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鵬,陳建輝,趙戰(zhàn)榮
摘 要:2010年度廣電總局電視節(jié)目技術質量獎(金帆獎)評比中,陜西廣播電視臺選送的《大秦嶺》榮獲視頻圖形錄制技術質量專題類二等獎,本文介紹了參評節(jié)目前后期制作過程中的一些經驗及體會。
關鍵詞:金帆獎;藝術創(chuàng)作;后期;技巧
中圖分類號:J9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3)09-0104-02
《大秦嶺》以人文的精神俯視秦嶺,用文化的積淀來解讀秦嶺,并以歷史發(fā)展的脈絡,以科學的態(tài)度,展示今天秦嶺所具備的現(xiàn)實意義及對于當今社會的價值,突出秦嶺對人類文明的貢獻。紀錄片采用高清晰度電視技術拍攝,從擴大秦嶺人文影響的角度,以歷史進程為主線,闡述了秦嶺腹地發(fā)生的時代變遷,體現(xiàn)了秦嶺在歷史演進過程中對我國社會文化和意識形態(tài)所產生的巨大影響。以新的角度展現(xiàn)給觀眾一個埋藏著深厚歷史和人文的秦嶺,力求使人們對秦嶺的歷史人文背景進行全新解讀和認知。
《大秦嶺》刷新了多項國內有關紀錄片的紀錄,也創(chuàng)造了業(yè)內許多“第一”。首先,這是國內第一次花費一年時間,拍攝一部關于秦嶺的紀錄片。而且,擔綱總導演的康建寧曾執(zhí)導過著名紀錄片《大國崛起》、《復興之路》,對重大題材的把握經驗豐富。此外,《大秦嶺》第一次以紀錄片的形式從中華文明、中國歷史的進程中來審視一座山脈,《大秦嶺》還第一次在紀錄片中用唐詩作為主題歌。
大秦嶺攝制組從2008年開始啟動,歷時一年,選配了全臺最具實力的攝像和編導,兵分四路深入秦嶺山脈進行艱苦的拍攝。為了追求不同平常的鏡頭感,攝制組大量使用了搖臂、軌道、廣角、長焦等器材,在崎嶇陡峭的深山中使用這些重型設備的難度可想而知。常常為了捕捉秦嶺景象的瞬息變化,攝制人員顧不上疲累,連夜準備設備,與大自然搶奪分秒來完成拍攝工作。
由于《大秦嶺》涉及實拍的內容多,要拍攝到秦嶺四季的畫面。制作周期也比較短,前期的任務很緊。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拍攝到了大量唯美生動的素材,為后面的創(chuàng)作提供了廣闊的空間。而這一切離不開高清設備擁有的先進技術。正因為有了前期不辭艱辛的拍攝,為《大秦嶺》這部片子的制作提供了優(yōu)秀的高清素材,才使得以《大秦嶺》第二集《山佑漢脈》為基礎做后期的參評版本,有機會獲得2010年金帆獎專題類錄制技術質量二等獎,這都是全體參與人員共同努力的結果。
作為本片的制作人員,回顧整個制作過程,想在這里粗淺的與大家分享一下整個制作過程中的一點體會。
一、人盡其才 物盡其用
首先就是分工,在參與這個制作團隊的時候,我們以每個制作人員在各個領域的專長(例如畫面、音樂及音效、二維和三維動畫等),分配了每個人主要負責的部分,也就是“千金重擔人人挑,人人頭上有指標”。在后來的實際制作過程中,也產生了一些分歧,每當在這個時候,就需要我們的“大獨裁者”總導演來拍板做決定。在這里特別要說明一點,項目開始前,一定要明確這個項目的最終決策者,當發(fā)生爭議和分歧的時候一切聽他的決策,哪怕后來出現(xiàn)的錯誤而返工。只有這樣,每個人在制作過程中才能充分給力。其次是對設備的選用,本片的制作周期歷時一年,前期拍攝使用的設備主要是SONY高清數字攝像機HDW-800P、搭配富士HA13*4.5高清廣角鏡頭、富士 HA18*7.6高清標準鏡頭。后期剪輯制作主要使用了AVID視頻工作站、Tektroni WVR 7020示波器、SONY PVM-2541 24.5英寸專業(yè)級OLED高清監(jiān)視器。
數字高清帶來了豐富的細節(jié),也帶來了豐富的色彩,同時對前期的拍攝和后期制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我們的實際工作中,有時會因為前期拍攝的素材不盡如意,在后期編輯時有“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感慨。
在這次拍攝過程中,雖然力求保證高清畫面完美,但是受野外拍攝條件所限,遺憾總是不可避免的。受到地形、光線變化的影響,有些鏡頭難免出現(xiàn)光影、影調或者暗部層次方面的問題。而且參評的節(jié)目《山佑漢脈》本身是一個相對完整的故事,對于選擇素材也有很大限制,很多鏡頭很少有選擇余地,甚至是無可替代的,因為個人認為片子的整體性高于畫面的美感,不能為了鏡頭的美而降低了觀者的感受。因此,在整部片子的制作中,除了常規(guī)的剪輯外,在高清校色方面花費了更多的精力。盡量使各個鏡頭之間的色彩、影調協(xié)調一致,整體效果統(tǒng)一、色彩美觀、畫面協(xié)調,從后期彌補拍攝的遺憾。
二、色彩:是一種視覺 更是一種藝術
《山佑漢脈》參評片后期校色采用AVID的MC-Adrenaline,利用軟件自帶的調色特技和一些光效特技插件來完成全片的校色和細節(jié)打造。在軟件中可以調整圖像RGB色彩分量,各個亮度層次之間的比例關系,可以分別調整暗部、中間部分和高光部分的值,精確調整亮度和顏色。最后達到光影的層次均勻、豐富,色調準確、色彩飽和的目的,調整后的鏡頭清晰、通透、鮮艷。下面筆者就以《大秦嶺》中的一個鏡頭為例,闡述具體的調色思路以及調色的方式。
《大秦嶺》第二集《山佑漢脈》中有一幀表現(xiàn)秦嶺空谷幽林美景的典型畫面。對于這個重要鏡頭的較色,我們分兩步進行了顏色的校正。首先我們對畫面的整體顏色的偏向做出調整。在調色工具的通道面板里,選中主輸出,在對紅、綠、藍三個通道的參數做調整,在調整的過程中主要看監(jiān)視器的畫面效果,直到調整到自己認為最滿意的效果。這里需要說明的是,在對調色的把控上主要就是憑借的個人對色彩的感覺和長時間經驗的積累。
在主色調調整好的基礎上,我們緊接著有對畫面的明暗進行調節(jié),以增強畫面的層次感。對高光區(qū)域藍色調節(jié)使得飄蕩在竹林間的云霧帶點淡淡的藍色,配合上音樂,顯得畫面幽靜空靈。同時增強對比度,突出光線的感覺;調節(jié)綠色高光部,讓叢林光照中的植物顏色正常,甚至更鮮亮一點;去掉一點畫面中的一些紅色部分,使畫面偏冷,以符合全片的整體風格。
在對整個《大秦嶺》的后期制作中,我們特別注意到高清的后期校色和以往標清校色有很大的不同,其中最大的難點就是沒有針對高清節(jié)目的技術質量標準,若以標清的標準來套用的話,造成的結果是犧牲了圖像信號的寬容度,使得圖像變暗、丟失細節(jié)、缺少層次。所以在參評《山佑漢脈》的后期校色過程中是以示波器做為參考,主要依靠觀察監(jiān)視器,通過在監(jiān)視器觀察圖像的實際效果來進行后期的調校。所以高清信號校正的環(huán)節(jié)更加依賴監(jiān)視器,這就對監(jiān)視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黑、白電平需要校準,中間灰度層次也需要校準。而CRT和液晶監(jiān)視器各有優(yōu)缺點,最后通過反復的比較觀看,配合示波器,在心中形成一個大致的標準,在后期處理對圖像的最終呈現(xiàn)做出一個綜合的調整。
高清16:9的畫幅顯示,比4:3的標清畫幅更接近人眼的自然視野,在字幕制作上也調整了以往標清制作習慣,使字幕有了更好的視覺效果。由于純白的字幕容易超標,本片在字體顏色上采用了帶有輕微淡綠的字色,和畫面結合起來效果也比較理想,也算使慣用的白色字幕有了小小的變化。
三、“聲”臨奇境
在音頻方面,本片采用立體聲制作?!洞笄貛X》的音樂均是攝制組專門為節(jié)目量身制作的,特別是片頭曲,意境高遠、氣勢渾厚。進行后期聲音調整時,音樂輸出掛ML4000效果器,在保證音量表不超標的情況下,盡量保持響度;在音樂段微調混響,調整好合適的混響,提升空靈大氣的感覺,充分表現(xiàn)音樂的意境,使音畫結合更加完美。
在人聲方面,本次后期制作涉及到大量的各類專家和當地老百姓的采訪。由于環(huán)境復雜,在前期錄制的時候,人聲錄制的部分效果不是很理想,因此我們需要把人聲做一些處理。
一般的處理程序為:先把錄制到人聲里的雜音(例如咳嗽聲、電話鈴聲等)部分給切除掉,然后降噪,再壓限;對做好的一整段人聲進行均衡處理,對人聲進行頻率均衡處理時,為突出某一音感而進行的頻段提升,要盡量使用曲線平緩的寬頻帶均衡。這是為了使人聲鼻音、樂音、齒音三部分的頻譜分布均勻連貫,以使其發(fā)音自然、順暢。還要針對每個人的特點,對高低不同頻點做相應的調整,最后加混響以適應當前講話的環(huán)境,最終的聽感要求是清晰、悅耳。
另外還有一點是比較容易被制作人忽略的,就是音響效果的制作。隨著多個高清頻道的開播,視覺效果發(fā)展的日趨成熟,對聲音效果聲制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音響效果聲是創(chuàng)造影片真實環(huán)境最重要的聲音元素。當觀眾看到畫面的各種活動時,會習慣性地想聽到相對應的聲音。所以在影片中,可以通過聲音來盡量擴展畫面空間,更好的詮釋影片主題。
小溪、大河、瀑布,千姿百態(tài);牛鈴聲、狗叫聲、風雨聲,匯成了一幅幅鄉(xiāng)村畫卷;秦嶺山中的數百種動物,蒼鷹的叫聲,小鳥的展翅聲,猴子在林中嬉戲,大熊貓在林中攀爬、咀嚼食物的聲響……這些在生活中時常被忽略的音響全部被呈現(xiàn)出來,讓觀眾在觀看影片時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四、技術和藝術的完美結合
總體上,本次《山佑漢脈》參評片的后期制作技術控制參考金帆獎標清節(jié)目技術質量要求進行調整,盡量保證不損失畫面細節(jié),特別強調了高光和暗部的層次。
隨著節(jié)目制作人員水平的提高,高端設備的投入,評獎片在客觀技術指標上已差別不大,更多的在于評委的主觀評價,所以如今金帆獎的評選除了要保證畫面的質量外,用節(jié)目的內容來吸引評委目光顯得更加重要,金帆獎的參評節(jié)目是技術和藝術的完美結合。能夠參與這次節(jié)目的評選,是對我們團隊的綜合技術能力的一次檢驗和提高,更是對我們的審美觀、藝術修養(yǎng)的一次提升。
《大秦嶺》為我們展示的是一個氣勢恢宏的秦嶺。在結尾有一句話:“秦嶺無言,只是默默的守護著胸懷里的萬千生靈?!钡拇_,我們和其他物種一樣,都是秦嶺胸懷里的萬千生靈。《大秦嶺》讓我認識到一個不一樣的秦嶺,希望更多的人了解秦嶺,加入到保護秦嶺的行列當中。
參考文獻:
[1] 趙堅勇.數字電視技術(第二版)[M].西安: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11.
[2] 方德葵.電視數字播控技術[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5.
[3] 郭鴻雁.現(xiàn)代視頻技術[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