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彬
摘要:生物學科是一門實驗性學科,是高中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傳統(tǒng)的生物教學模式枯燥無味,很容易引起學生的抵觸心理,改變教學模式已成為當務之急。本文就此提出自己的幾點看法,以供同仁參考。
關鍵詞:高中生物 教學模式 多元化能力
隨著素質教育的全面推行,對高中生物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生物教學要轉變教學模式。但就當前高中生物教學的現(xiàn)狀來看,教學新模式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露出諸多弊端,我們只有不斷調整教學思想和理念,才能在教育革新這條路上走下去,培養(yǎng)更多的人才。
一、課題的提出
如今的素質教育已經全面推行,現(xiàn)在又提出了新課程改革。在生物教學新要求中,需要的是讓學生激發(fā)興趣,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能力、創(chuàng)新精神。巴班斯基教育思想曾指出:“教學過程最優(yōu)化是在全面考慮教學規(guī)律、原則、現(xiàn)代教學的形式和方法、該教學系統(tǒng)的特征以及內外部條件的基礎上,為了使過程從既定標準看來發(fā)揮最有效的(即最優(yōu)的)作用而組織的控制。”在新的教學理念中,教師應轉變課堂的主體,轉化師生關系,讓老師和學生處于平等的位置,這是轉換教學模式的基礎。
在傳統(tǒng)生物教學中,老師只是傳授口頭的理論知識,為了教學而教學,這與具有實踐性特點的生物教學是相違背的。在我調查的200名學生中,86%的同學認為,按照傳統(tǒng)的生物教學模式由于枯燥無味,所以容易引起抵觸心理?!芭d趣是最好的老師”。作為處于認知年齡段的學生,我們不能讓他們被動地接受理論知識,而是要激發(fā)他們的興趣,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在課堂內外探求知識,并且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能力。這就要求我們這些教育工作者,把過去的教育模式轉變過來,針對學生自身的特點與能力去相應地調整教學理念與方法,把過去單純教學的課堂作為一個培養(yǎng)能力的實踐場所,建立一個高效自主創(chuàng)新的新型生物課堂。
二、我國高中生物教學現(xiàn)狀
雖然在我國教育的口號喊得響亮,但是在實際推廣新教學模式的改革過程中,依舊困難重重。許多學校雖然在生物教學上一直提出轉變教學理念,但是在過程中卻過于理論化,根本在教學中開展不起來,讓教學新模式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露出弊端。
首先,師生缺乏交流。許多老師想要與學生交流,但是只是流于形式,很多時候并不能理解學生的想法,無法順應學生的思維。
其次,教學的固化思維。許多老師雖然想要去轉變教學模式,但是只是浮于表面,在深層次的還是傳統(tǒng)教學的固化思維,許多教學方法不能轉變,這讓學生感到課堂的枯燥無味。
第三,課堂缺乏有效的組織。老師只是完成課堂教學,沒有在課下延續(xù)學生的興趣能力的培養(yǎng),沒有組成實驗小組去進行實踐,這讓學生很難掌握與鞏固所學的知識。
三、對轉變高中生物教學模式的實踐
1.轉變傳統(tǒng)教學模式,調動學生積極性
在一部分學校中,忽視了生物學科的地位,認為可有可無。老師沒有積極地去轉變教學思想,從而更加惡化了學生學習生物的心理。因此,需要正視生物的地位,我在這幾年工作實踐中提出了“讓學生愛生物,提高生物教學質量”為主題的課題研究,以轉變教學方式為最終目的,把培養(yǎng)學生學習生物學科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生物教學質量作為教育的核心目標。在課堂中轉化師生關系,讓老師與學生處在同一個平臺,讓學生把自己的想法與老師及時溝通。在課下,我會讓學生寫一些小紙條,把自己的一些反思和想法寫上去,然后交給我,這樣不但可以讓學生與老師之間溝通方便,更調動學生思考的積極性。
2.充分利用多媒體,提高教學質量
多媒體技術在課堂中應用可以說是我的得力助手,它可以取代以往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利用科學技術可以將畫面形象直觀地演示出來,讓學生對于課本的知識了解得更加直觀。比如,我在以往講解《細胞的分裂與分化》的時候,必須要帶上幾幅細胞分裂的圖例,用很長時間才能把細胞分裂的基本過程給學生講解明白。有時候,由于光線的原因,后排許多學生看不清楚,導致他們逐漸對生物失去了興趣。無形中不但浪費了許多時間,還耽誤了課時,效果十分差。然而,利用多媒體技術,我可以將細胞分裂的過程做成flash,用十幾秒的時間就可以形象地把細胞分裂過程表現(xiàn)出來,之后只需要我簡單講解,學生們就可以理解得很徹底。利用多媒體,我可以把復雜的理論變得直觀化,因為學生們喜歡看形象的演示,而不是老師冗長而抽象的講解,所以我提倡老師們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更廣泛地應用多媒體技術。
3.培養(yǎng)學生實踐創(chuàng)新能力
隨著社會經濟的加快,需要的是人才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因此,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已經成為素質教育的重點。生物是一門能夠拓展思維的課程,因此,老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完全按照課本去按部就班地給學生灌輸理論,這樣只會禁錮學生的思想。作為理科學生,我們需要的是拓展他們的思維,讓他們將自己的能力去毫無限制地釋放出來。在如今的考試中,試題越來越開放,許多都不是課本上的死知識,而是要求學生獨立思考的問題,答案不是唯一的。因此,我們在平時的課堂中就應該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讓他們自己去嘗試發(fā)現(xiàn)新的結論。我經常在課下給他們布置一些小實驗,比如,讓學生們分組去記錄幾種種子的胚芽形成過程,然后對比分析,看看能得出什么結論。學生們在課下都為自己的實驗做了相應的記錄,并且自己提出疑問,自己尋找答案,都做了詳細的記錄,這對于他們的個人獨立思考的能力都是一個良好的鍛煉過程,創(chuàng)新能力也因此得到了提升。
四、結語
生物學科作為高中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今卻處于尷尬的地位。一些學校將生物課作為副科對待,對教學的重視程度不夠。如何使高中生物改變目前的困境,調動學生學習生物的積極性,培養(yǎng)他們的多元化能力,已經成為生物教學工作者的一大挑戰(zh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