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婭婭 楊琳 吳明開
摘要:采用定株觀察與隨機取樣測定相結(jié)合的方法對白及(Bletilla striata)生長發(fā)育特性進行分析。結(jié)果發(fā)現(xiàn),白及3月份出苗,4月上旬至6月上旬為植株生長的旺盛期,8月下旬植株進入倒苗期,直到10月植株完全倒苗,倒苗后塊莖不再生長,所以白及適宜在倒苗前后采挖。生長發(fā)育特性的研究為開展白及人工規(guī)范化種植提供了依據(jù)。
關(guān)鍵詞:白及(Bletilla striata);生長發(fā)育;特性
中圖分類號:S567.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3)07-1593-03
白及(Bletilla striata)為蘭科(Orchidaceae)白及屬(Bletilla Rchb.f.)多年生草本植物,其以干燥塊莖入藥,具有收斂止血、清熱利濕、消腫生肌之功效[1],主產(chǎn)于貴州、四川、廣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等地[2,3]。由于種子成熟時多處于原胚階段,在自然條件下需與相適應的真菌共生才能萌發(fā),所以萌發(fā)率極低[4]。近年來由于生態(tài)環(huán)境遭受嚴重的破壞和極度的采挖,白及野生資源已相當稀少,處于瀕臨滅絕的境地,被列為國家珍稀瀕危保護植物,現(xiàn)有少量的人工栽培[5]。人工擴繁與栽培是保護珍稀藥材的有效手段之一[6,7],作者從2010年開始開展白及資源保護與規(guī)范化栽培技術(shù)研究,旨在了解和掌握白及的生長發(fā)育特性,為人工栽培打下基礎。
1 材料與方法
2010年12月20~24日在貴州省蠶科所試驗基地按株行距20 cm ×25 cm,穴深10 cm,常規(guī)種植白及塊莖,試驗地海拔800 m,土層深厚肥沃,前茬為辣椒。播種后每15 d觀測1次白及出苗情況,采取定株觀察與隨機取樣觀察測定相結(jié)合的方法,在試驗地按“S”形選定植株并進行觀察;待白及苗齊后隨機采集50株,每月觀察記錄1次株高、莖粗、葉片數(shù)、主葉長、主葉寬;白及進入花期后每周觀察1次植株開花、結(jié)實情況[8,9];白及進入倒苗期后每15 d觀察記錄1次白及倒苗、休眠情況。據(jù)此分析白及的生長發(fā)育特性。
2 結(jié)果與分析
2.1 白及生長發(fā)育特性觀察
白及塊莖為扁球形,每塊帶2~3個芽眼,冬季溫度低于10 ℃時塊莖基本不萌發(fā),來年2月塊莖開始萌動,萌發(fā)緩慢,種子萌發(fā)先出根后出芽,靠根的伸長把子葉頂出土表,隨后種皮脫落,子葉展開,并由淡黃色轉(zhuǎn)變?yōu)榫G色。日平均溫度達15~20 ℃時,20~25 d開始陸續(xù)出苗,3月下旬少數(shù)開始展開第一片葉,先端漸尖,基部收狹成鞘并抱莖,之后10~15 d開始抽薹展開3~4片葉,4月初植株葉子已展開完成,呈狹長圓形,葉片4~5片,葉長約12 cm,葉寬約3 cm,4月底為全苗期。至5月中旬,花朵開始凋謝,部分開始結(jié)實。白及各月的生長發(fā)育情況見表1。
2.1.1 白及株高的變化 從表1可以看出,白及地上部分的生長集中在6月前,從開始萌發(fā)到出苗平均每月生長約7 cm;其中,尤以4~5月生長最快,月生長量達8.13 cm。7月后苗高基本不再變化。9月葉片開始發(fā)黃枯萎,l0月基本倒苗。來年2月底塊莖又重新萌發(fā),3月下旬又開始展開第一片葉。
2.1.2 白及莖粗的變化 白及塊莖萌動后,首先是基部葉片抱莖,待兩片葉片展開后,4月初開始抽薹,莖開始生長,可以明顯看出,在生長過程中先后經(jīng)歷莖生葉抱莖生長,莖生葉緩慢展開后開始抽薹,莖開始生長。3~6月莖粗的生長很緩慢,6月底至8月中旬莖粗基本不再變化,8~10月植株開始倒苗,莖也開始枯萎,莖粗略為減小。
2.1.3 白及葉的生長情況 3月下旬白及開始展開兩片葉子,先端漸尖,基部收狹成鞘并抱莖,隨著幼苗的生長,陸續(xù)長出三出式羽狀分裂的基生葉,從出苗到盛葉期,一般生長3~5片葉。12月下旬播種后,來年2月塊莖開始萌動,3月下旬葉片抱莖未能展開,4月葉片展開比較迅速,4月下旬白及葉片已達4~5片,5月下旬葉片數(shù)不再增多,主葉葉片長約20 cm,葉寬約3 cm,同時基部葉片開始長大,持續(xù)到7月底葉片數(shù)不再變化,8月白及葉片尖端開始枯黃,植株不再生長,開始進入倒苗期,9月底白及整個葉片全部枯萎。
2.2 白及開花結(jié)實習性
白及每年4月上旬開始現(xiàn)蕾,進入花期。開花習性:白及花序具2~7朵花;在開花期不斷產(chǎn)生花苞片,花苞片長圓狀披針形,開花時凋落,就整個植株而言開花順序是從外到內(nèi),即頂花序先開,花序軸呈“之”字狀曲折;花大,呈紫紅色,萼片和花瓣差不多一樣長,狹長圓形,長2.0~2.5 cm,花期4~5月,全株開花時間約40 d。
結(jié)實習性:從展開花蕾到結(jié)實需要30 d左右,到種子成熟需要3~4個月,邊開花邊結(jié)實,其習性與開花習性相似,即頂花序先結(jié)實,8月上旬至9月上旬種子由青逐漸轉(zhuǎn)變?yōu)辄S褐色和深褐色,逐漸成熟,9月中旬至9月下旬植株停止生長,種子開始謝落。葉從尖端部開始向下逐漸枯萎,因此種子采收期以8月上旬至9月上旬為宜。蒴果呈長柱形, 有縱棱條, 種子細小。
白及1年可以完成整個生長周期,從圖1可以看出整個生長周期株高變化最大,3月出苗開始后,株高在6月底7月初達到最高,之后7~9月株高基本不再變化,直到10月上旬植株倒苗。一個生長周期完成后地下部分也不再生長。莖粗在整個生長過程中生長很緩慢,3月下旬到5月中旬長至4.67 mm后基本不再變化,5月中旬植株展葉完成后,葉片數(shù)為4~5片。
3 小結(jié)
白及的營養(yǎng)器官包括地上及地下部分,生長主要集中在8月以前,8月底后白及地上部分開始枯萎,10月初完全倒苗,待第二年3月再出苗,研究表明白及栽種后第四年才能采挖,但不同采收期,白及的品質(zhì)差別很大[4,5]。李道濟[10]對白及的采收和加工進行了報道,結(jié)果表明白及采挖的最好時期在立秋前后,也就是本研究白及種子成熟收獲后的時間塊莖便可采挖。4月上旬至6月上旬為植株生長的旺盛期,此階段地上部分生長迅速,至7月下旬地上部分不再變化,8月下旬植株進入倒苗期,地下部分生長開始緩慢,直到10月植株倒苗后便可以采挖白及塊莖。
參考文獻:
[1]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一部)[Z].北京: 中國醫(yī)藥科學技術(shù)出版社,2012.
[2] 陳謙海.貴州植物志(第十卷)[M].貴陽:貴州科學技術(shù)出版社,2004.
[3] 中國植物志編輯委員會. 中國植物志(第十八卷)[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0.
[4] 于占國,劉賢旺.白及研究進展[J]. 江西林業(yè)科技,2002(5):42-43.
[5] 姚宗凡,黃英資,姚曉敏.藥用植物栽培手冊[M].上海:上海中醫(yī)藥大學出版社,2001.
[6] 李 嶸,王喆之.白及的研究概述及其資源利用對策[J].中草藥,2006,37(11):1751-1755.
[7] 彭金香.白及的研究進展[J].河南科學,1999(增刊):174-175.
[8] 王祖文,張玉方,盧 進,等.白花前胡主要生物學特性及生長發(fā)育規(guī)律研究[J].中國中藥雜志,2007,32(2):145-146.
[9] 陳興福,楊文鈺,劉文昌.麥冬生長特性及其與產(chǎn)量的相關(guān)性研究[J]. 中國中藥雜志,2006,31(14):1141-1142.
[10] 李道濟.白及的采集與加工[J].中國中藥雜志,1990,15(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