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龍芳
【摘 要】數(shù)千年來,中華民族創(chuàng)造了無數(shù)的成語。這些成語真實地記載了中華民族的歷史和完整地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的智慧,再現(xiàn)了和傳遞了中國文明、文化、文學。漢民族人民對本民族成語喜聞樂見,并借以準確地傳情達意。在今天傳播中華民族文明、文化之時,翻譯漢語成語是一件重大而有意義的事情。此項工作雖有一些成果,但還需我們持之以恒地深入地探討和研究。翻譯漢語成語可以借鑒前人的翻譯理論知識與實踐經(jīng)驗;可以結(jié)合翻譯的宏觀方法和微觀手段;可以運用一切準確表達原義的翻譯技能、方式、方法。鑒于此,本文深入探討了和研究了漢語成語的一些英譯策略。
【關(guān)鍵詞】漢語成語 英譯 研究
一、翻譯理論及技巧
翻譯理論研究表明,翻譯的方法與手段有許許多多。大體總結(jié)起來,主要有宏觀的翻譯方法,也有微觀的手段。
從翻譯的宏觀方法而言,主要指的是翻譯的“歸化”與“異化”這樣一對相反相成的術(shù)語?!皻w化”是指“翻譯上是指恪守本族文化的語言傳統(tǒng),回歸地道的本族語表達方式?!睋Q言之,在翻譯時,譯者盡其所能地將原語(譯入語)恰如其分地地地道道的用母語翻譯出來,使原語符合目的語的各種表達方式?!皻w化”的翻譯的優(yōu)點是本族人容易讀懂和理解,而不足之處是,譯文會或多或少地丟失、喪失原語的語言特色、表達方式。而“異化”則是“在翻譯方法上遷就外來文化的語言特點,吸納外語表達方式。”使用這種翻譯方法,譯者會盡量忠實表達原語的獨有的文化特色、語言表達特色,而此種方法的優(yōu)點是完全傳遞原語的所有文化信息、語言信息,而不足之處是,譯入語的讀者有時難以理解,甚至會造成誤解。
就翻譯的具體手段而言,劉宓慶先生曾作過較為細致的、全面的、系統(tǒng)的分析和總結(jié)。在翻譯過程中,譯者可以采取“常規(guī)手段”和“變通手段”兩種?!俺R?guī)手段”又細分為“對應(yīng)”和“同步”兩種?!俺R?guī)手段”再細分為“完全對應(yīng)”“不完全對應(yīng)”“無對應(yīng)”?!白兺ㄊ侄巍痹俦患毞譃槭N,其中包括:分切、轉(zhuǎn)換、轉(zhuǎn)移、還原、闡述或注釋、融合(糅合、綴合)、引申、反轉(zhuǎn)(復(fù)位)、替代、拆離、增補(省略、重復(fù))、重構(gòu)、移植。
二、漢語成語的意義及結(jié)構(gòu)
漢語成語歷史悠久,源于千百年來中國勞動人民常用的豐富多彩的形象詞語,由于經(jīng)年提煉與洗禮,其語言特點為以古喻今、蘊含深邃、形象生動、寓意微妙、表達精當、幽默風趣;文字表現(xiàn)形式為短小精悍,是“人們相研沿習用的意義完整、結(jié)構(gòu)定型、表達精煉、含義豐富的固定詞組,多為四字結(jié)構(gòu)。”馬國凡先生指出“漢語成語具有一般詞不能比擬的表達力?!备鶕?jù)馬國凡先生的研究表明,漢語成語最少由三個漢字構(gòu)成。而三字結(jié)構(gòu)的成語數(shù)量較少,如:莫須有、八面光、亂彈琴、敲竹杠、拍馬屁、跑龍?zhí)住⑼趬δ_;成語大多數(shù)為四字結(jié)構(gòu),這類成語最符合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思維結(jié)構(gòu)和語言表達習慣,如:潛移默化、鼠目寸光、點石成金;成語有五字結(jié)構(gòu)的,此類成語數(shù)量不多,在使用時,在這些成語有時加一些詞匯,共同協(xié)作表達作用,如:三下五除二、三七二十一、腳踏兩只船、換湯不換藥;成語有六字結(jié)構(gòu)的,這類成語數(shù)量是很有限的,如:當面鼓對面鑼、雷聲大雨點?。怀烧Z有七字結(jié)構(gòu)的,這類成語主要來自古詩詞、古文章等,如:黑云壓城城欲摧、四海之內(nèi)皆兄弟;成語有八字結(jié)構(gòu)的,這類成語大部分來自于兩個四字結(jié)構(gòu)的相輔相成或相反相成的組合,因果關(guān)系的組合、上下串對的組合及其他關(guān)聯(lián)組合,這類成語數(shù)量也不多,如:持之有故言之有理、翻手為云覆手為雨、城門失火殃及池魚、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百足之蟲死而不僵,等等。
三、漢語成語英譯的方法及技巧
正如前面所敘,漢語成語是漢語的精華。因此在漢語成語英譯時,比較而言,難度比一般性語句單位要大得多,“變通”翻譯手段也少得多,有時幾乎達到“不可譯”的程度。
(一)首先,我們來看看漢語成語英譯的“歸化”與“異化”情況
為了使?jié)h語成語英譯原原本本地反映出中華民族的文化特色、語言特色、意義特色,可以采用“歸化”的方法,如:
掛羊頭賣狗肉——cry up wine and sell vinegar
緣木求魚——seek a hare in hens nest
不要打草驚蛇——let the sleeping dogs lie
翻譯漢語成語的“歸化”方法,只能是在英語中有其完全對應(yīng)或幾乎對應(yīng)表達的情況下,才能采用。譯者也要盡量掌握英語語言,用好“歸化”方法。
(二)來看看“異化”的翻譯方法。
骨瘦如柴——a walking skeleton
半斤八兩——be six of one and half a dozen of the other
班門弄斧——teach ones grandmother to suck eggs
四、漢語成語的英譯技巧和方法
(一)劉宓慶先生所說的“常規(guī)手段”的第一種情況是“對應(yīng)”,即英漢語相互可互通、半互通、不互通的情況
互通,就是“對等”、“等值”的意義轉(zhuǎn)換或“同義詞”。翻譯這類漢語成語時,比較容易處理。如: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Man proposes, God disposes.
火上加油——add fuel to the flame
渾水摸魚、趁火打劫——fish in troubled water
這種“互通”翻譯,主要取決于英漢語中均有類似的表達。英漢語民族雖然在地理狀況、氣候條件、風俗習慣、飲食結(jié)構(gòu)、宗教信仰等諸多方面存在差異,但作為“人”的基本屬性來說,許多思維是相同的、相通的,所以這類翻譯手段是可理解的。
(二)“半互通”,即英譯的表達有部分與漢語原義吻合
10. 看破紅塵——see through the emptiness of the material world
11. 皮毛之見——superficial opinion
12. 潑冷水——dampen down ones enthusiasm
以上的英譯只是一半對應(yīng)漢語。例10“紅塵”在漢語中的意思是,舊時的繁華的社會,泛指世俗世間。但在英語里,指的是“物質(zhì)世界”。例11的漢語“皮毛”在英語中,是“表面”“膚淺”之意。例12“潑冷水”并非真正的一個具體行為和物質(zhì),而是一種比喻。但在英譯時,還是有dampen這個詞匯。
(三)“不互通”,即英漢語中,其中一方缺失這樣的表達。在這種情況下,只能意譯,別無選擇
13. 一言既出駟馬難追——What has said cannot be unsaid.
14. 兔死狗烹——To kick out or kill off faithful aids when their services are no longer needed.
15.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A thing cannot exist without its basis.
例13,在中國古代,人們認為馬是跑得最快的。那么,如果一個人說出了一句話,連馬也難以追趕或追回。這是一個地道的漢語詞語比喻。在英語表達中,沒有這類說法,就只能用“大白話”的“意譯”來傳達。例14出自于《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蜚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崩?5(出于《左傳》僖公十四年?!把筛健痹鳌鞍哺怠保┰跐h語中,此句十分直觀和生動,而在英語中,沒有此類的表達,所以只能按漢語的意思翻譯出來。
中華民族與其他古老國家的民族一樣,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記載和文字記載,有著眾多的典故和傳說。每個民族都具有各自獨有的文化傳統(tǒng)和文學傳統(tǒng),其他民族是沒有的。因此在翻譯這類詞語、成語時,就只好按文字的“內(nèi)涵”來翻譯。這樣一來,漢語成語內(nèi)部蘊含的歷史典故、歷史事件、歷史人物、豐厚的寓意、復(fù)雜的情感色彩、精妙的修辭手段、悅耳的韻律節(jié)奏等等幾乎蕩然無存,剩下的只是直白的話語。
五、漢語成語英譯具體方法
看看劉宓慶所說的“變通手段”在漢語成語英譯中的使用情況。“分切”,即把原來語句的語序、長度進行切分、分割,進行重組,以利于準確傳達原文思想內(nèi)容。而在漢語成語英譯中,由于漢語成語字數(shù)一般較少,這種翻譯方法,用得頻率不是很高?!稗D(zhuǎn)換”手段涉及詞性轉(zhuǎn)換、時態(tài)轉(zhuǎn)換、語態(tài)轉(zhuǎn)換、語氣轉(zhuǎn)換、句式轉(zhuǎn)換、否定與肯定轉(zhuǎn)換、反話正說與正話反說轉(zhuǎn)換等,在漢語成語英譯時,有大量的運用?!稗D(zhuǎn)移”指的是翻譯中的主謂語轉(zhuǎn)移、否定轉(zhuǎn)移、表達重心轉(zhuǎn)移等,在漢語成語英譯時,比較多見?!斑€原”主要指的是在翻譯中,力求“原汁原味地”原文的“風貌”的轉(zhuǎn)換方法,這種方法主要使用修辭手段來實現(xiàn)。漢語成語英譯時,多用此方法?!瓣U述或注釋”在翻譯漢語成語時,用得不多,主要是英漢語成語本來就追求“短、平、快”、言簡意賅,如果“加注”的話,譯文就會如同嚼蠟?!叭诤希酆稀⒕Y合)”這種翻譯方法也用得不多,因為漢語成語和英語詞語都趨同于“快節(jié)奏”,所以就因陋就簡。“引申”在漢語成語中用得較普遍,原因在于“引申法”可以化實為虛、化虛為實,即化抽象為具體,化隱喻為直白,反之亦然?!胺崔D(zhuǎn)(復(fù)位)”就是將修飾語與被修飾語加以顛倒。這在英漢語中十分常見,原因在于,兩種語言的擺放有別?!疤娲奔磽Q詞、換句型、換修辭手法等,這在翻譯中俯拾即是?!安痣x”就是摘除翻譯中的“障礙物”,使譯文達意、平穩(wěn)、流暢、自然。翻譯其他作品時,亦如此。“增補(省略、重復(fù))”是一種常見的翻譯方法。在漢語成語英譯時,尤其用得多,因為要增補、重復(fù)重要的信息,刪除和省略冗余信息,以便忠實原文?!爸貥?gòu)”要求譯者全面而細致地分析、綜合考慮,重新組合譯入語。在翻譯漢語成語時,譯者必須反復(fù)斟酌,重現(xiàn)原文的“風采”。“移植”就是借詞、借義、借用表達方式等,使譯入語呈現(xiàn)出原語的“本意”,使母語讀者完全理解和鑒賞譯入語內(nèi)在的“核心意義”。
結(jié)語
漢語成語是中華民族數(shù)千年來的智慧結(jié)晶,是凝聚了的和濃縮了的“民族之魂”,是博大精深“知識寶庫”;主要表現(xiàn)形式是:短小精悍、言簡意賅;既寓意深刻、內(nèi)涵豐富,又多姿多彩、傳情達意;韻律和諧、節(jié)奏明快。由于成語易記、易背、易用,深受中華民族的喜愛。在文化傳播中,將漢語成語翻譯到英語中去,意義十分重大。在翻譯實踐過程中,譯者應(yīng)注意采用宏觀方法,也要注意采用微觀手段,將方方面面理論和技能運用于漢語成語的翻譯中去,以便傳播中國文明、文化、文學。
【參考文獻】
[1]方夢之主編. 譯學詞典[Z].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5.
[2]劉宓慶. 當代翻譯理論[M]. 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1999.
[3]李行健主編. 現(xiàn)代漢語規(guī)范詞典[Z]. 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4.
[4]馬國凡. 成語[M]. 呼和浩特:內(nèi)蒙古人民出版社,1978.
[5]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 現(xiàn)代漢語詞典[Z]. 北京:商務(wù)印書館,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