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平
摘 要:闡述了對徐立峰老師的講座的深刻感悟,指出教師生命的支點在于閱讀+思考+記錄。
關(guān)鍵詞:名師;閱讀;思考;記錄
2013年5月22日上午,西峰區(qū)齊家樓初中簡陋的會議室里擠滿了前來學習的老師。這一次,我幸運地聆聽到來自山東杜郎口中學的首席學科教師、《中國教師報》全國名校共同體特聘課改專家徐立峰老師的講座。五月末的西峰陽光烈烈,氣溫高達30°,徐老師長達兩個多小時的講座雖無講稿,卻深深吸引了在場的老師,每個人都是那么專心,不知疲倦,或蹙眉細聽、若有所思,或奮筆記錄,生怕漏掉一句精彩的話語,一個絕妙的觀點。徐老師用自己十幾年來從一個普通的一線教師成長為名師的經(jīng)歷告訴我們教師生命的支點:閱讀+思考+記錄。
一、閱讀是最好的備課
書籍是學校中的學校,對一個教師而言,閱讀就是最好的備課。正如狄金森所言:“沒有一艘船能像一本書/也沒有一匹駿馬能像/一頁跳躍著的詩行那樣/把人帶往遠方。/這條路最窮的人也能走/不必為通行稅傷神/這是何等節(jié)儉的車/承載著人的靈魂?!遍喿x無門檻,只要有興趣,手不釋卷,每天不間斷地讀書,把閱讀當做滋養(yǎng)生命不可替代的食物,一個人就一定會變得越來越有思想,而唯有思想才能促成人的偉大,優(yōu)秀教師的全部社會尊嚴和社會價值就在于擁有思想。閱讀還可以使人獲得教養(yǎng),獲得心靈和精神的完善,貧者因書而富,富者因書而貴。
很多老師常言工作忙、累,沒有時間讀書,我以為教師忙、累是現(xiàn)實,但我們一定不要忘了“要事第一”的原則,對于專業(yè)成長這樣的要事,無論多忙,都需要用力。問題的關(guān)鍵不是有沒有時間,而是想不想讀,能不能邁出讀書的第一步,并且堅持下去,形成習慣。對于想讀書、愛讀書的人而言,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擠一擠總會有的。茶余飯后、閑聊之時,廣場的竹椅、乘車的路上無不可以成為讀書的時間和場所。有人說,決定一個人平凡或非凡主要看兩點:一是看他交怎樣的朋友;二是看他的業(yè)余時間怎么度過。
二、思考是知識內(nèi)化的過程
曾經(jīng)讀過這樣一個令人震撼的故事:愛因斯坦曾經(jīng)帶過兩個學生,其中有一個學生天天在看書。愛因斯坦早晨來的時候,發(fā)現(xiàn)這個學生就在看書;晚上來的時候,發(fā)現(xiàn)這個學生又在看書。愛因斯坦就問他:“你早晨看書嗎?”學生回答:“是的,先生,我早晨在看書?!睈垡蛩固菇又鴨枺骸澳敲茨阒形缫苍诳磿鴨??”回答是中午也在看書。愛因斯坦問:“那你晚上也在看書???”這個學生心想老師是不是要夸獎我了,就趕緊說:“我晚上也在看書?!睕]想到,愛因斯坦這樣問:“那你什么時候在思考?”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思考的重要性。思考,是將所有的閱讀成果和知識積累融合內(nèi)化的過程。面對一篇好文章、一個看似平常的教學細節(jié),不同的人總會有不同的理解,如何產(chǎn)生有價值的想法,那一定是閱讀之后思考的結(jié)果。每天的教學,需要思考:有沒有需要改進的地方,哪些是學生的興趣點,哪些是學生的困惑點,什么原因?qū)е聦W生在課堂學習中呈現(xiàn)積極或消極的狀態(tài)等等。人生的狀態(tài)更需要思考,常常提醒自己,找準前進的方向和目標,不迷茫、不困惑、不倦怠。給思想注入汩汩活水,永遠保持鮮活靈動,一天天成熟起來,一天天深邃起來,臻于完善并產(chǎn)生智慧。在浮華中找到自己,認清自己,不被外物所束縛,遠離簡單與粗暴,遠離生命的自我損耗,一天天成長起來,一天天強大起來。
三、善記錄者得天下
李炳亭老師曾言:“對學校而言,得課堂者得天下?!蔽乙詾?,對教師來講,善記錄者得天下。放眼四望,哪一個名師沒有自己的著作?哪一個優(yōu)秀的教師不擅寫?一個優(yōu)秀的教師不僅要能做、能說,更要能記錄自己的教育生活。這雖是一個很高的要求,但只要不畏懼,不氣餒,即使文筆稚嫩,又當如何?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xiàn)和學生之間的故事,當天課堂教學的得失,今天讀一段文字的體會,無不可以記錄下來,權(quán)當是收集教學的第一手資料。空閑時,回頭讀一讀,把不當?shù)牡胤礁囊桓?,只要能堅持,進步即在悄然之間。
徐立峰老師剛開始寫東西,逼迫自己每天必須寫夠兩千字??梢韵胂?,如果我們每個老師也能堅持每天寫兩千字,五天就是一萬字,一月就是六萬字,一月之后回過頭來再看自己寫的東西,也許自己都會佩服自己。只不過,堅持總是個讓人糾結(jié)的字眼,多少人曾經(jīng)信誓旦旦下定決心,結(jié)果卻虎頭蛇尾,失敗而終?!坝鞣澜纾叵葢?zhàn)勝自己!”當一個人戰(zhàn)勝了自己人性中的懶惰,堅持21天之后,氣定神閑,優(yōu)秀者的習慣便會期然而至,命運就此改變。
四、我們距名師有多遠
徐立峰老師的講座生動鮮活,他談教育、談?wù)n改、談?wù)Z文教學,句句講到老師的心坎上。但他卻說,自己只是把所做所想所悟說給大家聽。找尋差距,我們也在教語文,但每天都在重復(fù)昨天的故事,沒有思考,沒有創(chuàng)新,學生厭倦,自己麻木。我們也閱讀,總是在信誓旦旦中開始,在草草收場里結(jié)束。一本書讀了一年還停留在扉頁上,塵土已將之封存;我們也搞課改,但總是消極對抗,被動實施,不思考,不研究,出現(xiàn)問題就埋怨課改的方向不正確,學生的基礎(chǔ)太薄弱;我們也記錄教學反思,但從不在教學結(jié)束后針對自己的教學情況分析著來寫,而是敷衍塞責,到處摘抄,一本筆記寫完了,卻找不到哪句話是自己說的。上交一篇論文時搜腸刮肚,絞盡腦汁,苦不堪言。
上帝把每個人公平地放在每天二十四小時的起跑線前,當起跑開始的時候,那些善于利用時間,思考著、研究著、想方設(shè)法做到自己滿意的人跑步到了終點,成了名師;更多的人只是從起跑線的起點應(yīng)付到了終點,一生庸碌。記得在一次面對面的交流活動中,有人問美國的雷夫老師:“你是一位非常棒的老師,你是如何做到這么優(yōu)秀的,總不會天生就是個好老師吧,在提升自己的素養(yǎng)方面,您有什么經(jīng)驗可以與我們分享?”雷夫平靜地回答說:“我只是一個很努力的老師,僅此而已。”我想:我們和名師的差距也許只有那么一點點,小到只有兩個字的距離,而這兩個字就是“努力”!只要我們努力,堅持閱讀,不斷思考,及時記錄,找到自己生命的支點,名師距離我們將不再遙遠。
(作者單位 甘肅省慶陽市西峰區(qū)彭原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