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明發(fā)
摘 要:依據(jù)新課程標準,閱讀學理論,結合語文教育實踐,提出了優(yōu)化新課標下閱讀教學的一些思考。
關鍵詞:初中語文;課程標準;閱讀教學
閱讀是學習之母,是人類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是訓練思維、提高能力、開展審美教育的最重要要途經(jīng)。曾祥芹先生在《閱讀學新論》一書中提出:“閱讀是批文得意的心智技能,是緣文會友的交往行為,是書面文化的精神消費,是人類素質的生產(chǎn)過程。”新一輪課程改革也對初中語文課提出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的教學目標。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是眾多語文教師和社會關注的問題。
一、以生為本,更新理念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yǎng)?!比欢诂F(xiàn)實教學中那種以教師為中心,以課文講解為基本活動模式,以課文結論和傳授為基本內(nèi)容的陳舊的閱讀教學仍充斥著教壇,這使得課堂缺乏民主和人本意識,輕視了學生的個體差異和探究需求。新的教育理念呼喚具有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新精神和能力的教師,因此教師必須樹立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的閱讀教學理念。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知識的探求者;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伙伴和引導者。學生有較強的學習意識和明確的學習目標,有積極主動的學習熱情,才能學得靈活。如,我在教《羚羊木雕》時,由雕塑藝術入手,讓學生結合已有的知識,說出雕塑的種類,借助多媒體讓學生欣賞雕塑藝術,為學生營造寬松的學習氛圍。為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把學生分成正反兩方進行辯論,學生熱情很高,積極參與,各抒己見,在這堂課上,學生不再是被動接受知識,而是積極參與學習。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懂得了為人處世的道理。對于一些故事性較強的課文,如《皇帝的新裝》《扁鵲見蔡桓公》等,可指導學生進行課本劇的排演,讓學生通過不同角色的扮演體察人物的音容笑貌,體會其思想感情。這樣的課,學生有了獨立閱讀的時間,學習的主動性得到了充分的發(fā)揮,教師允許學生有自己的見解,鼓勵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學生覺得這樣學得輕松、學得有趣,而且印象特深。所以教師應把書本還給學生,把課堂還給學生,真正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
二、加強誦讀,重視積累
誦讀是我國語文教育優(yōu)秀傳統(tǒng)中一種有效提高語文能力的好方法。它符合閱讀的認知規(guī)律——充分自主、多元感受(口、眼、耳、腦、手并用)、逐漸領悟、不斷內(nèi)化。因此《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有些詩文應要求學生誦讀,以利于積累、體驗、培養(yǎng)語感?!?/p>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笨梢姽湃俗x書是為了“見義”,而今人卻僅僅是為了考試填空。曾幾何時,課堂四十五分鐘的誦讀不再多,近幾年,為扭轉傳統(tǒng)教學上學生被動的局面,課堂上比較流行“滿堂問”“滿堂動”“滿堂欣賞”,而忽視了誦讀。學生不讀課文,對課文內(nèi)容不甚清楚,其效果顯然不佳,閱讀教學需要誦讀。誦讀,方才能體會文章的音韻之美、文字之精、情感之切、音韻之深、風格之新、手法之巧。讀多了,文章的內(nèi)容熟悉了,有助于理解、記憶,語感也得到培養(yǎng)。學生在一遍遍地誦讀中讀準了字音,讀出了節(jié)奏,讀出了味道、感覺。在誦讀中把握了文章的內(nèi)涵。加強誦讀,給學生獨立閱讀的時間,獨立探求知識的機會,不僅能扎扎實實地積累語言,而且在思想上可以受到感染。
語文能力的獲得和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靠積累?!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要求處于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背誦古今優(yōu)秀詩文240篇,并在附錄中推薦古詩文120篇。“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充足的語文積累對學生的閱讀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為了讓學生多積累知識,教師應該開展形式多樣的積累方式,比如,課前三分鐘成語積累、課前五分鐘演講、每天讀報、每日名句欣賞、課堂討論、辯論會、積累成果展示等形式??傊?,在語文學習中,只有“積跬步”,不斷地積累,才能致千里,形成良好的語言素養(yǎng)。
三、整體感知,重視感悟
語文閱讀教學的人文性要求加強學生的感悟培育。閱讀教學是一門社會科學,人文精神是它的基本性。所謂人文精神,是一種以人道、人生、人性、人格為本位的知識意向、價值意向。它在本質上強調人的情感、人的體驗,總體特征趨向于綜合整體、動態(tài)化、無規(guī)則、無序列、內(nèi)隱和模糊。閱讀教學實際就是語言教學,而語言本身具有豐富性,它的直接使用者是人,離開了人,語言就是凝固化的無生命的代碼。它滿含主體情感,充滿人生體驗。因而人文精神是語言的基本屬性。好的閱讀教學,需要師生共有一種植根于語言人文精神的人倫情懷、人生體驗、人性感受,充分激活本來凝固化的語言,充分施展個性,使情感交融,造成一種癡迷如醉的人文情境,從中體悟語言妙處。
語文閱讀教學的人文精神,就是強調把語言看作生命主體、生命整體,強化“人”在閱讀教學中的地位。注重對語言的體驗和感受;注重情感的真切投入,真正做到“主體與主體對話”;注重人格的全面完善,注重閱讀教育。
四、課外閱讀,深化升華
語文的學習往往入門于課內(nèi),得益于課外。劉國正先生說:“課內(nèi)與課外,是語文教學的雙翼。只張一翼,自然飛行無力,只有雙翼并舉,才能自由飛翔……”閱讀教學亦是如此。
為更好地進行閱讀教學,教師要指導學生的課外閱讀。古人說得好:“授人魚,供一餐之用;授人漁,則享用不盡?!笨梢詮拈喿x計劃的制訂,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閱讀材料的選擇,閱讀方法的使用等方面加以指導。
首先,閱讀計劃的制訂要因人而異,因時而異,要明確、實效、循序漸進。其次,閱讀要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如,做讀書卡片、寫讀書筆記、制作剪報等。良好習慣的習得,并非一朝一夕能夠養(yǎng)成,更重要的是長期堅持不懈地實踐。再者,閱讀材料的選擇,講究經(jīng)典與時尚并重。因為選擇書目既要幫助學生提高閱讀品位,又要照顧到學生的興趣愛好。教師應力薦一些對健全一個人心靈有重要作用的經(jīng)典名著。同時也應該關注目前的時尚文化,如,嚴凌君等作家的作品、韓寒的《零下一度》等。最后,在閱讀方法的選擇上,除了一般的朗讀法、速讀法、跳讀法、泛讀法、精讀法等之外,最重要的應讓學生通過比較閱讀,成為研究型讀者,雖然萬事開頭難,但是這對于他們發(fā)展自己終身閱讀的能力有著重要的意義。因為時代需要創(chuàng)新精神,社會需要創(chuàng)新人才。
五、深入挖掘,教學創(chuàng)新
1.引導學生對藝術形象進行多元思考,教師應盡力撤去定格好的條條框框,進可能鼓勵學生再想象,進行發(fā)散性思維。
2.引導學生對文章的亮點進行咀嚼品味。文章亮點就是文章中耐讀的地方,如,朱自清的《背影》中“父親爬月臺為我買橘子的背影”的描寫就是亮點。我們應該重視錘煉敲打,引導學生認真品味。人們常說:“顯見之美,沒有錯過,只不過見得細心;內(nèi)隱之美,如能挖掘,則是創(chuàng)造?!贝_實,善于發(fā)現(xiàn)是創(chuàng)造的前奏,能從平淡中見奇崛,于細微處悟精神,是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靈光閃現(xiàn)。
3.引導學生對文章空白處進行大膽想象。文章空白是作品給讀者留下的聯(lián)想與再創(chuàng)造的空間,學生想象力的豐富與否,在一定程度上體現(xiàn)了創(chuàng)造力的高低。如,教學《孔乙己》后,我要求學生充分想象孔乙己的結局,學生提出了種種創(chuàng)新的思路。
4.引導學生對文章微瑕處進行大膽質疑。孟子說:“盡信書,不如無書?!睉撆囵B(yǎng)學生質疑問難的本領,這是創(chuàng)新必備的品質。朱熹說:“讀書無疑,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時方是長進。”這“無疑—有疑—無疑”的過程,就是一個細讀深思的過程,也就是讀書長進,閱讀能力提高,知識逐漸豐富的過程。
閱讀教學需要創(chuàng)新。語文閱讀教學實施創(chuàng)新教育有著無限廣闊的天地,當今語文教師的一個重要職責就是要努力挖掘閱讀教學的“創(chuàng)新點”,使創(chuàng)新教育之錘敲得準,敲得巧,使創(chuàng)新教育之花開得鮮、開得艷,從而真正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
參考文獻:
[1]曾祥芹.新概念閱讀教學宣言.中學語文教學參與,2001(12).
[2]于漪.古詩詞閱讀指要.中學語文教學參與,2001(06).
[3]錢夢龍.導讀:步擺脫學生的過程.語文教學與研究,1999(02).
(作者單位 江西省贛州市寧都縣賴村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