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教條主義研究綜述

2013-04-11 18:49
關鍵詞:教條主義教條根源

劉 保 民

(陜西理工學院 經濟與法學學院, 陜西 漢中 723000)

關于教條主義的研究,從學術成果來看,主要以期刊論文為主,經檢索近五年約有三千余篇,碩士博士學位論文以教條主義為主題進行研究的為數較少,約幾十篇,著作方面就更鮮見了。從馬克思等經典作家所涉及到的論述和著作來看,雖無專門的關于教條主義的論著,但在各自的各類著作中都有大量論述,屬于“散見性”的。經過對現有研究成果的深入分析,筆者認為:從研究的問題歸類來看,對教條主義的研究主要是從“教條主義的概念”、“教條主義的表現形式”、“教條主義的特征”、“教條主義的危害”、“教條主義產生的根源”、“對教條主義的批判”等六個方面進行的。

一、 關于教條主義的概念

什么是教條主義?關于教條主義的概念,主要有三種代表性觀點。

一種觀點認為,教條主義是一種信條,有一個演變過程。如袁銀傳、郭強指出:“教條(Dogma)原指宗教的信條,對信徒來說只允許信仰和崇拜,不允許懷疑和批判。在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著作中,‘教條主義’是一個出現頻率很高的詞匯。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所指稱的‘教條主義’(Dogmatism),主要是指把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著作中的某些原理和具體結論不分時間、地點和條件機械地到處搬用,認為從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本本’出發(fā),可以一勞永逸地解決現實中出現的任何問題,從而用純粹的邏輯演繹、機械復制作為解決問題的具體方法,而忘記了具體結論產生的實踐基礎、歷史條件和理論前提?!盵1]

一種觀點認為,教條主義可分為“廣義的教條主義”和“狹義的教條主義”?!皬V義的教條主義”就是指僵化的態(tài)度,是從一般的意義上講的教條主義?!蔼M義的教條主義”就是指把馬克思主義教條化。前者指一般,后者指局部和具體。特別是當某種理論和思想被“升格”為意識形態(tài)時,“狹義的教條主義”的本質就更加突出。

一種觀點認為,教條主義是一種形而上學的觀點。如鄭文靜、陳娟說,教條主義就是“用孤立、靜止、片面的眼光看問題,使認識凝固化,把科學的理論變成僵化的教條,必然使主觀和客觀相分離,理論和實踐相脫節(jié)”[2]。

一種觀點認為,教條主義是一種典型的主觀主義。許多學者都持這一種觀點。教條主義是用主觀決定客觀,不分析客觀事物的發(fā)展變化,不研究事物的特殊性,把現有的理論信條奉為圭臬,用理論裁剪實踐,用思想決定客觀對象。一切由主觀的東西決定和衡量。

二、 關于教條主義的表現形式

對這一問題的研究較多,特別是在事實方面的例證、現象層面上的描寫、表現形式的分類等方面比較充分。綜合起來看,主要有以下觀點。

有的學者認為,教條主義從中國古代已有,主要表現為“注經”式的教條主義。正如劉乃所說:“教條主義思維方式的表現之一是‘注經’,即以馬列主義經典著作和上級領導批示的個別詞句為‘經’,盲目照抄照辦。‘注經’的實質是對‘經’本身的教條化。”[3]劉乃認為,“注經”濫觴于中國的封建社會,并有著自身發(fā)展的歷史。從漢朝漢武帝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后,教條式的思維方式在人們的頭腦中逐漸形成。到了唐代就盛行,明清就更加嚴重。直至形成一定的慣性,對后世影響很大。

有許多學者都認為,教條主義至少有“五大表現”形式。一是“左”教條,寧“左”勿右,形“左”實右。這種教條主義的具體表現形式,從過去到現在,也是多樣化的,對待馬克思主義,對待前蘇聯(lián)經驗,對待現實問題,做表面文章,搞形式主義;二是“洋教條”,食“洋”不化,頂禮膜拜。主要表現在迷信西方經驗,把西方新自由主義奉為普世性的價值取向和價值標準;三是“古教條”,復古泥古,囫圇吞棗。這種教條主義主要表現在對待中國傳統(tǒng)文化,對待“五四”精神,對待各種正式組織的大型活動等,厚古薄今,一概而論,甚至推出所謂的“經濟搭臺,文化唱戲”的新教條;四是“己教條”,抱殘守缺,諱疾忌醫(yī)。主要表現在,拘泥自身經驗,陶醉已有成果。只有自己,沒有他人。只有主觀,沒有客觀。陷入“己教條”,不能自拔;五是“集教條”,權力過度集中。這種教條主義主要表現在,唯命是從,個人專斷,“一元”絕對,只有集中等。

有的學者認為,教條主義最典型的表現形式有兩種。如汪信硯、陳立新等學者,主要是從教條主義與馬克思主義哲學對立的角度,來挖掘教條主義的表現形式。他們認為,教條主義的第一種表現形式或傾向是“洋教條迷信”,其具體表現又有三種。“一是用西方哲學的概念或理論來解讀和闡釋馬克思主義哲學”;“二是依據西方哲學家的觀點來評判馬克思主義哲學”;“三是以與現代西方哲學的同質性來論說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現代性”。第二種表現形式或傾向是“文本崇拜”。這種教條主義傾向主要是“打著‘回歸馬克思’的旗號,以閱讀馬克思主義的文本自居,把自己的閱讀結果作為判斷是非的標準,希求由此來‘推動馬克思’”[4]。

有的學者認為,教條主義的表現也可劃分為三種形式[1,5]。一是對待馬克思主義的僵化態(tài)度和觀點,叫做馬克思主義的教條;二是對待西方文化的僵化態(tài)度和觀點,叫做洋教條;三是把當地的經驗僵化和絕對化,叫做“土教條”。

有的學者認為,教條主義的表現形式也可從左、右傾“兩極”的角度進行劃分[6]。一是“左”的教條主義。這是起源于“左”又表現為“左”的教條主義。這種教條主義把理論當教義,視書本為圣經,滿口革命言詞,死記硬背,生搬硬套,不從實際出發(fā),處處閹割科學理論的靈魂。如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王明教條主義;解放以后,1957年至1978年間的“以階級斗爭為綱”;上世紀70年代末的“兩個凡是”等,都是其典型表現。二是右的教條主義,這是起源于右又表現為右的教條主義。這種教條主義也把理論當教義,也生搬硬套地強調理論對實踐的指導,然而差別在于這種教條主義的理論取向右傾,行動和實踐表現右傾。王明的右傾投降主義;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出現的照抄、照搬、照辦共產國際指示、蘇聯(lián)經驗;中國改革開放后出現的“全盤西化”等,都是這種教條主義的典型表現。三是既“左”又右的教條主義,這是起源于“左”但表現為右的教條主義。這種教條主義的理論取向本身不存在“左”傾右傾的問題,但實踐、實施的結果必然是右傾。如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出現的陳獨秀的右傾思想;今天的一些人由于思想僵化,仍然死抱住過去的“左”的條文不放,懷疑甚至制造障礙反對改革開放等思想表現,就屬于這種教條主義的表現。

三、 關于教條主義的特征

當前國內外專家學者對教條主義特征的研究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教條主義的認識論特征。眾多專家和學者認為,教條主義是一種典型的主觀主義。教條主義在認識論上的一個很重要的特征,就是用經典套用一切。汪信硯、陳立新認為,“教條主義是執(zhí)迷于自我的主觀主義”,“用理論剪裁現實”,“用抽象的一般抹殺生動的個性或特殊性”[4]。何新明認為,從哲學黨性、哲學派別性來看,教條主義是唯心主義的一種外化形態(tài)即主觀主義,其基本特征是理論脫離實踐[7]。劉保民以王明教條主義為例,認為教條主義的實質“是一種典型的主觀主義”[8]。

其次,教條主義的客觀唯心主義特征。專家學者普遍認為,教條主義不僅是一種主觀主義的表現形式,而且是一種典型的客觀唯心主義的表現形式。袁銀傳、郭強指出,不論是“古教條”還是“土教條”,“其基本特征是照抄照搬自己、祖先的經驗或者古代思想家的著作、語錄和學說,習慣于從自己、祖先或者古代權威‘老祖宗(如孔孟或老莊)’那里尋找‘濟世良藥’和現代化的精神動力”;“洋教條”或“西教條”,“其基本特征是照抄照搬外國經濟、政治、文化模式和社會思潮,無視當代資本主義的問題和弊端”;“馬教條”的“基本特征是照抄照搬經典作家的‘本本’,從本本出發(fā)理解馬克思主義,用經典作家的理論裁剪現實和一切”[1]。

再次,教條主義的形而上學特征。研究教條主義的大部分專家和學者一致認為,教條主義一個很重要的特征就是形而上學。它片面夸大“理論”、“本本”、“祖訓”的作用,貶低實踐經驗的作用;只見真理的普遍性,無視真理的具體性和全面性;絕對化的理解理論的作用,把理論看成解決一切問題的萬能方式;不把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和各國的具體實踐相結合,拒絕對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把領袖與群眾截然分開,只承認領袖的權威作用,否定人民群眾的基本作用等等。王明教條主義就是形而上學的典型代表。

最后,教條主義的主觀唯心主義的思維特征。眾多專家和學者認為,從思維特征的角度看教條主義,教條主義的思維方式是主觀唯心主義的。劉士義指出,教條主義者,只有演繹思維,缺少歸納思維。只有演繹,沒有歸納,最終必然陷入唯心主義的泥潭。這種思維方式的后果,使人們“固執(zhí)經見”,“經極必反”,易使思想僵化,助長個人崇拜,破壞黨的民主其中制原則[9]。有學者也指出,教條主義的思維方式實際上是思想上的懶漢,脫離實際,脫離群眾,不愿意做艱苦細致的調查研究,推行唯心的情況估量和唯心的工作指導。教條主義的思維方式產生的理論,實則是保守的理論;它貌似革命,實則保守落后,是蒼白無力的理論;它實際上自我封閉,自我束縛,拒絕文明成果,是無用的理論。

四、 關于教條主義的危害

國內外專家學者一致認為,教條主義的危害是十分巨大和嚴重的。不同的教條主義有不同的危害,但也有其共性,都是黨、國家、人類社會的公害。

教條主義的危害,許多中國革命史教科書中就有公認的論述。在我黨歷史上,王明教條主義路線危害中國革命,把共產國際和蘇聯(lián)革命經驗神圣化,致使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紅軍損失90%,國統(tǒng)區(qū)革命力量損失100%。這是個慘痛的歷史教訓。大躍進時代,提出“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的口號,結果經濟建設嚴重脫離實際,使生產力遭到嚴重破壞;粉碎“四人幫”后,“兩個凡是”路線的推出,嚴重阻礙了撥亂反正工作的進行,導致經濟建設在兩年中徘徊不前。

從現實看,教條主義的危害也是多方面的。現實中的各種教條主義,不僅扼殺了馬克思主義的生機和活力,敗壞了馬克思主義的聲譽,而且給非馬克思主義、反馬克思主義思潮的泛濫提供了可乘之機;嚴重脫離了中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實際,對新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建設規(guī)律,是嚴重的違背;嚴重脫離了中國群眾的生活實際和工作實際,損害黨群、干群關系;嚴重脫離了本地區(qū)、本部門的工作實際,出現“一刀切”的情況,給工作造成一定的損失;嚴重脫離了自己的思想和實際,使個人和集體不分,使個人嚴重違法亂紀,知行脫節(jié),作風漂浮,甚至以權謀私,貪污腐化,“自絕于黨和人民”等。[10]

對于“西方教條主義”的危害,以劉英杰、殷麗霞等學者為代表,進行了一定程度的揭示,西方教條主義不僅對西方社會有一定的危害,更重要的是對其他國家,特別是對中國,造成的危害更大。[11]西方教條主義所體現出的對西方資產階級的思想理論的迷信盲從,意味著對馬克思主義的疏離,和對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的否定;將誤導我們的改革;將破壞安定團結的局面,導致政治上的不穩(wěn)定;也將把年青一代引入歧途。

五、 關于教條主義的根源

對教條主義產生和形成的根源,歸納起來,主要是從體制根源、認識論根源和文化根源三個方面進行了研究。

首先,體制根源研究。許多專家和學者認為,教條主義之所以能產生、形成,甚至盛行,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社會體制的原因。主要是社會體制或者說是政治體制。這一根源研究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張義生教授。關于體制根源的涵義。他說:“教條主義產生的體制根源,指的是由于受無產階級政黨所從事的實踐活動的某些特點的影響,從而在黨內產生了一些體制方面的因素,這些因素很容易導致教條主義的產生。這方面主要涉及到無產階級政黨在實踐中,如何正確處理民主與集中、群眾與領袖的關系等問題?!盵12]具體表現在,一是,“統(tǒng)一意志”易形成教條主義;二是,在無產階級政黨組織內部民主與集中關系處理不好,易產生和形成教條主義;三是,黨內權威易生教條主義;四是,在無產階級政黨體制內不能正確對待馬克思主義,也會產生教條主義。同時,金偉、孫凱民等學者認為,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馬列主義的權威性也易形成教條主義;共產國際的高度集中的組織原則和對中國共產黨的不恰當干預等,易產生教條主義;在第二國際——蘇聯(lián)的僵化模式也是產生教條主義的根源;“一元化”的社會主義制度也是教條主義產生的制度根源。[13,14]

其次,認識論根源研究。一是,主觀和客觀相分離。持這種觀點的是以應杭先生為代表。他認為,教條主義作為主觀主義的一種表現形式,其錯誤的認識根源,在于主觀脫離客觀、脫離實際,不了解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實際情況;教條主義者“對馬列主義普遍原理的認識和把握只達到抽象普遍性的認識層次,在這種普遍性的認識層次上,普遍就是普遍,他排除一切個別和特殊,因此普遍必然性與特殊性是絕對對立著的”[15],教條主義就必然產生。二是,不懂認識過程的矛盾性。張義生先生從這一角度進行了論證。他說:“人的認識過程是在實踐的基礎上,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再由理性認識回到實踐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始終存在如下兩對矛盾:一是實踐的變動性與主體思維結構的相對穩(wěn)定性之間的矛盾;二是理論的普遍性與特定實踐的具體性之間的矛盾。如果人們不能正確地處理這兩對矛盾,那么就有可能導致出現教條主義?!盵12]也有研究者從追述王明教條主義的認識論根源中,主要強調了三點,第一,“王明在認識和指揮中國革命中,違反了馬克思主義和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的基本原則?!钡诙?,“在認識事物的途徑和方法上,王明犯了不做調查研究,單憑主觀臆測和依靠現成的理論來認識和判斷事物的錯誤。”第三,“在認識事物的過程中,王明犯了一系列主觀脫離客觀實際的錯誤?!盵8]

再次,文化根源研究。主要從封建傳統(tǒng)文化角度來論述。一是,封建制的大一統(tǒng)文化也是教條主義產生的主要根源之一。“在這樣的大一統(tǒng)文化統(tǒng)治之下,個體的多樣性和獨特性受到了壓抑,獨立的主體意識和獨立思考的能力漸漸喪失。民族的成員都易遵從同一的思維方式,在思考問題時自覺不自覺地會從圣人圣言出發(fā)。人們判斷是非、曲直、善惡、真?zhèn)蔚某叨?,都可能會來自孔孟這樣先賢明哲的四書五經,人們確信這些尺度、準則和規(guī)范,作為千古不變的大經大法,早已由古代的圣賢們發(fā)現并記載于‘六經語孟’之中了,而且這些‘終極真理’一旦被圣賢們發(fā)現,就不允許有一絲一毫的增減,后人所能做的至多是注疏與闡釋?!薄八澜虠l”和所謂的“主義”就必然產生和形成。二是,維護等級制的封建傳統(tǒng)文化也是教條主義產生和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胺饨ǖ膫鹘y(tǒng)文化,從自身維護封建社會等級秩序的需要出發(fā),注重社會的穩(wěn)定與協(xié)調,排斥開拓與進取。整個社會推崇的是順從、忍讓、克己、聽話,而對于敢于開拓,勇于進取則采取壓抑和貶斥的態(tài)度。”[12]在這種文化的長期熏陶下,教條主義的產生就成為自然和必然。三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遺風也是教條主義產生的主要根源之一。孫凱民先生從對“左”傾教條主義研究的角度進行了論證。他說:“‘左’傾教條主義的方法和作風是否同中國傳統(tǒng)文化遺風有關呢?鄧小平同志在《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一文中說道:‘加強黨的領導’,變成了黨去包辦一切,干預一切;實行一元化領導,變成了黨政不分,以黨代政;堅持中央的統(tǒng)一領導,變成了‘一切統(tǒng)一口徑’。其中,這種曲解、變形,我以為就是封建傳統(tǒng)文化作用和影響的結果??茖W的、正確的理論和政策,在傳統(tǒng)文化的氛圍中,會不自覺的走向教條主義?!盵14]

六、 對教條主義的批判

在對教條主義的研究中,批判性研究成果是最多的,約近千篇。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經典作家和領導人對教條主義的批判與斗爭研究。余源培先生指出,在18世紀70年代,馬克思面對馬克思主義被部分人歪曲得面目全非的境況就曾說,“我只知道自己不是‘馬克思主義者’”。恩格斯從1886年起,也用“馬克思主義”這一提法,但一再強調,“馬克思的整個世界觀不是教義,而是方法。他提供的不是現成的教條,而是進一步研究的出發(fā)點和供這種研究使用的方法?!盵16]金羽、萬秀斌先生撰文較為系統(tǒng)地論述了列寧同志批判教條主義的貢獻[17]。從中國三代領導人對教條主義的批判與斗爭來看,“反對教條主義是黨的三代領導核心的基本主張,他一以貫之的體現在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的理論和實踐中。毛澤東是我黨歷史上反對教條主義的先行者,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科學命題最集中、最鮮明地反映出他反對教條主義的態(tài)度,也是奠定了我黨思想理論建設上最為重要的一塊基石;鄧小平在新的歷史時期堅決反對教主義,勇于解放思想,堅持實事求是,率先打破‘兩個凡是’,敢于講老祖宗沒有講過的話,開拓了馬克思主義的新境界;江澤民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大力推進思想解放,在反對教主義的斗爭中顯示出非凡的魄力,所闡述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充分展示出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盵18]

其次,中國共產黨黨內對教條主義的批判與斗爭研究。從當前國內外專家學者對這一問題研究的現狀來看,主要體現在中國共產黨內部,而內部又以領袖的批判斗爭為代表。如金偉、姚錫長認為,中國共產黨一貫反對教條主義,一貫反對危害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教條主義。中國三代領導人分別在反對教條主義的過程中,不斷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13]

對教條主義的批判研究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從史學的角度進行研究。主要體現在共產黨內部批判和反對教條主義,即主要是從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的角度和從中國共產黨的歷史角度進行研究。而在這“兩史”研究之中,主要以中國共產黨的歷史研究為主;二是對領袖人物批判和反對教條主義的研究。而在領袖當中,又以中國領導人為主,在中國領袖當中,又以毛澤東和鄧小平為主。三是在批判教條主義的基礎上以啟示和要求為主。

綜前所述,從當前國內外對教條主義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和現狀來看,成果豐富,各具特色。但筆者認為,尚需要從以下三個方面進一步加強。一是研究的系統(tǒng)性不夠。從研究的問題來看,主要是分類研究,未能體現出整體性研究教條主義的特點。雖然有上述“六大問題”的研究,但沒有把這些方面進行統(tǒng)一性的研究,只是以“散見式”的形式或以一個或幾個問題進行研究;而且就這“六大問題”研究的本身來看,也不系統(tǒng)。如對“教條主義概念”內涵和外延的研究,從字詞的表達界定到外延的框定,大部分學者未能系統(tǒng)到位;“教條主義的表現形式”研究,表達也不夠系統(tǒng)規(guī)范,有的是“形式”,有的是“形態(tài)”;“教條主義的基本特征”研究提煉概括的不夠全面,有的學者還把“形式”與“特征”均視為特征來闡述;“教條主義的危害”研究僅限于“傳統(tǒng)性的揭示”與“已經定論”了的危害范圍來研究,有許多缺失的方面;對“教條主義的批判”研究大多僅限于“領袖批判”為主,未全面展開。二是研究的視域不夠寬廣。表現在:研究主要局限在“六大問題”,其他問題幾乎未涉及,盡管有些問題提到了,但也是一帶而過,未展開論述;有些學者在論述教條主義的特征時,僅限于“大家的觀點”,或者僅限于“形而上學”或“認識論”領域,未能從相關學科的角度進一步挖掘和分析教條主義的特征;有些學者在論述教條主義批判性問題時,把自己的視野僅限于事實依據和歷史依據,理論依據遠遠不夠;從批判的“主體性”來看,僅限于“領袖人物”,忽視了“大眾”主體;從批判的“立場”和“態(tài)度”來看,有的學者把自己有意識和無意識的限定在“歷史定論”、純粹的“政治”和既定的“意識形態(tài)”范圍之中;有的學者不敢或不愿意“越雷池一步”等等。三是研究的層次性和創(chuàng)新度不夠。主要表現在:事實依據多,理論分析少,大部分成果,從揭示事實現象研究的較多。要么就是以歷史事實為依托研究教條主義,從理論的深度和高度探討的還不夠;從現象到現象的情況較多,理論分析深度不夠,如在“教條主義的表現形式”研究中,大部分作者列舉了教條主義種種表現,而未進一步做具體深入的分析研究;從哲學理論的深度和高度研究教條主義還遠遠不夠。從當前已有的教條主義研究成果來看,從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本體論”、“價值論”、“認識論”、“歷史觀”、“辯證法”專門研究教條主義的,幾乎沒有。有的學者只是從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一般角度揭示了相關問題,主要體現在對教條主義的“認識論根源”、“形而上學的思維特征”、“主觀和客觀相分離的唯心主義”等方面,還未進行較深層次的分析和探討。

[參考文獻]

[1]袁銀傳,郭強.破除教條主義思維方式與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J].思想理論教育,2009(3).

[2]鄭文靜,陳娟.對教條主義的理論反思[J].中共山西省委黨校學報,2002(3).

[3]劉乃.走出教條主義迷谷實現領導思維方式科學化[J].理論學習與探索,2002(4).

[4]汪信硯,陳立新.反對教條主義與推進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J].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05(3).

[5]周凡.關于教條主義馬克思主義的十一條論綱[J].天津行政學院學報,2009(11).

[6]許小平,王風軍.學習心得[J].理論學習與探索,2005(3).

[7]何新明.論毛澤東對教條主義的哲學批判——讀《實踐論》、《矛盾論》[J].沙洋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4(6).

[8]劉保民.王明教條主義述評[M].西安: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11.

[9]劉士義.掙脫“注經”思維方式的羈絆[J].理論學習與探索,1996(8).

[10]唐鈺成.試論江澤民反對教條主義的思想[J].株洲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4(6).

[11]劉英杰,殷麗霞.論馬克思主義理論創(chuàng)新與教條主義思維方式[J].黑龍江社會科學,2011(3).

[12]張義生.論教條主義的三大根源[J].南京社會科學,2001(12).

[13]金偉,姚錫長.論反對西式教條主義[J].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05(6).

[14]孫凱民.“左”傾教條主義政治、文化根源析[J].內蒙古社會科學,1996(5).

[15]應杭.論教條主義錯誤的特殊的認識根源[J].哲學動態(tài),1994(2).

[16]余源培.是“指南”不是“教條”——從馬克思主義“經典定義”說起[N].解放日報.2002-11-06.

[17]金羽,萬秀斌.十月革命后列寧對教條主義和本本主義的批判及其現實意義[J].江淮論壇,1992(6).

[18]王真.一以貫之的馬克思主義態(tài)度[J].教學與研究,2002(7).

[19]唐國琪.共產國際在中國蘇維埃運動中的教條主義[J].社科縱橫,2012(8).

[20]顧龍生.劉少奇同志對教條主義和經驗主義的批判[J].復旦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2(2).

[21]劉普生.論毛澤東同教條主義的斗爭[J].湖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1).

[22]董軍明.十年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毛澤東關于教條主義問題之認識軌跡[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9).

[23]肖貴情,胡運鋒.毛澤東與王明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問題上的論爭[J].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與實踐,2006(1).

[24]楊立紅,朱正業(yè).毛澤東、鄧小平沖破教條主義的共性因素探究[J].安徽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1).

[25]辛春.新形勢下力戒教條主義的現實思考[J].重慶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

猜你喜歡
教條主義教條根源
一道電偏轉創(chuàng)新題的命題根源剖析
幫孩子找出問題的根源
《王陰明 教條元龍場諸生》之改過
湊合是離婚的根源
刻舟求劍
傳統(tǒng)媒體商業(yè)模式坍塌的根源
中共黨內教條主義研究述評
當代視野下科學認識馬克思主義的生命力
“馬克思主義不是教條”
王明與共產國際關系的歷史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