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佳櫟
摘要:公民參與是一個國家走向政治民主和社會文明不可忽視的重要部分,也是實現公共管理中“公平”這一目標的最佳選擇。隨著互聯網的飛速發(fā)展,公民參與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公眾的話語權也得到了很大程度地提升。如今,微博的出現又使公民參與有了新的途徑和形式。因此,微博的出現對公民參與有著不可忽視的積極作用。
關鍵詞:微博;公民參與;輿論工具
微博技術和社會行為的互動,為公民參與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無論是政治領域還是社會領域,公民參與的規(guī)模與頻度都遠高于以往。中國傳媒大學網絡輿情所副所長研究員李未檸在接受《瞭望》新聞周刊記者采訪時說,“微博形成了一股推動社會進步的新力量,成為群體訴求表達的主渠道,社會輿論的重要策源地,以及社會動員的發(fā)動機,同時微博也在迫使政府職能、機制的轉變?!?/p>
一、“微博”擴大了公民參與的覆蓋面
微博的準入門檻低。從傳統媒體到微博,可以說是一個逐漸對個體傳播門檻降低的發(fā)展過程,而微博可以說是一個完全的自媒體。(自媒體是普通大眾經由數字科技強化、與全球知識體系相連之后,一種開始理解普通大眾如何提供與分享他們本身的事實、他們本身的新聞的途徑。)微博的使用靈活易學,任何人都可以在微博中表達自己的意見和觀點,而且整個過程的實現較為簡單。微博用戶發(fā)布信息可以處于“隨時隨意發(fā)布”的狀態(tài),即用個人化、私語化的敘事語言即時呈現自己的狀態(tài)。由于微博對用戶的發(fā)布狀態(tài)沒有太多的限制與要求,因此,微博具有普泛化、平民化的特點。上海交通大學輿情研究實驗室在2010年12月發(fā)布《2010中國微博年度報告》預測,中國微博用戶的爆發(fā)性增長將出現在2012、2013年左右,市場將在2013年進入成熟期。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CNNIC)在2012年7月發(fā)布的《第30次中國互聯網絡發(fā)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2年6月底,我國多數網民在使用微博,微博使用率達到50.9%,步入平穩(wěn)發(fā)展期。公眾在微博里可以討論當下的公共事務,發(fā)表不同觀點,從而影響最終的政府決策及公共管理。在民主社會角度而言,微博使得普通民眾可以更好地掌控自己的話語權,公民“言論自由”的政治權力得到了更好的利用。
二、“微博”促進了公民與公共部門的互動
微博提供了一個平等的交流平臺。這在一定程度上填補了大眾傳媒的傳播空隙,降低了新聞傳播的成本和門檻,使精英階層的話語權下移。微博讓“沉默的大多數有了更多的發(fā)聲機會”,建構了一個機會更為均等、權力更為平衡的輿論平臺。此外,對社會公共領域的問題,公眾也可以在微博上就自己關心的社會公共信息發(fā)表自己的意見,還可以就某個問題與其他網友在微博上展開討論,通過關注與被關注形成互動,還可以就某一社會熱點議題形成話題,或者對社會公共領域的不良現象進行批評,甚至進行連續(xù)的關注和報道,造成輿論的壓力。從而引起相應部門的關注,促進與有關部門的進一步互動。這樣,有利于相關組織能進一步了解公眾的意圖,及時反饋意見,達到良性互動,使之更好地處理公共事務。許多政府部門、組織也相繼開設微博,既拉近了公共部門與公民的距離,更為公民參與政府決策提供了渠道。例如,在微博“隨手拍照解救乞討兒童”中,微博網友們紛紛為如何提高救助效率、遏制拐賣現象、懲治犯罪分子等問題上提供建議。2011年1月28日下午,公安部打拐辦主任陳士渠關注該微博,并回復稱公安部將部署公安機關對強迫未成年人乞討進行立案調查。自此,微博“打拐”事件就成為一項典型的公民參與的社會活動,在一個月內收集到7000多條信息,為打拐行動提供給了大量線索,此次活動也產生了深刻的社會影響。因此,公共部門可以通過微博進行監(jiān)控和跟蹤,為公民提供了更為便捷高效的服務,達到為公眾利益的服務最大化,探索出一條政府部門公共關系建設的有效路徑。
三、“微博”提高了公共問題的解決效率
由于具有快捷的信息發(fā)布途經和簡單的分享模式,微博成為了發(fā)布時事新聞,關注社會動態(tài),討論社會突發(fā)事件必不可少的平臺。任何人都可以將他們在生活中經歷的新聞事件發(fā)布在微博上,于是更多的普通民眾成為了新聞的第一目擊者和發(fā)布者。在信息發(fā)布和不斷分享的同時,無形中就擴大了事件或問題的影響力,這樣就促使政府迫切的關注與回應。微博拉近了公眾與政府的距離,使公眾日益關注社會,民主意識得到提升。同樣地,這種廣泛而相對自由的討論在一定程度上為政府提供了采集與調查輿論民意的重要渠道,這大大提升了政府解決公共問題的效率,并促使政府改革,提升自己行政能力?!拔⑿Ρ砀纭睏钸_才的事件就是通過微博進入了公眾視野的。他因在延安車禍現場微笑而遭微博網友“人肉”隨后被挖出在多種場合佩戴名貴手表,陜西紀委對其調查最終因嚴重違紀被撤職。從“微笑”到撤職一共27天,在這期間,有關“楊達才事件”的微博發(fā)布最多的時候達到260808條。(數字來源:新浪微博)楊達才也應新浪之邀進行了微訪談,訪談開始前,提問已經超過2000條。隨后針對網友質疑的多塊名表,陜西省紀委表示,對楊達才被質疑事件高度關注,已安排人員進行調查,如楊達才確有違紀或腐敗問題,將依照有關規(guī)定嚴肅處理。最后,陜西省安監(jiān)局原局長楊達才的落馬讓社會各界目睹了微博反腐的威力。
結語:總而言之,微博對公民參與的作用不容忽視。微博時代的公民參與使普通公民有了更強的政治意識。利用微博拓寬公民參與的渠道,公民可以通過微博直接參與社會問題的討論,對相應的公共事務處理給予建議,可以說這是我國政治民主的進步。與此同時,政府也以開放的態(tài)度,利用微博這種新的公民參與途徑,公開信息,保障公眾知情權,接受公民監(jiān)督,從而掌握網絡輿論動向,保障與民眾的雙向溝通。進一步維護公共利益,推進政治民主。(作者單位:中國石油大學(華東))
參考文獻
[1][美]塞繆爾亨廷頓、瓊納爾遜,難以抉擇——發(fā)展中國家的政治參與[M].北京:華夏出版社,1989:1.
[2]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fā)布《第30次中國互聯網絡發(fā)展狀況統計報告》[EB/OL].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207/t20120723_32497.htm
[3]王舒懷、張意軒,“微政務”創(chuàng)新社會管理[N].人民日報,2011-08-30(14)
[4]翟國濤,公共管理中公民網絡參與機制研究[D].西安:西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2007
[5]金寧銳,從微博問政看社會管理中的公眾參與問題[J].唯實,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