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注重培養(yǎng)學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個性品質(zhì),而情感教育則是其中一個主要的目標。幾年來的教學實踐,我深深體會到初中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是打開學生智慧的金鑰匙,也是獲得良好教學效果的成功方法。
一.創(chuàng)設(shè)氛圍,以境育情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想方設(shè)法使學生產(chǎn)生認識上的需要,使學生始終處在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tài)之中。而要達到這種狀態(tài),教師必須根據(jù)課文的中心思想,創(chuàng)設(shè)某種情境,引導學生進入作品的境界,做到“以境育情”。
如導入《棗核》時,我利用多媒體播放《故鄉(xiāng)的云》這首歌,讓同學們體會海外游子對故鄉(xiāng)的依戀,為后面文章中主人公在風燭殘年訴說思鄉(xiāng)之苦渲染氣氛。當講到“種棗人已是垂暮之年,能見到長大的棗樹嗎?種棗樹有必要嗎?”我鼓勵同學們發(fā)表看法。學生們各抒己見,圍繞“種棗吃棗”還是“種棗寄情”的問題展開討論,感受到風燭殘年的種棗人,“年紀越大,思鄉(xiāng)越切”,試種棗樹完全是為了寄托她對故鄉(xiāng)的深切思念。最后在結(jié)束這堂課時再次播放《故鄉(xiāng)的云》這首歌,進一步強化同學們的意識。整堂課,學生感受的是整個華夏民族對故土的依戀,這種崇高的情感也將牢牢地扎根于學生的心靈。
二.品味語言,以情悟文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睂W生是閱讀學習的主人,他們需要親自參與,獲得體驗,學會閱讀。品味語言有助于揣摩蘊涵在字里行間的思想感情,真正融入作者的情感世界,與作者進行心靈的溝通,展開生命的對話。
教師在教學中引導學生由表及里反復品讀作品,通過語言文字啟迪學生對課文進行生命體驗。如《背影》中,面對父親的細細叮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然而,八年以后,面對老父親家書中的哀嘆?!鞍?,我現(xiàn)在想想,那時真是太聰明了!”一個“唉”,流露出多少的懊悔與自責。許多學生通過用心品讀,獲得了強烈的心靈震撼。學生品味到的是親人之間樸實無華的愛。
通過對優(yōu)美作品語言的品讀,學生的情感調(diào)動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就會深深地印到學生的腦海中去。當學生真正體會到課文中某種情感的崇高的時候,真善美的情操,才真正走進了學生的心田。
三.率性表達,以情作文
情感教育也可以體現(xiàn)在作文訓練課上,利用作文課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陶冶他們的性情,用豐富的情感內(nèi)容去引導他們,抓住有利時機對學生進行人格塑造。
我首先引導學生關(guān)注生活中的人和事,尋覓曾經(jīng)打動過自己的東西,將或喜或悲、或憎或愛的感情集中到一點,即“我手寫我心”。學生的興趣來了,感到有許多話涌上筆端,我讓他們寫生活中的鏡頭,同學們寫出許多感人的佳作,有的同學寫媽媽冒雪送羽絨服,他感受到羽絨服里有媽媽的溫度;全班同學熱心捐助生病同學的感人場景;運動場上健兒奮力拼搏的激情瞬間;老師背著受傷的同學上醫(yī)院的動人情景……
“只有真實的表達才有健全的人格”,因此,在作文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的情感毫無保留地充分釋放出來,讓學生真正率性表達,真切說話,這樣,學生才會在學習作文的過程中學會做人,塑造健康人格。
四.注重交流,以情育情
情感具有極大的感染性,在一定的條件下,一個人的情感可以感染別人。在教學中我們可以利用情感的這一特點,以情育情。在語文課堂上,教師應該為學生提供一個思想燃燒的論壇:面對課文,教師和學生之間,學生和學生之間,教師、學生和作者之間應該平等對話;在平等的基礎(chǔ)上,交流各自的理解甚至展開思想碰撞。教師當然應該有自己的見解,但這種“見解”只能是一家之言,而不能成為強加給學生,強加給作品的絕對真理。
蘇霍姆林斯基說:“讓學生體驗到一種自己在親自參與掌握知識的情感,乃是喚起少年特有的對知識的興趣的重要條件?!币蚨?,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多引導,多鼓勵,引導學生自我學習,自我發(fā)現(xiàn),特別是討論過程中學生思維出現(xiàn)障礙而中斷和錯誤時,要多引導啟發(fā),盡量讓其完成,保護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享受到獲得知識的喜悅和成功的快樂,增強學習的自信心,也更加佩服教師,表現(xiàn)出更大的學習熱情。
總之,語文教學離不開情感教育。語文教師充分認識到了情感是語文教學的靈魂,是學生智力的催化劑和學習的原動力,就一定會使學生在愉悅的審美滿足中接受知識,提高精神境界。
金小樹,教師,現(xiàn)居江蘇通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