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麗莎
摘要:創(chuàng)設自由、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把學習的主動權真正交給學生,讓學生在與生活實際貼近的各種情境中,自主與合作地探究,實現知識的再“創(chuàng)造”。合作學習是目前許多國家較普遍采用的富有創(chuàng)意和實效的教學理論和方略,與傳統的教學相比,在語文課堂上開展合作學習能更有效地創(chuàng)設和諧民主的課堂氛圍,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有利于學生在師生、生生互動中激發(fā)思維、提高學習效率。
關鍵詞:合作學習 語文教學 明確分工
積極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是當前推進素質教育的關鍵環(huán)節(jié)之一,而學習方式的改變又是課程改革的關鍵環(huán)節(jié)之一。隨著新課程標準如火如荼的實施,其核心理念“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fā)展”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與重視。創(chuàng)設自由、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把學習的主動權真正交給學生,讓學生在與生活實際貼近的各種情境中,自主與合作地探究,實現知識的再“創(chuàng)造”。合作學習是目前許多國家較普遍采用的富有創(chuàng)意和實效的教學理論和方略,它特別強調教學動態(tài)中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合作互助,追求教學在認識、情感和技能目標上的均衡達成。與傳統的教學相比,在語文課堂上開展合作學習能更有效地創(chuàng)設和諧民主的課堂氛圍,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有利于學生在師生、生生互動中激發(fā)思維、提高學習效率。因而也成為語文新課改倡導的教育教學方式之一。
一、合作學習模式的內容
合作學習的內涵。美國教育專家威廉?格拉基是這樣定義合作學習的:合作學習又稱小組學習,是一系列促進學生共同完成學習任務的教學方法。我國著名合作學習研究學者王坦曾總結:合作學習是以現代社會心理學、教學社會學、認知心理學、現代教育教學技術等為理論基礎,理論以開發(fā)和利用課堂中人的關系為基點,以目標設計為先導,以全員互動合作作為基本動力,以班級授課為前導結構,以小組活動為基本教學形式,以團體成績?yōu)樵u價標準,以標準參照評價為基本手段,以全面提高學生的學業(yè)成績和改善班級內的社會心理氣氛、形成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和社會技能為根本目標,以短時、高效、低耗、愉快為基本品質的一系列教學活動的統一。無數案例證明,合作學習時小組成員在探尋問題答案過程中,會表現出更高的激情和熱心,大大提高單位時間內學習的效率。
二、合作學習的運作模式的特點
(一)成立合作學習小組
課標中明確指出小組學習是課堂合作的主要形式。而合作學習的分組,即跟“誰”討論,則直接影響到討論的結果,不同的分組形式會產生不同的學習效果。
教師可以在對學生進行了解分析的基礎上,“根據學生性別、學習能力等,將學生分為4-6人一組,讓智力水平、認知能力不同的小組成員在合作活動中相互激發(fā),彼此受益,各展其長”。]合作小組是群體的外向學習組織,小組成員間不僅是文化知識方面的互助,還可以是品德、紀律和生活等方面的合作。
(二)明確分工
由于小組成員中,各人的特長,愛好、性格、對知識和技能的掌握程度等方面都存在差異,在倡導“人人關心集體,個個爭做主人”的前提下,在完成一個共同目標時,我把小組成員進行角色分工,以4人一個學習小組(適當采取自由組合)為例:每組分為主持者——主持合作工作的進行,檢查組員完成任務的情況;總結者——負責把合作學習結果進行記錄整理;提問者——組建交流時,對其他小組的結論提出異議;發(fā)言者——負責組間交流時確保每一個學生盡責完成任務。各小組成員督促、檢查、記錄小組的學習討論情況,使每名學生樹立參與意識,增強自理、自立的能力。
三、合作學習模式的操作
語文是一門具有綜合性特色的學科,它為多層次地開展合作小組學習提供了良好的基礎。合作學習與自主學習、探究學習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是學習方式的一種整合。自主學習是基礎,探究學習是目標,合作學習是紐帶。只有個體在探究過程中形成了自己對知識的認識,才能在合作學習中逐漸完善、提高。
(一)閱讀教學的小組合作
《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老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睂τ谕粋€文本,不同的個體有著不同的理解和情感體驗。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基本環(huán)節(jié),在閱讀教學中實施小組合作學習,將大大提高閱讀教學的效率,提高閱讀教學的質量。老師有目的、有計劃的引導、調控和參與,小組成員間,小組與小組間、教師與學生間展開互相配合、互相幫助而共同進行與文本對話,共同達成教學目標。合作學習的活動可以在在課前、課中和課后與課堂教學內容有機地結合起來。課堂中的小組合作學習應自然融入課堂教學設計之中。
(二)小組合作評析試卷
教師先行對學生的答題情況進行認真地分析,了解學生普遍存在的知識上的漏洞和答題技巧上的不足,為試卷評析提供可靠的依據。有時試卷上的失分不是學生不懂造成的,而是審題不認真造成的,因此學生可以自行解決。在這一過程里,學生要找出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以便接下來有的放矢地開展小組合作。
在自主學習中,學生的錯誤有一部分已自行訂正,其余的應該是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讓成績較好的同學充當老師,幫助組內的同學解決一般的疑難問題,這樣有利于將學生的差異轉變成教學資源,較大程度的實現“因材施教”。有些同學還能大膽提出自己困惑的地方,拿到課堂上來討論,其他同學就會積極思維、解答同學的疑問,課堂氣氛也異?;钴S。學生在討論中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在討論中明辨是非,尋找結論。提高了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了學生的合作意識。
但在實際的操作中,我也發(fā)現了一些需要改進的地方,如小組合作學習的時間和空間不夠充分,由于時間的有限,往往在學生熱情高漲的情況下就得強制地終止學生的討論,影響了學生的情緒和小組合作的效果;在試卷訂正的過程中,有些組的學生出現弄虛作假的現象,少部分學生只是簡單地改掉錯誤的答案,并沒有真正弄清楚錯誤的原因;還有極少數的組長責任心不強,發(fā)現同學的錯誤,不但沒有對同學進行耐心的講解,取而代之的是自己動手改正。
合作學習是在新課程理念下學生的一種重要學習方式。隨著現代社會的迅猛發(fā)展,各種競爭日益激烈,只有學會合作,學會從他人智慧中獲得啟迪,才能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個人潛能。教師在新的課程環(huán)境下,應積極營造適合學生進行合作學習的氛圍,時刻把握“學生是學習的主人”這根主線,讓小組合作學習在新課標的改革中煥發(fā)獨特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