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晉上虞
想去一座宋時古城小住,那年代的建筑小巧身軀,配以復雜的構(gòu)造,似乎還不經(jīng)意流露那時消極沒落的思潮。將心事折起,藏入做工精致的雕花小盒,透過漏窗看這樣的美人兒,深居閨中卻有不少哀愁。
發(fā)展到宋代的建筑,細節(jié)的描述已是無所不為,唐朝奠定的莊嚴大氣此時已不滿足宋匠的漆工造作。若此時再翻開北宋的《營造法式》,似將整個建筑史嘲笑一番,再鋪陳于世。周代的刻板規(guī)矩,秦漢的磅礴雄偉,成組的斗拱撐起木結(jié)構(gòu)藝術(shù)燦爛的一章;唐代的華麗壯觀,自有優(yōu)美的旋律,崢嶸又如鬼工,穩(wěn)健的氣勢是盛唐國家安定、財力雄厚的寫照。西漢建國初期,蕭何曾勸漢高祖:“天子以四海為家,非壯麗無以助威,且無令后世有以加也?!睌嗳灰擦喜患皻v經(jīng)各朝各代的規(guī)范制式后,到宋代沉淀的美麗。
看宋時期的東京城,御道通貫城門與皇宮,汴河與五丈河分擔了一城南北的生活用需。小鋪錯落在街道兩旁,華燈初上之時,小販和百姓擁擠在條條杠杠的交通網(wǎng)中,熱鬧非常。
在這曾容納150萬人的古城,抬頭望向相國寺過去的輝煌,繁榮的夜景在煙花絢爛下光怪陸離,就連《清明上河圖》也難描述其繁華的十分之一。
若夜未深,瓦房小鋪便還支著涼棚,大地上仍有不少暑氣,不少人拴起馬兒,坐下來喝茶,也虧了這引檐的設(shè)計,巧妙地擋住不少熱氣的流竄。
順著街道望去,敞著的門窗里撲閃著柔和的燭火,店鋪后面往往就是他們的家,四合院子,歇山式的屋頂,小小一方天地。
這時若下起雨來,瓦飾的屋脊暴露在灰蒙蒙的天空下分不清輪廓來,雨水傾瀉而下,最后落至院落中的水缸里,滴答滴答,興許也擾了不少沉思的魚。
屋檐下多用斗拱,不僅僅為了加固支撐,也是為了好看……你大可以從細節(jié)處的雕工與彩繪上看出這個朝代工匠的細膩,及生活的內(nèi)斂含蓄。
如果你這時在看《清明上河圖》,定忽視不了一座單孔拱橋,拱橋底部以圓木排列支撐,上鋪木板方便供人行走,橋上設(shè)欄桿,不少人便倚著它朝兩岸探望。
這橋如何看也猜不出它的名字,《東京夢華錄》里載:“其橋無柱,皆以巨木虛架,飾以丹雘,宛如飛虹?!贝藰虮闶恰昂鐦颉?。站在上面,可以看見古城的明月與鬧市,這般社會風景倒是現(xiàn)代也少見。當我提筆寫下一句“想去一座宋時古城小住”時,那些過去的景象忽如泡沫般閃現(xiàn)又沉寂,剩下在我眼前的,只是古城的殘骸與混凝土高樓。
嘆了口氣。我如閨中的哀愁般,將畫卷藏起,從此也無心再提此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