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杰
【摘要】目的:探討應用以刃針松解為主,配合頸椎定點微調(diào)手法治療頸性眩暈的臨床效果。方法:將100例隨機分為治療組50例,對照組50例。治療組施行刃針松解加頸椎定點微調(diào)手法治療,對照組采用口服鹽酸氟桂利嗪治療,觀察6個月。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4%,對照組總有效率84%。治療組優(yōu)于對照組。結論:采用刃針加頸椎定點微調(diào)手法治療頸性眩暈療效顯著優(yōu)于口服鹽酸氟桂利嗪治療。
【關鍵詞】 頸性眩暈/治療; 刃針松解; 頸椎定點微調(diào)手法
【中圖分類號】R323.1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4949(2013)09-272-02
頸性眩暈是中老年人及從事低頭作業(yè)人員的好發(fā)病[1]。自2010年5月~2012 年 12 月,作者對 100 例頸性眩暈患者采取刃針松解治療頸項部軟組織損傷,結合頸椎定點微調(diào)手法糾正小關節(jié)紊亂的治療,經(jīng)半年以上隨訪,療效優(yōu)良,現(xiàn)總結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本組100例,男32例,女 68 例。年齡 23~72 歲,平均 42歲。有長時間低頭工作史者 93 例,喜高枕者 7 例。均有不同程度的眩暈,并伴有頸后部酸、痛、脹等不適,頭部活動時眩暈加重。合并頭痛者20例,視物不清者 18 例,上肢麻木者 32例。病程2個月~12年,平均1.8年。100例均攝頸椎正側位和雙斜位 X線片檢查,32例作頸椎 CT檢查,25 例作頸椎 MRI檢查,顯示頸椎生理彎曲變直者 92 例,椎體邊緣增生者 86例,椎間孔變窄、小關節(jié)半脫位者45例。
2 治療方法
2.1 刃針療法:患者坐位,頸椎前屈,術野消毒,在寰椎棘突至 C7 棘突上尋找敏感的壓痛點、彈響點作為進針點,刀口線與頸椎棘突頂線平行,針身與頸部平面垂直進針,達頸椎棘突骨面,作左右橫行剝離松解。再將刃針退至項韌帶機化、鈣化點處,作縱行切開松解。在項韌帶兩側緣、斜方肌、頭夾肌、肩胛提肌、菱形肌等淺層肌和深層頭半棘肌的分布觸診,確定肌纖維組織的攣縮、腫脹、壓痛范圍,用刃針對這些損傷點進行縱行切開松解,對較大的硬化點作小幅度的橫行切割松解。重點松解“二突一線”,二突就是 C1 橫突后結節(jié)和 C2 棘突,一線就是下項線。每周1次,1~3次為1療程。[2]
2.2手法治療: 主要采用坐位上頸椎旋轉微調(diào)手法:患者坐于凳上,頸部肌肉放松。醫(yī)者站于其背后,以一側拇指頂住患者錯位頸椎骨對側后凸的關節(jié)突內(nèi)下側(棘突偏歪側的對側),另一側手掌托住患者下頜支及顳枕骨下緣。醫(yī)者托患者頭頸部之手先將其向上提托,在對患者頭頸施加縱向拔伸力量下引導患者頭頸向患側旋轉10度左右,覺患者頸部肌肉放松,與醫(yī)者手法操作協(xié)調(diào)的前提下,再突然加大頭頸旋轉運動幅度3-5度,拇指同時向上,向外推沖關節(jié)突,即完成微調(diào)手法[3]。每周在刃針治療之后手法治療1次,3次為1個療程。
2.3對照組:應用鹽酸氟桂利嗪膠囊10mg口服,每日兩次。并囑臥床休息,避免聲光刺激,保持舒適的體位,禁止進行長期低頭勞累的動作。口服十天為一個療程。
3治療結果
3.1療效評定標準: 參考《實用脊柱病學》[4] 對頸性眩暈的療效標準,依據(jù)頸椎功能情況及放射學檢查結果進行分級。
①治愈: 眩暈完全消失,無失眠、枕項部疼痛、頭痛等癥狀,恢復工作,X線復查顯示頸椎生理曲度正?;蚪咏?,兩側塊與樞椎齒狀突距離基本相等。②顯效:眩暈基本緩解, 失眠、枕項部疼痛、頭痛等癥狀明顯減輕, 不影響日常工作和生活,X線復查顯示頸椎生理曲度正常或接近正常,兩側塊與樞椎齒狀突距離基本相等。③好轉: 眩暈有所緩解,失眠、枕項部疼痛、頭痛等癥狀減輕,日常工作和生活需口服藥物治療,X線復查顯示頸椎生理曲度異常,兩側塊與樞椎齒狀突距離不等。④無效:眩暈無緩解或加重,失眠、頭痛等癥狀無明顯減輕,影響日常工作和生活,X線復查顯示頸椎生理曲度異常,兩側塊與樞椎齒狀突距離不等。
3.2療效評定結果: 病例總計100例,治療時間最短1個療程,最長3個療程,平均1.2個療程。均于治療2個療程后按上述療效評定標準評定 、治療組病例50例,治愈26例,占52%;顯效12,占24%,好轉 9例,占 18%;無效3例,占6%??傆行蕿?4 %。
對照組病例50例,痊愈20例,占40%;顯效14,占28%,好轉8例,占 16%;無效8例,占16%??傆行蕿?4%。
4討論
頸性眩暈多見于椎動脈型頸椎病,長期的焦慮、緊張、勞累及姿勢不正確等因素,導致頸伸肌、項韌帶及環(huán)枕筋膜等軟組織積累性勞損,而發(fā)生攣縮、機化及鈣化,其輔助肌肉的支承作用,限制頸椎前屈及維護頸椎生理曲度的作用均減弱,頸椎的生理曲度將逐漸退變伸直,甚至反張。在此退變過程中,頸椎的生物力學平衡機制失調(diào),頸椎復合關節(jié)的功能失穩(wěn)。一方面易引起頸椎小關節(jié)、寰樞關節(jié)錯位或半脫位及鉤椎關節(jié)錯縫;另一方面頸椎椎間盤膨出或突出。前者關節(jié)囊被拉緊和撕裂、滑膜受撞擊而出現(xiàn)滑膜和關節(jié)囊腫脹,引起無菌性炎癥,后期發(fā)生關節(jié)退變,產(chǎn)生小關節(jié)、鉤椎關節(jié)骨質(zhì)增生 使椎間孔縮小 可傷及脊髓、椎動脈、神經(jīng),根。頸椎椎管較寬大 ,頸椎間盤輕度退變膨出 或突出及椎體后緣、小關節(jié)輕度骨質(zhì)增生可能累及膜囊,但達到一個新的生理病理平衡狀態(tài)常無臨床癥狀。而當頭頸過度屈曲時 硬脊膜和神經(jīng)根受到牽拉 并與突出物相互磨擦 而引起無菌性炎癥導致臨床癥狀出現(xiàn)。本組采取刃針松解項背部軟組織的機化、鈣化及攣縮點結合頸椎定點微調(diào)手法矯正寰摳關節(jié)、小關節(jié)錯縫、半脫位促進頸椎內(nèi)外生物力學平衡促使頸椎向自然痊愈轉歸。枕下三角肌痙攣和寰枕筋膜攣縮是導致椎動脈型頸椎病的重要病因之一[5]。臨床表現(xiàn)為頭暈和枕部頑固性疼痛。頸椎椎動脈穿過頸椎橫突上的椎動脈孔后 經(jīng)兩則寰椎后弓上面的椎動脈溝走行 穿寰枕后膜人顱內(nèi)。枕骨大孔的后側邊緣和寰椎之間有一個間隙,因此椎動脈在寰椎動脈溝里很寬松。在枕骨和寰椎之間僅有前后方向的屈伸運動,在矢狀面上作上、下點頭運動,對于會計師、打字員等低頭工作人員其頸椎的運動發(fā)生在上頸椎即頭顱到C3之間。因此頸部積累勞損極易造成枕寰筋膜損傷。當環(huán)枕筋膜退變攣縮時這一間隙將變狹窄, 椎動脈就會受到擠壓 ,造成腦基底動脈供血不足引起頭暈、視物模糊等癥狀。由于枕大神經(jīng)、枕小神經(jīng)也從此筋膜穿過因此 還伴有枕神經(jīng)痛的癥狀。刃針松解“二突一線”及頸椎定點微調(diào)手法可解除項筋膜及頭后大小直肌、頭上下斜肌對椎動脈的擠壓,糾正小關節(jié)紊亂,從而達到治療頸性眩暈的目的。刃針松解配合頸椎定點微調(diào)手法治療頸性眩暈,具有安全、微創(chuàng)、出血少、疼痛少、患者樂于接受等優(yōu)點,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張中興,王會軍.中藥內(nèi)服外敷配合牽引治療頸性眩暈〔J〕.中醫(yī)正骨,2005,17(8) :34.
[2] 田紀均.刃針療法〔M〕.香港:世界醫(yī)藥出版社,2001,5.-8
[3] 劉洪波,沈國權 沈國權與脊柱微調(diào)手法[J],按摩與導引,2007,30(9):29
[4] 潘之清.實用脊柱病學[M] .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1996.320-323.
[5] 朱漢章.針刀醫(yī)學原理[M]. 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2002,528—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