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俠
(中共秦皇島市委黨?;A理論教研室 河北 秦皇島 066000)
毛澤東同志作為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戰(zhàn)略家和理論家,作為毛澤東思想的主要創(chuàng)立者,其思想的形成蘊含著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碰撞融合。沒有我們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精華,沒有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批判和繼承,則不可能形成具有中國民族特色和風格的毛澤東思想。探析中國傳統(tǒng)文化對毛澤東思想形成影響的具體表現(xiàn),有助于將毛澤東思想的研究引向深入。
一
眾所周知,毛澤東早年的求學經(jīng)歷,奠定了其深厚的傳統(tǒng)文化根基。對中國文學的熱愛和中國歷史的熟悉,成為毛澤東長期革命和建設生涯中享用不盡的巨大精神財富?!懊珴蓶|從青年到晚年,熟讀《詩經(jīng)》,靈活引用,對《詩經(jīng)》的有關評論,揭示了《詩經(jīng)》闡述學的本質規(guī)律,提出了詩經(jīng)學研究的一系列重要課題?!盵1]從《詩經(jīng)》到《楚辭》,從唐詩到宋詞,毛澤東在中國傳統(tǒng)文學的知識海洋里盡情地吮吸。正是由于早年對于中國傳統(tǒng)文學的學習,才造就了毛澤東這樣一位偉大的詩人,我們所熟知的《沁園春·雪》和《長征·七律》等便是這方面的代表。對于中國歷史的熟悉,也是毛澤東這位共和國偉大領袖的又一鮮明特點。無論是戎馬生涯的革命戰(zhàn)爭年代,還是共和國成立后的和平建設年代,終其一生,毛澤東都沒有中斷過對中國歷史的學習?!抖氖贰?,特別是《資治通鑒》和《容齋隨筆》,毛澤東一直帶在身邊,從中學習治國理政的有益經(jīng)驗?!爸房梢灾d替,可以察得失?!敝袊@樣一個擁有五千年燦爛歷史文化的文明古國,毛澤東善于從歷史中學習,也不斷將歷史上好的治國措施和理念運用到現(xiàn)實中去,接受實踐的考驗。
道家文化的深厚底蘊也給了毛澤東以智慧的靈感。老子的“道”,莊子的“逍遙游”等觀念,對毛澤東人格情懷的形成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暗兰椅幕駝t造就了毛澤東飄逸灑脫的浪漫主義詩人情懷?!盵2]此外,先秦墨家文化對毛澤東人格精神的培育和毛澤東思想的形成也有著重要影響?!皬娜烁窬裆现v,他(指毛澤東)那種任俠仗義的豪杰品性,身體力行的實踐精神,勤儉苦拙的生活作風,重質輕文的價值取向以及伴隨著他一生的革命道路,都與墨家文化有關?!盵2]毛澤東所處的湖南,自古就有著俠義精神的種子,加上受墨家“兼愛”思想的影響,更加奠定了其俠義精神的深厚基礎。這也可以從少年毛澤東利濟天下蒼生,以天下為己任的偉大理想抱負中得以體現(xiàn)。青年毛澤東立志走出韶山?jīng)_繼續(xù)求學,在離家赴湘鄉(xiāng)縣立東山高等小學求學前夕,寫了一首《贈父詩》,“孩兒立志出鄉(xiāng)關,學不成名誓不還。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學好知識,報效國家,正是毛澤東任俠仗義的豪杰品格,才最終成就了毛澤東的偉大事業(yè)。墨家的“節(jié)用”思想也對毛澤東有著深刻影響,形成了毛澤東勤儉苦拙的生活作風。不僅他本人如此,毛澤東還號召全國人民一起,共同反對鋪張浪費,提倡節(jié)儉節(jié)約的生活作風。在軍事領域里,毛澤東對古代軍事理論遺產(chǎn)的繼承和運用最為出色。他潛心研讀《孫子兵法》、《孫臏兵法》、《戰(zhàn)國策》、《漢書》、《三國演義》以及曹操、岳飛等人的軍事論著,充實、豐富了中國革命戰(zhàn)爭的軍事理論。毛澤東在《中國革命戰(zhàn)爭的戰(zhàn)略問題》、《論持久戰(zhàn)》、《戰(zhàn)爭和戰(zhàn)略的問題》等一系列縱論戰(zhàn)略的專著中,廣泛地征引古代史書與兵法,總結革命戰(zhàn)爭的經(jīng)驗,推陳出新,繼承和發(fā)展古代軍事辯證法思想,以豐富中國革命戰(zhàn)爭的軍事理論。如在《中國革命戰(zhàn)爭的戰(zhàn)略問題》一文中,毛澤東寫道:“春秋時期,魯與齊戰(zhàn),魯莊公起初不待齊軍疲憊就要出戰(zhàn),后來被曹劌阻止了,采取了‘敵疲我打’的方針,打勝了齊軍,造成中國戰(zhàn)爭史中弱軍戰(zhàn)勝強軍的名戰(zhàn)例?!边€援引歷史學家左丘明對此的專門敘述。另外,毛澤東在其軍事著作中還引用了諸多的古代戰(zhàn)例,《中國革命戰(zhàn)爭的戰(zhàn)略問題》一文有38處注釋,其中11處引用中國古代軍事成功的戰(zhàn)役,如晉楚城濮之戰(zhàn)、圍魏救趙之戰(zhàn)、楚漢成皋之戰(zhàn)、韓信破趙之戰(zhàn)、袁曹官渡之戰(zhàn)、吳魏赤壁之戰(zhàn)、秦晉淝水之戰(zhàn)等,正是中國古代的軍事理論的深厚滋養(yǎng),中國革命才能不斷地從勝利走向勝利,也造就了毛澤東這樣一位偉大的軍事奇才,形成了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毛澤軍事思想理論。
二
毛澤東用辨證的否定觀對待一切事物,早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就指出了“全盤西化是一種錯誤的觀點”,他告戒全黨,“決不能生吞活剝地毫無批判地吸收一切外國的東西”[3](P707)在對待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上,他說:“今天的中國是歷史的中國的一個發(fā)展,我們是馬克思主義的歷史主義者,我們不應當割斷歷史。從孔夫子到孫中山,我們應當給以總結,承繼這一份珍貴的遺產(chǎn)”。[3](P533)毛澤東為我們作出了批判地繼承的典范。
一是毛澤東提出了“為人民服務”的思想,使傳統(tǒng)的“為公”思想升華到新的高度。
以往的“為公”、“至公”、“大公”等思想,都是建立在私有制基礎上的,帶有剝削階級的偏見和局限。私有制基礎上的公,是剝削階級少數(shù)人的公,不包括廣大勞動人民的利益在內(nèi),且以犧牲勞動人民的利益為前提,是不徹底的。雖然也以“為公”的形式出現(xiàn),但私有制度不消滅,是不可能實現(xiàn)什么“天下為公”的。社會主義公有制的建立,使勞動人民不僅從經(jīng)濟上翻了身,思想上也發(fā)生了飛躍,“天下為公”才獲得了真正的意義。這個公就是毛澤東同志提出的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就是張思德、雷鋒等同志的“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那種真誠一貫地自覺地行動。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成為黨的宗旨,軍隊的宗旨,全國人民的統(tǒng)一意志,成為震撼人心的全社會的政治意識、道德倫理意識。正是這種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和宗旨,把傳統(tǒng)的“為公”思想,升華到新的高度。
二是毛澤東提出了“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使“死而不亡者壽”具體化、積極化。
“死而不亡者壽”是老子提出的。如果我們拋開這種唯心主義世界觀不談,從積極的、辯證發(fā)展的角度來認識生死關系便會發(fā)現(xiàn),“死而不亡者壽”在追求一種精神,一種與天地共存的精神。這種精神并不是不能追求到的。現(xiàn)實世界也的確如此。毛澤東在《為人民服務》中講:“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替法西斯賣力,替剝削人民和壓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鴻毛還輕”。這不僅表現(xiàn)了一位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所堅持的“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是死得其所”的積極樂觀、蓬勃向上的人生觀,生死觀,同時也使“死而不亡者壽”的消極避世的生死觀獲得了新的內(nèi)容。
三是毛澤東提出了“愛國主義就是國際主義在民族解放戰(zhàn)爭中的實施”,將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結合起來的思想,使歷史上的愛國主義得到升華。歷史上的愛國主義有多種表現(xiàn)形式:昭君出塞、文姬歸漢、文成公主進藏是一種愛國主義;蘇武牧羊,不食敵國一粒糧是一種愛國主義;李白花甲之年從軍是一種愛國主義;岳飛父子在風儀亭雙雙自縊也是一種愛國主義;文天祥、戚繼光、鄧世昌臨危不懼,抗擊侵略,視死如歸,都是愛國主義的表現(xiàn)。歷史上的愛國主義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這就是:愛國的志士勇士們,赴湯蹈火,死不旋踵。因此,歷史上的愛國主義都帶有一種封建的愚忠的色彩,乃至鎮(zhèn)壓農(nóng)民起義,破壞農(nóng)民戰(zhàn)爭也是一種愛國主義。我們固然不能因為他們愛的是封建帝國,是剝削階級的國家不是我們社會主義國家就否定他們的愛國主義精神,但這種愛國主義與無產(chǎn)階級的國際主義的愛國主義相比,畢竟不可同日而語。毛澤東說:“愛國主義具體內(nèi)容,看在什么樣的歷史條件下來決定。有日本侵略者和希特勒的‘愛國主義’,有我們的愛國主義。對于日本侵略者和希特勒的所謂‘愛國主義’,共產(chǎn)黨員是必須堅決地反對的。日本共產(chǎn)黨人和德國共產(chǎn)黨人都是他們國家的戰(zhàn)爭的失敗主義者?!盵3](P530)這就是共產(chǎn)黨人主張的國際主義的愛國主義,這種愛國主義才是歷史上最崇高的。
四是毛澤東提出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為古代知行觀賦予了新的內(nèi)涵“實事求是”是毛澤東思想的精髓,它不僅是運用馬克思主義原理對中國革命經(jīng)驗作出的理論概括,而且也是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批判繼承?!皩嵤虑笫恰笔侵袊糯痪涑烧Z,原出自班固的《漢書·河間獻王傳》。班固為西漢景帝的兒子河間獻王劉德作傳,稱其“修學好古,實事求是”。本意是做學問要注重事實根據(jù),材料考訂要詳實,務求得到正本,這樣才能得出準確的結論。他們講求的“實事求是”立意不盡相同,但都包含著力求對客觀實際和思維活動規(guī)律作出正確反映的意向,代表了那種為學治事注意從實際出發(fā),詳盡地占有材料的優(yōu)良文化傳統(tǒng)。毛澤東對實事求是第一次作出了馬克思主義的解釋。關于其內(nèi)涵,毛澤東在《改造我們的學習》一文中,作了如下闡述:“‘實事’就是客觀存在著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觀事物的內(nèi)部聯(lián)系,‘求’就是去研究。我們要從國內(nèi)外、省內(nèi)外、縣內(nèi)外、區(qū)內(nèi)外的實際情況出發(fā),從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規(guī)律性,即找出周圍事變的內(nèi)部聯(lián)系,作為我們行為的向導?!边@段話繼承了“事即物”“是即理”的傳統(tǒng)觀點,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對實事求是作了馬克思主義的解釋,使這一命題的內(nèi)涵和外延都發(fā)生變化,它所代表的是一種新的學派和思想路線。“實事求是”成為我們黨的根本思想路線和毛澤東思想的精髓,對指導中國革命和建設起了重要的作用。以實事求是為核心的思想路線不僅在中國革命時期起過指導作用,也是我們當前進行改革開放,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精髓。
總之,毛澤東幾乎在一切領域都以批判的繼承的筆觸,提出了自己獨到的見解。他對孔孟之道進行了激烈的批判,但他對儒家的教育方法和教學原則又十分欣賞,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十大教育原則。他批判老子的消極無為的唯心主義,又吸取他深刻的辯證法思想。他贊賞法家的法制,又強烈地批判其封建專制。他提出全面學習西方,又要求一定要分辨精華與糟粕,吸取精華,剔除糟粕。他提出繼承祖國的優(yōu)秀文化遺產(chǎn),又強調“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要求文化為社會主義工農(nóng)兵服務。他十分注重政治領域的兩個階級、兩條道路的斗爭,又最早提出四化目標,提倡發(fā)展經(jīng)濟,以經(jīng)濟的振興來振興中華——這就是巨人毛澤東。
[1]牟玉亭.毛澤東與詩經(jīng)[J].毛澤東思想,2009(2).
[2]白燕等.毛澤東人格理想與實踐的墨學淵源[J].毛澤東思想,2005(2):22.
[3]毛澤東選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