本宣科,枯燥無味,這樣顯然是很難取得好的教學效果。此外,《概論》課教師必須保持與時俱進的精神狀態(tài)。在堅持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基礎上,根據(jù)不斷變化和發(fā)展的國際國內形勢,以及不斷變化的大學生群體,立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實踐,吸收在實踐中發(fā)展了的新思想和新論斷,并努力貫穿于教學,從而增強《概論》課教學的現(xiàn)實感和新穎感,這樣能很好的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
《概論》課教師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的高低是衡量教師政治素質的重要條件。長期以來高校中存在重教學輕科研的現(xiàn)象,也就偏離了教學和科研并重的“兩條腿”走路的教學方針。這樣勢必會影響到《概論》課的教學效果。如果我們將教材上的內容像傳達文件一樣介紹給學生,這樣照本宣科,就會枯燥無味,盡管我們的觀點是正確的,顯然是很難取得好的教學效果,這是因為我們教師充當?shù)闹皇恰皞鬟_器”而不是“播種機”。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認真扎實做好科研,及時把科研成果融入教學和課堂,實施以教學帶科研,以科研促教學的基本思路。只有實施“兩條腿走路,而不是一條腿走路”的教學策略,才能進一步提高教師的科研水平和業(yè)務素質。當然,《概論》課的內容十分豐富,涉及面廣,我們教師精力和能力有限,不可能對每個問題一一研究,我們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情況選擇一些重要題目進行研究,尤其是社會熱點問題,只有自己首先把理論研究透、理解深,才能從理論的制高點上回答出學生關注的焦點和熱點問題,幫助學生解釋疑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實踐證明,科研成果能夠豐富課程的教學內容,凡是經(jīng)過研究的問題,在教學中就能夠高屋建瓴,得心應手,以理服人,生動有趣地進行教學。
《概論》課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為主線貫穿全書,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有兩大塊組成,即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內容不僅涉及歷史知識而且還涉及到政治、經(jīng)濟、文化、教育、外交等領域,我們的教材在編排上也注重了知識的全面性和系統(tǒng)性,但是教材只是選取馬克思主義理論的一部分進行學習,這對于博大精深的馬克思主義理論而言還往往不夠,我們教師在教學中要結合實際適當補充教材內容,使之更加完整化和體系化。
影視資料立體性強,信息量大,可以豐富教材內容。比如,在講授毛澤東思想專題時插播“走近毛澤東”、“中國出了個毛澤東”等影視,講授鄧小平理論專題時插播“鄧小平”、“百年小平”等影視,通過這些影視資料的學習,使大家對毛澤東和鄧小平的人格魅力有了更深刻、全面的了解,也增強了大家學習理論的興趣,并豐富了教材內容。同時,在講授某個章節(jié)的某個問題時,也可以適當?shù)牟宀ヒ曨l,長則一節(jié)課,短則幾分鐘,使學生對教材內容有更深刻的領會,加大學生的信息量,起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我們的教材是理論性的東西,學習理論目的是運用理論。我們教師在講授時,根據(jù)教材內容,適時地將時事熱點加入到課堂中來,特別是對于國際國內的重大時事問題,并能夠運用教材中的理論去分析和解釋這些熱點,這不僅是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需要,也是擴大信息量的有效途徑,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提高了學習興趣,這樣也充實了教材內容。比如,在講授祖國完全統(tǒng)一的構想時,結合我們比較熟悉的“南海問題”、“釣魚島問題”、“臺灣問題”等大家比較關心事件給予分析。通過分析,使師生形成一種共鳴——實現(xiàn)祖國完全統(tǒng)一是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這樣不僅使學生對現(xiàn)實問題有了深刻的認識,還增強了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從而達到傳授基本理論知識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除了運用理論分析時事熱點外,還要關注本學科最新的知識,比如學習和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十八大報告有哪些新內容和新亮點,這些都要及時補充到課堂教學中去,結合教材向學生及時傳授與講解這些新內容,做到《概論》課教學內容上的與時俱進。
教材中的內容都是源于原著,沒有原著,教材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原著思想內涵更加豐富,更具指導性和魅力,所以,引導大家閱讀原著非常必要。教師可結合教學內容列出一些重點篇目及黨的一些重要文獻,讓學生廣泛閱讀,教師用一定時間對學生加以指導。在新學期的開始,教師就應該把與本教材有關的一些原著布置給學生,比如《馬克思恩格斯全集》、《毛澤東選集》、《鄧小平文選》、《江澤民文選》等,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興趣選擇閱讀。在講授具體章節(jié)結束后,教師除了布置教材推薦的閱讀書目外,還可以給學生介紹與此章節(jié)相關的一些原著篇目及會議文件讓學生選擇閱讀,這樣可以讓學生學習教材與閱讀原著同步進行。
通過閱讀,使學生在原有教材的基礎上對馬克主義中國化產生的時代背景、過程及精髓要旨有了更深的認識,增加了學生的知識面和學習教材的興趣,也使教材內容更加豐富,起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提高《概論》課教學效果是以課堂教學為主陣地、主渠道,但必須輔之以其它形式的實踐活動。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fā)展觀不僅是我黨幾代領導人集體智慧的結晶,更重要的是立足于我國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的實踐,要真正地掌握它也必須到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實踐中去。
在實踐教學課時上可以設計為總課時的20%~30%。在實踐教學形式上可以分為以下幾種形式,一是采取開展社會調查活動,撰寫社會調查報告。比如,在講授完社會主義改革與開放內容后,給學生布置了調研題目“從家鄉(xiāng)變化談發(fā)展”,讓學生利用假期,深入到生活實際,通過對家鄉(xiāng)政治、經(jīng)濟、文化和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的觀察,寫出調研課題。調研報告是學生運用所學的理論,通過觀察和分析社會現(xiàn)象的理論成果,這樣可以使學生在實踐層面上認同《概論》課,并對鮮活的《概論》課產生新的認識、新的感受、新的收獲。二是到企事業(yè)、機關、部隊、社區(qū)、農村、博物館、革命圣地、紀念館參觀學習。比如,在講授完社會主義現(xiàn)階段的分配制度時,我們組織學生到河南南街村進行實地參觀、考察,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三是舉辦理論小組的學習交流會、演講會和征文比賽活動。這樣可以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
《概論》課采用的是大班教學,每個教學班的學生都在上百名以上,如果教學方法陳舊,教學手段單一,就很難吸引學生,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為此,教師要以學生為主體,根據(jù)不同課程的內容和特點以及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思想實際,靈活運用多種方式方法去組織課堂教學。
當代大學生的思維十分活躍,接受新鮮事物比較快,喜歡主動參與,善于獨立思考。所以,教師應該找出一些課程中比較重要、學生比較關心、能夠引起討論的問題。比如“如何認識社會主義改造”、“如何理解社會主義本質”、“新時期出現(xiàn)收入分配差距擴大的原因及解決對策”、“如何加強黨的建設”、“對解決臺灣問題的幾點認識”等問題,讓學生展開討論,也可以分組進行辯論。這些問題與現(xiàn)實聯(lián)系緊密,能夠激發(fā)同學們的討論熱情,調動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鍛煉學生收集整理資料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提高其語言表達能力。
討論、辯論式教學開創(chuàng)了教師一人“獨唱”到師生“合唱”的局面。當然,在討論或辯論過程中,教師要注意進行啟發(fā)和誘導,使活動進一步深入。在活動結束時,還要做好總結工作,使學生對問題的認識進一步升華。
教師要根據(jù)教學的需要,結合教學的重點或難點,聯(lián)系實際,組織案例以講解理論?!陡耪摗氛n內容十分豐富,從歷史到現(xiàn)實,從理論到實踐,涉及政治、經(jīng)濟、文化、科技、教育、軍事、外交等各個領域,其中有些理論對于大學生來說較難理解?!凹埳系脕斫K覺淺,須知此事要躬行”,在教學過程中,如果我們能用現(xiàn)實生活中的實例來解釋這些抽象的理論,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這樣學生就比較容易接受,印象也會比較深刻。同時也引導學生用已學過的理論來解釋現(xiàn)實生活中的問題。比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用所學的理論分析“薄熙來事件”、“中國南海問題”、“朝韓問題”等大學生關注的國內外社會熱點、疑點問題,培養(yǎng)學生認識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案例式教學比一般的課堂討論更深入,更有針對性,更能與社會現(xiàn)實密切聯(lián)系。通過案例教學,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且還能增強他們運用知識的能力,從而提升《概論》課的教學效果。
當代大學生興趣廣泛、思維活躍、主體意識強,喜歡互動式教學模式。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創(chuàng)設問題的情境,精心設計問題的情景,不失時機地設置疑惑,引導學生積極地去探索。比如,在講授我國現(xiàn)階段的分配制度專題時,教師可以在分析目前我國存在的貧富差距的原因之后,緊接著提出如何解決這一問題,頓時就可以引起大家濃厚的興趣,課堂氣氛也可以活躍起來,大家會紛紛舉手發(fā)言,提出很多合理化建議。這樣,不僅使學生可以在輕松的氣氛中提高認識,還可以增強大家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起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就是在講課中,就一些重要的概念、人物、事件等問題,教師及時向學生提問,要求學生作答,這時候會出現(xiàn)兩種情況,一種是學生主動作答,另一種是沒人主動作答,需要教師點學生作答。如果有學生主動作了正確回答,就予以充分肯定,這樣可以增強學生學習的勇氣和信心。如果沒有學生主動回答,就要點名提問,回答不正確時,教師要給予補充回答。這種方法不僅可以測試學生原有的知識情況,最重要的是理清學生的思路,使學生能夠聚精會神地聽課。同時,針對某個重要問題可以給學生設問“為什么”,并留出一定的時間讓學生思考,并讓學生準備回答,這樣可以緩解學生聽課的疲勞,也可以使學生注意精力充分參與教學。
傳統(tǒng)教學模式僅憑“一張嘴”和“一支粉筆”就可以滿足課堂的需要,而事實證明這種“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嚴重阻礙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的發(fā)揮,已越來越不適合現(xiàn)代教育的發(fā)展要求,現(xiàn)代科技的發(fā)展,為《概論》課教學手段的創(chuàng)新提供了條件。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比如,將講授內容制作成課件,這樣可將活潑、形象、豐富的聲像、圖文、數(shù)表展現(xiàn)于學生眼前,增強了教學內容的可信度和說服力。這是傳統(tǒng)教學方式所無法比擬的,這樣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敏捷性,還可以增強教學信息的廣度、增強教學信息的感染力,從而提高《概論》課的教學效果。
此外,結合教學內容,在課件中可以插播視頻。歷史和政治方面的影視作品及專題片都比較多,教學過程中適當穿插一些影視作品,這便于把大量的事實生動、形象地展現(xiàn)給學生,使之通過直接的感官刺激,使學生加深了對有關理論的理解和認識,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了課堂的生動性,還提高了《概論》課的教學效果。
總之,《概論》課教學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要想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除了加強教師素質的提高、豐富教材內容和改革教學方法外,還應處理好幾個關系: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與科學發(fā)展觀之間的關系;《概論》課與高校其它思想政治理論課之間的關系;《概論》課與大學生整體素質提高的關系。
[1]王炳林.改進教學方法增強《概論》課教學的實效性[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7(10).
[2]余麗梅.對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教學改革的[J].赤峰學院學報,2010(11).
[3]陳慧.提高《鄧小平理論概論》課教學效果之途徑[J].廣東農工商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2(5).
[4]潘曄.“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課教學效果保障因素新探[J].中國農業(yè)銀行武漢培訓學院學報,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