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前基礎(chǔ)語言及寫作類課程教學存在單調(diào)、低效問題。通過研討,我們試圖建立和完善表達與寫作教學新的模式,讓學生從中學會自主學習的方法,改變原來無法學以致用、學用脫鉤的狀況。
關(guān)鍵詞:語言表達 寫作 實踐
語言表達與寫作課程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因其實用性,從某種角度來說,可能比語文還要重要,但是目前高校語言表達與寫作教學普遍低效而且課堂效果很差。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從兩個方面來展開分析,(1)從學生方面,大部分學生缺少學習的熱情,哪怕他們知道表達、溝通、實用性的寫作在生活、工作中的重要性,因為課堂教學的單調(diào)、實際應(yīng)用機會較少或其他個人原因,他們依然缺少學習的積極性。(2)從教師方面,就筆者所了解的高校教師在聽到“表達與寫作”這門課程時,“實用,不過沒什么教頭”、“其實也沒什么內(nèi)容嘛,學生都懂,自己看看得了”諸如此類的反應(yīng)比比皆是。如此以來,我們認為真正的課改不僅要從學生層面,還應(yīng)從教師的教學理念、實踐經(jīng)驗、反饋雙方面展開。
首先,我們認為只有充分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欲望、充分調(diào)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才能真正提高教學的質(zhì)量。然而以往的教學,絕大部分是直接“灌輸式”教授,在學生對將要學的內(nèi)容幾乎一無所知的情況下,對他們進行知識灌輸并對其提出相關(guān)的要求,這種教學方式具有信息量大的特點,但無疑也存在很多缺點,比如學生積極性不高,學習被動等。因此,改變語言表達與寫作課堂教學的傳統(tǒng)模式就提上了日程。改革初期我們只是稍有變動,實行 “講——學——講——練”的模式,通過不斷講解范文,學生模擬寫作,再講解學生習作,以此提高學生練習實踐的機會。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學生似乎也有參與學習和討論的機會,但是這一切都籠罩在教師過度“關(guān)愛”的光環(huán)里,很明顯存在著學生被動和遷就性的缺陷。而且從教學反饋來看,漫長的練習、講解過程很容易使同學厭煩、疲憊,整個教學過程不夠生動,學生興趣并不高。我們意識到只有真正從根本上改變表達與寫作的教學模式,使同學們的學習從“講解—練習”的慣性教學中拓展開去,才有可能真正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可是,怎樣才能激起學生學習的熱情呢?美國心理學家和教育家、結(jié)構(gòu)主義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布魯納說過:“使學生對一門學科有興趣的最好辦法勢必使之知道這門學科是值得學習的。”果真如此嗎?我們在課堂上、班會上無數(shù)次提及表達(口頭和書面)在學生畢業(yè)后生活、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可是學生似乎反響不像期待中的醍醐灌頂,幡然醒悟的也少有人在。怎么辦?在與學生的反饋交流中,同學們的看法才真正讓我們這些老師意識到說與做,理論與實踐還是有距離的。同學們的態(tài)度其實很簡單,他們說有用嗎?讓我看到,感受到啊,教師的教育、未來的可能性應(yīng)用都不如讓我自己切實感知到它的有用來得直接和有力。
這使我們的教學面臨最直接的考驗,我們隨機選擇了兩個班級進行實驗。一個班級(我們暫且稱之為甲班)就是一般課改的路子,教師課堂上強調(diào)其有用,也輔以多媒體等各種教學手段,盡可能使課堂內(nèi)容豐富,教學手段多樣;另外一個班級(我們可以稱之為乙班)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手段上與甲班類似,所不同的是,乙班所有教學內(nèi)容的案例情景不僅僅停留在文字、圖片上,而是實際生活中。舉例來說,我們在做會務(wù)項目的表達、寫作課時,給甲班和乙班的案例情景是一樣的,都是會議的籌備、管理、內(nèi)涵的文書寫作及信息傳遞,但甲班獲得知識的方式是教師通過圖片、講解直接給與;在乙班卻只給出“公司會議背景”,其余的會議的準備工作,會議現(xiàn)場的管理、主持都有學生自己體驗完成,教師只是在會議記錄和會議紀要的寫作上給出建議,學生課堂不僅是參與討論,還要演示、表達信息傳遞的過程,如此一來,學生的表達包括語言的溝通和文書寫作技巧都得到了鍛煉。經(jīng)過一個學期的實驗、效果對比,我們發(fā)現(xiàn),乙班同學學習的熱情真正得到提高,寫作能力有了大幅提升?!罢嬲慕逃c其說是言辭,無寧說是在實踐”,對學生而言,學習亦如此。參與到學習中來,真正體味到學習的主動性、實踐性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愉悅感,讓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真正調(diào)動起來。
解決了學生問題,教師的問題其實也迎刃而解了。每一堂課教師都要經(jīng)過審慎的思考,選擇合適的案例、預(yù)設(shè)恰當?shù)那榫埃淹瑢W們送出課堂,讓他們參與實踐之后,再把他們拉回來,針對實踐中存在的問題,不僅在生活中也要在表達、文字、習作上耐心講評、對比、推敲,使學生參與實踐還介入教學過程,既提高他們的興趣,也讓他們挖掘了自己的潛能,還讓他們意識到學習需要在實踐和理論兩個層面共同起步。
這樣我們解決了學生學習積極主動性問題和教師課堂灌輸模式問題。改革后的教學模式已轉(zhuǎn)為以學生為中心,以需求為動因,以問題為基礎(chǔ),進行發(fā)現(xiàn)式、探索式的學習。我們的研究在多方面展開,但重點在于糾正上面談到的教學中教師為中心、學生被動接受從而失去學習興趣的教學模式。通過改革,我們真正做到了學生通過自學、自練、自講來掌握表達的訣竅。當然這種教學模式方法也在多個角度展開,上文的解釋僅僅是冰山一角而已,在這里和各位同仁共同分享,希望對大家的課改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總之,表達課從本質(zhì)上說是一個“溝通”和“合作”的過程。我們常常說溝通從心開始,課改的對話就是一場社會性的、多重網(wǎng)狀式的對話。這個網(wǎng)絡(luò)里涵蓋了教師與教育的對話、教師與學校的對話,更根本上是教師與學生的對話。教學只有建立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才能充分發(fā)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而創(chuàng)設(shè)民主和諧的對話氛圍,正是這種雙邊活動的有力體現(xiàn),它能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它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意識和創(chuàng)新精神,它能使學生置身于學習的快樂之中。
作者簡介:沙立玲(1978-),女,漢族,山東諸城市人,福建師范大學文學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文學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