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凌紅
【摘要】學生學習寫作的關鍵時期就在小學階段,同時這也是學生學習學習寫作的起步階段。在這個階段中,小學生寫作興趣的激發(fā)、良好寫作習慣的培養(yǎng)等,對于小學生將來寫作能力的提高與寫作水平的發(fā)展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本文筆者就現(xiàn)階段小學寫作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簡要分析,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具體的解決策略,旨在為廣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小學 寫作 教學 興趣 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21-0165-01
筆者通過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很多教師對小學活動作文的了解與接觸還是比較多的,大多數(shù)教師能夠正確認識作文教學給小學生帶來的促進作用,且55.3%的教師認為在作文教學過程中可以對不同作文教學模式進行嘗試。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有效性并不高,主要表現(xiàn)為教師對活動作文教學的認識較淺薄,沒有正確分清作文教學中的孰重孰輕,顛倒了作文教學重點的主次等等,這些問題都是我們必須加以考慮的,并且需要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進行探討與摸索。
一、小學作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學生寫作興趣缺乏,主體創(chuàng)新意識不夠
我們對100多名學生的寫作興趣和寫作習慣等采用問卷、座談等方式進行抽樣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只有26.7%學生對作文有點興趣,87.3%的學生有假話、空話,內(nèi)容文從字順的只有31.2%,更令人擔憂的是,作文有點個性、創(chuàng)新的寥寥無幾。這揭示了當前小學生作文方面普遍存在的問題——小學生寫作興趣缺乏,不少有“畏文情節(jié)”,不能很好地發(fā)揮他們的主體作用,千人一面、眾口一詞。“作文,作文,好似捉魂”,對作文存在著深深的恐懼感。一寫到老師,就是愛崗敬業(yè)、“帶病上課”等老掉牙的故事。為了體現(xiàn)堅強勇敢的主題,不惜編自己受傷、受殘,甚至長輩亡故的悲劇。一說到“樂于助人”,不是扶盲人過馬路、送小女孩回家,就是給爺爺奶奶讓座,似乎都是同一情節(jié)、同一故事。生活中很少有新的事情發(fā)生,感悟也是千篇一律的。
2.各學段區(qū)分不明顯,對低年段要求過高
很多地區(qū)的很多學校希望學生快點掌握知識,教師希望學生拿高分,家長又“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忽視小學生們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一味地求得“又好又快”的發(fā)展,將掌握知識的多少作文判斷小孩聰明與否、出息與否的標準。殊不知,一年級是帶領學生找到文字的韻律之美的關鍵時期,也就是培養(yǎng)語感的關鍵時期。錯過了,就長久地錯過了。二年級是直觀感知階段,重點在說話寫話,第二學段是分析聯(lián)想階段,重點在學寫片段,第三學段是發(fā)掘本質(zhì)階段,重點在半命題或自主作文。剛?cè)雽W除了要認字、寫字、朗讀,還要寫出一手好字,出口成章有文采。各學段區(qū)分不明顯,要求混為一談。以小學生們“多快好省”地掌握知識,甚至是超學段提早掌握為佳。
3.教學形式訓練枯燥,輕視實踐的運用
教學形式枯燥主要表現(xiàn)在指導過細、過死。教師習慣于用自己的構思代替學生的構思。不僅給學生確定了文章要表達的中心,而且將文章的段落、層次、詳寫、略寫、開頭、結尾,甚至將表達內(nèi)容所用的詞匯都一一作了規(guī)定,嚴重束縛了學生的思維活動,使寫出來的文章千篇一律。還有就是要求過高,過于放任自流。以充分發(fā)揮學生主動性、開放想象空間、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為理由,出題后不做必要的指導。學生一頭霧水,思考方向不明確,寫出來的文章自然雜亂無章,既無中心,又無重點。
二、小學寫作教學改進策略的建議
1.強調(diào)“我手寫我心”,鼓勵真情實感
還強調(diào)小學生的自主感悟和獨特體驗,對于小學生來說,個性就是“我手寫我口,我手寫我心”。作文講究創(chuàng)造性和個性,束縛越多,捆綁越緊,學生的作文就越缺少靈氣,更談不上什么獨特的感悟。只有放飛孩子們的心靈,讓他們自主作文,才能有多姿多彩的習作。如一篇二年級小學生的習作《捉蟲子》:一天早晨,我到陽臺上拉窗簾,突然發(fā)現(xiàn)有一只小蟲子在爬。這只小蟲小小的。綠綠的,長著一對銀白色的翅膀,好可愛呀!我從來沒有見過,它是什么蟲???我想捉住它,便從筆筒里抽出三支熒光筆擋住小蟲的去路。小蟲真聰明,轉(zhuǎn)了個身,掉頭從沒有筆的方向爬走了。我又連忙抽出一支筆擋住它,心想:把你四面圍住,這回看你往哪里跑?可沒想到,小蟲撲撲翅膀,飛走了!哎呀!我真笨!我怎么就忘了它還有一對翅膀呢!這篇習作,獲得全場一致好評??梢?,凡是學生認識的事物,生活中積蓄的認識,真實地表達出來即可。
2.把練筆融入生活中,融作文與生活為一體
“一心只讀圣賢書”已不再符合當代社會發(fā)展對小學生的要求,面向社會、注目社會、關注時事、捕捉社會亮點??刹捎棉k班報這種小練筆的方式。如三月份是“學雷鋒"月,帶著學生參觀校園、走進社區(qū)、關注社會,發(fā)現(xiàn)“新時代的雷鋒”,“學雷鋒、比奉獻”,結合自身體驗、感受、感動,圍繞“我心H中的茁鋒”、“爭當新時代雷鋒”等內(nèi)容開展活動和征辦班報活動,緊跟時代脈搏,去抒情,去表達??傊?,練筆是學生積累語言的小橋梁,是流露真情的樂園。只要老師和學生們一起合作,找到讀寫的結合點,將練筆貫穿到課堂、課外這一整個大環(huán)境中來,定能為提高孩子們的語文素養(yǎng)打下堅實的基礎。
3.“仿”、"創(chuàng)”結合,辯證地看待模仿
仿創(chuàng)結合的基本途徑是:(1)去選擇可以模仿的各類型的范文。主要是以下幾個類型:書本中的閱讀課文和寫作例文,報刊上和優(yōu)秀作文選的優(yōu)秀例文,班上作文成績較好學生的平時作文或得獎作文,教師親自的“下水”作文。(2)多種方式結合來仿寫。一般仿寫和重點仿寫,一模一樣仿寫和多模多樣仿寫,抱、扶、放式仿寫,先后、同異仿寫。(3)放飛想象力,培養(yǎng)創(chuàng)造力,實現(xiàn)從仿到創(chuàng)的過渡。緊密結合教材,以課文為依據(jù),讓學生進行想象性的改寫、擴寫、續(xù)寫等。出命題或半命題式的想象性作文,教師提供背景或圖片,學生構思或看圖聯(lián)想。
三、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階段是培養(yǎng)學生觀察、寫作表達能力的重要階段,作為老師我們要引導學生養(yǎng)成留心觀察事物并能用鮮活的個性化的語言將自己所見、所聞、所想、所感,并且將頭腦中儲備的生活原料進行加工,準確將生活用文字表達、保存下來,達到提高學生聽、讀、寫綜合能力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陸夢昳.中美小學母語課程標準寫作部分的比較研究[D].揚州大學,2014
[2]王騰騰.小學活動作文教學現(xiàn)狀調(diào)查與改進策略研究[D].揚州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