邰鳳琴
鹽巴 鴉片 生石灰
師:現(xiàn)在我們來看看生字詞的預習情況,讀一讀這些生字詞,看看有什么發(fā)現(xiàn)?
生:我發(fā)現(xiàn)每一組詞語都和文章內(nèi)容相關(guān)。
師:目光真敏銳!第一組與課文的哪部分內(nèi)容有關(guān)?
生:與課文第1、 2自然段有關(guān)系。
師:這就是文章的第一部分內(nèi)容,說說這部分寫什么?(生答略)
師:你還能用哪些詞語來形容一下當時的場面呢?
生:人山人海、擠擠攘攘、分外壯觀……
師:我們剛才是怎樣讀第一組詞語的?誰能按照剛才的方法讀一讀第二組詞語?
你看,在這樣的課堂上,詞語教學被賦予了全新的意義,它與文章內(nèi)容的解讀結(jié)合得渾然一體。教師引導學生去發(fā)現(xiàn)其秘密,并結(jié)合具體教學情境進行了適當拓展,豐富了學生的認知,使課堂變得靈動而富有生命的活力。
二、 一箭三雕
其實,詞語豐富的內(nèi)涵使其在不同的語言環(huán)境中表達的意思也不盡相同。因為詞的這個特點也使得語文教學變得豐富多元。我們來看看一位老師在教學蘇教版六上《姥姥的剪紙》一課時,是如何帶領(lǐng)學生學習“神”這個詞語的:
師:姥姥心靈手巧,一張普普通通的彩紙,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在她的手中要什么就有什么了。在鄉(xiāng)親們的眼中姥姥真的——
生:能干。了不起。神了……
師:“神”可是無所不能的大人物,課文中是這個意思嗎?
生:不,是姥姥的剪紙超乎尋常的意思。
師:說得真好!不僅是你感覺姥姥神,鄉(xiāng)親們也覺得她神。(多媒體出示:“你姥姥神了,剪貓像貓,剪虎像虎,剪只母雞能下蛋,剪只公雞能打鳴?!保┼l(xiāng)親們?yōu)槭裁从X得她神?
生:因為她剪紙?zhí)珔柡α耍?/p>
生:因為她剪啥像啥。
師:怎么感覺出來的?
生:剪只公雞能打鳴,說明活靈活現(xiàn)。
師:這個詞語用得好,你們還知道哪些這樣的詞語?
生:惟妙惟肖。
生:栩栩如生。
師:姥姥剪紙技藝這么高超,真讓人稱奇,真是神了!為什么能這么神呢?作者對姥姥為什么有那么深的情感呢?我們繼續(xù)在課文中尋找答案。
因為教師巧妙地預設(shè)和引導,這一段的詞語教學取得了多重效果:一是很有效度,學生理解了“神”這個詞語,弄清了這個詞語在不同語言環(huán)境里不同的意思,提高了單位時間的教學質(zhì)量,最大限度的豐富內(nèi)涵,使詞語處于飽滿的狀態(tài)。二是有一定的厚度,教師將詞語教學放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結(jié)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給詞語教學以肥沃的土壤,學生在朗讀與對話的過程中,體會到了詞語的意義,對人物也有了更清晰、更深刻的認識。三是有了一定的溫度,在這樣的課堂上,詞語不再是靜止的符號,而是變得富有生命的張力。學生通過對詞語的解讀觸摸到了作者的心弦,在感性與理性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梁。
課堂不能刻意追求完美,必須給學生留下發(fā)現(xiàn)的余地、探索的空間,實現(xiàn)課內(nèi)向課外的有效遷移。長期堅持,就能給學生打開一扇美麗的窗戶,啟發(fā)他們?nèi)グl(fā)現(xiàn),去學習,去探索……這樣的教學效果不正是我們追求的嗎?
三、 一詠三嘆
漢語具有形態(tài)美、音律美,一個詞語常常是一幅畫、一首詩、一支歌,詞語教學不能僅僅停留在記憶和理解上,要重視詞語的朗讀,讓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欣賞各色的圖畫,品味蘊含其中的生活哲理與生命的真諦,接受智慧的浸潤。我們來看看一位老師教學蘇教版五上《少年王冕》一課的教學片段:
師:(多媒體課件出示:“孩子呀,不是我要耽誤你。這幾年年成不好……只好讓你到隔壁人家去放牛?!保┱埬型瑢W讀一讀這段話。(男生齊讀)
師:你從這段文字中體會到了一個母親的——
生:我體會到了母親的痛苦。
生:我體會到了母親的無奈。
師:你從哪些地方體會到了母親的無奈?
生:我從“孩子呀,不是我要耽誤你”這句中體會出來的。
師:“耽誤”是什么意思?
生:因耽擱錯過時機而誤事。
師:王冕就要被迫輟學了,這會耽了什么,誤了什么?
生:耽的是學業(yè),誤的是孩子的前程。
師:天底下哪個母親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呢?現(xiàn)在,聰明好學的孩子就要因為家里的貧窮而被迫去放牛了,母親的心里是多么痛苦,多么無奈,多么愧疚啊!誰能把這一段讀一讀?讀出母親此刻的復雜情感。(生讀)
教師緊扣詞語,引導學生朗讀、品味、交流,發(fā)掘詞語背后的精神意義。隨著教學的深入,隨著不斷地朗讀,學生對人物的理解也一點一點走向深刻。我們欣賞教師教學藝術(shù)的同時,也在接受心靈的洗禮。
漢語是智慧的語言,那一個個詞語凝聚著我們祖先的心血。作為一個肩負民族文化傳承使命的語文教師,也應用智慧的方式,讓學生對詞語進行全方位、立體式的感悟,從而使詞語教學成為閱讀教學中流淌的一泓智慧清泉,滋養(yǎng)學生的閱讀歷程。
(作者單位:淮安市金湖縣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