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貫穿于以往人類階級社會的全部歷史,其相應的理論研究也從未間斷過。人生活在社會之中,受多種自發(fā)因素的影響,其人格和行為的發(fā)展有多重可能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務就是教育和影響它,將其引導到正確的方向并使其達到應有的高度和水平,沒有科學的教育內容,不可能有成功的教育,因此必須科學地解決新時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
【關鍵詞】思想政治;人生;道德
一、人生觀教育
所謂人生觀就是人們對人生目的和意義的根本看法和態(tài)度。馬克思主義人生觀是用馬克思主義理論分析人生實踐所得出的結論,是人類歷史上最進步最科學的人生觀。經常進行人生觀教育對于人們認清人生目的和意義,保證正確的人生方向、戰(zhàn)勝困難、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蝕,獲得事業(yè)成功和人生幸福,有著特別重要的意義。人生觀的教育內容十分豐富,主要有人生理想教育、人生價值觀教育、人生態(tài)度教育以及成才、審美和生活方式教育等內容。
人生理想是人生向往和追求的目標,是建立在對現(xiàn)實發(fā)展可能性認識基礎上的對社會和生活遠景的希望和憧憬。崇高的人生理想是對歷史必然規(guī)律的正確反映,它是人類生命的火炬,是鼓舞人們英勇奮斗的力量源泉,是高尚道德情操的精神支柱。人生理想可以分為人生社會理想、人生道德理想、人生職業(yè)理想和人生生活理想。最重要的是人生社會理想,人生的社會理想是指人們對未來的社會制度和政治結構的設想和追求。共產黨人的人生社會理想是共產主義。進行共產主義人生理想教育,就是要人們認清社會發(fā)展的必然規(guī)律,建立共產主義理想和信仰,為共產主義而奮斗。今天就要為實現(xiàn)中國人的共同理想--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中等發(fā)達國家而奮斗。
人生價值是人生觀的核心問題。人生價值是表示個人和社會關系的范疇,是表示個人在社會中的地位、作用和意義的概念。人生價值包含兩個方面即社會對個人的尊重和滿足;個人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馬克思主義認為,社會對個人的尊重和滿足是人生價值的一個方面,但是,人生價值的更為重要的面是個人對社會的貢獻和責任,在于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人生價值觀。它是人生的基石,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人生價值觀主要包括三個內容:人生的價值首先在于勞動和創(chuàng)造;衡量人生價值的主要標準是對社會的貢獻;完成時代任務是實現(xiàn)人生價值的主要舞臺。一個人只有樹立起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和人生價值觀,才有壯麗的人生和事業(yè)。
人生態(tài)度是是一個人在實現(xiàn)人生理想的過程中,在處理復雜多變的人生矛盾時,比較一貫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人生態(tài)度是從人生理想到人生實踐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是人生觀的命脈。有什么樣的人生態(tài)度,就會有什么樣的人生實踐,也就會有什么樣的人生。要引導和教育人們在處理復雜的人生問題時,出以公心;在人生旅途中,要有勇于進取的氣概,自信自強的心理,做自己命運的主人。
所謂人才,是指那些有一定學識水平和能力,并在社會實踐中做出創(chuàng)造性貢獻的人。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事業(yè)迫切需要人才,青年人渴望成為人才,因此,必須認真進行成才教育。要啟發(fā)人們懂得成才的基本知識和規(guī)律。樹立正確的人才觀,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質、思想素質、道德素質、知識素質、能力素質和身體素質,成為適應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所需要的人才。
要進行正確的審美知識教育。審美是人們普遍進行的實踐活動,在新時期,人們物質生活水平提高以后,進行審美教育尤其必要。要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培養(yǎng)健康的審美意識,提高分辨美丑的能力和藝術鑒賞水平,抵制西方腐朽文化的侵蝕,實現(xiàn)語言美、環(huán)境美,行為美和心靈美,為創(chuàng)造美好的生活而奮斗。同時要進行生活方式教育,清楚剝削階級生活方式的影響,引導人們在物質生活逐步富裕起來以后,繼續(xù)發(fā)揚艱苦奮斗的光榮傳統(tǒng),建設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此外,人生觀還包括幸福觀、榮辱觀、生死觀、苦樂觀等內容。人生觀教育是一個綜合體系,在實施人生教育時。既應注意針對性、又應注意系統(tǒng)性。
二、世界觀教育
所謂世界觀是人們對世界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任何一個正常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觀。不同的階級和不同的人,由于社會經歷和在社會實踐中的地位不同,往往有不同的世界觀。馬克思主義世界觀是科學的世界觀,是無產階級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精神武器?!笆澜缬^的轉變是一個根本性的轉變”。它關系到人們觀察問題、處理事情的根本立場和態(tài)度。因此,世界觀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根本性教育。馬克思主義世界觀教育主要包括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和馬克思主義認識論教育。
馬克思主義哲學,不僅承認世界的物質性,而且承認辯證法,把唯物論和辯證法有機地結合起來。要幫助人們認識物質和精神的關系,分清唯物論和唯心論的界限。掌握對立統(tǒng)一規(guī)律、質量互變規(guī)律、否定之否定規(guī)律,以及本質和現(xiàn)象、形式和內容、原因和結果、必然和偶然、可能和現(xiàn)實等辯證法的范疇,分清辯證法與形而上學的界限,學會全面地、發(fā)展地、本質地看問題。
把辯證唯物主義應用于研究社會歷史,就產生了歷史唯物主義。要幫助人們掌握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階級、國家,社會革命等歷史唯物主義原理,分清唯物史觀與唯心史觀的界限。認識社會發(fā)展的規(guī)律性和歷史發(fā)展的決定力量,在改革開放的社會環(huán)境下堅定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信仰。正確處理面臨的問題,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觀代化貢獻力量。
馬克思主義認識論是能動的反映論。它堅持能動的反映論觀點,認為認識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能動的反映;堅持實踐的觀點,將實踐提高到第一的地位,強調實踐是認識的源泉,是認識的發(fā)展動力,是檢驗認識的唯一標準;堅持辯證的觀點,認為認識的發(fā)展過程要經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再由理性認識到改造客觀世界這樣一個辯證發(fā)展過程。一個正確的認識,往往需要經由實踐到認識和認識到實踐這樣多次反復才能完成。社會實踐是無止境的,人的認識也是無止境的。掌握馬克思主義認識論,懂得認識和實踐的辯證關系,分清辯證唯物主義的反映論和唯心主義的先驗論的界限,就能從根本上提高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J].天津教育,2002.
[2]張耀仙.現(xiàn)代思想政治教育學[M].人民出版社,2001.
[3]曹德本.中國政治思想史[J].高等教育,1999.
[4]黃楠森.馬克思主義哲學史[J].高等教育,1999.
[5]陳秉公.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J].高等教育.
作者簡介:趙云俠(1978—),女,陜西西安人,大學本科,畢業(yè)于西安外國語大學,西安翻譯學院班主任,主要研究方向:高校教育管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