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君
中小學生課業(yè)負擔重主要表現(xiàn)在:訓練過多,創(chuàng)造不足;占時過多,質感不足;灌輸過多,激發(fā)不足;學生學得累,品嘗不到學習的快樂和喜悅。因此,我覺得要想從根本上解決學生學業(yè)負擔過重的問題,減少學業(yè)的量是一方面,更重要的還是提升教育教學的品質。
要讓備課有科學的高度。無論你是哪一學科的老師,當你坐在書桌前打開教科書備課時都要問一問自己:你是否懷著敬畏之心?是否努力在與人類精神文明的財富做一次次心靈的對話?傳承文明的責任與激情是否在不斷地激蕩著你的心田,鼓舞著你的激情?真理的光輝與先賢的哲思是否在你的內心引起巨大的共鳴?你是否感慨過知識的浩瀚與智慧的奇妙?你是否對學科知識背后的精神內涵有過深入的思考與探究?不難想象,當一個已經(jīng)對知識進行了深入細致的鉆研并充滿了敬畏之心的教師在講臺前旁征博引、深入淺出、激發(fā)思考時,即便是學生面前有一座大山需要去跨越,他都會義無反顧,何“負”之有?
要讓知識有生活的溫度。無論哪一門科學,都是人類從生活當中積累、升華、發(fā)展中總結出來的。當作為教師的我們想要完成這個神圣的接力時,不要忘了生活和實際,不要脫離了這些人類文明結晶的源泉。脫離了生活實際,知識就沒有了生命;沒有生命,就沒有了溫度。誰愿意去全身心擁抱沒有了溫度的知識?尤其是成長當中的青少年,他們的學習是為了身心的成長,而成長是在生活當中的成長。作為教師要讓他們所學的知識與他們的生活發(fā)生聯(lián)系,讓他們覺得有趣、有用、有益。要讓他們的所學能幫助他們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激發(fā)他們不斷學習的欲望和動力。記得有一屆學生在九年級時遇到了中考要加考歷史,學生不明白為什么要加考歷史。恰逢九年級英語第九單元學到“發(fā)明”這個主題。思考之后,我在課堂上例舉了中國歷史上的四大發(fā)明和近代西方發(fā)明。我給學生拋出一個問題:在古代的中國和近代的中國之間發(fā)生了什么,導致了我們的落后?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熱情高漲,他們開始思考,開始各抒己見。我告訴他們:“你們已經(jīng)開始學習和思考歷史了。歷史之于我們意味著什么,你們應該明白了!”學生們會心地笑了!
要讓作業(yè)有思考的深度。作為父母和教師,應該讓學生在有限的學習時間內提升學習的有效性。減重復的“負”,減不符合教育規(guī)律的“負”。減負首先要提質,提“思考的質”,實踐的“質”。九年級的課本內容全部學完后,我讓學生分為四個創(chuàng)作小組,讓他們運用課本當中的語法編寫四個英語短劇。學生以極高的熱情寫出了質量很高的作品,而且在短短的兩天里排演并奉獻了一場精彩的英語秀。在這樣的作業(yè)中,學生理解和運用了語法,愛上了英語。據(jù)我所知有很多學生都是挑燈夜戰(zhàn),但他們樂此不疲。
蘇霍姆林斯基告訴我們:“如果教師只考慮怎樣迫使學生用更多的時間坐在那里摳教科書,怎樣把他們的注意力從別的一切活動中吸引過來,那么負擔過重的現(xiàn)象是不可避免的。有的學生除了上課、教科書、家庭作業(yè)和分數(shù)以外,對別的事情都不考慮,這種人的命運是不值得羨慕的?!睆南荣t的精辟論斷中,我們教師應該深刻地認識到:我們要帶領我們的學生過上一種高品質的智力生活。這種智力生活關乎學生生命的尊嚴,關乎知識的尊嚴,更關乎教師職業(yè)豐富的精神內涵。只有提升了這些尊嚴和精神的價值,才能減去學生心中的課業(yè)之“負”!■
□ 編輯 江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