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瑞琳
摘 要:中國傳統(tǒng)藝術精神歸納為儒家、道家、禪宗,正是儒、道、禪三者的不斷變化的沖撞和融匯,影響著中國傳統(tǒng)藝術思想、審美情趣的不斷變化、發(fā)展,形成了中國傳統(tǒng)藝術精神。道是中國傳統(tǒng)藝術精神的精神性,氣是中國傳統(tǒng)藝術精神的生命性,心是中國傳統(tǒng)藝術精神的主體性,舞是中國傳統(tǒng)藝術精神的樂舞精神,悟是中國傳統(tǒng)藝術精神的直覺思維,和是中國傳統(tǒng)藝術精神的辯證思維。
關鍵詞:傳統(tǒng)藝術;儒家思想;道家精神
中圖分類號:[B9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3520(2013)-12-0150-01
中國文化是具有濃郁的名族特色的中國傳統(tǒng)藝術理論和美學理論,與現代藝術相比,更多的是實在的東西,而現代藝術精神又是傳統(tǒng)藝術精神的繼承和發(fā)展。
若要將中國傳統(tǒng)藝術精神做簡單的概括,那邊是'' 天人合一'' 。有人說''天人合一''源于儒家學派,那么,中國傳統(tǒng)藝術精神不就等同于儒家學派精神,顯然這是一個相當狹義的理解,《中華思想大辭典》中:主張''天人合一'',強調天一人 將中國傳統(tǒng)藝術精神歸納為儒家、道家、禪宗,正是儒、道、禪三者的不斷變化的沖撞和融匯,影響著中國傳統(tǒng)藝術思想、審美情趣的不斷變化、發(fā)展,形成了中國傳統(tǒng)藝術精神。而彭結象教授又將中國傳統(tǒng)藝術精神分為道、氣、心、舞、悟、和六大方面。道是中國傳統(tǒng)藝術精神的精神性,氣是中國傳統(tǒng)藝術精神的生命性,心是中國傳統(tǒng)藝術精神的主體性,舞是中國傳統(tǒng)藝術精神的樂舞精神,悟是中國傳統(tǒng)藝術精神的直覺思維,和是中國傳統(tǒng)藝術精神的辯證思維。
總所周知,儒家學派受著孔子以''仁''為核心的思想體系影響,強調著人與社會之學,為順應歷史發(fā)展潮流的君君臣臣、夫夫子子、三綱五常、三從四德等思想,使''禮''的主張進入道德規(guī)范和生活準則,對中國傳統(tǒng)藝術精神素質的''修身''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不僅如此,自董仲舒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后,中國文化與儒家思想緊密相連,直到今日也如此,孔子的仁說,體現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禮說,則體現了禮制精神,即現代意義上的秩序和制度。人道主義這是人類永恒的主題,對于任何社會,任何時代,任何一個政府都是適用的,而秩序和制度社會則是建立人類文明社會的基本要求。
國學大師柳翼謀認為孔子為''中國文化中心'',''其前數千年之文化,賴孔子而傳;其后數千年之文化,賴孔子而開;無孔子,則無中國文化''。可見,孔子以及他的學派,在中國傳統(tǒng)藝術精神中發(fā)揮了不可忽視的作用。
道家并非道教,決不能將它與國外將道家混為一詞。道家強調人與自然之和,崇尚自然之道,追求個體精神的自由。曰:率性而為謂之道,得其天性謂之德。談到道家的精神影響,不得不提一下''無為而治'',人們對無為而冶的理解也眾所紛紜,歧義百出。通常人們認為,所謂的無為而治有寬刑簡政、休養(yǎng)生息;官無為而民自化;上無為而下有為;有所為有所不為等幾種理解。有句話很有意思,人在成功時都是儒家,失敗時都是道家。從藝術精神角度來看,“道”之中的藝術家,用藝術形式去探測、表現存在的隱秘本質,而且,在這種表現過程中,藝術不僅僅是藝術,更是人生的形式、人生的存在方式了。最突出的便是繪畫,描繪物象多取材于自然,在物象的描繪手法上,多運用線條、墨色來表現形體、質感,有高度的表現力,講究以少勝多的含蓄意境,并講究整體的統(tǒng)一,這些都和道家“道法自然”的思想統(tǒng)一。
最后,禪宗對于我來說比較陌生,它強調人與心之和,簡單的說就是以心傳心。由此,儒家的''仁'',道家的''道'',禪宗的''心''。禪宗出現于唐朝中期,我們可以以王維為例,''尚書右丞,亦官并隱'',''早年喪妻,終身未娶''。受到禪宗的影響,王維的詩歌中很善于創(chuàng)造一種內涵獨特的空境,它不是空虛無有,而是包含著萬有的豐富變化。''人間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在《鳥鳴澗》這首詩里有了很好的體現。而王維筆下的''空'',并非空無一物,而是一種人生態(tài)度,追求的是一種空明潔凈、寧靜悠遠的境界。從另一個角度來說,禪宗對繪畫的影響要廣泛和深刻得多,它改變了畫家的文化心理結構,從而對其作品內容和形式方面的相應變化也起到了推動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