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一靜 李汶柳
摘 要:馬爾克斯的魔幻現實主義代表作《百年孤獨》對中國文壇產生了深遠影響,莫言是在該影響熱潮中成長起來的作家之一,其作品在接受魔幻現實主義的基礎上對本土文化進行深入挖掘,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本文主要以《生死疲勞》和《百年孤獨》兩部作品的比較為切入點,來探討莫言在敘事模式、土著觀念以及寫實性等方面對馬爾克斯魔幻現實主義的接受與發(fā)展。
關鍵詞:魔幻現實主義 敘事模式 土著觀念 寫實性 影響
1982年,馬爾克斯獲諾貝爾文學獎,在中國文壇引起了巨大反響。中國文學與以馬爾克斯為代表的拉美文學有著極為相似的歷史文化語境和現實文化境遇。作為同處于第三世界的作家,中國作家和馬爾克斯懷著共同的心態(tài),帶著復興民族文化的使命感,希望得到西方文化權威的認可。這一系列的契合因素使馬爾克斯在中國產生了強烈的共鳴,其魔幻現實主義代表作《百年孤獨》對中國當代文學產生了深遠影響。
莫言作為受到魔幻現實主義影響成長起來的當代作家,其創(chuàng)作從早期的《透明的紅蘿卜》《白狗秋千架》《紅高粱家族》,到《金發(fā)嬰兒》《球狀閃電》,再到《豐乳肥臀》《檀香刑》《四十一炮》和《生死疲勞》,明顯體現了魔幻現實主義中國化的過程?!墩撃Щ矛F實主義與中國當代小說》認為,莫言最初對魔幻現實主義的“探索是有著明顯的模仿印記的。我們可以找到情節(jié)上的相似”。經過不斷的創(chuàng)作,“莫言意識到他如果繼續(xù)迷戀長翅膀老頭坐床單升天之類的鬼奇細節(jié)是沒有出路時,莫言已經開始從整體上把握魔幻現實主義的真諦了”①。他逐漸“遠離馬爾克斯和??思{這兩座灼熱的高爐”,因為“他們都是形態(tài)各異并肩而立的高峰,你只能離他們遠遠地建立一座自己的山脈”②,并主張用強大的本我去覆蓋學習的對象,表現出對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主動疏離和有意識的“撤退”,最終形成自己獨特的創(chuàng)作風格。本文主要以《生死疲勞》和《百年孤獨》的比較分析為切入點,探討莫言在敘事模式、土著觀念運用以及寫實性方面對魔幻現實主義的接受與發(fā)展。
一、獨特的敘事方式及文章結構 《百年孤獨》采用了一種獨特的敘述方式和結構,它以某一將來做端點,從將來回到過去,小說首句“很多年以后,每當看見行刑隊時,奧雷良諾·布恩地亞上校都會回憶起,他父親領他去見識冰塊的遙遠的下午”③ 便很好地體現了這一點。文中如“很多年之后,這里已經成了一條寬闊的馬路”④,“幾年后,他就是穿著這雙靴子面對行刑隊”⑤等描寫,通過當下插入后來與此相關的事情的敘述語言在《百年孤獨》中俯拾即是。這種敘述方式“確立了敘事時間與故事時間之間的循環(huán)回返的圓形軌跡,這個循環(huán)往復的時間結構使時間和命運交織在一起,人們在時間的年輪中無法擺脫輪回的命運,使小說蒙上不可逃脫的宿命色彩,增加了魔幻色彩,因而為眾多中國作家所借用”⑥。從《百年孤獨》中,莫言看到了這種顛倒時空秩序、交叉生命世界、極度渲染夸張的藝術手法,并在《生死疲勞》中將這種創(chuàng)作手法進行了體現:“也是許多年之后,我在許多外國電影中,看到這種場面,便會想起,父親對牛伸出的手”⑦。而小說開篇第二句“在此之前兩年多的時間里,我在陰曹地府里受盡了人間難以想象的酷刑”⑧ 則充分表現了馬爾克斯式的、立足于現在對以前情景的回憶的敘事手法。
此外,《生死疲勞》在結局的處理上也顯示出了《百年孤獨》的影響?!栋倌旯陋殹返慕Y局是奧雷良諾和自己的姑姑阿瑪蘭塔·烏蘇拉在不知實情的情況下結合后,生下了長著豬尾巴的小孩,而阿瑪蘭塔·烏蘇拉因產后血崩救治無效而死去。在莫言的《生死疲勞》中,龐鳳凰與藍開放實為堂兄妹,兩人也因不知實情而結合,最后生下了大頭兒,且生下來就有怪病,“動輒出血不止”,而龐鳳凰在生下大頭兒之后也死去了。
但是,作為莫言刻意“撤退”后的作品,《生死疲勞》在敘述方式上也進行了自己的創(chuàng)新。小說在內容敘述方式上主要采取了“大頭兒藍千歲”與“藍解放”對話的方式,并按照中國人慣常接受的時間順序來排列故事。小說的結尾“我的故事,從一九五○年一月一日那天講起……”⑨ 與小說開頭相呼應,以此告訴讀者,整部小說是兩個人對話的內容,在形式上形成一個敘述的圓圈,頗具新意。同時,莫言還從民間吸取養(yǎng)分,采用中國古典小說最常用的章回體結構,使小說在敘事模式上展現了鮮明的民間色彩和濃厚的民族文化風格。
二、土著觀念的神奇效果 土著觀念是指當地人對神話傳說、現實、人生、世界等一系列問題的看法。由于科技不發(fā)達,早期拉美人便用自己的想象來闡釋現實世界中無法解釋的事物與現象,逐漸形成了其獨特的信仰和迷信思想。拉美作家用自己的文章表現了拉美傳統(tǒng)的土著觀念,把虛幻與現實結合起來,形成了拉美特有的魔幻現實主義色彩。
《百年孤獨》中表現拉美土著觀念的文字更是隨處可見。例如拉美人認為,世界可以分為死人世界和活人世界,而人生僅僅只是一個過渡?!栋倌旯陋殹分芯陀性S多關于人和鬼攪在一起的情節(jié),鬼魂可以出入人世,會時隱時現,甚至可以與人對話:被布恩地亞殺死的阿基拉爾的鬼魂夜間出現在他們家,他們夫妻倆都看到過,阿基拉爾有時站在水缸邊“用蘆草堵住喉頭的傷口”,有時在浴室里“用蘆草擦洗脖子上的血跡”,有時“在雨中溜達”,而且在第十八章中,墨爾基阿德斯可以死而復活,再次死后還可以與奧雷良諾對話。這種人和鬼、生和死相混淆的表現方法形成了一個富有濃厚魔幻色彩的光怪陸離的神奇世界,展現了富有神秘色彩的拉美文化。“以《百年孤獨》為代表的拉美魔幻現實主義作品使中國作家看到了一種全新的表現第三世界民族文化和民族心理的方法”⑩,對許多中國作家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中國新時期的文壇上,出現了莫言的山東高密鄉(xiāng)、賈平凹的商周、陳忠實的白鹿原、阿來的西藏等等。對此,韓少功說道,“文學之根應該深置于民族文化傳統(tǒng)的土壤里,根不深,則葉難茂”,作家有責任“釋放現代觀念的熱能,來重筑和鍍亮”民族的自我。中國作家著力于找尋民族文化之根,對拉美魔幻現實主義創(chuàng)作手法進行借鑒,從內容與形式上促進了當代小說的發(fā)展。
莫言并非只簡單地對馬爾克斯進行模仿和照搬,而是對本民族文化歷史傳統(tǒng)、思維方式和精神心理狀態(tài)進行深入思考,創(chuàng)造性地借鑒魔幻現實主義的結果。莫言把這一技巧中國化后主要體現在著重表現具有中華民族特色的信仰和封建迷信思想。中國同拉美一樣,都擁有深厚的歷史文化背景,先民在早期生活中形成的迷信思想在民間同樣根深蒂固。在《生死疲勞》中,作者突出表現的是中國人普遍相信的佛教輪回觀念。佛教認為,眾生要在三界六道的生死世界流轉循環(huán)不已;在輪回的過程中,可以是人轉世為人或動植物,也可以是動植物投胎為人。《生死疲勞》借助于六道輪回之說來進行構思,每部分切分的主要線索是由地主西門鬧轉世投胎變成的不同動物組成的:“驢折騰”“牛犟勁”“豬撒歡”“狗精神”以及最后一部分“結局與開端”中提到的“猴”和仇恨發(fā)泄干凈后轉世為人的“大頭兒藍千歲”。小說主要通過不同動物和藍解放的視角來講述高密東北鄉(xiāng)五十年來的歷史變遷,這種輪回轉世觀念與中國傳統(tǒng)的章回體相結合,使人讀來有一種親切感。此外,小說在行文中也多次體現“輪回”觀念,例如,在第十二章末尾,作者提到藍臉給藍解放“講了幾個有關輪回的故事”。藍臉之所以堅持要買那頭由西門鬧轉世的牛,是因為他覺得“它的眼睛,跟咱們家那頭黑驢的眼睛是一模一樣的”{11}。藍臉一直深信輪回轉世這一觀念,所以他對驢、對牛像對人一樣;在他死時,他也知道了那條狗是西門鬧轉世,并帶著狗一起走向墳墓。再如由西門鬧轉世的驢之所以不怕民兵開槍殺驢是因為“驢是畜生,不懂人事,如果殺一頭驢,那開槍者也會成為畜生”{12}。這一點也反映了民間普遍存在的封建迷信思想。
三、魔幻現實主義的寫實性 “魔幻現實主義是拉美作家經過長期的探索和試驗之后創(chuàng)立的一種根植于拉美本土的現代派”{13},被譽為一面現實社會的哈哈鏡。“在魔幻現實主義小說中,作者的根本目的是借助魔幻表現現實,而不是把魔幻當成現實來表現,‘魔幻是手法,反映‘現實才是目的?!眥14} 《百年孤獨》依循“變現實為幻想而不失其真”的原則,通過布恩地亞家族七代人的命運和馬孔多小鎮(zhèn)的興衰消亡的歷史,表現了19世紀初到20世紀上半葉,哥倫比亞乃至整個拉丁美洲近百年的歷史演變和社會現實。作家在文學談話錄《番石榴飄香》中指出,布恩地亞家族的歷史,實際上就是整個拉丁美洲的歷史,而作家的職責就在于提醒公眾要牢記住這段容易被人忽視和遺忘的歷史。作為一部呈現整個拉丁美洲的歷史,小說中有關失眠癥的部分便有強烈的象征意味。人們因為失眠漸漸得上了健忘癥,這種健忘癥會讓人“逐漸把事物的名稱與概念忘掉,最后會連人都認不出來,甚至失去自我意識,變成一個完全忘掉過去的白癡”{15}。為了和健忘癥作斗爭,人們先在物件上寫上名稱,到后來甚至把物品的功用也標在上面,例如“這是牛,每天早晨應擠奶以生產牛奶,牛奶應煮沸后加入咖啡,配制成牛奶咖啡”{16}。這顯然只是作者的想象,而作者正是想借助魔幻現實主義這面哈哈鏡放大被人們忽視的現實,告訴人們忘記歷史帶來的危險是巨大的。
莫言在《生死疲勞》中敘述了從1950年到2000年中國農村五十年的歷史,講述了中國鄉(xiāng)土半個世紀的蛻變與悲歡,并圍繞土地這個沉重的話題,闡釋了農民與土地的關系。作品也對中國當代社會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了反思。在莫言與李敬澤的談話中,提到了農民逃離土地的問題:“一切來自土地的,最終也回到了土地??墒牵F在的農民已經不愛土地了?!倍耙磺衼碜酝恋氐亩紝⒒貧w土地”,正是小說中藍臉的碑文。農民不應該逃離土地,否則他們便失去根本,作者在小說結尾就展示逃離土地或背離土地的凄慘景象。莫言通過魔幻現實主義這面哈哈鏡,從各種不同動物的荒謬視角為我們展示了一幅廣闊而真實的中國歷史畫卷。這些都體現出莫言對魔幻現實主義的借鑒?!艾F實是魔幻現實主義的基礎和根本,離開它就不會有深刻意蘊和厚重的力量,魔幻也就失去了光彩?!眥17} 懂得用魔幻來深刻地反映現實而不只局限于描摹具有魔幻色彩的事物,是中國作家學習馬爾克斯的一大進步,《生死疲勞》便深刻體現了這一點。
總之,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對中國當代作家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然而中國文學不可能只靠模仿來立足,中國作家對以《百年孤獨》為代表的魔幻現實主義的接受,經歷了“一個從形似到形神結合到‘離形得似的過程”{18}。對于作家來說,除了對外國各種表現手法的借鑒,對本土文化的關注及生活本身的思考也是必不可少的。莫言在吸收異域藝術養(yǎng)分的基礎上,對魔幻現實主義進行了民族化、中國化的改造,用他人之長開拓了自己的藝術領地和藝術風格,在中國當代文壇走出了一條創(chuàng)新的成功之路。
①⑩{13} 嚴慧.論魔幻現實主義與中國當代小說[J].山東文學,2003,(11):69,65,64.
② 莫言.兩座灼熱的高爐——加西亞·馬爾克斯和??思{[J].世界文學,1986,(03):3.
③④⑤{15}{16} 馬爾克斯.百年孤獨[M].潘立民譯.北京:西苑出版社,2003:1,11,17,40,42.
⑥{18} 彭文忠.《百年孤獨》與中國新時期以來文學的魔幻敘事[J].文史博覽·理論,2006,(02):14,14.
⑦⑧⑨{11}{12} 莫言. 生死疲勞[M]. 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
2008:93,3,540,96,42.
{14}{17} 楊曉蓮.論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魔幻”表現手法[J].渝西學院學報,2002,(01):51,51.
參考文獻:
[1] 徐葆耕,王中忱主編.外國文學基礎[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
[2] 孟繁華,程光煒.中國當代文學發(fā)展史[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
[3] 曾利君.新時期文學魔幻寫作的兩大本土化策略[J].文學評論,2010,(02).
作 者:劉一靜,碩士,西安外國語大學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李汶柳,首都師范大學在讀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外國文學與文
學理論。
編 輯:魏思思 E-mail:mzxsws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