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萍 楊蘭芳 王銳
〔摘要〕基于國內外200余所高校圖書館數字化教學參考資源管理系統(tǒng)的調研,通過對系統(tǒng)開發(fā)方式、收錄資源內容、類型及管理模式等方面的對比分析,提出了教學參考服務系統(tǒng)亟待解決的若干問題,為我國高校圖書館的數字化教參系統(tǒng)建設提供借鑒。
〔關鍵詞〕數字化;教參系統(tǒng);管理系統(tǒng);高校圖書館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3.07.031
〔中圖分類號〕G251.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0821(2013)07-0142-05
Study on the Management System of Digital
Teaching Resources in University LibrariesQin PingYang LanfangWang Rui
(Library,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Nanjing 210016,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of the service mode of digital teaching resources on more than 200 domestic and overseas university libraries.Through the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in the aspects of system development mode,collection of resources contents and types,and management mode.Put forward several problems need to be solved on teaching reference service system,and provided a reference for the university librarys construction of digitized teaching reference system in our country.
〔Key words〕digitization;teaching reference system;management system;university libraries
教學參考資源是高校為開拓學生視野,培養(yǎng)自學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指定的學生輔助材料,是高校圖書館的一種特殊類型的館藏。在現(xiàn)代網絡環(huán)境下,信息交流方式發(fā)生了新的變化,學們們越來越多地利用數字化的教學參考資源進行自主學習。近10年來,高校圖書館逐漸開始建立了自己的教學參考信息系統(tǒng)(以下簡稱教參系統(tǒng)),一方面給高校師生提供一個數字化教學參考資源的服務環(huán)境,幫助學生了解本學科的教學信息,便得獲取所需資源,同時還能緩解高校圖書館普遍存在的教參書復本量不足的情況。
目前各高校使用的教參系統(tǒng)種類繁多,早期的教參系統(tǒng)往往提供了一個簡單的檢索和瀏覽頁面,用戶只能看到一些數目和部分教參書全文。隨著教參資源數字化、網絡化的迅速發(fā)展,高校教學參考資源的內容、形式和服務方式都發(fā)生了根本變化。本文主要通過網絡調研法,調研國內外高校圖書館數字化教參系統(tǒng)的平臺、內容、服務方式等,在分析對比的基礎上,并根據信息傳播模式的特點,提出高校圖書館數字化教參系統(tǒng)的發(fā)展模式及亟待解決的問題,為我國高校圖書館的數字化教參系統(tǒng)建設提供一定借鑒。
1高校圖書館教學參考資源管理系統(tǒng)調研
1.1高校圖書館教學參考資源的服務現(xiàn)狀
本文以211高校圖書館為主,結合國內外其他高校圖書館,對其網站上的教學資源系統(tǒng)的特色進行調研,著重挖掘系統(tǒng)提供的教學參考資源服務的內容、類型、服務方式、系統(tǒng)的功能特點及提供的個性化服務等,并對其進行分析和比較。
截止2013年3月,國內112所211高校圖書館,有49所高校圖書館網站設有教學參考資源欄目,18所高校有自己的教學資源管理平臺,48所高校參與了calis、jalis等聯(lián)合體教學資源共享建設。也就是說國內211大學大多數圖書館已在其網站上,開始了數字化教學參考信息服務,16%的高校開發(fā)了具有本校特色的還有些高校及開發(fā)自己的教學資源管理系統(tǒng),43%的高校參與calis、Jalis高校教學參考共建共享。
表1國內共建的教學參考資源管理系統(tǒng)比較
序名稱/網址參建學校軟件平臺及主要內容1CALIS高校教學參考書全文數據庫reserve.calis.edu.cn由calis組織,復旦大學承建,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51家高校圖書館參建。軟件:Apabi教參管理系統(tǒng)。
課程信息:包括課程、教師、專業(yè)、教材、教參書等信息。
教學參考書:教材、教參的書目信息及本地系統(tǒng)的全文2江蘇高等教育數字圖書館教學教參服務系統(tǒng)202.119.108.47/由jalis組織,南京師范大學承建,南京大學、東南大學、中國礦業(yè)大學、宿遷學院等40多所學校參建。軟件:超星數字圖書館
課程信息:學校、課程、院、系、年級、學科、專業(yè)、課程類型、開課年、開課學期學分、學時。
教學參考書:提供書目信息,如超星數字圖書館收藏可提供全文。3“北京高校網絡圖書館教學參考資源共享網”172.24.10.100:4237/home/sd/北京工業(yè)大學負責,北京工業(yè)大學、首都師范大學、北方工業(yè)大學、北京聯(lián)合大學等8所院校參建。軟件:中數創(chuàng)新公司CDI CM內容管理軟件。
教學信息:專業(yè)課程設置、課程相關信息、教學大綱、任課教師情況。
教學參考資料:課程的中外教材教參、課件、課程指定閱讀材料、教學的音視頻資料、網上的教學資源。
高校圖書館數字化教參管理系統(tǒng)調研表2代表性的教學資源系統(tǒng)內容及功能比較
序高校圖書館教參系統(tǒng)主要功能主要內容1清華大學教學參考信息系統(tǒng)六大模塊:教參資源管理、課程信息管理、教師信息管理、書評信息管理、推薦教參管理、反饋信息管理
交互功能模塊:書評管理、網上傳呼、電子論壇、留言板和公告板[1]中外文教參近10 000多種,其中本地有電子全文的2 000余種,其余教參書的電子全文可能分布在不同電子圖書系統(tǒng)中,可通過SFX鏈接訪問相關服務,并已與館藏目錄系統(tǒng)實現(xiàn)了整合。2廈門大學課程信息與教學參考資料系統(tǒng)四個模塊:本科生課程、研究生課程、教師及學生提交教參。
可通過廈大學術搜索一站式檢索。專業(yè)設置、培養(yǎng)目標、各門課程的教學參考資源并以PDF格式提供其電子版本。3上海交大電子教學參考資源服務與教學信息服務網無縫融合,教師可為課程選擇與管理教學參考資料,學生可一站式獲取所選課程指定教學參考資料;將電子教參資源主動推送至各類終端。為1 000多門課程提供電子教參書5 000余冊,還將逐步豐富資源種類,包括圖書、論文、開放課件、多媒體資源等各種類型。4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交互式教學科研平臺系統(tǒng)LISER通過實名制方式為讀者提供社區(qū)網絡平臺,對圖書館資源和教學科研信息進行跨平臺整合,針對用戶的需求進行個性化推薦,用戶能查閱到學長或其他同學對自己所學課程所推薦的參考書和文獻。以數字圖書文獻資源(圖書、期刊、論文、資源庫、課件等)和教學科研信息為基本元素和溝通橋梁,融合了多項圖書館參考咨詢和信息服務。5南師大本科教參信息管理與服務系統(tǒng)系統(tǒng)有12個功能模塊。培養(yǎng)計劃、專業(yè)設置、課程設置、任課教師、在用教材、課參目錄、課參推薦、相關目錄、電子教案、畢業(yè)論文、國內教學參考信息、國外教學參考信息。教材、教參、與教學相關的、期刊、報紙、多媒體、互聯(lián)網資源6香港大學在線課程資料[2]可根據課程名稱或代碼、課程教師搜索網絡課程、教材教參、在線全文資料。7香港城市大學課程搜索[3]可根據教師、課程名稱搜索,還可鏈接到港書網參考書的館藏信息、電子圖書鏈接。8臺灣大學教師指定參考書[4]可根據課程名稱、號碼、教師姓名查詢課程設置及參考書單館藏信息、中文電子書及教師姓名、課程名稱、課程附記。續(xù)表2
序高校圖書館教參系統(tǒng)主要功能主要內容9美國圣路易斯大學指定參考書模塊[5]采用DocutekERes課程參考書管理系統(tǒng),可通過課程、專業(yè)及教師途徑查找將教師指定的課程參考資料掃描上網,學生通過密碼限期閱讀。10加州理工學院指定參考書模塊[6]可按照導師、課程名稱檢索教學參考書信息課程詳情、在線訪問電子書(在線、離線、IPAD及價格等)、圖書館數據庫、館藏書目鏈接等。11斯坦福大學指定參考書目錄[7]通過搜索課程ID或導師名稱搜索〖〗教學參考書的詳細記錄,課程名稱、導師信息、電子圖書在線瀏覽或下載、課程教材習作。
1.2高校圖書館數字化教學資源管理系統(tǒng)的特點
1.2.1管理系統(tǒng)開發(fā)方式
國內高校圖書館數字化教學參考服務的水平不一,各個系統(tǒng)各具特色。目前教參系統(tǒng)主要分為兩大類。第一類是在Calis、Jalis、北京高校網絡圖書館管理中心領導下聯(lián)合開發(fā)的教參系統(tǒng),使用同一平臺、聯(lián)合服務、成果共享、信息定期更新的運作模式,主要是收集各高校的教學參考信息,為用戶提供書目和部分全文電子參考書信息;第二類是圖書館自行開發(fā)的教學參考管理系統(tǒng)。如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清華大學、廈門大學、上海交大、港臺地區(qū)及國外高校圖書館等圖書館使用的教學參考書模塊, 讀者可以依據授課教師、課程編號和課程名稱等來查詢本校教學參考書信息,并提供OPAC書目信息檢索功能,其中部分書籍可直接鏈接至館藏電子圖書全文。
聯(lián)合開發(fā)的教學參考管理系統(tǒng)是一個通用系統(tǒng),可以節(jié)約系統(tǒng)開發(fā)成本,各所參建高校使用統(tǒng)一的平臺錄入收集數據,既可以為自己本校的師生服務,同時也能夠將數據傳輸到中心系統(tǒng),為其他參建高校的師生提供服務。但共享的信息資源,難以反映各高校的特色,與課程相關的信息基本沒有,對高校其他教學資源的整合也比較少。學生無法在此系統(tǒng)上查閱任課教師、所屬專業(yè)、學院、開課時間等一些信息的介紹。
自行開發(fā)的系統(tǒng)一般能很好地解決此類問題,特別是將教學參考信息和信息服務與學校選課服務網無縫融合。教參系統(tǒng)的信息更新非常重要,必須依靠教務系統(tǒng)、教師和學生及圖書館工作人員的共同配合才能完成。
1.2.2資源內容及類型
就系統(tǒng)收錄的資源內容來看,大部分系統(tǒng)收錄的是教學信息和教學參考資料兩方面的內容,教學信息包括:專業(yè)課程設置、課程相關信息、教學大綱、任課教師情況。教學參考資料包括:課程的中外教材、教參、課件及整合網上免費的教材資源、教學資源、精品課資源等。
就系統(tǒng)收錄的資源類型來看,傳統(tǒng)類型主要是通過OPAC鏈接到圖書館紙質圖書或提供教參書的書目及電子全文。隨著數字資源的不斷增長,教參系統(tǒng)可提供的類型也越來越多,如中國科技大學圖書館平臺還提供數字化的期刊、論文、資源庫、課件等資源;華東理工大學提供部分有關的化學、物理、數學的考研試卷[8];武漢大學法學院還提供課程介紹、著作摘選、案例精選等內容[9];清華大學提供書評信息、推薦及反饋信息、南師大提供電子教案、畢業(yè)論文信息[10];河海大學提供多媒體課件、精品課程、課外閱讀等信息[11];廈門大學教學輔助系統(tǒng)可以布置和接受作業(yè),給作業(yè)打分[12];普林斯頓大學提供的資源類型包括圖書、視頻、日志、音頻[13]。國外圖書館每學期更新課程、授課教師、授課大綱、參考書等信息,教師還可以上傳各類與教學相關的文件和信息[14]。
1.2.3管理模式
由表2可見,國內外高校教參系統(tǒng)目前可實現(xiàn)的主要功能及管理模式主要有:一是教參系統(tǒng)和教務系統(tǒng)的鏈接。目前國外及國內部分教參系統(tǒng),都可以實現(xiàn)課程信息查詢和教參書查詢。可按照教師、課程名稱、課程代碼、書名、作者查詢等檢索相關信息,包括參考書的詳細記錄、館藏書目鏈接、課程詳情、在線訪問電子書圖書館數據庫,用戶能通過系統(tǒng)完成查看、預約、借閱本館教參書等功能,也能鏈接區(qū)域聯(lián)合體借閱平臺聯(lián)合體到電子教學參考書[15];二是系統(tǒng)交互功能及網絡社區(qū)服務。目前的教參系統(tǒng)越來越多地考慮到用戶的參與與互動,如中國科技大學以數字圖書文獻資源和教學科研信息為基本元素和溝通橋梁,融合了多項圖書館參考咨詢和信息服務,對于教參資源的評注、討論、推薦、使用反饋,用戶通過該平臺,能查閱到學長或其他同學對自己所學課程所推薦的參考書和文獻,也能迅速地了解自己感興趣專業(yè)的相關文獻和參考資料。提供教師入口,教師可更新課程信息及教參書信息、課件、講義。教參系統(tǒng)的最終目的是幫助用戶充分有效地利用各種教參資源,用戶與系統(tǒng)之間、用戶與用戶之間的信息交互起到重要的作用[14];三是部分系統(tǒng)還提供數字化教學資源的在線、離線及各類終端,包括Pc、Pad、智能手機等,支持教學參考資料的電子版全文閱讀。
2數字化教參系統(tǒng)亟待解決的問題
2.1信息傳播模式分析
2.1.1拉斯韋爾模式
美國政治學家Lasswell于1948年在《傳播的社會職能與結構》一文中,對人類社會的傳播活動進行了分析,提出了早期的傳播模式——“5W”傳播模式,即:誰(傳播者)→說什么(傳播內容)→通過什么渠道(傳播媒介)→對誰(受傳者)→取得什么效果(傳播效果)。這一模式提出了傳播過程中的5個要素,數字化教參服務適用該傳播模式來進行研究。
2.1.2奧斯古德-施拉姆的傳播模式
這一模式是由奧斯古德首創(chuàng),施拉姆于1954年修改后提出的。主要討論傳播過程中傳播者和受傳者的行為,其中編碼相當于發(fā)送信息,譯碼和釋碼相當于接收信息和理解信息。
圖1奧斯古德-施拉姆的傳播模式
這一模式描述了傳播者和受傳者在交流過程中的互動并突出了雙方地位的平等。在數字化教參系統(tǒng)中,傳播者和受傳者都是能動的主體,雙方又總是處于不斷的互動之中。
根據拉斯韋爾的5W傳播模式,奧斯古德-施拉姆的傳播模式,本章重點以傳播內容、傳播媒介、傳播過程的互動方式為中心研究數字化教參系統(tǒng)的傳播效果,找出亟待解決的問題。
2.2建設適合本校的教學參考資源全文庫
目前教參系統(tǒng)中的存在著本校教參信息不全以及部分資源只有書目,無數字化全文,缺少教師的課件、講義、作業(yè)、視頻等數字化教參信息。圖書館亟需開展多類型教學參考資源的數字化及特色資源的收集、整理和上傳。在資源數字化問題上,要對沒有全文的教學參考資源,在解決好電子化的版權問題之后,可集中收集、整理并數字化;充分發(fā)揮聯(lián)合教參平臺的優(yōu)勢,完善和豐富教學參考資源。在教參資料的搜集方面,可通過與教務處、相關院系聯(lián)系獲取,或者通過和教務系統(tǒng)的鏈接,給教師提供個性化教學資源上傳的窗口,教師可以通過該窗口向系統(tǒng)增加或更改教參信息,保持教參數據庫使用的活力[15]。除此以外,教師可根據需求,有權限的讓讀者下載這方面資源。對于本校特色的教學參考資源可集中進行數字化工作,讓本校讀者可以通過教參系統(tǒng)進行全面的自主學習。
2.3開發(fā)個性化服務平臺
隨著數字化教參資源的日益豐富,教參系統(tǒng)應從“以站點為中心”向“以用戶為中心”發(fā)展。不但要有針對所有用戶共同感興趣的信息和服務,更要不同用戶開發(fā)個性化服務。除開發(fā)論壇及互動功能,供用戶討論問題、推薦參考書、課件、分享教學資源、教學課程、講座信息外,還要提供在線提問,在線作業(yè),在線解答問題,在線批改作業(yè)[16];還可以建立用戶群組,群組讓具有相同興趣和同一課程的用戶進行小范圍的通信、交流、協(xié)作,如教師創(chuàng)建某班級為一個群組,則教師可以在該群組發(fā)布消息,布置作業(yè),進行群體討論等[17]。同時平臺需根據用戶瀏覽或檢索所的習慣,推薦他們可能感興趣的內容。
隨著校園無線網絡的覆蓋以及高校用戶筆記本電腦、PAD、智能手機的日益普及,圖書館應該順應新形勢提供教學參考資源的移動閱讀,讓用戶不受時間、地點限制,使用各種移動閱讀器方便地獲取學習資源。
2.4教學資源的整合及共享
通過多種方式的資源整合和共享,通過讀者的參與,實現(xiàn)課程參考書的共建共享。在教育資源整合及共享的實踐中,麻省理工學院(MIT)的網絡課件開放工程(OCW)是學校間資源共享的一個典型。它是由麻省理工學院教育技術委員會設計、開發(fā)與管理,整合多所高校在教學實踐中的課程資料,將其放在互聯(lián)網上,供廣大學者使用。從2002年50門課程,到2010年超過2 000門課程共享,為全球各地的學者提供了豐富的課程學習資源。從2011年開始,開放課程的學習網站嘗試為獨立的學習者設計相應的學習課程[18]。共享的精品教參資源是教參系統(tǒng)的重要補充,各高校圖書館在做好個性化教參服務的同時,可將網上共享資源整合到系統(tǒng)中去。
3結論
綜上所述,高校數字化教參系統(tǒng),在支持新型教學方式、滿足學生的自主學習等方面發(fā)揮積極作用。其管理模式應集教參信息及教學信息為一體;應利用現(xiàn)代理念和先進的技術,兼容多類型資源;提供社區(qū)互動及個性化服務以及多終端用戶、移動圖書館服務;通過資源整合和共享,及讀者的參與,實現(xiàn)課程參考書的共建共享;教師可參與課程選擇與管理教學參考資料,學生可一站式獲取所選課程指定教學參考資料。
參考文獻
[1]曾婷,劉玉蘭,張成昱,等.網絡環(huán)境下大學圖書館教參信息服務模式探索——清華大學圖書館教參信息系統(tǒng)的研究與開發(fā)[J].大學圖書館學報,2004,(2):38-42.
[2]香港大學在線資料庫[EB/OL].http:∥library.hku.hk/search/r,2013-04-12.
[3]香港城市大學課程搜索[EB/OL].http:∥lib.cityu.edu.hk/search/p,2013-04-12.
[4]臺灣大學教師指定參考書[EB/OL].http:∥tulips.ntu.edu.tw/search*cht/r,2013-04-12.
[5]美國圣路易斯大學指定參考書模塊[EB/OL].http:∥eres.slu.edu/eres/default.aspx,2013-04-12.
[6]加州理工學院指定參考書模塊[EB/OL].http:∥clas.caltech.edu/search/r,2013-04-12.
[7]斯坦福大學指定參考書目錄[EB/OL].http:∥searchworks.stanford.edu/reserves,2013-04-12.
[8]華東理工大學基礎課教學參考書與參考資料全文數據庫[EB/OL].http:∥202.120.96.99/ckzl,2013-03-02.
[9]嚴玲.網絡時代高校法學圖書館學科服務的創(chuàng)新實踐——以湖北省教改項目“珞珈法學精品課教參資源數字化平臺建設與研究”為例[J].科技創(chuàng)業(yè)月刊,2012,(11):167-168.
[10]清華大學教學參考信息系統(tǒng)[EB/OL].http:∥lib.tsinghua.edu.cn/find/findreserves.html,2013-03-02.
[11]河海大學本科教學資源信息管理和服務系統(tǒng)[EB/OL].http:∥222.193.96.12:880/Web/Dofout.asp,2013-03-02.
[12]廈門大學教學文件服務系統(tǒng)[EB/OL].http:∥teach.xmu.edu.cn/,2013-04-12.
[13]普林斯頓大學參考書搜索[EB/OL].http:∥library.princeton.edu/,2013-03-02.
[14]李媛,李俊.高校教學參考信息建設回顧與展望[J].情報資料工作,2010,(6):103-106.
[15]香港城市大學課程搜索[EB/OL].http:∥lib.cityu.edu.hk/search/p,2013-03-02.
[16]張建平.本科教學參考信息管理與服務系統(tǒng)建設[J].高校圖書館工作,2005,(1):45-47.
[17]王璞.利用Drupal建設Web2.0教學參考信息管理系統(tǒng)[J].新世紀圖書館,2012,(9):75-78.
[18]麻省理工學院(MIT)的網絡課件[EB/OL].http:∥ocw.mit.edu,2013-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