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不跟人家合夥」這句話,我常常在臺商老闆中聽到。
找對合夥人
員工當你的經(jīng)理人,難道不是合夥?他只是沒出資而已,但是,現(xiàn)金有形,精神上是無形的,看不見的,他們比出資股東更有威力。
對很多老闆來說,找到不能配合的合夥人是非常痛苦的,但是,很多老闆多沒有自問:「是自己難搞,還是對方?」不要每次都抱怨對方,並且把抱怨講給「不在場的第三者」聽,你都對,別人都不對?
本田汽車起步時,只是日本鄉(xiāng)下的一家資本額約兩千萬元新臺幣的小工廠,老闆是本田宗一郎,他偶遇能言善道的藤澤,邀請他來幫他負責行銷與經(jīng)營管理,而自己可以專心搞技術研發(fā),這就是本田汽車的「雙頭馬車機制」。
要尊重別人的專業(yè)
他們兩位個性南轅北轍,一靜一動,一熱情一冷靜,一個浪漫一個務實,合夥時,最令人尊敬的是「信守承諾,尊重對方的負責領域,且完全信賴及支持,甚至容忍對方的過失」,這也是他們可以共事幾十年的關鍵原因。
最後,兩人還相約一起退休,把公司交棒給專業(yè)經(jīng)理人,而且退休後就當真正的純股東,不再過問公司的任何經(jīng)營,真的就是「放下」。
很多臺商老闆為何放不下?關鍵在於,他永遠認為自己最行,別人都不行,所以才不想放。我經(jīng)常會對一些老闆說:「假設自己已經(jīng)死了,你在天上看著他們,用這種心境來放下,試試看?!?/p>
誰需要,誰就可多拿
合夥不是那麼難的,是你把金錢看得太重,把自我放得太高,而且太依賴呆板的制度,其實我看過許多合夥是靠默契在合作的,也相安無事幾十年。
例如,有兩位兄弟合夥,哥哥有一個兒子,弟弟有兩個兒子,要退休時,照制度來說,兄弟各人一半股權由自己兒子繼承,所以就會變成哥哥兒子占50%股權,弟弟的兩個兒子各占25%,這時候,哥哥建議「由三位孩子均分各33%股權」,弟弟堅持不可以,但哥哥就是要這樣分法。這種爭吵令在旁的我深受感動。
還有一例,大股東在分配紅利時,知道某位占股很小的小股東「身陷財務危機」,他就把自己的紅利全數(shù)轉給那位小股東,理由是「這一年你比我更辛苦,你該得的,而且你需要這些錢」。
不是制度寫的才去做,該講道義時,還是要放下制度,這才是「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