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李萱
20世紀80年代以來,主體性概念在教育領域廣泛滲透,倡導主體性教學逐漸成為廣大教師的共識。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以作者與作品為核心,文本的意義已經(jīng)由作者預先設置在作品之中,讀者要做的就是尋求作品的旨趣,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閱讀就成了不展示讀者的生命意志、不體現(xiàn)個性精神的科學化策略。我們對文學作品的這種靜態(tài)的、機械的、片面的理解,無疑鉗制了今天的語文閱讀教學。接受美學理論認為,只有當作品作為人們閱讀的對象時,文學才獲得其本質(zhì)性,構(gòu)成意義。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主體性閱讀教學旗幟鮮明地在語文教學領域扎下了根。所謂主體性閱讀教學,就是在閱讀教學中突出學生的主體性作用,調(diào)動學生閱讀的自主性和能動性,在閱讀體驗中對課文的意義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理解和建構(gòu)。在閱讀教學中,主體的期待視野作為事先潛在的心理圖式制約并干預著閱讀的過程。
期待視野是接受美學理論中的一個重要概念,在具體的閱讀過程中,它往往直接決定著讀者的閱讀指向、閱讀速度、閱讀水平,從而影響著閱讀活動的全過程。文本的未定性和意義空白構(gòu)成了文本的開放性結(jié)構(gòu)。這種未定性和意義空白召喚著學生帶著自己的期待視野去深入文本,填補空白,對文本進行二次創(chuàng)作。由于讀者期待視野的差異性,同一部作品,鑒賞者可以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各以其情而自得。
中國人說“詩無達詁”,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它與西方的接受美學理論是相互呼應的?!霸姛o達詁”,原作“《詩》無達詁”,最早見于西漢董仲舒《春秋繁露·精華》篇?!斑_”,明白、曉暢之意;“詁”,以今言釋古語。這本是古代詩論的一種釋詩觀念,今天已經(jīng)發(fā)展為對詩歌及文藝的一種鑒賞觀念,實質(zhì)指文學藝術鑒賞中審美的差異性。換句話說,正是由于學生自身期待視野的各異,閱讀時才會出現(xiàn)“詩無達詁”的現(xiàn)象,從不同的角度對文本進行補充、再創(chuàng)造,進行開放性的理解。
“詩無達詁”并非托詞,而是一種謙虛的態(tài)度。以李商隱的《錦瑟》為例,這首詩語言清麗,感情哀怨,境界朦朧,解讀極為不易。古來解此詩者有幾十家,而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正如王漁洋在《帶經(jīng)堂詩話》中所云:“一篇《錦瑟》解人難。”面對這樣的文本,教師在授課時,要積極引導學生以本詩為主體,結(jié)合詩人的背景資料,探究本詩的主題,讓學生帶著自己的期待視野和文本進行對話、交流,形成自己對于本詩的解讀。
學生解讀《錦瑟》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完成了一次與詩人的合作,一次與文本的對話,亦即學生的期待視野和文本視野的碰撞溝通,在交匯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從而使得詩歌的內(nèi)容更加豐盈。所以,《錦瑟》雖然晦澀難懂,但是學生在教師的帶領下依然能夠觸摸到這位才華橫溢、命運多舛的晚唐詩人的脈搏。我們可以認為它是撥弄弦瑟,撫思華年,是追尋逝去的青春,是追問淡遠的少年志向,是追思政治的失意和惆悵,是傾訴沒落的時代,抑或是訴說家事的衰頹。無怪乎王蒙先生說:“情種從《錦瑟》中痛感情愛,詩家從《錦瑟》中深得詩心,不平者從《錦瑟》中共鳴牢騷,久旅不歸者吟《錦瑟》而思鄉(xiāng)垂淚,這都是賞家與作者的合作成果?!痹娙藢懺姸ㄓ兴谋疽猓覀冇肋h無法知曉,只能猜測,只能向外無限延伸。因為詩人早已作古,他們的真實想法早已泯滅,千年后的我們?nèi)绾文苋フ鎸嵲忈屧娙吮救说娜克枷肽??但是,思想并非得不到任何探尋,“無達詁”就是一種詩評者謙虛的態(tài)度。
透過《錦瑟》主題的多元解讀,可以發(fā)現(xiàn),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以創(chuàng)新的思維、開放的態(tài)度,采取有效的閱讀策略,擴展學生的期待視野,實現(xiàn)主體性閱讀教學的目標。同時,作為閱讀的主體——學生也應積極主動地拓展自身的期待視野。只有二者“齊心協(xié)力”,才能促進主體性閱讀教學的有效建構(gòu)。具體來說:
一、學生在整體感知文本前,要提前預習,把握作者的生平、人生經(jīng)歷、詩作特點等,做好文化積累的工作
1.多讀。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充分的閱讀為理解文本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2.多寫。鍛煉學生運用散文、詩化的語言創(chuàng)作小詩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與創(chuàng)新意識。
3.多走入社會。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學校和社會上的一些公益活動,如義工隊、志愿者、假期實踐等等,多多留意身邊的人、事、物,了解民生疾苦,積累自己獨特的人生體驗。
4.多看古代名著,這也包括一些優(yōu)秀的古代影視作品,幫助學生更加直觀地了解國學經(jīng)典,積累文化知識。
二、教師幫助學生拓展閱讀期待視野
教師可以通過介紹先哲的一些理論、播放名勝古跡的視頻等方式,對學生進行古今人生觀的對比與補充,幫助學生拓展他們的閱讀期待視野。雖然高中生還未形成完整、成熟的世界觀和人生觀,但他們也總是接受某種思想道德準則并用之來辨別是非、采取行動。
三、教師要提高學生學習詩歌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想拓展學生的期待視野,建構(gòu)主體性閱讀教學,還要提高學生學習古詩、現(xiàn)代詩的興趣。正如盧梭所說:“問題不在于教他各種學問,而在于培養(yǎng)他有愛好學問的興趣,而且在這種興趣充分增長起來的時候,教他以研究學問的方法?!迸d趣對閱讀有著神奇的內(nèi)驅(qū)動作用,能變無效為有效,化低效為高效。
學生的期待視野是主體性閱讀的基礎,作為教師,為了更好地開展主體性閱讀教學,要正確把握學生期待視野的特點與功能,從而采取相應的教學策略,拓展學生的期待視野。這對于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優(yōu)化語文閱讀教學質(zhì)量,培養(yǎng)自主地、能動地、創(chuàng)造性地闡釋文本的主體,實現(xiàn)主體性教學目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作者單位 陜西省西安市曲江第一中學)
?誗編輯 陳鮮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