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宏
摘 要:隨著現代社會高速發(fā)展的趨勢以及對人才的需求情況,目前的教育應該從傳統(tǒng)教育過渡到現代教育。新課改中明確指出,當今的教育目的是以學生為主體,培養(yǎng)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和探究問題的能力,從而達到教學目的。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必須牢牢把握這樣的教學指示來開展教育工作。另外,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所以,教師要注重對學生的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讓學生勇于提出問題、探索問題和解決問題。
關鍵詞:小學語文;興趣教學;培養(yǎng)提問能力
小學語文是一門以語言教學為主的學科,主要是培養(yǎng)小學生的閱讀能力以及表達能力,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必須重視跟學生之間的互動,讓學生在課堂上勇于提出自己的新觀點和新想法。傳統(tǒng)教育模式下的語文課是比較枯燥的,教師在上課過程中只注重勾畫重難點或是課文背誦,對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掌握能力是不太重視的,學生長期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對教師就比較害怕,對語文課的感覺也是比較枯燥,不敢跟教師之間溝通,在課堂中也是不敢提問。本文針對以上現象,分析如何培養(yǎng)小學生在語文課堂上的“提問”能力。
一、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敢問
傳統(tǒng)的課堂是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師片面地追求高效率的傳播知識,忽視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以及掌握程度。小學生這個年齡階段的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都是比較狹隘的,在學習過程中,肯定會碰到無法理解的問題,但是一般都選擇含含糊糊的過去了,很少主動提出問題,要求教師講解。原因肯定是多方面的,但是最主要的是學生長期在傳統(tǒng)課堂的影響下,已經習慣教師的自問自答和自己背知識點,另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沒有重視建立一個平等、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因此,教師在語文課堂中一定要課前設計教案,營造一個適合課文教學的氛圍,學生在這樣的課堂環(huán)境中,能夠減輕心理壓力,敢于提出問題。
二、掌握方法,讓學生會問
小學語文是一門語言課程,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能力、閱讀能力和表達能力。因此,教師在語文教學中想要學生主動提出問題就必須注重方法,讓學生學會去問,學會在思考中提出問題。
1.揭示課題,引導聯想
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要學會提出符合小學生心理的問題,引起學生的注意力和學習興趣,讓學生愿意在問題中找尋答案,然后試圖提出新的問題。例如,在學習《白楊》一課時,教師就可以提出問題:“在同學們的心里,白楊是指白色的樹嗎?”學生在這個提問中,會主動去思考對白楊樹的理解,然后跟教師進行互動,帶著這些互動,學生可以進入對課文的學習,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會逐漸認識到課文中的白楊指的是什么,然后在一定理解基礎上可以提出新的問題。
2.注重閱讀,培養(yǎng)提問
學生在對語文課程的學習中,教師要留有一定的時間去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讓學生在閱讀的基礎上去思考。這樣的優(yōu)勢是可以讓學生獨立去思考和體味文章帶給自己的感受,以及自己沒有辦法理解的地方以及讓教師很好地了解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鼓勵學生閱讀和說出閱讀感受是可以培養(yǎng)學生喜歡提問的習慣的,也可以在交流中加深彼此的認同感。
3.注重讓學生感悟到閱讀的樂趣
小學生是喜歡講話的,性格也很活潑。作為教師讓自己的學生感受閱讀的樂趣是我們的義務。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對每一堂課一定要保留一定的時間讓學生可以自由表達自己喜歡的人物與事件,并且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每個月也可以單獨預備一節(jié)課的時間,用一個比較貼近學生生活的話題或者故事來讓他們互相閱讀交流。在這種時候,對于話題的選擇一定是開放的,比如,喜羊羊和灰太狼你更喜歡和誰交朋友,為什么?在這種一步一步引導的過程中,小學生是可以感受到快樂的過程的。
綜上所述,教師在現代化教育的背景下,想要打造一個高效的課堂的前提就是轉變自己的思想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提問能力,讓學生在課堂上感受到自己主人公的地位。另外在培養(yǎng)學生的提問能力時,必須從兩方面著手,一是讓課堂氛圍變得生動和愉悅,二是提問式的上課方式,以及注重學生的自我閱讀,鼓勵學生說出自我感受,讓學生喜歡提問。
參考文獻:
[1]成英棉.從課堂提問看小學生能力培養(yǎng).中學英語之友:教育研究與實踐,2009(02).
[2]曾定平,鄒永祥.淺談新課程改革下的中學語文教育現狀.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