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力維
(淮南師范學院 外語系,安徽 淮南 232038)
英語和漢語是兩種不同的語言體系,因觀察動作的角度和方式不同,兩者在時與體的表達形式上存在著差異。一般認為,英語語言中的時體聯(lián)系和制約關系密切,而漢語是體突顯的語言,時的表達主要借助于時間狀語的運用。但存在的共同事實是,英漢兩語言的體信息主要都是通過動詞構式的形態(tài)變化來實現(xiàn)的,表現(xiàn)在體壓制上存在著很多一致的地方?;诖?,我們擬以英漢的體系統(tǒng)作為切入點,根據(jù)其不同的體形式和特征,依據(jù)以往的時體理論和相關的體壓制理論,對英漢兩語言進行復雜形式上的體意義釋解,探討其體壓制的問題。我們認為,這種研究便于進一步認識兩語言的特點以及它們之間的共性,并對語言類型學和英漢教學理論等研究有一定的啟示作用。
體和動詞是密切相關的,提及體,我們先論及動詞的語義特征。英語動詞一般具有三個典型的語義特征,分別為動態(tài)性(dynamicity)、終結性(telicity)和瞬時性(punctuality),而據(jù)其區(qū)分,可將動詞分為四類:活動動詞、完成動詞、結果動詞以及狀態(tài)動詞①Vendler,Z.Linguistics in philosophy,Ithaca,NY:Cornell University Press,1967.。通常認為,活動和狀態(tài)動詞沒有其自然終結點,而完成動詞和結果動詞具有自然終結點,在一定范疇內(nèi)表示動作開始到終點達成所需的時間,該四分理論毫無疑問對從語義角度研究漢語的體問題有相當?shù)膯l(fā)。而根據(jù)Comrie②Comrie,B.Aspect,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6.,“體”是觀察一個情景的內(nèi)部時間構成的不同方式。他把體系統(tǒng)進行二分:完整體和未完整體,并且認為未完整體包括習慣體和持續(xù)體,而持續(xù)體則包括非進行體和進行體。
英漢屬于不同的語系,英語和漢語的體系統(tǒng)表現(xiàn)于不同的程度和層面,而語言認知的共性促使我們來比較英漢語言的體理論?,F(xiàn)在回顧一下漢語體系統(tǒng)的相關研究,中國早期的“體”理論很少關注漢語的體意義,勿論內(nèi)在的時相結構,漢語的體系統(tǒng)成為熱點是近幾年的事情。在漢語體理論的發(fā)展過程中,王力認為漢語中不存在時制,只有體,他把“體”稱為“情貌”,認為現(xiàn)代漢語有七種情貌類別:進行貌、完成貌、近過去貌、開始貌、繼續(xù)貌、短時貌③王力:《中國語法理論》上冊,北京:中華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54年。。戴耀晶認為現(xiàn)代漢語里表示體意義的形態(tài)形式主要有以下兩類:完整體和非完整體,并且各有其具體的情狀類型①戴耀晶:《現(xiàn)代漢語時體系統(tǒng)研究》,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年。。陳前瑞提出了漢語四層級體貌②陳前瑞:《漢語體貌系統(tǒng)研究》,華中師范大學博士論文,2003年。系統(tǒng):核心視點體、邊緣視點體、階段體和情狀體,他認為體貌是事件內(nèi)部時間結構的表征,主要包括漢語中由謂詞內(nèi)在語義特征構成的情狀類型、由補語性標記及詞語重疊等半虛化成分所表示的語法意義、更為虛化的體標記等所表示的語法意義③Verkuyl,H.J.A theory of aspectuality: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emporal and atemporal structure,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3.。
盡管這些理論各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但對于我們依此理論基礎比較和研究英漢兩語言體系統(tǒng)具有積極的意義。
英漢體系統(tǒng)因其復雜的語言現(xiàn)象,單純依賴“符合語法”的體理論難以圓其說。一些在句法上清晰的構成從詞義上講是不合理的,它需要某種成分(即壓制算子)的插入來執(zhí)行壓制功能④Jackendoff,R.The Architecture of the Language Faculty,Cambridge,MA:MIT Press,1997.,這樣才能使其表達變得通融合理。De Swart 認為只在有語言形式的觸發(fā)時才引入壓制算子,而且他認為壓制在形態(tài)和句法上是不可見的,它由暗含的語境釋義機制所掌控,該機制目的在于解決其間的語義沖突。壓制現(xiàn)象表現(xiàn)在多個方面,如動詞體、名詞構造、謂詞論元結構和有特殊語用含義的句子類型等⑤De Swart,H."Aspect shift and coercion",Natural Language and Linguistic Theory 16,1998,pp.147-385.。按照王寅的通俗說法,只要對語句(包括詞語、短語或分句)的結構、意義和用法起主導性或關鍵性(不可缺少)作用,并迫使他者作出適當調變的現(xiàn)象都可視為壓制⑥Michaelis,L.A."Type shifting in construction grammar:An integrated approach to aspectual coercion",Cognitive Linguistics,2004,15(1),pp1-67.。所以壓制體現(xiàn)在表明語義類型的“構式”(construction)之中,“當一個詞項與它的形態(tài)句法環(huán)境在語義上互不兼容或出現(xiàn)誤配,這個詞項的意義就應該順應它所嵌入的構式的意義”⑥。壓制意義的表征不是表現(xiàn)在形態(tài)句法的結合中,而是壓制算子的介入縮小了功能詞與論元語義之間的距離。
具體到體壓制,表現(xiàn)在謂詞的非完整體和完整體構式,如下詳細闡釋英漢兩種語言中的體壓制現(xiàn)象。
在英語語言中,Moens &Steedman 指出,運用完成時表示從事件到狀態(tài)的轉變,而從動態(tài)行動到正在進行的行動狀態(tài)則需進行時的運用⑦Moens,M.&M.Steedman."Temporal ontology and temporal reference",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1988,2(1),pp.15-28.。以進行體為例,Michaelis⑧Michaelis,L.A."Type shifting in construction grammar:An integrated approach to aspectual coercion",Cognitive Linguistics,2004,15(1),pp.1-67.對體壓制作如下詮釋:進行體若作為靜態(tài)設備,依據(jù)傳承原則,只有和靜態(tài)的動補成分連用時才能促使壓制的激發(fā)。我們可以把短語或者句子中的中心詞或功能詞看做壓制觸發(fā)器(coercion trigger),借助其語義和句法特征的壓制,我們就能預測出含有該成分的短語或句子的語義或者句法類型。這種觀念亦能以生成語法理論框架下的 “詞匯投射原則”(lexical projection principle)來解釋,該原則認為,句法結構構成表達式的形式,而詞項則構成表達式的意義,因此語義特許權(licensing right)應歸于詞匯。
如下以英語的完成體和進行體為例。眾所周知,英語的完成體聚焦于動詞的終結狀態(tài),若其后的狀態(tài)不再繼續(xù),一般不使用完成體。完成體句子含有“未完成”和“已完成”兩種含義,若完成體句子中含有“未完成”的意義,需用某些時間狀語來加以壓制,如:
He has often visited me(since he came here).
I’ve learned English (for years).
其中(1)和(2)中的未完成用法通過since he came here 和for years 的壓制體現(xiàn)出來,若沒有括號內(nèi)的狀語成分,則兩句變得不完整,難以表達確切的含義。
英語句子的已完成用法壓制現(xiàn)象例舉:
a.The doorbell has rung.
b.The bell has rung twice.
該例含有完成意義,“門鈴響”之后的狀態(tài)無法被保留持續(xù),所以(3)a 句不合理。但是如果在此句中加入表頻度的副詞twice,這個句子就變得合理了。因為在該句中twice 發(fā)揮了壓制的作用,將業(yè)已結束的終止性動詞壓成了一個“點”,通過重復的方式該“點”被延長處理,其后具有了“隨后狀態(tài)”的含義。所以說英語中一些表示頻度的副詞可以對完成體構成壓制,使該句兼容而且意義可行。
我們再來分析進行體,再如:
I’m liking your explanation.
Right now she’s believing there’s going to be a reconciliation.
事實上,like 和believe 表示事件的性質,兩詞一般不能用于進行體。在(4)中,強調了這種狀態(tài)的起始點,而在(5)中,狀態(tài)的起始通過right now 得以強調,兩句均表達成了對事件的敘述。還有一例,
a.He is losing the key.
b.He is always losing the key.
因lose 為終止性動詞,極短暫的動作不可能被截取一段并聚焦,所以(6)a 被認為是錯句。但是若該句加上always,就可以迫使我們將進行體的短暫動作視為點狀,能夠反復出現(xiàn),使說話者帶有“他老弄丟鑰匙”的抱怨義。
綜上可知,對體現(xiàn)象的描述主要偏重在詞匯體和語法體兩個方面,詞匯意義通過語法形式的壓制變得兼容起來。
漢語構式中的壓制現(xiàn)象也隨處可見,如休閑食品好麗友·派的廣告語:有仁有朋友,好麗友好朋友。其中的“仁”原是形容詞,此中被釋義為了“樂于做仁德之事的仁義之人”,作為名詞之用,發(fā)生了詞性層面上的壓制。還有一句曾經(jīng)非常流行的網(wǎng)絡名詞,“不要迷戀哥,哥只是個傳說?!逼渲小案纭焙汀皞髡f”分屬不同的名詞范疇,一是具體,一為抽象,卻能通過轉喻壓制將這兩個不同狀態(tài)的詞對等起來。當然此處的壓制限制在了名詞構式壓制上,具體到體系統(tǒng)上,主要是通過詞匯壓制,使中心謂詞義和構式義變得合理。而漢語的體壓制無疑表現(xiàn)在體構式上,我們從分析其構式的重要組成入手,深入探討漢語中的體構式。
1.語中的體標記助詞
一般認為,漢語中的“了”、“過”、“在”、“著”、“起來”和“下去”是最典型的、且最能反映體語義特性的標記?!傲恕笔怯杀怼敖K了”、“完畢”的完成動詞“了”(liǎo)虛化而來,它所出現(xiàn)的完成體構式不外乎“動+了+賓”、“動+賓+了”、“動+了+賓+了”三種,Dahl 認為,“了”因為受語用、語義等因素的影響,是一種非強制性的語法范疇①Dahl,O.,Tense and Aspect Systems,Oxford:Basil Blackwell,1985.?!斑^” 屬于經(jīng)歷體,指在以前就已完成某事件或動作,在范疇上指已越過了事件行為的結束“界限”點?!霸凇焙汀爸敝甘镜氖鞘录袨橹械哪骋怀掷m(xù)狀態(tài),表示進行體和持續(xù)體?!霸凇北硎净顒拥倪M行,和活動動詞連用;而“著”可以和多種動詞連用,表示狀態(tài)持續(xù)。趙元任認為,“起來”表示起始體,意味著一種新狀態(tài)的開始,它不強調先前發(fā)生的狀態(tài)②趙元任:《中國話的文法》,加利福尼亞大學出版社,1968年。。如:
飯桌上的空氣和諧起來。
龔千炎③龔千炎:《現(xiàn)代漢語的時間系統(tǒng)》,《世界漢語教學》1994年第1 期。認為,“下去”標記繼續(xù)體,表示動作行為或情況狀態(tài)的繼續(xù)進行和發(fā)展。通常這種行為或狀態(tài)是以前就已經(jīng)存在了的。如:
今天天氣暖和一點了,但看來還會冷下去。
漢語體構式的意義雖然主要取決于其中的中心動詞意義,但體標記的地位和作用不容忽視,體標記使得體構式對事件或動作過程的描述更加細致入微,使謂詞表達的量變或質變突顯起來。
2.漢語中體壓制現(xiàn)象的分析研究
下面我們對漢語體相關構式中的壓制現(xiàn)象進行研究。依據(jù)戴耀晶④戴耀晶:《現(xiàn)代漢語時體系統(tǒng)研究》,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年。對于體形態(tài)的分類,我們暫且把漢語中的體視為非完整體和完整體。
漢語進行體作為非完整體的形式,它表示的是某個動作或事件的客觀狀態(tài),說話者關注的是某特定時間段的情景,因此用于進行體的謂詞在時間概念上是必須能夠展開的,與進行體兼容的動詞須具有[+持續(xù)][ +非終結]等的語義特征。而漢語中的完成構式,如動結構式以及表示完成意義的動詞,還有加上“了”、“過”等體標記的動詞構式,從其語義上看,所示的情形已經(jīng)結束或者不能再繼續(xù),一般不作用于進行體形式。
但是在非完整體過程中,如果我們要把動結構式如“打敗”、“撕碎”、“爆破”等應用其中,這種瞬間結果的動詞構式在進行過程中就表達了特殊語義,就需要調用復合的語態(tài),或者添加輔助的詞匯標記手段。如:
2012年倫敦奧運會他正在打破著關于菲爾普斯的神話。
小明逐漸對新環(huán)境熟悉起來。
我們通常認為,“正在”和“著”既不能和表示屬性的謂詞如“是、當做、等于、服從、容納、像”等連用,也不能和如“死、發(fā)現(xiàn)、認識、懂、誤會、開始、結束、完成等”的瞬間動詞連用。但例(9)中卻添加了“正在”和“著”的標記詞,表示動作的主體在不間斷地完成一瞬間所發(fā)出的動作,形成一個即將持續(xù)結束的過程,“正在”和“著”表現(xiàn)時和持續(xù)的標記詞的添加使完整體意義被延伸和完備起來。而例(10)中使用“逐漸”“起來”等表持續(xù)和完成方位的詞來說明主體對環(huán)境適應與否的情況,使中心謂詞“熟悉”變得合理。通??磥?,若只用完成構式如上例的“打破”和“熟悉”來表示,其單純的語義性質是無法使句子變得通融合理的,這時必須借助體標記的壓制來完成。
結合Michaelis①Michaelis,L.A."Type shifting in construction grammar:An integrated approach to aspectual coercion",Cognitive Linguistics,2004,pp.15(1),pp.1-67.的壓制觀,我們認為,“打破”和“熟悉”的時間表征中,加入了過渡成分,即受到構式“正在……著”和“逐漸……起來”的壓制,發(fā)生了體的轉移,由完結的狀態(tài)到事件的繼續(xù)。兩事件的主體分別為“他”、“小明”,論元為“菲爾普斯的神話”和“新環(huán)境”,“打破”作為謂詞是動結形式,而“熟悉” 卻不同,它經(jīng)歷了從形容詞到表結果的動詞、再到狀態(tài)持續(xù)的開始,這樣的從State 到動態(tài)Event 的雙重壓制之過程,因“新環(huán)境”的目標體而連貫起來。
由上述對英漢體壓制的描述與分析中可知,整個句子的體性質并非單純由完整體或非完整體所決定,還取決于中心詞匯的性質,而且某些詞匯的體性質還會影響句子中的其他成分改變其原有體性。正如De Swart②De Swart,H."Aspect shift and coercion",Natural Language and Linguistic Theory 16,1998,pp.350.所言,整個句子的體類型是由動詞的語義本質所決定的,由動詞的名詞短語論元的特征所決定的,還由動詞與其論元結合的方式所決定的。在詞匯和構式的多重互動下,動作主體和論元在語義上達到了兼容,使突顯的角色對應且融合起來。在英語中的體壓制中,輔助詞匯成分的添加壓制著語言的表達,而在漢語中則出現(xiàn)了明顯的體標記,在其慣性驅使下,將非語法化表達壓制向合理化,使其變成了可以接受的句子。
總而言之,在英漢兩語言中,都存在著體系統(tǒng)內(nèi)部各層次之間的表意沖突,必須借助體壓制來解決。為了合理描述和闡釋英漢時體壓制這一語言活用現(xiàn)象,在構式的基礎上提出多層次、綜合的體系統(tǒng)觀是完全必要的,體壓制融匯了構式和詞匯以及輔助體標記的多重相互作用,是傳統(tǒng)體壓制或轉移的必要說明和補充,對此進行深入研究,便于我們更深入和全面地了解語言體系統(tǒng)的構成及表義機制。而在本論中,英語和漢語體壓制現(xiàn)象的比較與研究,使我們站在語言的共性即象似性的角度去分析,從而能夠在更高的理論框架下高屋建瓴,在巨人的肩膀上更進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