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天香》看似明末上海風(fēng)俗史,實則為王安憶立足當(dāng)下想象出的上海前世,是用“成長小說”的形式重溯今日上海精神的多重源頭,以此為被打上“海派”浮華印記的上海正名。小說雖大談“天意”,但重心仍落在“人工”。書中的“市井”不等于“世俗”,對上海過分的物質(zhì)性有救贖而非顛覆的作用。新上海神話中折射出的是“共和國女兒”在過度物象化時代的社會主義鄉(xiāng)愁。
關(guān)鍵詞:《天香》 “成長小說” “市井”
上海的“不可見者”一直是王安憶的寫作中心,比如《富萍》的棚戶區(qū)、《啟蒙時代》的“文革”上海。到了《天香》,她更跳出共和國史,開始有模有樣地“考古”明清之際的上海前世,然而這絕非小說家對史家的一次越俎代庖?!短煜恪返纳虾J峭醢矐浀男≌f上海,亦是一個神話。
一、上海的“成長小說”
幾百年間從荒僻小城變?yōu)榉比A都會,歷史的短暫一直是上海心病,《天香》中的申家亦然?!短煜恪氛且忉屔虾摹盁o根”到枝繁葉茂的秘訣——上海雖“沒根基”卻“通江海、無邊無際”,因融會貫通而處處生機。這種歷史觀在小說中表現(xiàn)為以下兩點:
1.“逾矩”
王安憶稱寫作《天香》是被“逾矩”吸引①,此一理念的確貫通了書中的刺繡、申家和上海?!疤煜銏@繡”本是女兒家小玩意,小綢加入詩心和姊妹深情,希昭繡畫脫去實用性,蕙蘭賣繡并傳繡于民間,每一次跳脫都走向另一個高峰。天香園最初只是游玩之所,但小桃、小綢、閔女兒、落蘇和希昭依次嫁入,瘋和尚住進蓮庵,漸漸又有“天香桃釀”“柯海墨”和“天香園繡”的出產(chǎn),小說開頭失之淺俗的“一夜蓮花”和過分奇巧的“香云?!敝饾u被“更大的氣數(shù)”所取代。每一個新人新物都勾連起一段新故事,初生的上海因匯入眾多源流才初開混沌、劃定經(jīng)緯,而后萬物次第生長。從這個意義上,《天香》有了巴赫金“成長小說”的氣質(zhì)——“成長中的人的形象開始克服自身的私人性質(zhì),并進入完全另一種十分廣闊的歷史存在的領(lǐng)域”②。小說的成長主體是上海,在滾滾向前的“傳記時間”和“歷史時間”③中,上?!霸跉v史中成長”。
2.上海的多重映像
《清明上河圖》在《天香》中備受推崇,而小說正是借用了其“散點透視”技法,以移動的視點游走于天香園、愉園、錢府、張家、九畝地和九間樓等各異之所,其中人物亦既有傳承又有對照。比如申家的女人,小綢聰明剔透,閔女兒則溫順可憐,但兩位“人尖兒”會讓柯海深覺如履薄冰;落蘇是野地里長成的憨實呆愣,剛好是種調(diào)劑;希昭像小綢,卻多了巾幗心志。又比如,裱字的風(fēng)雅過后是設(shè)肆的市井氣,柯海的墨廠、女人的繡閣和方外之人的蓮庵比鄰而居,后來阿■開豆腐店、阿■參加?xùn)|林黨,又是不同氣象。再看整個上海,申家尚精致古雅,錢府喜歡鍋開鼎沸、屋大人多,張家則是家常日子;香光居士有俗情,徐光啟是務(wù)實,喬公子是忠義,仰凰和九間樓是俗世里的圣意,崇明水師入駐天香園更帶來清新矯健之氣;王安憶更將筆觸伸向歷史,用瘋和尚牽起“永樂”,用希昭牽起南宋,阿■的“九尾龜”則可以看做向晚清狹邪小說的致敬。上海精神本來就何止一種,這些時間與空間的多重映像都是柏拉圖筆下“分有”“理念”的現(xiàn)實之物,自言迷戀表象世界的王安憶正是要通過種種上海映像使其中凝定的“上海心”自行展現(xiàn)。
因此我們就不難理解天香園何以最后被一筆抹消——“頂上是無際的一片天,那天香園在天地間,如同一粒粟子”,“有一股生機勃然,遍地都是……(殘枝敗葉)此時都沒了荒蕪氣,而是蠻橫得很。還不只園子自身拔出來的力道,更是來自園子外頭,說不定哪天會將這園子夷平”。小小的申家哪能代表得了上海的全部,它和秧寶寶的華舍鎮(zhèn)、知青們的蚌埠一樣都只是中轉(zhuǎn)站點?!短煜恪方^非一本悲金悼玉的上海《紅樓夢》,王安憶就是要寫天香園如何漸漸消亡并最終匯入大上海的“蓮開遍地”——“他與世界一同成長,他自身反映著世界本身的歷史成長。他已不在一個時代的內(nèi)部,而處在兩個時代的交叉處,處在一個時代向另一個時代的轉(zhuǎn)折點上。這一轉(zhuǎn)折寓于他身上,通過他完成的。他不得不成為前所未有的全新的人?!雹芏鴷忻髑逯H的上海也絕非故紙堆中死去的歷史,其絲絲縷縷都聯(lián)系著作家對當(dāng)下上海的把握。盡管其間明亡清興,江南慘烈,但王安憶卻能輕松地寫出申家的“敗相也好”和“憂患之外,還有欣喜紛至沓來”,一切都是因了對“必然的未來”的堅信⑤——上海的“過去”不是“消失了的幽靈”,而是“與活生生的現(xiàn)在有必然的聯(lián)系”“在歷史發(fā)展的長河中占有應(yīng)有的地位”,并且“過去本身應(yīng)是有創(chuàng)造力的……這種積極的、有創(chuàng)造力的過去決定著現(xiàn)在,并與現(xiàn)在一起給未來指明了一定的方向,在一定程度上預(yù)先決定了未來”⑥?!短煜恪方鑼戭櫪C興衰完成了今日上海的再造源頭,王安憶哪里是寫上海老歷史,她念茲在茲的一直是新上海精神!
二、“人與天地相參”
“天工開物”可謂《天香》的核心詞匯,但書中闡釋稍嫌混亂——閔師傅覺得人中龍鳳如希昭是天工開物,小綢說閔師傅的手是天工開物,徐光啟說甘薯在西域和稻米一樣可食,同是天工開物……簡直無所不包。聯(lián)系到另外的高頻詞如“天意”和“與天地通”,小說似乎在參中國傳統(tǒng)中“人與天地相參”之禪。但“人與天地相參”是講適應(yīng)自然變化、無為而無不為,一向追求工匠精神的王安憶怎么會舍得撒手不管?因此張南陽會說自然難以仿效,只能循物理造假、以假襯假,而徐光啟更是否定了“無用”,認(rèn)為日月山水都是為了人之造物。事實上,“天工開物”的最早出處是《尚書·皋陶謨》中“天工人其代之”及《易·系辭》中“夫易,開物成務(wù),冒天下之道”,都是講人參透了天道之后代天之職責(zé)行事。小說中王安憶也盡管承認(rèn)“天意”高妙,但依然更重“人工”——“人手當(dāng)是天工開物頭一樁,惟有人手,才可仿天籟”,“與天地通”“與天地參”的落腳點乃是人的“通”和“參”!原來那些“天地”“天意”的清談,和《啟蒙時代》的馬克思典論、《遍地梟雄》的“王氣”一樣,都只是障眼法或者修辭術(shù),蕙蘭所說“菩薩造人,塑好的泥胎,吹一口氣便活了;我是塑胎,嬸嬸是吹氣,那一口氣是天派給的”才是作家之本心——經(jīng)工匠的勤懇勞作,悟出天地的道理,再讓人吹入“那一口氣”,世界的建筑才算完成。這才是王安憶認(rèn)可的上海精魂。
初看《天香》常讓人想到胡蘭成,《中國文學(xué)史話》可與《天香》對看。如《天道人世》開篇即講“古來中國的文學(xué)就是:一、對大自然的感激;二、忠君;三、好玩;四、喜反”⑦,這正是申錢彭喬諸家氣質(zhì);又如說唯有“有”只是社會、知“無”知“有”才是人世,人世因?qū)?yīng)“有”“無”相生的自然才能夠創(chuàng)造⑧,和鎮(zhèn)海講“四大皆空”的“空”反是“有”、因有“有”才能撒手其實是同一個道理;還有胡蘭成力贊的“富得有貴氣,窮得有志氣,憂患也有喜氣與運氣”⑨,分明就是“敗相也好”的前身。
然而,有了“人工”的補充,王安憶便根本區(qū)別于“浪蕩子哲學(xué)”⑩的胡蘭成。胡氏借著“天意”營造出了一個仙佛境界,他從不會在細(xì)節(jié)停留,因物質(zhì)性的細(xì)節(jié)必然牽扯其高蹈飄渺。他眼里的好文章是“一如神姬之舞的惟是對神,不是為對讀者”{11},“神/天意”成為超脫現(xiàn)實的借口。相反,王安憶卻關(guān)心被胡氏輕易跳過的描摹與建筑,關(guān)心上海怎樣一步步形成今日氣象。有了這樣實打?qū)嵉默F(xiàn)實心,書中的談天再怎么不著邊際,因了那些對疏浚捐橋、風(fēng)俗秘聞的不厭其煩和王安憶一以貫之的對物質(zhì)的敏感,小說自然就沉甸甸地接上了上海地氣。
接下來要問了,什么才是吹進“人工”的“那一口氣”?“大氣勢”又從何而來?
三、“這市井不是那市井”
小說雖以白玉為堂金作馬的天香園為中心,卻在園外設(shè)置了一個市民社會作為參照。論人,如大木匠章師傅、織工閔師傅、古董行趙伙計、落蘇、戥子;論物,如“拉魂腔”、鄉(xiāng)下牡丹、“亨菽”、甘薯——王安憶將這種氣質(zhì)總結(jié)為“草莽”或“市井”,小說則正是在寫一個從浮華到草莽的過程:閔師傅從殘枝敗葉中見到的“蠻橫之勢”“更大的氣數(shù)”,柯海尋阿潛時感覺到的肅殺之氣,希昭看戥子和乖女的繡活時覺察到的一股凜冽,都暗示了這樣的走向。同樣是偏愛描摹“物質(zhì)”的女作家,張愛玲常聲明樂在其中,而王安憶卻總要曲終奏雅地用一種精神向度取消物質(zhì)性?!稜a余錄》中有張氏名言:“去掉了一切的浮文,剩下的仿佛只有飲食男女這兩項。人類的文明努力要想跳出單純的獸性生活的圈子,幾千年來的努力竟是枉費精神么?”《天香》則像特意唱了反調(diào),層層褪去富貴、男女、飲食,卻迎來了“蓮開遍地”的新高潮?!昂E伞睆恼Q生起便被標(biāo)記為浮夸、憊懶、輕佻,一直否認(rèn)“海派傳人”身份的王安憶分明是想借《天香》重寫上海精神、為上海正名!
柯海這樣解釋“市井”——“市井是在朝野之間,人多以為既無王者亦無奇者,依我看,則又有王氣又有奇氣,因是上通下達所貫穿形成?!痹瓉怼斑@市井不是那市井”,它是廟堂與村野、高貴與俚俗之外的一個空間,并不等于(王安憶認(rèn)為的)張愛玲的“世俗”{12}。它更是一股救贖而非顛覆的力量,好比“拉魂腔”——“曠野之聲可糾江南之靡麗”。然而,它本身卻不是構(gòu)成對抗的自足力量,而是成為上海吸收轉(zhuǎn)化的新力量源泉。上??梢院<{百川卻不被顛覆,王安憶就是有這種自信!“一個園林氣數(shù)盡了,一個王朝滅亡了,上海卻還是從那時候走向了現(xiàn)在?!眥13}
說到底,這種自信源自作家對“共和國女兒”{14}身份的自我認(rèn)同。物質(zhì)與精神成反比以及精神高于物質(zhì)的小說邏輯,與共和國文學(xué)傳統(tǒng)一脈相承;對“市井”的吸收利用接續(xù)了延安以來創(chuàng)造性轉(zhuǎn)化“中國作風(fēng)”與“中國氣派”的要求;而作為“勞動”的刺繡在小說中的中心地位,無疑是她抹不掉的紅色印記。因了共和國文學(xué)精神,豪族破落的故事才能被寫出新陳代謝的欣喜。相比力圖消解神話的前輩張愛玲,王安憶在避開上海靡麗神話的同時要重建一個無產(chǎn)階級新神話,這讓人想起她對《長恨歌》的評價——脆弱的布爾喬亞和壯大的無產(chǎn)階級。
王安憶不可避免地美化了現(xiàn)實?!熬女€地”史上竟是黑勢力盤踞,天香園繡遍傳天下的故事“也許只是個人的觀念”{15},上?!八陌倌昵爸皇莻€漁村,既荒涼又沒根基”{16},上海的女性更“滿足不了你浪漫主義的內(nèi)心追求,太務(wù)實沒有升華”{17}。完全的寫實圖景極可能與革命浪漫主義的升華產(chǎn)生裂痕,引發(fā)所謂“現(xiàn)實主義的限制”,真實的上海實在無法承載王安憶的小說理想。
《天香》看似為明末上海著史,其實卻是作家憑著一點影子構(gòu)建的上海源頭,根底里飄蕩著的是王安憶在過度物象化時代的社會主義飄渺鄉(xiāng)愁。老上海故事原來是個不折不扣的新神話。
①{13}{15} 王安憶、鐘紅明:《訪問〈天香〉》,《上海文學(xué)》2011年第3期。
②④ 錢中文主編:《巴赫金全集》(第三卷),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233頁,第232—233頁,第246頁。
③ 根據(jù)巴赫金的定義,“自然時間”指在自然界顯現(xiàn)出來的時間,如樹木、牲畜的成長,人們的年齡。在《天香》中表現(xiàn)為“嘉靖三十八年”等確切的紀(jì)年時間和“恰是桃樹結(jié)果的時節(jié)”“天香園的桃林結(jié)出的果實色香味都淡薄了”等從桃林變化中體現(xiàn)出的時間。“歷史時間”是人們創(chuàng)造力的結(jié)果、人的雙手和智慧的結(jié)晶,如城市、街道、樓房、藝術(shù)作品、機器、社會組織等等?!短煜恪分性靾@、建墨廠以及刺繡的不斷發(fā)展都是“歷史時間”的體現(xiàn)?!栋秃战鹑罚ǖ谌恚?35頁。
⑤⑥ 巴赫金談?wù)摳璧伦髌分小斑^去和現(xiàn)在與必然的未來相聯(lián)系”:“清新的未來之風(fēng)越來越強烈地滲入到歌德的時間感受之中,同時驅(qū)散著一切陰暗的、虛幻的、無可名狀的東西?!币姟栋秃战鹑罚ǖ谌恚?,第249頁。
⑦ 《天道人事》,見胡蘭成:《中國文學(xué)史話》,上海社會科學(xué)出版社2003年版,第15頁。
⑧⑨ 參見《禮樂文章》,見胡蘭成:《中國文學(xué)史話》,上海遠東出版社2003年版,第3頁,第7頁。
⑩ 黃錦樹在《世俗的救贖:論張派作家胡蘭成的超越之路》中總結(jié)出胡蘭成特殊的技術(shù)操作方式:“在細(xì)節(jié)處理上,敘述者是自我疏離的,雖言親歷,卻時時處處當(dāng)下拔起以求超越于經(jīng)驗現(xiàn)象,以賦予一種特殊的啟悟。而所見所聞,都即刻被文字意境化為審美情境,仿佛與我了不關(guān)涉——‘我自現(xiàn)象中超拔而起?!薄吨猩饺宋膶W(xué)報》第13期,2002年第3期。
{11} 《來寫朱天文》,見胡蘭成:《中國文學(xué)史話》,上海遠東出版社2003年版,第227頁。
{12} 王安憶在2000年香港“張愛玲與現(xiàn)代中文文學(xué)”國際研討會上的發(fā)言《世俗的張愛玲》中不贊同張愛玲的俗氣,認(rèn)為她走到了務(wù)實與虛無的兩個極端,卻忽視了“在此之間,其實還有著漫長的過程,就是現(xiàn)實的理想與
爭取”。
{14} 《理論與實踐:文學(xué)如何呈現(xiàn)歷史?》中王安憶對張旭東談到臺灣人給自己起的外號叫“共和國女兒”,并說“我恐怕就是共和國的產(chǎn)物,在個人歷史里面,無論是遷徙的狀態(tài)、受教育的狀態(tài)、寫作的狀態(tài),都和共和國的歷史有關(guān)系”。見張新穎、金理編:《王安憶研究資料》,天津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41頁。
{16} 《兩個69屆初中生的即興對話》,見王安憶:《重建象牙塔》,上海遠東出版社1997年版,第160頁。
{17} 《上海的女性》,見王安憶《重建象牙塔》,上海遠東出版社1997年版。
作 者:羅雅琳,南京大學(xué)文學(xué)院2009級在讀本科生。
編 輯:魏思思 E-mail:shuijuanby@sina.com