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一棵會思想的蘆葦。”帕斯卡爾的這句名言,一方面道出了人生命的脆弱,一方面也指出了人有別于其他動物的基本特征:人是有想法的。一個有想法的人,無論說話還是做事,他不會人云亦云,也不會隨聲附和。同樣,作為一個有想法的教師,他不會照本宣科,不會按部就班,不會僅僅給學生“一碗水”,不會替教參編寫者教書而忘了自己才是真正的教育家。
一個有想法的教師,是一個喜歡讀書寫作的教師。嚴華銀老師曾說:“我們有的是瘋狂應試的功利和浮躁,我們有的是一本教材、一本教參和一批教輔的所謂‘書香,最該讀書卻很少讀書甚或最不讀書的‘惡謚。”語文教師不同于其他學科的教師,沒有博覽群書,沒有深厚的文化積累,勢必見識淺陋,想法貧乏,語言枯燥,教學中也就不能旁征博引,信手拈來。只能就課文講課文,就字詞講字詞,就試題講試題,課堂會因此而單調乏味,死氣沉沉。因此,廣泛閱讀是語文教師獲得想法信息的源頭活水。我的父親教了一輩子語文,也許是受家庭環(huán)境的影響,小時候,當同齡的孩子在瘋跑瘋玩的時候,我會一個人躲在屋里靜靜的看書。從小學三年級到五年級,我讀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林海雪原》《死魂靈》《第二次握手》等書籍。上初中時,我開始讀原版的《紅樓夢》《水滸》《三國演義》等。第一遍看不太明白,再讀第二遍第三遍,邊讀邊問,直到讀懂。喜歡讀書這個嗜好一直伴隨著我走到今天。我們學校有很具規(guī)模的圖書館,里面藏書豐富。學校領導是一個喜歡讀書的人,他要求每人每月讀一本書,而我一借就是好幾本。課余時間,特別是周末,當別的老師在打牌,在聊天的時候,我是在看書。一本一本的看,邊看邊摘抄邊寫隨筆感想。有了這么多閱讀積累,我的語文課堂是充滿靈性的課堂。學生喜歡上我的課,老師們喜歡走進課堂聽我的課。在我的課堂上,學生常常感覺45分鐘過得太快,每當下課鈴聲響起,學生常會抱怨:又下課了!別的老師感覺課堂45分鐘太漫長,特別是最后幾分鐘十分難捱。而我卻感覺時間不夠用。正在講課的興頭上,怕下課鈴聲響起。我感覺每天的語文課就是跟學生一次幸福的45分鐘的約會。所以,做一個語文教師就應該多閱讀,把閱讀各種相關的書籍作為真正該備的一課。這是求得語文課堂活躍生動的最重要的潛在的能量。除了閱讀,我還堅持寫作。我常想,作為一個語文教師,如果你自己都寫不出像模像樣的文章,你如何指導學生寫作文?但現(xiàn)實就是這樣。我見過很多一線語文教師教書十幾年寫不出一篇像樣的文章,很難想象,他教的學生會很優(yōu)秀。從教20年來,我一直堅持寫教研論文,在《語文教學與研究》《安徽教育》等雜志上發(fā)表論文20多篇。除了寫論文,我還堅持寫散文、寫日志、寫反思、寫隨筆。曾在《新安晚報》《江淮晨報》等報刊上發(fā)表散文、隨筆數(shù)篇。當然寫得最多的是下水作文。有了我的示范作文,學生也是下筆千言,妙筆生花。從教20年來,我指導的很多學生在國家級、省級、市級作文競賽中獲得過很好的名次。我也從寫作中獲得了無窮的樂趣。
一個有想法的教師,是一個善于反思的教師。美國教育心理學家波斯納曾提出一個教師成長的公式:教師成長=經(jīng)驗+反思。他說,沒有反思的經(jīng)驗是狹隘的經(jīng)驗,至多只能是膚淺的知識。李鎮(zhèn)西根據(jù)自身的成長實踐,他給出了“反思型教師”的定義:“通俗的講,就是帶著一顆思考的大腦從事每天的平凡工作,就是通過思考、解剖自己日常教育實踐,不斷超越和提升自己教育境界的教師?!庇腥苏f:課堂教學是遺憾的藝術。它永遠只能逼近卻不能完全達到盡善盡美。因為我們所面對的是一群學生,每個人的生理和心理情緒、狀況都有差異,且在教學過程中又始終是變化的,容易受各種因素的影響。我們常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同一個教案,同一個老師,在不同的班級上課會上出截然不同的效果來;同一個問題,同一名學生,不同的時機會產(chǎn)生不同的答案;同一篇課文,不同的老師有不同的教學策略和構思,況且,“教”然后知不足,有些“預設”的環(huán)節(jié)只有在實施時,你才會發(fā)現(xiàn)它的缺陷。因此,上完課,靜下來認真的想一想,這堂課所呈現(xiàn)的教學內(nèi)容是否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認識規(guī)律;問題情境的設計有沒有給學生留下思考的空間;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是否合理;學生的活動是否有利于學生的自主學習;小組合作有沒有效果,是否所有學生都有收獲;課堂上三維目標是否圓滿達成;我今天在課堂上的行為哪些是正確的,哪些不該做;這節(jié)課學生學得是否愉快等等。把這些問題想清楚,進行回顧、梳理,并寫出反思、探究,使之成為今后教學時的借鑒。葉瀾教授說:“一個老師寫一輩子教案難以成為名師,但如果寫三年反思則有可能成為名師?!焙玫慕虒W反思可以起到承上啟下、畫龍點睛的作用。對于一個優(yōu)秀的語文教師來說,課堂是實施教育教學行為的場所,課后即時反思是促進其專業(yè)化水平自覺提高的重要途徑。反思教學,能使教師明確自己的教育方向,能使教師改變常態(tài)教學下的低效甚至無效的教學,從而不斷總結、提煉、升華自己的教學實踐,最終成為一名充滿智慧的教師。
一個有想法的教師,面對各種教學理念應該有自己獨到的見解。李鎮(zhèn)西曾說,作為知識分子的教師應該是一個想法觸覺十分靈敏的人,追求真理,崇尚科學,獨立思考,應該是每一個教育者堅定的人生信念。作為有想法者的教師,在踏踏實實地做好每一件具體教育工作的同時,我們還應該讓思考的火炬照亮我們實踐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備課的時候,能不能先拋開“教參”用自己的心靈直接與作者對話?閱讀教學的課堂上,能不能在講清楚“考試重點”之后,學生也談談自己獨到的見解?作文教學,能不能在命題和批改等方面除了研究高考作文動態(tài),也多琢磨學生的寫作心理?面對無法避開的題海,能不能動一番腦筋進行篩選和提煉?每上完一堂課,能不能通過寫教學手記對其得失進行一下反思?面對每一個學生,能不能在關注他們表面上的學習態(tài)度、學習方法和學習成績的同時,更研究一下他們的心靈?此外,我們在認真上好每一堂課的同時,能不能關注一下語文界、教育界、整個社會乃至天下的風云變幻?現(xiàn)在,各種教學理念教學模式讓我們應接不暇。新的課程標準強調: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但很多老師在現(xiàn)在的語文課堂上忘記了工具性這個“皮”,而在人文性這個“毛”上大做文章,高調提倡“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把語文課上成了思想品德課,上成了音樂欣賞課,上成了生活常識課,甚至歷史課、地理課或者別的什么課,反正就不是語文課。而我以為,就語文課程的價值、功能而言,最好理解也最為實在的提法還是“培養(yǎng)學生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從教二十年來,我一直堅持,語文課堂就是教會學生讀書,拿到一篇文章能讀懂、會品析;教會學生寫作,給一個題目,能把自己的真情實感表達出來,做到文從字順,就達到了要求。盡管現(xiàn)在的語文考試淡化了語法、修辭等作為工具性的知識,但我的課堂上,這些該讓學生掌握的知識我仍然會教給學生?,F(xiàn)在,“集體備課”制度在大江南北盛行,甚至被提升到課改成果的高度,被不斷推廣、不斷總結。但我以為,一個老師要想成功上好課,必須堅持自己獨立備課。因為別的老師對課文的解讀不一定適合你,你有與其他老師對文本完全不同的個性化的理解。況且,語文課堂和別的課堂不一樣。預設與生成常在變化之中,況且你的學生跟別的學生也不一樣,如果不認真?zhèn)湔n,精心準備,而只是拿別人的教案走進課堂,那是對學生不負責的表現(xiàn),也是對自己的不尊重。所以,我一直堅持獨立備課。自己反復研讀文本,認真品讀語言文字所蘊含的深意,上好屬于自己的每一堂語文課。
最后,用嚴華銀老師的話做個總結:“讓語文人安靜。靜靜地修煉自己的內(nèi)功,讀書作文;靜靜地研文備課,獨立思考,不妨孤芳自賞,可以目中無他;并進而推己及人,在課堂中放任孩子自由閱讀思索的同時,把自己指導的角色演繹成本真、樸素和實在?!弊鲆粋€有想法的語文老師,靜靜的思考,靜靜的讀書,靜靜的育人,從簡單清貧的生活中找到屬于自己的樂趣。
葛繼紅,中學高級教師,安徽省阜陽市首屆語文學科帶頭人,阜陽市優(yōu)秀班主任、優(yōu)秀教師。曾獲安徽阜陽市優(yōu)質課評教一等獎,阜陽市說課比賽一等獎,命題大賽一等獎。曾參加省市級課題研究并取得成果。在國家級、省級雜志上發(fā)表論文20多篇。發(fā)表散文、隨筆數(shù)篇。責任編校:王 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