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耀祖
摘 要: 要打造高效課堂,教師必須在武裝自己、了解學生、吃透教材、把握環(huán)境上下工夫,從而提供高質量的教學服務。
關鍵詞: 語文教學 武裝自己 了解學生 吃透教材 把握環(huán)境
教學方法是教師為完成教學任務而采取的一種具體手段,是整個教學過程中事關成敗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教無定法,不同個性的人,自然會對教學方法的選用產生不同的見解。葉圣陶先生在他的《語文教學二十韻》中曾這樣寫道:“教亦多術矣,運用在乎人,熟善熟寡效,貴能驗諸身?!边@就是說,教學方法是多種多樣的,但是,教師要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選擇應用。到底采用什么教學方法效果最好呢?我認為,應該注意以下四個方面。
一、武裝自己
孫子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边@對我們應該有很大的啟發(fā)。教師的教學對象是學生,教學就是通過教師把握教材,選擇教法,把知識技能傳授給學生,使學生獲得最大限度的提高,但如果做教師的對自己的知識結構、個性愛好、習慣興趣等各個方面都不甚了了,怎么選擇出一套真正適合自己的教學方法呢?
教師由于年齡不同,個性不同,受過的訓練不同,教學經驗、教學態(tài)度及自身的個性素養(yǎng)及風格的不同,都會影響教師對教材的處理和對教法的選用。因此,我們必須在執(zhí)教之前,深入地研究自我、發(fā)現自我、界定自我,尋找自己的個性特色,把握自身的客觀實際情況,結合學生實際和教材性質及內容進行教法的深層和廣闊的思考選擇。當然,我們并不是說別人的成功經驗不可以借鑒,只要是遵循教學原則、服務于教學目的、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的教學方法,我們就認為是好的,就應該借鑒,并根據教學實際消化,借為己用,完善教學。當然,我們不能盲目自信,夜郎自大,把自己教學方法中的缺陷和不足當成個性和風格。
所以,在教學首先要武裝好自己,以便教好別人。
二、了解學生
學生是實施教學的對象,因此,學生及學生的實際情況便是教學中必須了解的。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任何教學方法效果的驗證都是通過學生反映出來的。德國教育家第多斯惠說:“教學必須符合人的天性及其發(fā)展的規(guī)律,這是任何教學的首要的、最高的規(guī)律?!边@里的人的天性及其發(fā)展和規(guī)律即指學生的實際情況。所以,我們無論準備采用什么教學方法,都必須以學生為主要對象,以學生對教材的承受能力為主要根據,以發(fā)展學生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為主要目的。而要真正做到這些,就必須先對學生的實際狀況進行了解和掌握。
學生情況包括知識基礎、思維感知基礎、個性愛好、生活學習習慣、家庭情況、班級環(huán)境情況及前任教師的教學情況和學生對外界影響的反映情況等,這些都是我們應該了解和必須了解的。一個合格或優(yōu)秀的教師,應是在此基礎上選擇教法,形成自己的個性教學特色的。因為不同年齡段甚至同一年齡段的學生,學優(yōu)生和后進生、男生和女生,在心理、生理等方面是有差異的。他們的個性、愛好、興趣、習慣、思維、感知、技能及受影響的程度等都呈現著色彩紛呈的景象。我們要了解這些情況,從中找出共性和個性的東西,尋找出他們共有的感知規(guī)律,以便為我們選擇適宜靈活的教學方法做好準備。
三、吃透教材
教材是教師教學的重要工具,它對教學方法具有很大的制約性,尤其是語文教材容量大、任務重、變動多,這就促使語文教師隨教材而動,時時改進教學方法。呂叔湘先生認為,教法應根據教材內容的不同而有所變化。如果我們不顧及教材實際,只是千篇一律、一成不變地墨守成規(guī),不對教法進行適當的選擇,則不僅會使教學失去生動性、針對性、目的性,使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性、積極性、主動性,而且會導致整個教學的失敗,違背教學。
因此,語文教師認真地研究教材同研究學生一樣重要,都是選擇教學方法的根據和前提,是不能忽視的。
四、把握環(huán)境
社會環(huán)境影響教學,校園環(huán)境更直接地影響教學,如中招考試對初中語文教學,高招考試對高中語文教學,都有直接影響。學校領導的教育教學觀念的先進與陳舊,整個學校對于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的態(tài)度看法,這些都直接制約對教學方法的選擇。對此,我們應該想方設法地貫徹國家教育方針。
語文教學方法的選擇,是不可能不顧及教育環(huán)境這個因素的,我們需要克服不利因素,利用有利因素,選擇與我們適用的、順應形勢需要的語文教學方法。
綜上所述,我認為,不管哪一位語文教師,不管采用哪一種教學方法,都應該從以上幾個方面出發(fā)認真研究,認真思考,認真?zhèn)浣?。對教法的選擇,既不能一哄而起地刻意模仿、生搬硬套,又不能墨守成規(guī),不敢越雷池一步,更不能僅憑一時的熱情沖動,而應該深思熟慮、反復摸索,慎重選擇出既符合學生實際,又能體現自己教學個性的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以達到打造高教課堂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