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晨晨
摘 要:《代悲白頭翁》是初唐著名詩人劉希夷的七言歌行,《葬花吟》是晚清小說家曹雪芹在《紅樓夢》第二十七回林黛玉感嘆身世遭遇的詩作。這兩首詩都是七言歌行,在詩體和擬句上有相同處。但是兩詩在題材內(nèi)容和意境創(chuàng)設(shè)存在明顯的差異性,本文旨在分析兩詩的相同與差異,以求更進一步比較欣賞兩詩。
關(guān)鍵詞:詩體 擬句 題材內(nèi)容 意境創(chuàng)設(shè)
《代悲白頭翁》是一首擬古樂府,題又作《代白頭吟》,此詩從紅顏女子寫到白發(fā)老翁,感嘆青春易逝,富貴無常,有很深的的哲理意蘊。韓兆琦在《唐詩》珍藏本評《代悲白頭翁》曰:“這首詩不論是它的思想還是它的藝術(shù)形式,在初唐時期都是佼佼者,它直接影響著后來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甚至一直影響到《紅樓夢》的《葬花吟》。[1]《葬花吟》的基調(diào)是“傷春”,在哲理內(nèi)涵與詩歌形式上都借鑒了《代悲白頭翁》,并加之改造、潤色,使之成為千古名作。下面分析一下兩詩的相同之處。
一、詩體及擬句方面。在詩體上,兩詩均為七言歌行體,在《文體明辨序說·樂府》中有云: “蓋自琴曲之外,其放情長言,雜而無方者曰歌; 步驟馳騁,疏而不滯者曰行。兼之曰歌行?!盵2]歌行作為一種詩體,產(chǎn)生于漢代。進入唐代以后,歌行從樂府中分離出來,專指不襲用樂府古題的七言長短句為歌行。但在初唐時期,詩人們依然沿用著魏晉以來的文人七言詩,篇幅加長,句式整齊,但注意換韻,使這一詩體進入新的發(fā)展階段。
《代悲白頭翁》前半部分通過“洛陽城東桃李花,飛來飛去落誰家?!币痪湔归_,接著引出洛陽女兒這一形象,通過花的嬌美,女兒容顏的美麗轉(zhuǎn)到對花開花謝,紅顏不在的嘆息,于是發(fā)出了“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的感慨。感情徐徐展開,渲染有致。后半部分由“寄言全盛紅顏子,須憐半死白頭翁?!币痪滢D(zhuǎn)入對花落時的落寞,對白頭老翁老去無依的憐惜,最后以“但看古來歌舞地,唯有黃昏鳥雀悲?!笔瘴玻膬蓚€部分圍繞著同一個主題,將情感自然流露出來。而《葬花吟》是由“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直切葬花主題,閨中女兒出門葬花,接著用女兒的眼睛寫出春末的景,用女兒的語言來透視內(nèi)心的情,然后發(fā)出“桃李明年能再發(fā),明年閨中只有誰?”的感慨,接著轉(zhuǎn)向女兒生存的現(xiàn)實世界,寫出“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钡臍埧岈F(xiàn)實,然而她并沒有屈服,選擇用一抔凈土埋葬自己,這是她葬花的原因。在詩歌的最后,她發(fā)出了“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钡谋瘒@。全詩的情感波瀾起伏,最后達到情景交融的純美境界。這兩首詩抒情極富感染力,使詩人的情感得到極致發(fā)揮,不失為歌行的代表作。
在擬句上,《葬花吟》借鑒了《代悲白頭翁》的形式和結(jié)構(gòu)?!疤依蠲髂昴茉侔l(fā),明年閨中知有誰?”與“今年花落顏色改,明年花開復(fù)誰在?”兩句在形式和表達上較為接近?!伴|中女兒惜春暮,愁緒滿懷無釋處”與“洛陽女兒惜顏色,坐見落花長嘆息”情感表達相同。再者“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與“宛轉(zhuǎn)蛾眉能幾時?須臾鶴發(fā)亂如絲”都表達了人生易逝的哲理意蘊?!对峄ㄒ鳌吩谡w上借鑒了《代悲白頭翁》的形式和結(jié)構(gòu),“花謝花飛飛滿天”一句,與“飛來飛去落誰家” 表達上相似?!俺罹w滿懷無釋處”與“坐見落花長嘆息”兩句在結(jié)構(gòu)上幾近相同。其次,“今年花落顏色改, 明年花開復(fù)誰家”與“桃李明年能再發(fā),明年閨中知有誰”,這兩句幾乎相同。最后,“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與“宛轉(zhuǎn)蛾眉能及時,須臾鶴發(fā)亂入絲”表達的主題思想是一致的。
二、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唐代麗正殿學(xué)士孫翌(季良)選編本朝人詩《正聲集》時,就把劉希夷的《代悲白頭翁》舉為全集最好的詩,他說:“以劉希夷詩為集中之最,由是大為時人所稱?!盵3]脂硯齋說“余讀《葬花吟》至再至三四,其凄楚感慨,令人身世兩忘,舉筆再四不能加批。”[4]《代悲白頭翁》主題是感嘆人生易逝,青春難駐。借“洛陽女兒”對“落花”感嘆紅顏易老, 而美少年昔日何其驕盛, 如今卻落得一可憐白頭翁。詩中“年年歲歲花相似, 歲歲年年人不同”最具深意, 聞一多《宮體詩的自贖》“言此句是/悟到了宇宙意識”, “從蜣螂轉(zhuǎn)丸式的宮體詩一躍而到莊嚴的宇宙意識”。[5]《葬花吟》這首詩中林黛玉借落花表達自己漂泊無依的身世之感,如“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边@兩首詩均借“落花”這一意象,表達青春易逝,人生無常的感慨。這兩首詩均借景抒情,將詩人的情感通過落花表達。因此“一切景語皆情語”便成了這兩首詩的共同特色。
雖然這兩首詩同為七言歌行體,卻也有很多不同之處。這主要表現(xiàn)在題材內(nèi)容和意境創(chuàng)設(shè)兩個方面。首先是題材內(nèi)容不同?!洞最^翁》圍繞落花展開描寫。先寫了洛陽女兒花容月貌,面對落花,感慨紅顏易逝。接著又寫了一個白發(fā)老翁,當年他曾是英俊少年,風流倜儻,而今年老多病,無人問津了。詩人把紅顏女子和白頭老翁的命運加以對比,點出青春難駐,人生易逝,全詩彌漫對青春的些許惆悵。《葬花吟》以葬花為主題,用春末的景映襯黛玉滿懷愁緒的情,如“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有誰憐?”接著用“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來描述自己生存世界的殘酷。最后以“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收尾。全詩彌漫著黛玉孤苦無依的哀愁。
其次在意境創(chuàng)設(shè)方面,《代悲白頭翁》以人生問題為主線,用的是對比的手法。通過桃李盛開與落花紛飛、洛陽女兒與青春難駐、松柏摧朽與桑田滄海、紅顏女子與白發(fā)老翁、清歌妙舞與一朝臥病、宛轉(zhuǎn)蛾眉與須臾白發(fā)等諸多事物的對比,有力地深化了主題,構(gòu)成歲月易逝、青春難駐的詩歌意境?!对峄ㄒ鳌分绪煊駥⒙浠ㄅc自己的命運聯(lián)系在一起,如“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柳絲榆莢自芳菲,不管桃飄與李飛”是黛玉以落花自喻,感慨世態(tài)炎涼,自己孤苦無依。而“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是黛玉對自己寄人籬下,生存環(huán)境惡劣的控訴。“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則是黛玉發(fā)出對人生無常的感嘆,彌漫著濃濃的悲哀之情。最后,以“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收尾,落花的命運就是自己的命運,全詩用的是比喻的手法,落花飄零構(gòu)成了全詩的意境。
不難看出,劉希夷的《代悲白頭翁》在一定程度上,成就了曹雪芹的《葬花吟》。兩首詩都蘊含豐富的情感,都將情感、景物和人物有機的結(jié)合在一起,使人們深切的感受到景物之外的悲傷。雖然兩者的主題和意境有所不同,卻以情真意切成為千古名作。
參考文獻:
[1]韓兆琦.唐詩[M].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1999.8:10 頁.
[2]徐師曾.羅根澤校點.文體明辨序說.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98: 一○四頁.
[3]宋·尤炎.《全唐詩話》卷之一《歷代詩話》(清?何文煥輯)[M].北京:中華書局,1982.74.
[4]曹雪芹著.脂硯齋評.鄧遂夫校訂《:脂硯齋重評石頭記甲戌校本》[M],作家出出版社,2000:326.
[5]聞一多. 宮體詩的自贖〔M〕.唐詩雜論.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