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軍
在極力倡導對話式教學的今天,大家都知道平等的對話不僅能使學生擁有一個既有民主生活,又有自我表達;既有相互合作,又有個人探索的自由空間。如何才能使互動對話有效展開呢?筆者聽過陳老師執(zhí)教蘇教版三年級第二學期第一單元第2課“不給鄰居添麻煩”,這堂課中的一個片段給筆者很深的啟迪。
一、片段回放
師:如果樓上叔叔養(yǎng)的鴿子將糞便拉到我們家的窗臺上了,很臟。我們是忍一忍呢,還是找他們說理?
生1:我會立即上樓跟鄰居說理。
生2:我認為這樣做不行。如果鄰居不講理怎么辦?
師:那你說怎么辦呢?
生2:我搬到鄰居家去住。(哄堂大笑,有人附和)
生3:我認為搬到鄰居家去住也不是好辦法,會使鄰里間矛盾越來越深。我會把鴿子糞掃掉,給我家的花施肥。
師:一舉兩得,真是一個好辦法。對于你們家長來說,遇到這種事又會怎么做呢?
家長1:我會找到鄰居和他講道理。
家長2:我也認為應與鄰居說理。
師:怎么說理呢?請具體說說。
家長3:我會跟鄰居說養(yǎng)鴿子可以,但不能影響別人的正常生活,并請他想想“如果別人影響了他的正常生活,心里又會怎么樣?”
師:看來大家都比較贊同與鄰居說理。同學們,如果鄰居拒不接受說理,那怎么辦呢?
生4:找警察叔叔,讓鄰居管好自家的鴿子。
生5:找物管,把他家的鴿子收走,不準他養(yǎng)鴿子。
生6:我才不找他們來幫忙。我把鴿子殺掉了事。(眾生大笑)
師:殺掉鄰居家的鴿子,你們贊同嗎?
生7:我贊同。誰叫鄰居不講道理的?
生8:我不同意這種說法,鴿子是鄰居花錢買來養(yǎng)的,如果人家把你養(yǎng)的小動物殺了,你的心情肯定好不起來。
師:那我們大家想想,殺掉鴿子后鄰居間會怎樣?
眾生:鄰居會吵死、打架,兩敗俱傷。
師:那我們再遇到不講道理的鄰居該怎么辦呢?(稍息片刻)在這,老師告訴大家一個小知識。(出示《民法通則》第八十三條“相鄰關系”的內容)
二、思考
這個教學片段使筆者真切感受到了三年級的孩子對自己身邊發(fā)生的一些事已經(jīng)有了自己的獨特思考,在課堂上開展互動對話是完全可行的,有助于學生“習德”。
1.尊重是互動對話有效展開的前提。在這個片段中,好多學生真的成了互動對話的卷入者、參與者。他們在凝神傾聽同伴發(fā)言的同時,敞開了自己的心扉。有的大膽否定他人的觀點,提出了自己的思考;有的在補充、完善他人的觀點,融入了自己的詮釋……其中也不乏令人啼笑皆非的觀點,如,我把鄰居家的鴿子殺掉等。
為什么學生的互動對話會這么踴躍呢?筆者認為,這應該是尊重的結果,表現(xiàn)為師生對他人獨特生活體驗和道德沖突中做出抉擇的尊重。仍以學生說“把鄰居家的各自殺掉”為例。這是受學生以“自我”為中心的年齡特點及其生活圈中人們的言行影響決定的,是孩子的真實思想。如果老師不能尊重其對生活的獨特體驗,不能靜心傾聽他的發(fā)言,或簡單否決他的觀點。久而久之,學生一定會緊閉心扉,使互動對話難以順利展開。此外,對話時學生的耐心傾聽也是對同學的尊重。這種尊重有助于學生將發(fā)言者的言行作為一種生成的教學資源,有助于學生自我剖析真實的內心世界,在思維的碰撞、內心的爭斗、生命的對話中進行價值澄清。
2.引導是互動對話有效展開的保證。三年級的小學生畢竟只是十多歲的孩子,他們更多的是以自我為中心,對道德問題的價值判斷需要得到成人的引導,尤其是如何與同學展開有效的互動對話,從而改造和豐富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提升和完善學生的精神世界,更離不開教師的引導。
這個片段中,在家長闡明了“自己將和鄰居說道理,希望鄰居能換位思考”的觀點,并得到大多數(shù)學生的贊同后,陳老師用“如果鄰居拒不接受說理,那怎么辦呢?”來制造“沖突”。于是,一場關于“如何與拒不接受講理的鄰居處理好鄰里關系”的對話便悄然展開了。學生有的說找警察,有的說找物管,更有人說殺掉鄰居家的鴿子。“殺掉鄰居家的鴿子?你們贊同嗎?”陳老師的“一石”激起了千層浪。學生議論紛紛,形成了贊同以暴制暴和不贊同(主張說理等)兩派。陳老師又見縫插針地引導學生設身處地地想想殺掉鴿子后鄰里間會怎么樣。鄰里間會吵死、打架,兩敗俱傷的不良后果呈現(xiàn)在了同學們的眼前?!澳俏覀冊儆龅讲恢v理的鄰居該怎么辦呢?”此時,每一個學生都希望能找到一個好的解決辦法。陳老師不失時機地出示《民法通則》第八十三條“鄰里關系”的內容,對學生進行價值引導。
在這個片段中,由于師與生、生與生相互尊重,再加上師的適時引導,為學生搭建了“交心”的平臺,生生間現(xiàn)場對話交流,在心靈的撞擊中學會了理解與寬容,學會了用民主協(xié)商的方式解決鄰里間的矛盾。
(作者單位:江蘇南京市江寧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