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香 馮翠萍 黃小華 陳小華 王建瓊
【中圖分類號】R472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4949(2013)09-172-01
靜脈輸液是臨床護理中最常見的一項操作,它是臨床護理中迅速而有效的補液、搶救給藥方法,在各種給藥途徑中占有重要地位。隨著醫(yī)院水平和患者要求的不斷提高,不僅要求護士:"一針見血",而且還要求達到無痛性拔針和避免拔針后出現(xiàn)皮膚出血、皮下出血和皮下淤血,使病人減輕疼痛,同時保護靜脈為下一次穿刺創(chuàng)造條件。目前,臨床靜脈輸液拔針后仍存在一些問題,如:按壓方法不正確、按壓時間不足、按壓面積太小和按壓力度不均勻等,通過臨床實踐,總結出以下幾點體會:
1"無痛性"拔針
由于針頭及藥液對血管、皮膚均有刺激,拔針時會有不同程度疼痛。所謂"無痛性"拔針,并非一點也不疼痛而是盡量減輕或避免疼痛而采取的相應措施。
1.1心理護理:病人過分緊張,會導致血管痙攣,拔針時容易產(chǎn)生疼痛。因此,在拔針前需做好心理護理,設法讓病人身心放松,與病人多交談分散病人注意力,在其思想放松時迅速拔針,然后向患者講明拔針時及拔針后應注意的問題。
1.2使針頭保持適宜的方向迅速拔針
1.2.1靜脈輸液完畢拔針前徹底清理固定針頭的膠布或輸液貼,右手拇指與食指捏住針柄,防止針頭轉動并同皮膚保持10~15度角,然后將針頭迅速拔出。
1.2.2靜脈注射時如用一次性頭皮針拔針方法同上,如果用直接針頭注射時拔針方法與靜脈抽血相同,即右手食指固定針栓,拇指與其余手指握住注射器,使針頭與皮膚保持10~15度角,迅速拔針。
1.2.3針頭未拔出前,不能用棉簽緊壓針頭,以防針頭受壓后貼住血管壁產(chǎn)生刺激性疼痛及增加血管壁、皮下組織、皮膚對針頭的阻力而加重疼痛。正確的方法是:準備拔針時左手拿棉簽輕輕放在需壓部位,在針頭拔出,剛要離開皮膚時,迅速用棉簽壓住針眼,力量要適當,過分用力會導致局部疼痛,但也不要太輕,以保持血液不能通過針眼滲出血管外為度。并囑病人要按住不能揉。
2防止拔針后"瘀血"形成
2.1通常靜脈輸液共有兩個"針眼",一個是穿過皮膚的"針眼",看得見;另一個是穿過血管壁的"針眼",看不見。按壓部位的面積大小與針眼出血、皮下出血、皮下瘀血的發(fā)生率有直接關系。其原因是,皮膚表面針眼與血管壁針眼不在同一個點,兩者距離與進針角度和皮下脂肪厚度有一定關系。如果按壓面積較小,只是按壓皮膚的針眼而不按壓血管上的針眼,則血液會從血管壁這個針眼流入皮下形成瘀血。即使按壓血管處針眼也不能消除皮下瘀血的癥狀,因此容易發(fā)生皮膚針眼出血和皮下瘀血。因此,按壓針眼的正確方法是加大按壓面積,使兩個針眼均被壓住,血液就不會滲出血管外。靜脈輸液拔針時按壓兩個針眼,能大大降低靜脈穿刺部位的皮下瘀血率。
2.2拔針按壓時間和力度: 正常人出血時間是1~3min,凝血時間2~8min(玻片法)[15],因此,按壓針眼的時間與發(fā)生針眼出血、皮下瘀血有密切的關系。拔針后按壓時間短易造成局部出血、淤血,有人認為是血管穿刺處的血細胞凝集塊尚未形成,在靜脈壓和骨骼肌收縮的擠壓作用下血液易從針眼處外溢,形成出血或皮下淤血。有效延長按壓時間,有利于局部血細胞凝集塊形成,從而減少了皮下淤血的發(fā)生。有關靜脈拔針按壓血管時間的臨床研究顯示:至少3min才能有效地防止出血。在臨床實際工作中老年人靜脈輸液拔針后按5可以有效地減少穿刺部位皮下淤血的發(fā)生??紤]到正常人出血時間和凝血時間,建議靜脈拔針按壓時間以3min~5min為宜。如有凝血障礙的時間要廷長至10min。按壓力度應均勻適中,力量過小起不到按壓止血的效果,力量過大又會導致病人疼痛。
2.3健康教育:囑患者在靜脈輸液拔針后局部暫勿用力,如手背靜脈輸液或肘靜脈輸液時,應防止拔針后腕關節(jié)及手臂負重。10min內(nèi)囑病人輸液的手勿抓拿物品,緊握拳,防止再出血。拔針后告知患者勿對穿刺處進行邊壓邊揉,揉搓可使己閉合的針眼重新沖開,發(fā)生淤血。患者在靜脈輸液拔針后,24小時內(nèi)禁熱敷,防止局部血管擴張,加重皮下出血,導致皮下瘀血。
綜上所述,靜脈穿刺后的拔針方法在整個醫(yī)療過程中是個小問題,但如果忽略它,也會給患者帶來不必要的痛苦。我們要有一個共同的出發(fā)點,就是保證患者的安全,減少患者的痛苦,減低該操作的不良反應,這對于提高整體護理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