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論行政訴訟禁止判決之建構

2013-04-11 23:47劉玉龍
湖南警察學院學報 2013年2期
關鍵詞:救濟預防性機關

劉玉龍

(海南大學,海南 ???570228)

論行政訴訟禁止判決之建構

劉玉龍

(海南大學,海南 ???570228)

行政訴訟判決是人民法院判斷被訴行政行為的合法性、制約行政權不當擴張和解決行政爭議的最終結果,對保護行政相對人的合法權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決定了原告的訴求能否實現(xiàn)。我國現(xiàn)行的行政訴訟判決是一種事后救濟機制,與域外法治國家行政訴訟中的全方位的權利救濟機制相比,我國的權利救濟體系還不健全,尤其是禁止判決的缺失往往使得對相對人的救濟處于“緩不濟急”的狀態(tài),對那些通過事后救濟難以獲得彌補的被損害權利的保護顯得蒼白無力。因而,在立足國情并參照國外成功制度的基礎上,在我國引入行政訴訟禁止判決非常必要。

行政訴訟;禁令;禁止之訴;禁止判決

一、問題的緣起——我國行政訴訟禁止判決的缺失

事件一:啟東事件

2012年7月28日在江蘇省啟東市發(fā)生了一起大規(guī)模群體事件—當?shù)匕傩照碱I市政府大樓。這起事件是因市政府批準日本王子制紙集團排海工程項目而觸發(fā)的。因為擔心在當?shù)匦藿ㄅ盼墼O施會對生活產生不利影響,數(shù)萬名啟東市民在市政府附近的道路集結示威,散發(fā)《告全市人民書》,并沖進市政府大樓,扒光了啟東市委書記孫建華的上衣,強行為市長徐峰套上抵制該項目的宣傳衣。要求政府取消王子制紙排海工程項目。直到當天中午官方宣布“永遠取消有關王子制紙排海工程項目”后,該群體性事件才得已平息。據(jù)媒體估計,有超過30,000人參加,游行示威人群加上集會人群將近10萬人。

事件二:農夫山泉砒霜門事件

2009年10月中旬,海口市工商局開始對??谑袃瘸小⑸虉龅攘魍I域的飲料進行專項抽查,并委托海南省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檢驗檢測技術中心對抽檢產品進行檢測。11月23日的檢驗報告結果顯示:農夫山泉有限公司生產的混合果蔬、水溶C100西柚汁飲料總砷(砒霜)含量超標。海口市工商局遂向消費者發(fā)布消費警示,并要求銷售商對問題產品進行下架,等候處理。農夫山泉公司認為檢測有誤并請河源市質量計量檢測所進行檢測,該所出具的檢驗報告卻顯示上述產品合格。為了查清真相,??谑泄ど叹謱⒊闄z產品備份送往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綜合檢測中心復檢。復檢結果證明上述的飲料全部合格。后經(jīng)海南省工商局調查表明,??谑泄ど叹衷诠ぷ鬟^程中存在程序錯誤,初檢結果有誤,從而使農夫山泉蒙冤。農夫山泉稱該事件對企業(yè)的影響極大,目前仍有近60%的消費者不愿購買上述飲料,預計損失近10億元。

上述兩個事件均反映出我國現(xiàn)階段的行政訴訟制度在監(jiān)督行政機關依法合理行使職權,保障行政相對人合法權益方面存在的漏洞。作為維護社會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司法救濟是人們在合法權益受侵害或有侵害之虞時最有力的保障。對于不合法的行政行為,通過行政程序無法獲得救濟時,通過行政訴訟程序加以救濟,解決行政糾紛,是對現(xiàn)代法治國家的起碼要求。遺憾的是,我國行政訴訟倫理界和實務界大多認為行政訴訟只有在行政相對人的權益已然受到實際侵害時才具備提起的合法性。這也決定了我國當前的行政訴訟所提供的是一種“亡羊補牢”式的事后救濟渠道。法院只能在損害已經(jīng)發(fā)生之后才能審查行政行為的合法性。這種救濟模式往往因為緩不濟急而難以達到行政相對人所期待的救濟效果,僅僅能起到事后糾偏的作用,對于正在造成或者即將造成的侵害無法起到事前預防性的的救濟作用。綜上,筆者認為,應借此次修改行政訴訟法的東風,增加一種能夠對可預料到的必將發(fā)生的或者正在發(fā)生的行政機關的侵權行為加以制止,事前預防性地保護相對人合法權益的行政判決——禁止判決。

二、行政訴訟禁止判決的理論概述

(一)行政訴訟禁止判決的界定

學術界對行政訴訟禁止判決的論述很少,對其尚缺乏明確的界定,本文在結合國外相關的概念的基礎上,把行政訴訟禁止判決界定為:人民法院經(jīng)過審理認為被告行政機關即將作出的或正在作出的行為具有明顯的違法嫌疑,將造成重大損失而禁止其自始不得作出該行政行為,或者法院認為已作出的某一行政行為違法,在否定其效力后,禁止作出該行為的被告將來再次作出相同的行政行為的判決方式。包括預防性禁止判決和禁止重作判決兩種。

(二)行政訴訟禁止判決之理論基礎

1.有權利必有救濟原則

現(xiàn)代法治行政原則不僅要求所有的行政活動置于法律的監(jiān)督之下,而且更要求對公民的權利保護置于對行政秩序的保護之上。有權利必有救濟原則要求法院向權利人提供全面、具有實效性的救濟。該原則在域外的很多法治國家都有充分的體現(xiàn),比如在德國,德國行政法院為公民提供了三種緊密銜接的權利救濟途徑,即預防性權利救濟、暫時性權利救濟和事后的權利救濟[1]6。事后救濟是法院通過撤銷訴訟、確認訴訟等途徑糾正已經(jīng)發(fā)生的行政機關的違法行為,救濟遭受該行為侵害的權益。暫時性權利救濟是為了避免正在實施的行政行為給原告造成不可修復的損害或損失,法院在審理該案前所作的中間的、暫時的、緊急的規(guī)制,如起訴停止執(zhí)行制度。預防性權利救濟,是指法院對行政機關即將作出的會給原告的合法權益帶來不可彌補的的損害的行為予以確認或禁止,如禁止判決制度。上述三種權利救濟類型相互補充,組成一個全面且有實效的權利保護體系[2]。而我國行政訴訟提供的是以事后救濟為主,臨時救濟為輔的保護模式。行政訴訟法規(guī)定的七種判決都只能審查“成熟”的行政行為。“起訴停止執(zhí)行”也只是作為例外而應用。缺乏預防性的權利救濟途徑。顯然,遠未達到有權利必有救濟原則所要求的“全面且有實效救濟”的理想目標,無法滿足權利主體的權利救濟需求,例如對上述事件中侵犯相對人合法權益的行政審批、不適當?shù)男畔⑴抖斐傻膿p害,現(xiàn)有的行政訴訟救濟顯得軟弱無力。就暫時性權利保護來說,雖然能暫緩執(zhí)行部分的違法行政行為,但對于及時性完結的行政行為卻無法及時提供有效的救濟。

為此,應完善現(xiàn)行行政訴訟制度,增設行政訴訟禁止判決,填補事前救濟行為缺失的漏洞,形成無漏洞的權利救濟體系。以期達到在公民權利將要遭受侵害以前,盡量能通過禁止判決預防性地避免遭受不法行政行為的侵害;為公民的合法權益提供及時有效的保護,彌補了事中或者說是事后行政訴訟的不足,順應法治發(fā)展和公民權利保護的需求。

2.當代司法能動主義理論

司法能動主義起源于美國,是對審判行為的一種見解?!恫既R克法律詞典》把它界定為:“在法院在審理案件的過程中,不僵化地遵循先例和不局限于成文法的字面意思而進行司法解釋的一種法治理念和在該理念指導下的行動。司法機構往往是根據(jù)社會現(xiàn)實的需求及社會發(fā)展趨勢而發(fā)揮其司法能動性,對法律作出更貼切的解釋,以回應當下的社會現(xiàn)實?!?/p>

從上面關于司法能動主義的界定中可以得出,司法能動主義要求法官在行使司法權的過程中不能只是在消極地認定事實的基礎上機械地根據(jù)法條作出判決,而要積極地對社會現(xiàn)實加以回應,在遵循法治原則的前提下,能動地解釋和引用法律,滿足司法實踐的需求;運用多元化的糾紛解決手段,快速定紛止爭、促進社會和諧。

現(xiàn)代社會,隨著經(jīng)濟的飛速發(fā)展,新型的糾紛也不斷涌現(xiàn),法律滯后、空白、沖突等情況時有發(fā)生,因而能動地理解和適用法律對法官和法院來說就十分重要。因為法院不能以“法無明文規(guī)定”為由拒絕審理已經(jīng)發(fā)生的案件。那么,在法律存在滯后或者不完善的情況下,法官如何積極地發(fā)揮司法能動性,高效低廉地解決糾紛,填補法律空白,使法律秩序在穩(wěn)健的過程中得以發(fā)展就成為各國共同關心的問題[3]。相應地,司法能動主義開始勃興。我國也體現(xiàn)出了這一趨勢,最高人民法院的王勝俊院長曾指出:“我國的司法應當是主動型、服務型和高效型司法。人民法院應當使用政策考量、利益權衡、能動司法等方式,合理地行使司法權,注重大局,服務人民,奉獻社會;積極主動地進行調查研究,提高問題意識,善于從工作中發(fā)現(xiàn)社會前進中存在的問題,及時提出司法建議,完善司法政策。”[4]由此可以看出,能動主義在大力構建和諧社會的今天已經(jīng)成為我國司法實踐的主旋律。

現(xiàn)階段我國應充分發(fā)揮司法能動主義的推動作用,完善行政訴訟救濟制度。對現(xiàn)代行政權擴張背景之下的社會權利保障的需求作出回應。隨著服務行政的推行,行政權力的觸角已深入社會的每一個角落,行政分工也趨于精細化和專業(yè)化,行政活動過程也愈加強大,嚴格遵循對行政權力行使的事后監(jiān)督已不能有效控制行政權力的行使,而應對行政行為進行縱向監(jiān)督,司法審查應對行政活動的過程多加關注,而不能僅局限于對其結果的審查。因而,在必要時,應允許公民尋求預防性的權利保護途徑,以防止某行為的作出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在行政訴訟中引入禁止判決這種事前救濟措施,無疑是完善我國公民權利救濟體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三、行政訴訟禁止判決的域外借鑒

正如日本比較法學家大木雅夫教授所言:“現(xiàn)代的比較法已不再滿足于單純以認識為目的的對本國法的注釋和對各種外國法的羅列,而開始追求以法的改革為行動目標”。[5]因此,在完善我國的行政訴訟救濟制度過程中,應自覺地考察西方行政法治發(fā)達國家相對應的成功的制度,總結與提煉他們在建構制度時所積累的共性的經(jīng)驗和特點,取長補短,將其作為完善我國行政法治的參照物,為我國行政訴訟法改革提供借鑒。

(一)英美法系國家的禁令制度

1.英國的禁令制度

英國司法審查中的禁令制度,分為禁止令和阻止令兩種。前者是高等法院向行政機關和低級法院發(fā)出的一種特權命令,禁止其越權行為。禁止令是一種公法上的救濟手段,主要用于禁止行政機關超越和濫用職權。尤其在規(guī)制違法發(fā)放許可證方面[6]。例如,對于地方行政當局在沒有征求利害關系人的意見就決定增加公交車線路的決定,利害關系人可以向法院申請禁止判決,阻止地方當局的許可行為。

阻止令是法院要求一方訴訟當事人不為一定的行為、或為一定的行為的私法上的命令。前者為消極性質的禁令,阻止違法行為的發(fā)生或繼續(xù)存在;后者為積極性質的禁令,阻止消極違法繼續(xù)存在。行政訴訟中使用的阻止令多是法院為阻止當事人作出一定行為而發(fā)布的命令。其最初為衡平法所規(guī)定,是禁止私人的違法行為的一種命令。后來隨著普通法與衡平法的融合,擴大適用于公法領域,用于阻止公共機構的越權行為。例如在地方行政當局沒有聽取房屋所有者的陳述就決定強制拆除他的房屋時,法院應房屋所有權人的請求,發(fā)出禁止地方政府強制拆除的命令[7]。此外,阻止令也可以用于阻止私人的違法行為的發(fā)生。

2.美國的禁令制度

美國的法律制度承襲于英國,兩國的禁令制度也有很大的相似性。美國的禁令制度可以分為民事訴訟法上的禁令制度和行政法上的禁令制度。

(1)民事訴訟法上的禁令是法院要求被告為一定行為或禁為一定行為的命令。它既可以針對私人的違法行為而發(fā)出,例如,針對私人違反環(huán)境法規(guī)的污染環(huán)境行為;也可以針對行政機關的違法行為而發(fā)出,例如,針對政府的一項侵犯其言論自由的規(guī)定,出版商可以向法院尋求禁令加以救濟[8]。作為一項行之有效的衡平法救濟方式,禁令在日益增多的家庭暴力、環(huán)境保護、商業(yè)秘密等案件中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2)行政法上的禁令包括禁止狀和制止狀兩種。禁止狀是法院應當事人的請求而發(fā)布的命令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下級法院停止執(zhí)行或不執(zhí)行不合法決定的一種特權狀。它適用于作出前及執(zhí)行中的決定[9]574。制止狀是法院命令行政機關或其工作人員停止執(zhí)行特定的不合法行為,或者命令其執(zhí)行特定的行為。前者是一種禁止性質的令狀,制止違法行為的實施;后者稱為命令性質的制止狀,命令執(zhí)行必須執(zhí)行的義務。它是衡平法上的救濟途徑[9]571。作為一種預防性的救濟措施,美國對行政法上的禁令規(guī)定了嚴格的適用條件和審查標準,主要體現(xiàn)為必要性和補充性。即禁令應在行政公權力行為很可能會給申請人造成“不可彌補的損害”且在沒有其他方式能夠及時加以救濟時才予適用。

(二)大陸法系國家的禁止之訴制度

1.德國的禁止之訴制度

作為大陸法系的典型代表國家,德國有著完善的法律體系和先進的法學理論。在公法領域,為了防止公權力的越權行使侵犯相對人的合法權益,德國《基本法》確立了權利有效且無漏洞的保護標準。這一標準在理論界和實務界都有反映,比如理論界的預防性行政訴訟的理論和司法實務界的禁止之訴制度。正如弗里德赫爾穆·胡芬所說“如果不能苛求原告必須等到某一負擔實際出現(xiàn)才采取行動,就應當考慮采用預防性法律保護?!盵10]

德國的禁止之訴包括停止作為之訴和預防性確認之訴。停止作為之訴在德國系一般給付訴訟的一個亞類,指人民依公法上不作為之訴的法律救濟方式,訴請行政機關不為特定之行政行為,以防止其因而面臨之干預[11]122。這類訴訟主要有:防止事實行為侵權的停止作為之訴、防止內部行政行為侵權的停止作為之訴、防止行政規(guī)范和行政行為侵權的預防性禁止之訴。

預防性確認訴訟是在原告具有特定的確認利益時,申請法院對將要發(fā)生的法律關系或者將來不得為特定行政行為進行確認的訴訟[1]36。一般情況下,行政相對人只有在特定行政決定作出后才能提起訴訟。只有在相對人的合法權益受到了明顯的受損威脅,且無法能通過事后救濟獲得彌補時,才有采取預防性救濟措施的必要,否則是對司法資源的浪費,也有司法越權之嫌。因此,預防性確認之訴應為停止作為之訴的補充。但預防性救濟制度的宗旨就是為了防止某種法律或事實狀態(tài)發(fā)生不利于原告的改變。在行政決定還未作出時,預防性確認訴訟往往更適合原告的訴求,也更易被法院采用。在司法實踐中,停止作為之訴與預防性確認之訴的適用并沒有明顯的先后之別,而且在制止違法行為和阻止消極影響方面,預防性確認之訴往往更具優(yōu)勢。

2.日本禁止之訴制度

日本的禁止之訴制度是從法定外訴訟種類演變而來的。在2004年以前,《日本行政案件訴訟法》以撤銷訴訟為中心,未明文規(guī)定其他訴訟類型,彼時的禁止之訴是作為法定外抗告訴訟存在于一些學說和判例當中。修訂之后的《日本行政案件訴訟法》作出了很大的變革,不再以撤銷訴訟為中心,在法條中明確規(guī)定了禁止之訴制度,豐富了行政訴訟的類型。該法中把禁止之訴制度界定為:相對人在行政機關不應該作出一定處分卻將要作出處分或裁決的時,訴請法院命令行政機關禁止作出該處分或裁決的一種訴訟。

該法的第37條規(guī)定了禁止之訴的適用條件,主要包括了適用范圍、原告資格、審理過程、判決形式等。該條中規(guī)定禁止之訴只能適用于將要作出的處分裁決很可能會造成不可補救的損害時才能提起,而且,禁止之訴還是作為一種補充型的救濟機制,只有在沒有其他合適的救濟途徑是才能運用。而在原告資格方面,該條規(guī)定了只有與行政機關將要作出的處分或裁決有法律上的利益的人才能提起禁止之訴。對于如何認定法律上的利益以及不可補救的損害該條都做了規(guī)定,方便法院認定。例如在判斷是否會產生不可修復的損害時,可以結合行政處分和裁決的性質和具體內容、損害的程度、性質、恢復的成本等。法院在經(jīng)過審查后認為符合禁止之訴適用條件的就應判令行政機關禁止作出特定的處分或裁決[12]。

此外,為提供更加及時的救濟,防止在等待作出禁止判決期間行政機關作出的處分或裁決產生的難以補償?shù)膿p害,該法還規(guī)定了臨時禁止制度。相對人在有緊急處置必要時,可以向法院提出臨時禁止申請,請求法院臨時禁止行政機關作出特定的該處分或裁決。

四、我國行政訴訟禁止判決的制度構建

在對英美兩國的禁令制度和德日兩國的禁止之訴制度作比較考察之后,結合我國《行政訴訟法》實施20余年來的情況,提出以下建構行政訴訟禁止判決的構想。

(一)行政訴訟禁止判決的起訴資格

我國《行政訴訟法》第二條規(guī)定了合法權益受到具體行政行為侵犯的行政相對人有權提起行政訴訟。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的第一條又將具體行政行為擴展為具有國家行政職權的機關和組織及其工作人員的行政行為,并在該解釋的十二中對合法權益的認定做了界定,即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即可。從上述規(guī)定中可以得出行政訴訟原告資格的判斷標準就是與行政行為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但是對于禁止判決來說,因其針對的是還未形成的行為的事先審查,這時是否有利害關系相對于事后救濟型判決來說應作更加嚴格的審查。筆者認為,應對禁止訴訟的原告資格須滿足以下要求。

1.原告處于特定的法律關系中。這里講的特定的法律關系主要包括三類:第一類是由于受法律保護的基本權利被侵害而產生的法律關系。例如前面案例中提到的農夫山泉公司的名譽權因遭到??谑泄ど叹值牟缓戏ǖ男袨槎a生的法律關系。又如長治水污染事件中,公民的健康權因未得到及時的通知而可能遭受侵害。第二類是通過行政規(guī)章、行政允諾、行政合同或其它的具體行政行為而建立產生的法律關系。例如行政機關即將作出的行政許可與之前行政機關簽訂的行政合同存在沖突,合同相對方可以基于合同關系而提起訴訟。第三類是因行政行為的前期效力而產生的法律關系。例如因塑化劑事件引發(fā)行政機關即將對酒鬼酒股份有限公司作出的處罰,可能在未作出處罰前已經(jīng)對其造成了不利影響。

2.事前救濟的必要性。即只有在原告不能夠通過臨時性權利救濟或者是撤銷之訴、確認之訴等事后救濟途徑獲得權利救濟時才能尋求禁止判決加以救濟。

(二)行政訴訟禁止判決的適用范圍

上述的兩大法系國家都根據(jù)自身的特點對其事前救濟的范圍作了不同的規(guī)定。但是它們針對的訴訟標的都是即將發(fā)生,或正在持續(xù)的公權力行為。因而,對那些做出即告完成行政行為和已生效的行政行為,例如強制檢查、現(xiàn)場處罰,是不適用禁止判決的,除非這些行為存在重復作出的可能。結合上述國家的做法和我國的實際情況,筆者認為我國的行政訴訟禁止判決適用情形如下:

1.可能造成既成事實的事實行為。包括:(1)信息披露行為,例如工商、衛(wèi)生、質量技術監(jiān)督等管理機關通過媒體發(fā)布不合格商品名單,提示消費者不要購買某類商品的行為。(2)因公權力行為或者公共設施而生的環(huán)境污染行為。例如行政機關因通訊需要而架設的無線電設備所產生的電磁污染。(3)行使職權時侵犯人身權的行為。例如城管隊員在執(zhí)法過程中以毆打等暴力方式造成商販身體傷害或死亡的行為。

2.需要緊急救濟的行政行為。即那些有現(xiàn)實威脅的行政行為,如果等其做成之后通過撤銷訴訟等事后救濟方式尋求救濟的話,將難以對相對人權益進行救濟的案件。主要包括以下情形:

(1)基于已經(jīng)確定的行政行為而必將發(fā)生的行政行為,例如基于行政規(guī)劃而即將實施拆遷許可、建設許可。(2)即時強制中的即時完結行為,例如應急狀態(tài)下采取的行政征收、征用。(3)將導致不可恢復、不可彌補的損害危險的行為,如國家司法考試和公務員考試中確認不具有報名資格的行為。(4)具有行政處罰、行政強制制裁威脅的行為,例如行政機關針對某區(qū)域的交通管制命令[11]135。

3.部分內部和抽象行政行為。盡管現(xiàn)行《行政訴訟法》將內部和抽象行政行為排除在受案范圍外,但理論界將它們納入行政訴訟受案范圍的呼聲很高,而且前面介紹的法治國家也都將上述兩類案件引入了行政訴訟當中,例如德國就存在針對抽象行政行為而提起的防止頒發(fā)特定規(guī)范文件的預防性停止作為之訴。所以,為了對相對人提供全面且有效的權利救濟,未來修改行政訴訟法時,應將對公職人員的開除、辭退、檔案行為、行政規(guī)范的制定等行為納入受案范圍,同時在符合禁止判決的適用條件時,應允許其向法院請求救濟,由法院判決行政機關禁止作出這些行為。

(三)行政訴訟禁止判決的適用條件

由于禁止判決是對行政機關尚未最終形成的行為的司法審查,不僅有僭越行政權的嫌疑,同時也是對更具效率的行政復議程序的規(guī)避。因此,應對其適用條件加以嚴格限制。筆者認為禁止判決的適用應滿足如下條件:

1.行為發(fā)生的高度蓋然性。即只有在行政機關將要作出特定行為的意向十分明顯,并且內部決定已經(jīng)形成或者已經(jīng)開始前期工作的準備,但還沒有轉化為成熟的外部行動時,法院才能根據(jù)利害關系人的請求,作出禁止判決。也就是說,只有在可以預見行政機關將會作出一定行為,且具有高度的蓋然性時,才能作出禁止判決。

2.損害的重大性。即只有在行政機關即將作出特定行為會對行政相對人之合法權益造成不可修復的重大損害或者事后補救成本過大時才能適用禁止判決。衡量是否有重大損害時,應當考慮損害的性質、程度、恢復的困難程度以及行為的內容、性質。例如,上述啟東事件中,基于南通市政府的行政審批,如果批準了對日本王子制紙集團排海工程的項目的排污許可,該工程對南通市民的生命健康的損害是無法用金錢衡量的。

3.行為的明顯違法性。即除非行政機關即將或正在作出的行為明顯違法,否則法院不能運用禁止判決對其加以干預。但對于判決禁止重做的的行為可以參照一般違法判斷標準。

4.相對人容忍義務趨零性。即法院在運用禁止判決時,要進行利益衡量,對原告、被告、第三人以及社會公共利益因禁止判決的作出可能受到的影響加以全面考慮,考量原告是否基于法律、合同、先行行為等存容忍義務。只有在適用禁止判決對被告、第三人及社會公共利益造成的損害小于不適用給原告帶來的損害時,原告的容忍義務趨于零時,禁止判決的適用才具有正當性。

(四)行政訴訟禁止判決的形式

人民法院經(jīng)過審理,如果認為原告的訴求滿足禁止判決適用條件,并且審判時機已經(jīng)成熟時,就應根據(jù)原告的訴訟請求,判決自始禁止行政機關作出特定行政行為或禁止繼續(xù)作出特定的行為,或者禁止其將來重復作出相同行為。

具體來說,在預防性禁止判決文書中,法院應寫明:“判決禁止被告作出(xx行為)”抑或:“判決被告停止(xx行為)”。例如,臺灣地區(qū)的行政法院判令行政機關不為一定行為的判決內容:“被告不得為原告之企業(yè)游走于法律邊緣之主張。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被蛘撸骸氨桓嬖谙嚓P捐贈行為完成前,不得進行某市某路某號至某號間人行步道之改建工程。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盵13]法院在禁止行政機關重作特定行為的判決中應寫明:“判決撤銷被告所作的特定行為或確認被告的特定行為違法,并禁止被告行政機關無理由地重復作出該行政行為。”

參考文獻:

[1]朱健文.論行政訴訟中之預防性權利保護[J].臺港澳及海外法學,1997,(1).

[2]胡肖華.論預防性行政訴訟[J].法學評論.1999,(6):3-4.

[3]王建國.能動司法之功能—基于社會轉型現(xiàn)實視角的分析[J].寧夏社會科學,2008,(2):25

[4]王勝俊.把握司法規(guī)律、堅持能動司法,努力推動人民法院工作科學發(fā)展[N].法制日報,2009-05-06(1).

[5][日]大木雅夫.比較法[M].范愉譯.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72. [6][英]威廉.韋德.行政法[M].徐炳等譯.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7.288.

[7]王名揚.英國行政法[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87. 191.

[8][美]杰弗里.C.哈澤德、米歇爾.塔魯伊.美國民事訴訟法導論[M].張茂譯.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8.163-165.

[9]王名揚.美國行政法[M].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05.

[10][德]弗里德赫爾穆·胡芬.行政訴訟法[M].莫光華譯.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494.

[11]吳綺云.德國行政給付訴訟之研究[M].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1995.

[12]王彥譯.日本行政案件訴訟法[J].行政法學研究.2005,(1):112-124.

[13]翁岳生.行政法[M].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02.1458.

Construction of Administrative Proceedings Prohibits Judgment

LIU Yu-long
(Hainan University,Haikou,Hainan 570228)

Administration litigation judgments in the people's court is the judgment of the legitimacy of the administrative action,restricting improper expansion of executive power and the final results to solve administrative disputes.It plays a vital role in the protection of the legitimat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the administrative counterpart,and determines whether the plaintiff's claim can be achieved.China's current administrative litigation judgment is a kind of afterwards relief mechanism.Compared with the full range of law rights relief mechanism provided by foreign countries,right remedy system in our country is not perfect,especially the lack of ban judgment which often makes the administrative counterpart's right is unable to get timely relief.For those damages which through afterwards relief is hard to offset,rights relief mechanism in our country can't provide effective relief.Therefore,it is necessary to establish administrative litigation system against judgment based on the national conditions with reference to foreign successful system successful system abroad.

administrative litigation;ban;ban proceeding;ban decision

D925.3

A

2095-1140(2013)02-0059-06

(責任編輯:王道春)

2013-01-11

劉玉龍(1988-),男,四川宜賓人,海南大學法學院碩士研究生。

猜你喜歡
救濟預防性機關
在推進“兩個機關”建設中踐行新使命
把人大機關建設成為學習型機關
打開機關鎖
不當解雇之復職救濟制度的反思與完善
2015款奔馳R400車預防性安全系統(tǒng)故障
微表處在瀝青路面預防性養(yǎng)護中的應用
關系救濟
館藏唐卡保管與預防性保護
機關制造
論私力救濟
大足县| 忻州市| 英德市| 屏东市| 天津市| 若羌县| 水富县| 吴江市| 象州县| 博客| 金坛市| 扶绥县| 开阳县| 永德县| 新龙县| 安塞县| 哈密市| 抚宁县| 昌黎县| 呼和浩特市| 安陆市| 汕头市| 许昌县| 永嘉县| 崇信县| 兴海县| 老河口市| 楚雄市| 潍坊市| 额尔古纳市| 科技| 延长县| 灵璧县| 平原县| 井陉县| 本溪市| 济源市| 冕宁县| 习水县| 渝北区| 海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