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敬兵
莆田市共有各級文物保護單位近五百處,其中國家級11處,省級48處,多數文物保護單位為古建筑,且以明、清宮觀寺廟、祠堂民居為主,這些單位的所有權大多歸集體公益或個人所有,經過歷史的滄桑更替,這些木結構建筑歷經多次修繕,得以保存至今,為子孫后代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產,延續(xù)先人智慧的結晶,需要一代代人原汁原味地維護它。因此,我們對待古建筑,尤其是古建筑修繕工作,一定要遵循古法,尊重歷史痕跡,謹慎維修古建筑。經歷多年的文博工作實踐,筆者對我市古建筑維修工作中的一些問題進行了思考:
一、古建筑保護意識形態(tài)問題。隨著社會經濟文化的進步,人們對古建筑的眷戀日益明顯,發(fā)掘古建筑的潛能越發(fā)積極,申報為各級文物保護單位的積極性大大提高,人們也意識到古建筑要成為文物保護單位必須具備三個條件:一是屬于不可移動的文物的范疇;二是應當具有豐富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三是必須經過法定的程序。其中最根本的是具備了文物的基本要素,即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離開了這三個要素,就會喪失其文物地位。但是,普遍存在的問題是重申報、輕管理,古建筑物的所有權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它們的生存狀況。一些宮觀寺廟性質的古建筑在董事會成員的有效管理下,日常維護工作做得較好,延長了古建筑的壽命;國有性質的古建筑管理中規(guī)中矩,維護工作也做得依法有據。在管理上遇到維修問題,則多數會出現不同的思想觀念,如:對維修原則認識的偏差;地方領導意志的影響;捐助者意愿的支配;修繕技術的差異等等,往往會給古建筑修繕帶來保護性的破壞,動搖了文物原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地位,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文物工作者最忌諱的是古建筑物在修繕中烙上現代的建筑元素,甚至變成仿古建筑物,歷史痕跡蕩然無存。所以,在古建筑維修中必須增強保護歷史遺存意識,切實糾正維修中的主觀隨意性。
二、我市一些古建筑修繕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我市國有性質的古建筑修繕基本有專家現場指導,全程跟蹤質量,保證了維修的規(guī)范性。但其他性質的古建筑修繕卻存在較大的問題,尤其是不用上級審核把關的下撥維修款和民間集資款,存在維修前報告一下,專家看一下,其余的則不管不問不報,甚至不履行文物保護單位修繕報批手續(xù)。在實踐中經常出現如下現象:1、古建筑物反映其歷史證據的構件被隨意拆除,換上現代建筑材料,甚至把文物保護單位全部拆除,在原址重建仿古建筑,并改變了原形狀;2、有明顯年代特征的柱礎棄置不用,換上新雕的柱礎,有的把遺留下來的梭形柱打磨成圓柱;3、檁條、椽條、斗拱上遺留下來的墨書或彩繪圖案被現代油漆遮蓋,失去了時代的痕跡;4、修繕檔案不完善或沒有建立,極少保存修復部位前后的照片資料,沒有完善的維修方案,勢必憑經驗施工;5、追求修繕后給人一個全新的視覺效果等等。這些常見的通病不僅不利于史證該建筑物的年代,而且不利于古建筑保持其歷史的延續(xù)性。究其原因主要是民間群眾的傳統(tǒng)觀念沒有被法規(guī)約束,或知法嫌過程復雜,有錢按民間打理更容易,以及文物管理部門宣傳和監(jiān)管不力,懲罰力度不強。
三、古建筑修繕必須遵循不改變文物原狀的原則。古建筑的真正價值在于反映各個朝代修建時遺留下來的建筑形制、結構法式、構件質地以及制作工藝。對現存建筑實體的保護,應著重于可逆性保養(yǎng)維護和加固工程,保存現狀是古建筑維修所要遵循的最重要的原則。任何以求煥然一新和一勞永逸,從而大動干戈、大換構件的修繕方法都必須予以杜絕。因此,筆者認為要切實做到不改變文物原狀的原則,古建筑修繕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文物部門要狠抓管理。對古建筑類各級文物保護單位和普查中登記在冊的建筑物的管理單位和個人,進行文物法規(guī)和古建筑知識的培訓,狠剎重申報、輕管理的行為,只要有修繕行為,必須向文物管理部門報批,文物部門必須在規(guī)定時間內予以技術指導。要建立各級古建筑保護法規(guī)宣傳的有效機制,層層落實責任人。政府要利用報紙、廣播電視、網站等媒體開辟古建筑保護法規(guī)宣傳欄目,報道各地執(zhí)行落實情況,喚起大家關注古建筑修繕保護的局面。在全社會努力形成“保護古建筑,人人有責”的濃厚氛圍。
第二,要制定修繕方案。一座經多個年代重修的建筑,會遺留不同時代的建筑的形制、結構、材料和制作工藝,就必須確定該建筑某個主要時代的風格作為修繕的依據,才能避免年代特征的混亂和以現代人的審美觀來改動原建筑的式樣和不合理的結構。在修繕的時候,還要注意,不需要修繕的則不能盲目無原則的擴大修繕范圍。修繕方案必須體現出該古建筑維修中盡可能地保持原形制、原結構、原材料和原制作工藝。
第三,慎用新材料和新技術。古建筑的修繕必然對某些腐朽或損壞的構件進行加固或更換,但要根據現存的建筑特征予以修繕或局部復原,力求與其所保護的古建筑的風格保持協(xié)調,所用的新材料盡量是可逆性的,新技術應該在傳統(tǒng)做法基礎上進行運用,替代的構件在作舊時要與原構件保持協(xié)調。建筑表面的油飾彩畫、壁畫等藝術性的附屬物一般慎于復原,只按現狀予以重新彩繪。
第四,建立修繕資料檔案。每個古建筑上保持的各個歷史時期的修建痕跡有的可查到歷史文獻記載,有的則沒有歷史記錄,作為現代的古建筑維修工作者必須對歷史負責,有責任和義務承擔起這份修繕記錄,每個修繕項目從開工到竣工必須要有專人負責修繕中的記錄,不僅要有比較詳細的文字記錄,還要有維修部位前后的音像資料,并建立健全該古建筑的修繕檔案。
第五,重視古建筑維修人才的培養(yǎng)。古建筑維修設計及施工不同于房地產開發(fā)建設,這個行業(yè)的從業(yè)人員相對較少,設計人員基本上是從房屋結構設計方面專業(yè)轉來或半途自學成才的,精通古建筑修復設計的專業(yè)人才偏少,而傳統(tǒng)古建筑大木修建手工技藝人才基本存在于農村老師傅中,由于修繕技術相對復雜,工藝較難掌握,學的人少,僅是這些老師傅親授的一些徒弟組成施工隊伍四處攬活,后繼人才缺乏。近年來,隨著政府對古建筑維修力度的加大,文物系統(tǒng)在管理、設計或施工方面對專業(yè)人才的渴求日益迫切,就要求政府應該關注古建筑修繕方面人才的培養(yǎng),在建筑專業(yè)的大專院校,開辟古建筑專業(yè);在農民師傅中有必要參照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的評選辦法給予榮譽和待遇,提高技藝工人的積極性,穩(wěn)定古建筑維修隊伍,以期形成一個相對穩(wěn)固的集古建筑維修設計、管理、施工等隊伍體系,確保古建筑修繕嚴格遵守不改變文物原狀原則,最大限度地保存其歷史、藝術、科學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