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古代少數(shù)民族文論與漢族文論族別比較研究

2013-04-11 07:02金乾偉楊樹喆
關鍵詞:文論漢族彝族

金乾偉,楊樹喆

(廣西師范大學 文學院,廣西 桂林 541006)

古代少數(shù)民族文論與漢族文論族別比較研究

金乾偉,楊樹喆

(廣西師范大學 文學院,廣西 桂林 541006)

古代少數(shù)民族文論是中華文化的整體格局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其獨特的民族與審美特色與漢族文論相融相進,二者在宗教意識、思維方式、審美心理、載體表現(xiàn)、文藝功能、敘事表達等方面的族別研究有著鮮明的不同,古代少數(shù)民族文論有著獨特的、完整的理論體系、獨特的學術價值,因而也有著無可替代的歷史地位。

古代;少數(shù)民族文論;漢族文論;族別研究

郭紹虞先生在1980年11月5日《人民日報》撰文,他實事求是地分析了當時我國多民族文藝理論研究現(xiàn)狀:“較多注意漢民族的理論而較少注意兄弟民族的理論。這種情況,近年來已有所改變……兄弟民族的文藝理論也有所發(fā)現(xiàn)。但是,總的說來,這方面的工作還做得不夠,還需要有人去進一步從事這方面的研究。”[1]并語重心長地指出了工作研究的重心,即強調(diào)兄弟民族文論研究的重要性,也就是強化少數(shù)民族文論研究的緊迫感。

當今電子信息時代,全球化文明交流更加緊密。如何以優(yōu)秀的中華文化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是考驗新世紀以來在中華文化的整體格局中,如何總結(jié)漢族文化和兄弟民族文化融合、互滲的總體成果。同樣道理,具體到文化之一的文論研究也要形成這樣的格局,也就是說,研究漢族文論離不開兄弟民族對漢族文論的會通、推動,研究兄弟民族文論也要結(jié)合各個民族和漢族文論的對話、汲取。由此,就能讓新世紀的中國文論自信地在西方文論與東方文論比較研討中,漢族文論與兄弟族別文論學習參照中,充分體現(xiàn)出中華文化多元一體的本土特色并邁向前所未有的輝煌。

彭書麟教授《世界從整一多元看少數(shù)民族文藝理論的獨特性》明確了少數(shù)民族文論特有的學術價值:“整一和多元,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文藝理論的共性和個性。由于地域、經(jīng)濟條件的差異,哲學、宗教影響的不同,少數(shù)民族文藝理論表現(xiàn)出了獨特的價值。在少數(shù)民族文論和漢族文論的比較中,可以把握少數(shù)民族文藝理論的特點,即具有獨特的理論體系,鮮活生命力的藝術起源觀點;強調(diào)藝術的情感性和人性的追求;以神秘的“傳真佛語”方式強調(diào)文藝的神圣無可辯駁性,以及民間文論的原生態(tài)特殊性。”[2]就是存在著這樣的文論特性,王佑夫主編《中國古代民族文論概述》也看到了類似問題:“古代少數(shù)民族文論遺產(chǎn)中,許多用漢語寫成的各種式樣的著作,其實早已不同程度地受到重視。但是古往今來的研究者們對這類著作,大都僅僅看到了它們于漢族文論同質(zhì)的一面,而忽視了他們異質(zhì)的一面。換言之,僅僅簡單地把它等同于漢族文論,從未從民族的角度細察探幽,指陳歸屬?!盵3]3這就是注重少數(shù)民族文論的獨特性,針對其存在的生態(tài)土壤、情感價值、話語體系都要好好挖掘、系統(tǒng)總結(jié)。

那么,少數(shù)民族文論與漢族文論族別有哪些不同呢?

(一)少數(shù)民族文論大多帶有各自鮮明的宗教特色,漢族文論貫通儒家思想為旨歸。古代少數(shù)民族,除整個族群信仰伊斯蘭教、佛教、薩滿教等宗教的民族外,那些歷史上和漢文化互動較多的民族,雖說明顯吸納了儒、道等中原文化,但也因為地域偏遠、生活自足等社會發(fā)展擁有更多的獨特空間,自然傳承了濃厚的原有的原始宗教信仰。他們的上層建筑與經(jīng)濟基礎無不凸顯宗教的力量,同樣宗教意識也左右著少數(shù)民族社會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文學是源于社會生活、超越社會生活的審美反映,而宗教本身又是整個社會生活基礎上精神生活的投射和寄托,相對而言,更為人們喜聞樂見的文學藝術就成了完成這一功能的最佳載體。這樣,無論是反映社會生活,抑或是反映精神主體,都脫離不開包含文藝種子的宗教??梢哉f,少數(shù)民族文論不可避免打上宗教的印記。諸如關于文學起源功能、內(nèi)容形式、創(chuàng)作靈感、作家修養(yǎng)和批評鑒賞等文藝理論問題中都有所體現(xiàn)。維吾爾族優(yōu)素甫·哈斯·哈吉甫《福樂智慧》開頭就贊頌賦予知識和智慧的真主:“全能的真主,超絕一切,感恩和贊美全歸功于我主。/至大、至強、至尊的真主,創(chuàng)造繁衍了世間的萬物?!盵4]4藏族第五世達賴阿旺·羅桑嘉措《西藏王臣記》開頭總要祈頌佛祖和妙音天女的加持,虔誠信仰激發(fā)出濃濃詩意用文字演奏出佛祖西天才能聽取的動人妙音:

“從金剛持顯現(xiàn)的身相,

善知識明鏡般的心房,

流出如歌舞美妙的言教,恩德之光,

說到五明學處,

妙音仙女來相迎,嬉笑洋洋?!盵3]22

傣族祜巴勐在《論傣族詩歌》說“正是如此,佛祖巡視全球以后,才寫出了經(jīng)書《列羅龍》來,沒有佛祖一百年的巡視,就不可能有今天長達二十二冊的語言,沒有足夠的《列羅龍》的語言,就寫不出偉大的《吾沙麻羅》和《大火燒天》的歌來?!盵5]223不難看出,維族藏族傣族頌贊真主、佛祖,并視其為文藝創(chuàng)作的動力和源泉。彝族文化也是如此:“畢摩們以詩撰經(jīng)、以詩著文、以詩紀史、以詩宣教 , 主要都是為了便于在彝族傳統(tǒng)社會儀式生活中的記憶和誦唱而充分利用了詩歌語言藝術的手段。”[6]11畢摩與經(jīng)籍詩學同構(gòu)成為主導彝族人日常生活的文化,體現(xiàn)了宗教和文學的結(jié)合。少數(shù)民族文論鮮明的宗教特色是漢族文論所沒有的,漢族文論以四書五經(jīng)進而十三經(jīng)貫穿華夏兩千年歷史,即使有道、佛兩家思想極大影響,也仍然呈現(xiàn)出“修齊治平”積極進取的儒家入世思想,成為維護大一統(tǒng)、社會倫理秩序強大的思想利器。

(二)思維方式之異同。古代少數(shù)民族文論和漢族文論,共性都重視審美關照與內(nèi)心感悟。漢族文論在魏晉玄學影響下,文人生命覺醒的自覺行為就是積極探討文學本質(zhì)問題,對創(chuàng)作經(jīng)驗的總結(jié)也側(cè)重于內(nèi)心感悟,這從劉勰的《文心雕龍》 “原道”為起篇就開宗明義表達了對“道”的探究:“文之為德也大矣,與天地并生者何哉!夫玄黃色雜,方圓體分,日月疊璧,以垂麗天之象;山川煥綺,以鋪理地之形;此蓋道之文也?!盵7]9形象的論述給以文學崇高的地位和價值。葉燮的專著《原詩》:“詩始於三百篇,而規(guī)模體具於漢。自是而魏,而六朝、三唐,歷宋、元、明,以至昭代,上下三千餘年間,詩之質(zhì)文體裁格律聲調(diào)辭句,遞升降不同,而要之,詩有源必有流,有本必達末;又有因流而溯源,循末以返本。”[8]3對詩歌發(fā)展正本清源作系統(tǒng)總結(jié),也是從文學本質(zhì)入手總結(jié)其規(guī)律。比較而言,少數(shù)民族文論較少探討文學本質(zhì)等根本性的問題。在創(chuàng)作方面,古代漢族文論,強調(diào)“形”與“神”的統(tǒng)一,認為外在的客體“形”要自在地服務于主體情感的“神”。漢族古代的詠物詩,通常采用借物抒情的手法,就是詩人將自己主觀審美情思滲透于字里行間描述的客觀景物之中。杜甫《曲江二首(其一)》:

一片飛花減卻春,風飄萬點正愁人。

且看欲盡花經(jīng)眼,莫厭傷多酒入唇。

江上小堂巢翡翠,苑邊高中臥麒麟。

細推物理須行樂,何用浮榮絆此身。

“一片飛花”到“風飄萬點”,正是心傷欲醉,客觀以酒解愁,實則反映詩人歷史之感與興亡之嘆。

少數(shù)民族文論,雖然大都強調(diào)觸景生情的審美感悟,但是主觀上卻認為情景可分,就是承認情和景都有獨立的審美價值。如彝族文論家漏侯布哲《談詩說文》:

這里所說的,所說的色彩,

天上顯現(xiàn)的,有象就有色;

地上的萬物,無物不呈彩。

有的色彩呀,見色就有物;

有的色彩呢,有影沒有形——[4]415

天上的萬物,萬物都有彩;

天空中一切,一切都有色。

既有色和彩,它便都有影,

它便都有魂。[4]420

把色彩從具體景物中展開描述,有客觀景物的 “物”、“色”、“彩”構(gòu)成的“詩影”主觀判斷就有“魂”,也不一定非要有詩人情感的投入。這些反映了少數(shù)民族具有不同于漢族文論的思維特點。

(三)從審美心理看,漢族文論受到儒家溫柔醇厚詩教的影響,形成一種中庸平和的審美情趣,以文質(zhì)彬彬為美。比如由民間采集的《詩經(jīng)》“風之始”男女戀歌《關雎》篇,成為“樂而不淫,哀而不傷”(《論語·八佾》)詩教典范,《毛詩序》引申它為贊美“后妃之德”,不如此附會不足以顯示“正始之道,王化之基”。[9]還有“《詩》三百首,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备叨雀爬ń?jīng)典語句“思無邪”定下了儒家文論確認的基調(diào)。[10]少數(shù)民族審美心理則呈現(xiàn)多樣化的自為狀態(tài)。伊斯蘭維吾爾族以“智慧”為美;信仰佛教的藏族以“圓滿”為美。少數(shù)民族喜愛表現(xiàn)真性情的藝術,反映在文論上就突出了情感的原生性和自在性,以質(zhì)樸真實為美。以歌圩文化著稱的壯族對于歌謠有自己的認識:

男:想起畫眉聲,丟碗出門庭,

三天不吃飯,也要尋歌吟。

女:生不為富貴,死不為金銀,

哥妹活在世,全為甜歌聲。[11]

借助男女情歌形式就把詩歌(山歌)情感宣泄、遵循“甜歌聲”美學觀自然流露出來了。

唐代龜茲《獅子舞》在中原和西北原民族地區(qū)演出完全不同的遭遇就能說明審美接受的不同心理?!丢{子舞》是由天竺、波斯傳入加以改進的,獅子又是龜茲族人崇拜的神獸,當?shù)厝朔浅O矏圻@種歌舞藝術??墒窃谥性莩鍪芙?,原因就是《獅子舞》以裸露形體、狂吼勁舞為藝術特征被漢族文化排斥。漢族儒家素以“約之以禮”——奉中和之音、文德之舞為正宗?!爸惺兰o的人似乎過著兩種生活:一種是常規(guī)的、十分嚴肅而緊蹙眉頭的生活,服從于嚴格的等級秩序的生活,充滿恐懼、 教條、 崇敬、 虔誠的生活; 另一種是狂歡廣場式的自由自在的生活,充滿了兩重性的笑,充滿了對一切神圣物的褻瀆和歪曲,充滿了不敬和猥褻, 充滿了同一切人一切事的隨意不拘的交往?!盵12]受此啟發(fā),不難明白少數(shù)民族的裸露形體,狂歌跳躍的場景,他們更向往的是自由自在的藝術王國里保持本真的性情,真實情感自然釋放,而不是漢族自覺于嚴格禮教的約束和審美心理禁錮。

(四)載體表現(xiàn)明顯不同。有兩種形式,一是古代少數(shù)民族文化以口頭文學為主要傳承載體,而漢族文化以書面語為主;另一方面,“古代少數(shù)民族文化遺產(chǎn)中,存在著一種多學科(包括文論)相互交叉、相互滲透的理論著作?!盵3]4古代少數(shù)民族文化雖然是極其豐富,往往以文學形式囊括各門知識,載體內(nèi)容包羅萬象,“文學”范疇比漢族寬泛得多,漢族文論相對集中。

口頭文學是少數(shù)民族文化主要表現(xiàn)載體,這和漢族文化書面?zhèn)鞒写嬖跇O大不同。這種稱為初級形態(tài)的口頭文論在很多沒有文字的兄弟民族中非常多見,其物質(zhì)載體往往是本民族口頭語言,甚至可能沒有文字。哪怕今天漢族之外人口最多的壯族,在歷史上也是長時間沒有自己的書面文字,很多神話、傳說、歌謠等都蘊藏在口頭文學中流傳。“百張好樹葉,難湊花一朵;千百本厚書,不比《布洛陀》。”[13]131在歷代壯族人的心目中,創(chuàng)世大神和男始祖“布洛陀”占有特殊位置,也一直靠口頭流傳為主,對于布洛陀神話及其史詩整理翻譯出版,方始于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九十年代覃承勤出版的《布洛陀經(jīng)詩》為史詩代表,有五千行之多,計有七篇:造天地、造人、造萬物、造土官皇帝、造文字歷書、倫理道德、祈禱還愿等,是壯族原始時代社會生產(chǎn)、勞動生活、宗教信仰等的歷史教本和百科全書。其他兄弟民族大多文化傳承,過去也大都是口頭流傳。

載體內(nèi)容不同,少數(shù)民族文化載體更多的容納各種知識為內(nèi)容。維族《福樂智慧》不僅是一部長達一萬三千多行的敘事詩,而且在詩歌的形式中也包括了社會,政治,經(jīng)濟,哲學,宗教,歷史等知識。正如作者在《序言之二》中所說:“此書的價值十分珍貴,對于求知者是知識的大海?!盵4]5在彝族典籍中,各種知識諸如歷史、文學、經(jīng)文、醫(yī)藥、工藝制作等等都是用詩歌的形式來表達的。如彝族舉奢哲《彝族詩文論》,既談了詩歌創(chuàng)作,經(jīng)書的寫作,又談了歷史和醫(yī)學的寫作,還談了工藝制作。也可以稱得上是一部彝族百科全書。蒙古族文論家哈斯寶在《新譯紅樓夢》第十八回指出:“本回評論畫法的一段已壓過《芥子園》、《十竹齋》,評論藥性的一段不下于《醫(yī)宗必談》、《壽世保元》。作者真是無所不能,無所不曉”。[3]246這里,熱衷的不僅是《紅樓夢》包羅萬象,還是蒙古族文論對于畫法、醫(yī)藥等知識的由衷贊頌。

顯然少數(shù)民族的文論思想,往往并不僅僅是對“文學”的特性和規(guī)律進行概括,而且也適用于別的知識領域。那么,作為對“文學”的理性認識和直覺感悟的古代少數(shù)民族文論,就算口頭流傳也包含著他們社會、歷史、宗教、醫(yī)藥、手工制作等門類齊全的百科知識,是研究和認識兄弟民族難得第一手資料。

(五)文藝功能不同。談到文藝功能,往往是指以塑造什么人為參照,漢族文論側(cè)重塑造的是理性的人,道德的人,乃至具有強烈的政治功利的人;梳理我國文學理論批評發(fā)展歷程,孔子、孟子樹立的儒家觀念,到漢代尊為獨家社會意識延續(xù)近代,主要強調(diào)“文以載道”揚善懲惡的教化功能,形成了儒家為主流的傳統(tǒng)文藝社會功利觀。對少數(shù)民族文論評判要有歷史語境的著力點,可分為上層精英和底層民間兩類,有“陽春白雪”和“下里巴人”之別。清朝皇帝玄燁是“以文治世”上層精英著稱,他在《詩經(jīng)傳說匯纂》中說 ,詩三百篇是“治世之大經(jīng)”,又在《日講詩經(jīng)解義序》中對詩教的社會作用作了總結(jié)性的概括,“政教典禮 ,紀綱法度”,“感通于上下之間,鼓舞于隱微之地 ,使人從善遠惡”。讀者“觀其美刺 ,而善惡之鑒昭”……“觀其升歌于廟,朱弦象管之所喝咀,而祖功宗德之具在?!盵3]80元代西域色目人辛文房、清代壯族詩人鄭獻甫、白族學者王崧都贊同文學的經(jīng)世教化作用。當然,深受儒家熏陶的少數(shù)民族文人也有例外,明代回族人李贄高呼:“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茍童心常存,則道理不行,聞見不立,無時不文,無人不文,無一樣創(chuàng)制體格文字而非文者;詩何必古選,文何必先泰?!盵14]以“童心”比喻,強調(diào)文章有真實生活的真情感,并對儒家思想對文人束縛無情抨擊,祈求保持獨立自我人格的審美創(chuàng)造力。對于少數(shù)民族“下里巴人”式民歌、史詩、諺語、故事、傳說等體現(xiàn)出來的原生態(tài)的樸素文論,“以文化持有者內(nèi)部的眼界去看其文化”[15],不難發(fā)現(xiàn)較于漢族文論,少數(shù)民族文論凸顯的人性精神更多著眼感性的人,情感的人,富有生命的血肉豐滿的人:

天上星星亮了,月亮掛上了村頭。

……

看看客人是男是女的。

要是男的呵,

我叫我的妹妹來和他唱歌;

要是女的呵,

頭一個約定和她唱歌的就是我。[13]235

(六)表達方式,特別是敘事方面有很大差異。我國歷史上特別以唐詩聞名而被譽為詩歌大國,但是漢族詩歌長于抒情,詩論也集中于詩意情感的闡發(fā),甚至文論也是以形象的詩一樣句子作結(jié)。由開山綱領“詩言志”說,到陸機《文賦》“詩緣情”、鐘嶸《詩品》、司空圖《二十四詩品》、嚴羽《滄浪詩話》、葉燮《原詩》到近代王國維《人間詞話》,可謂一脈相承,均是就情與志、抒情詩建構(gòu)詩學體系。漢族敘事詩創(chuàng)作較大影響的也是少見,而少數(shù)民族卻使敘事詩大放異彩,藏族《格薩爾》(100萬行)、柯爾克孜族《瑪納斯》(20萬行)、蒙古族《江格爾》(10萬行)傳統(tǒng)稱為三大史詩,成為世界文學寶庫中的一流佳作,就這少數(shù)民族口頭傳承的三大詩史——敘事詩就填補了漢族敘事詩創(chuàng)作的不足,更宣告了我國并不是缺少史詩,而是世界一流的史詩大國。關于敘事詩論,彝族的詩學填補了漢族文論的缺失,和西方文論敘事話語強調(diào)的人物、情節(jié)、環(huán)境非常相似:

“不論流傳的,還是現(xiàn)編的,

都要能夠呀,能夠表現(xiàn)出,

事件的真相,人物的活動,當時的環(huán)境 ……”[16]

對于彝族兩部詩學《彝族詩文論》、《論彝詩體例》論述 “故事”文學的特性,有學者劃分四個方面進行了系統(tǒng)總結(jié):1.經(jīng)文。屬為做齋、祭祖、祈鑲、驅(qū)妖逐怪、節(jié)慶典禮等場合寫作的“敘事詩”。要求和特點是“經(jīng)文不押韻,經(jīng)文不相扣,經(jīng)文不諧聲”。“敘事要真實”。2.記事詩。特點在于敘寫事件發(fā)生、發(fā)展、變化的過程,要求將“事情怎發(fā)生?當時啥變化?都要記清楚,事物要突出”。3.書寫詩。行文自由,無韻,要求“敘事要明白”。4.祭事詩。用在熱鬧歡樂場合,無韻,自由,要求“讀來都順暢。”[17]

由此可見,敘事表達,少數(shù)民族不僅在創(chuàng)作上獨占鰲頭,而且在敘事文論方面也是有著系統(tǒng)的、深刻的洞見。

古代少數(shù)民族文論有著獨特的、完整的理論體系、獨特的學術價值,因而也有著無可替代的歷史地位。許多有識之士已付出了科研的實際行動,1987年,出版了第一部綜合性的少數(shù)民族文藝論著選《中國歷代少數(shù)民族文論選》,編入了李贄、海瑞、蒲松齡、鄭獻甫、元好問、辛文房等民族身份不為人注目的文人文論,收錄了有文字的藏、維、彝等族的《西藏王臣記》、《福樂智慧》、《彝族詩文論》等。1989年,出版了《中國少數(shù)民族古代美學思想資料初編》,第一次從民族文字譯成漢文全文發(fā)表的有蒙古族《〈青史演義〉簡楔》、《〈西游記〉回批》,藏族《詩鏡》、《畫像量度經(jīng)》等,維吾爾族《詩論》等,納西族《跳神舞蹈規(guī)程》、《舞蹈來歷》等。1990年,又相繼推出古代彝族理論家撰著的《論彝詩體例》、《彝詩例話》、《彝詩史話》、《詩音與詩魂》、《論彝族詩歌》等漢文譯本。特別值得強調(diào)的是,2005年《中國少數(shù)民族文藝理論集成》出版,跨越了我國兩千年來的歷史,相當全面展示了漢族外的55個少數(shù)民族,190余位文論家的300余篇(部) 逾百萬字的重要文獻。不僅拓寬了中國古代文論的研究領域,還自覺擔當了研究少數(shù)民族文論的學術使命。

少數(shù)民族文論與漢族文論族別研究有著特別的意義?!拔覀兊纳罘绞皆节呁唬覀儗Ω顚拥膬r值觀,即宗教、語言、藝術和文學的追求也就越執(zhí)著。在外部世界變得越來越相似的情況下,我們將愈加珍視從內(nèi)部衍生出來的傳統(tǒng)的東西?!盵18]141也就是說,面對日益加劇的全球化趨勢,都在努力發(fā)掘、保持、高揚自身民族的、文化的、語言的、習俗的乃至宗教的特色,因為,“人類越強烈地感到大家居住在同一個星球上,就越需要各種文化具有各自的傳統(tǒng)特點?!盵18]184-185包括五十六個民族在內(nèi)的中華文論大廈的現(xiàn)代構(gòu)建,將在此有機的動態(tài)平衡的文化語境中實現(xiàn)。

[1] 郭紹虞.建立具有中國民族特點的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N].人民日報,1980-11-05.

[2] 彭書麟.世界從整一多元看少數(shù)民族文藝理論的獨特性[J].民族文學研究,2007(4).

[3] 王佑夫.中國古代民族文論概述[M ].北京:中央民族學院出版社,1992.

[4] 彭書麟,于乃昌,馮育柱.中國少數(shù)民族文藝理論集成[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5] 優(yōu)素甫·哈斯·哈吉甫.福樂智慧[M].郝關中,張宏超,劉賓,譯.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

[6] 巴莫曲布嫫.鷹靈與詩魂:彝族古代經(jīng)籍詩學研究[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1.

[7] 周振甫.文心雕龍今譯[M].北京:中華書局,1986.

[8] 葉燮.原詩[M].霍松林,校注.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79.

[9] 程俊英,蔣見元.詩經(jīng)注析[M].北京:中華書局,1991:2.

[10] (漢)鄭玄注.論語正義[M].劉寶楠,注.上海:上海書店,1986:21.

[11] 中國民間文學集成編委會,等.中國歌謠集成·廣西卷[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8.

[12] 巴赫金.詩學與訪談[M].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170.

[13] 周作秋,黃紹清,歐陽若修,等.壯族文學發(fā)展史[M].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2007.

[14] 買買提·祖農(nóng),王戈丁,王佑夫.中國歷代少數(shù)民族文論選[M].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1987:48.

[15] 劉大先.當代少數(shù)民族文學批評:反思與重建[J].文藝理論研究,2005(2).

[16] 舉奢哲,阿買妮,等.彝族詩文論[M].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88:13.

[17] 沈嘉澤.彝族詩學的經(jīng)典論著[J].貴州民族研究,1990(1).

[18] (美)約翰·奈比斯特,等.2000年大趨勢[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0.

責任編輯:毛正天

2013-05-20

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民眾口頭創(chuàng)作與族群文化品性——壯族民間文學的文化透視研究”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06XZW013)。

金乾偉(1974- ),男,山東臨沂人,主要研究方向民間文學;楊樹喆(1963- ),男,壯族,廣西扶綏人,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高等教育教學管理、區(qū)域民俗學與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保護。

I207.9

A

1004-941(2013)05-0066-04

猜你喜歡
文論漢族彝族
彝族海菜腔
彝族養(yǎng)蠶人蘇呷色日的致富啟示
彝族蕎粑粑
Study on Local Financial Supervision Right and Regulation Countermeasures
從隱匿到重現(xiàn):中國新時期西方文論知識資源的流變
A Review of Studies since the 1980’s on the Tieto-urman Song of the White Wolf
“古代文論現(xiàn)代轉(zhuǎn)換”的回顧與審視
改成漢族的滿族人
國家視野中的河湟漢族
古代新疆漢族學習其他民族語言現(xiàn)象說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