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麗麗
地理是中職學校教學中比較重要的課程,它能夠提高中職學生對社會生產需求的理解,提高學生對于本專業(yè)與社會生產的認識,解決生活中、專業(yè)知識方面碰到的難題,更好地為自己的專業(yè)提供幫助,為就業(yè)提高競爭力。我國在地理課程改革中提出“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學習對學生終身發(fā)展有用的地理”“培養(yǎng)現代公民必備的地理素養(yǎng),滿足學生不同的地理學習需要”等課程理念。
中職地理課程不同于初中、高中地理課程,而是根據不同專業(yè)的需求,設置不同的地理課程。比如,物流專業(yè)設置的是“物流地理”,數控專業(yè)設置的是“經濟地理”,旅游專業(yè)設置的是“旅游地理”“旅游客源國概論”……由此知道,中職學生的地理學習是一種個性化的行為,教師須滿足不同專業(yè)學生的地理學習需要,有效地指導學生主動地學習。相對于普通中等學校的學生來說,中職學生的地理底子薄,沒有升學的壓力,只對自己專業(yè)技能課感興趣,對地理學習熱情不足,傳統(tǒng)的地理教學方式不能有效激發(fā)學生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因此,作為中職學校的地理教師,如何結合中職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和專業(yè)培養(yǎng)方向,在地理課堂上調動學生學習地理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培養(yǎng)社會需要的人才,實屬不易。
情境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chuàng)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場景,引起學生一定的態(tài)度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材,激發(fā)學生主動地學習。本文將通過具體的實例,分析如何利用情境教學模式提高中職學生對地理課程的學習興趣,調動中職學生學習地理的主觀能動性,培養(yǎng)學生運用地理知識來解決和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
基于工作過程的行動導向,創(chuàng)設地理情境教學模式,充分發(fā)揮中職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學生產生互動,讓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才華,激發(fā)學習興趣??梢酝ㄟ^展現情境、畫面重現情境、聯想體會情境、表演體會情境、語言描述情境這幾種方式,打破“滿堂灌”的教學模式,增強學生和教師的互動,完成情境教學的陶冶和啟迪功能,激發(fā)學生主動地學習。
一、展現地理情境
讓學生通過利用所學的地理相關知識,在校園內模擬某一場景,定格課本內容的某一知識場景,把課本理論與實地相結合,通過實地邊行走邊講解,把課堂上所獲得的間接經驗知識在實際當中印證,加深相關理論知識的理解,變不完全知識為完全知識,激發(fā)學生主動地學習。
例如,旅游地理課程中有一部分內容是對旅游資源的介紹,如地貌、水景、動植物、氣象氣候、園林、建筑等,知識性較強。這些旅游資源都是實實在在的,僅憑教師一張嘴,再巧舌如簧,也不如實物給學生的印象具體深刻,能充分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稍谛@中設計定向考察路線,模擬氣候、植被、園林現場等場景展現地理情境教學。
在校園內定向考察中,我對本地氣候類型(亞熱帶季風性氣候)、植被特征(常綠闊葉林)、園林特征(校園假山)、建筑特征(尖頂、窗的東南朝向、門的朝向……)等一一進行實物講解,繪聲繪色,把地理知識鮮明地呈現在學生面前,重現課本知識,適時提問,適當延伸相關內容,引導學生用眼、耳、手、口等感官感受理論知識,全班學生成為觀察的主體,達到主動參與學習的目的。
二、畫面重現地理情境
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是建立在對客觀事物產生感觀的基礎上的。計算機技術的發(fā)展,給地理教學帶來了很大的便利。計算機技術作為一種有效的直觀手段,可以改變傳統(tǒng)地理教學死板的板書模式,更新教學手段,豐富教學內容,給地理教學課堂帶來生機。比如物流地理是以地理學的觀點,從區(qū)域經濟的角度分析物流現象,研究各種物流地域布局問題的學科,所以不可避免要看地圖。如我國鐵路網布局圖、公路網布局圖、全國沿海港口布局圖等,可以利用豐富的圖面重現的方式來輔助教學。
從中職學生的年齡特點來看,這個年齡段的學生獵奇心理很強,有極大的學習興趣和潛力。利用幻燈片、投影、電影、三維地球模型等多媒體手段,創(chuàng)“情”設“景”,借助多媒體來“觀其景、聽其聲、論其事、探其源”;以其優(yōu)美圖像,回歸自然,具體形象地呈現地理課程中難以理解的知識點及一些地理現象產生的原因,使學生觀看時情緒高昂,仿佛身臨其境,既新鮮又真實。如播放《國家地理》,其覆蓋了地理學中的各項主題,如交通運輸、經濟發(fā)展、世界文化和科學探索……讓學生在新奇的世界中感受到自然界的魅力和吸收其中的地理知識,使本來比較抽象枯燥的知識變得生動有趣,學起來也不感到空洞乏味,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和提高學習積極性。利用畫面重現地理情境的方法,可以大大節(jié)約教學時間及減輕教師工作量,可以在有限的時間內給學生傳授更多的知識,優(yōu)化了教學過程,提高了教學效率。
三、聯想體會地理情境
地理作為一門抽象的學科,不能光照著教材去教,不能只講知識點,要抓住學生的好奇心,根據地理課程的內容,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適時地提問,讓學習變成探究、充滿樂趣、主動學習的過程。學生在接觸新知識之后,思考一下生活中所發(fā)生的地理現象,有哪些符合課題所說的理論知識,思考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激發(fā)學生的聯想。
比如,經濟地理課程講到中國的對外貿易,隋唐時期我國對外貿易曾經相當繁榮,對外出口的商品主要有絲綢、瓷器、茶葉等。提問:這些物品是怎樣運出去的?經過哪條商路?學生聯想到所學過的“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通過聯想,思路就會變得開闊。還可以通過教師的語言描述,使學生展開聯想的翅膀。比如,旅游地理課程講到內蒙古草原時,可以通過《敕勒歌》“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來展開聯想,讓草原牧場美好的景象映入學生眼簾,仿佛置身于千里草原當中,令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又如,講到長江三峽景色的時候,引用詩仙李白的《朝發(fā)白帝城》“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描繪一幅栩栩如生急流險灘的畫面。聯想體會讓地理問題由復雜變得簡單,由深奧變得淺顯。通過聯想,讓思路更廣闊,學習情緒更高昂,對調動學生地理學習的積極性有很大的幫助。
四、表演體會地理情境
表演體會的核心在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情感。陶行知先生曾說:“人人是創(chuàng)造之人,天天是創(chuàng)造之時,處處是創(chuàng)造之地?!?/p>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是主體,學生是真正的中心,可讓學生準備和地理相關的一些節(jié)目,在課堂上表演給大家看。表演體會改變了以往以教師為中心的做法,讓學生圍繞某一個主題,以小組的方式討論、交流、爭辯,學生真正融入教學當中,主動融入課堂。由學生自己來扮演角色,進入角色,使學生產生親切感,很自然就加深了內心的體驗。“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學生通過實踐活動才能更好地理解地理理論知識,才能體會到所學的地理知識的價值所在。
如講解旅游地理時,可以采用“模擬旅游”的方式,通過“導游——出游——議游——總游——測游”五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提高學生綜合運用地理知識的能力,從而達到深刻教育的目的。分小組進行不同環(huán)節(jié)的表演,其他小組交叉打分,對課本中的知識進行改造和重組,在表演中體現新知識,從而完成對新知識的意義建構。通過表演,學生能很快理解并接受課本新知識。
五、語言描述地理情境
以上創(chuàng)設情境的幾種途徑,都是運用直觀手段。語言描述情境是開啟學生理解地理知識的金鑰匙,是示范性教學的重要體現。對地理知識進行繪聲繪色的描述,把學生帶入特定的地理情境當中啟發(fā)其思維,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自賞自練,絲毫不覺得地理課程枯燥難懂,甚至會激發(fā)學生模仿及超越的心理。
情境教學十分講究直觀手段與語言描繪相結合。創(chuàng)設情境時,教師伴以語言描繪,這對學生的認知活動起到一定的導向作用。語言描繪增強感知的效應,情境會更加鮮明,并且?guī)е星樯首饔糜趯W生的感官。學生因感官的興奮,主觀感受得到強化,從而激起情感,促進自己進入特定的情境之中。
運用語言描繪把學生帶入意境,常用的方法是課程五分鐘前講解新奇的地理現象,按照學號輪流,每次介紹新奇的地理現象及講解其產生的原因,以及在課本中相關聯的知識點。教師可以作適當的補充和講評,講和地理相關的故事,組織課堂辯論等。比如在旅游地理課堂中講到云南麗江的時候,我在閑聊中了解到有學生曾經去過那里旅游,就請這位學生上講臺來分享他在麗江景區(qū)的所見所聞,分享在景區(qū)所拍攝的照片。通過他繪聲繪色的解說,其他同學和教師更詳盡地了解了麗江。采用這種方式,可以讓學生在寬松愉悅的課堂中學到新的地理知識,逐漸形成觀察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能鍛煉學生的膽量和口頭表達能力。
小結
正如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在《大教學論》中所說:“一切知識都是從感官開始的?!痹谥新毜乩斫虒W中創(chuàng)設讓學生感興趣的情境,可以使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解決問題能力、表達能力、智能、情感、思維和個性品質等得到長足的發(fā)展,以學生為主體,激發(fā)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創(chuàng)造性、積極性和強化地理課堂教學的個性化。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環(huán)境中去學習原本較為枯燥的難以理解的地理知識,激發(fā)中職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參考文獻
[1]朱光平.創(chuàng)設地理課堂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J].科技信息,2008(2).
[2]牟炳友,趙文茹.在野外實習中提高地理專業(yè)教學質量[J].伊犁教育學院學報,2002(1).
[3]尚德永.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高中地理教學質量[J].學周刊,2011(4).
[4]于長立,王冠波.多媒體技術在高師《地球概論》圖像教學系統(tǒng)中的應用[J].和田師范??茖W校學報,2005(3).
(責任編輯 陳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